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冰雪聰明屬道家


詩成清味勝於茶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問君何處鋤雲葯?邀我重來煮雪花。


得句自憐人已瘦,談經卻愛語無嘩。


曈曈日影穿林出,寒翠空濛上碧紗。

文/溫明 溫至鍇


偶然得到周凱一本《武當紀游二十四圖》,本人很是欣喜;周凱是浙江富春江人,和孫權、黃公望、郁達夫是同鄉,被浙江富陽人尊為鄉賢,真是地靈人傑也。有趣的是,周凱先生在均縣(現湖北丹江口市)、襄陽、福建、台灣都任過職。值此第四屆道教論壇即將來臨之際,小子遂不揣淺陋。收集資料,綴成此文,以饗諸君。


按照知人論事的思維方式,我們還是先介紹一下周凱的人生軌跡吧。


1


一、周凱先賢畫像

周凱是清朝嘉慶道光年間一代名臣,富陽代有俊才,周凱與大名鼎鼎的林則徐同科進士,以詩歌古文聞名於當時,山水畫也成就斐然於清朝畫壇。用現在的話說,周凱是學者型官員啊!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武當紀游二十四圖》(資料圖)


周凱生於1779年,卒於1837年,享年59歲。字仲禮,號芸皋,別號富春江上撈蝦翁。是地道的浙江富陽縣人士,家住富陽鎮宜家弄。走的是一條古代讀書人的正途,終成進士,入翰林。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啟蒙教育是在同鄉內閣大學士董誥府里完成的,而且一呆就是十多年。董誥父子善書畫,周凱少年時就懂得畫理,自此潛移默化,熏陶日久,書畫技藝進展迅速,加之勤奮,周凱的書畫藝術水準均達到精品境界,儼然是一大家矣!

周凱走上仕途後,曾任湖北襄陽知府,漢黃德道台、福建興泉永道道台,隨後任台灣兵備道、按察使司銜兼提督學政等職,終老於官邸。周凱在當官期間政績卓著,在他任職的地方都留下了好口碑,正所謂「政聲人去後」。在湖北襄陽知府任內鼓勵農民種桑養蠶紡織,給老百姓帶來的恩惠最大。筆者以為有三個原因:一是周凱的老家富陽地處江南,素來有種桑養蠶紡織的傳統;二是在農耕社會,官員有獎勵桑織的職責;三是種桑養蠶紡織是一個很好的產業鏈,既可以解決農民的衣服問題,又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用現在的經濟術語講,就是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動腦筋哪。在台灣任職期間,邀請當地名士,在海東書院品文論詩,縱談天下大事,一時傳為佳話。一直到現在,富陽旅台人士回鄉探親,還把這類話題津津樂道。看來,周凱先生是連結襄陽、武當山、台灣的一座橋樑,一條紐帶,一個人文富礦啊!


周凱文武兼備,精通詩詞、書法、繪畫,堪稱「三絕」。他與林則徐、魏源、龔自珍等人成立宣南詩社,是當時北京二十四詩人之一。著作等身,有證據:如《內自訟齋文集、詩集、詩抄》、《均縣紀游》、《澎海紀行詩》、《高陽游修禊詩》、《襄陽雜識》、《襄陽必告錄》、《富春雜識》、《富陽先正古文匯選》、《廈門誌》等。


《武當紀游二十四圖》當是周凱在任襄陽知府期間畫出來的,因為均縣當時歸襄陽府管轄,周凱在公餘上武當山是有便利條件的。武當山的九宮八觀、七十二峰、三十六庵、二十四澗等自然景觀肯定給周凱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周凱登臨期間,峰巒峻秀,景色幽奇,寄情翰墨,蕩滌塵胸。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南岩宏奇紫霄麗、動八景靜八景等成組的景觀,就像宋朝的界畫和西方的連環畫一樣,將峰巒的起伏高下之勢,變態萬殊之狀,一一形諸毫端,筆隨景變,曲盡其妙,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周凱的筆端,為後人和祖國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1

二、周凱上武當山的緣由


關於上武當山,周凱本人是這樣說的:周凱因公務原因,每年要到均縣調研視察,經過武當山麓,以山勢峻削,攀登起來困難,所以沒有登臨武當山。有一次,他聽幾位私下議論,講周大人不敢上武當山,是違忤了王靈官。民間有種說法,王靈官有三隻眼,手握鋼鞭,專門懲治惡人,保佑好人。在這之前的九月份,有在武當山掉下懸崖死亡的情形,山上有道士說是王靈官鞭打的,以訛傳訛,傳到襄陽時就說死了數百人。他派員去調查,去的衙役受到道士愚弄,說確實是王靈官鞭打的。周凱問屍體在哪裡?回答說:同去登山的人已經背走了。周凱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就發公文到均州讓徹查此事。結果真相大白,只是死了一人。於是各種流言飛語戛然而止。


周凱這次上武當山比我們這些現代人費勁多了,坐在竹兜里,從武當山下到南岩宮,住宿一晚,左右服務人等,連推帶拉,周凱大人腰間系著布條,終於登上金頂,瞻仰玄天上帝真容,隨即視察靈官殿,經過南天門,台階如天梯,站在面積僅可立足的地方,一陣陣眩暈,感覺活下去都困難至極。作了一首問靈官詩,題在牆壁上。責問道士,道士嚇得不敢出聲。在皇經堂又歇息一晚。這一次,他還遊覽了很多岩洞。回到辦公地後有閱讀了太和山志氣,「佳勝孔多」,可惜沒有時間到處游遍,然而就已經遊覽的地方而言,「已非復人間世矣」!不是人間真乃仙境矣。雕樑畫棟,琳宮仙館等不知要費多少財力物力人力,岩隧清幽,花竹修美,宛若神仙洞府,其餘好看的景色不可勝記。


給周凱大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金頂,他在文章中這樣描述:山頂無草木,石頭顏色想鐵一樣黑青,遠望七峰並峙。觀天上的星斗似乎伸手可得。但是地處1612.48米的頂峰,風勢凜冽,不堪久住。


1


三、周凱武當山詩歌賞析


周凱到廈門任職後生病期間,又想起了武當山,他這時覺得應該感謝王靈官,於是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畫成《武當紀游二十四圖》,每幅圖配上一首詩。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玉虛宮》(資料圖)


玉虛宮


蘿草掩荒圩,琳宮問玉虛。


螭虁埋碧瓦,狐兔穴丹除。


烽火消沉台,冰霜剝蝕余。


雙碑猶屹立,認是勝朝書。


解析:看來,玉虛宮在嘉慶道光年間已經衰敗不堪了,雜草遍地,琉璃瓦上刻著龍一類的瑞獸掉在地上,狐狸野兔不時出沒。經過戰爭的毀壞和風霜雨雪的侵蝕,只有兩塊碑屹立不倒,仔細辨認,奧,是前朝的老物件。


太子坡


我思太子名,乃自春秋始。


今登太子坡,太子知是誰?


偶然詢鄉人,雲似明成祖。


借問所似有何許?伏犀四角狀如虎。


感之乃嘆明高皇,獨擋北面知燕王;


稱其才智頗類朕,授以重兵守邊疆。


其時四海乾戈戢,車門忽對群臣泣。


懿文已甍秦晉殂,論長亦可燕王立。


眾口仁明訟太孫,太孫首建削諸藩。


智空晁錯傾囊計,心苦高巍論世言。


吁嗟呼!


誤國齊黃徒一死,李久江直紈絝耳!


不容原廟進龍香,終見城門飛燕子。


三百年來王氣終,鐘山昔日吊遺宮。


偏顱月落悲疑基,何處荒庵問白龍?


坡前古廟同寥落,猶說燕王當日客。


賞析:這是一首詠史詩,在詩中周凱回顧了明朝初年建文皇帝朱允炆與永樂皇帝朱棣爭奪皇帝寶座的歷史,並發表了自己的政治見解。他問太子坡附近的村民,說太子就是明成祖朱棣。按說朱棣文武雙全,朱元璋在長子朱標、秦王、晉王等大兒子去世的情況下,選擇在兄弟行中排位第四的朱棣當皇帝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奈何受到正統觀念的影響,最終選中孫子朱允炆上位。可惜朱允炆缺乏政治家的才具,起用了齊泰、黃子澄兩位冬烘先生,不敢直接拿掉朱棣,相反的是先削掉其他的藩王,「打草驚蛇」,朱棣憤而反抗。朱允炆在當時的情勢下,還有一種抉擇,採用大臣高巍的計策,用漢朝武帝劉徹時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溫和而有力的,溫水煮青蛙似的,一步步拿掉「尾大不掉」的諸侯王。


結果是,他做出了最愚蠢的決策:一是放掉了作為人質關押在南京的朱棣的兩個兒子朱高熾(後來的明仁宗)和朱高;二是下令軍中不許傷害朱棣一根毫毛,稱朱棣是他叔父親,傷害叔父有傷親之意,簡直是春秋戰國時的宋襄公,此人被偉人毛澤東主席認定是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的代表人物,須知,對敵人的仁義就是對人民的犯罪;三是臨陣換將,拿掉老誠謀國、能征慣戰的宿將耿炳文,換成紈絝子弟李景隆(就是周凱詩歌里提到的李九江),李景隆私通朱棣,打開南京金川門,迎接朱棣進城。


朱允炆生下來,「偏顱」,古人認為不是「王者之器」。真是一語成讖。拿著全國的資源抵擋不了一位偏處一隅的藩王,害得跟隨他的眾多大臣身首異處,大臣的女眷被朱棣發往「教坊司」,任憑歹徒蹂躪;大臣被「瓜蔓抄」。真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可悲!可嘆!


在詩歌的結尾,周凱先生感嘆道:太子坡的古廟觀如今寥落了,彷彿在無言地訴說著朱棣本人的音容笑貌,這個屠夫也化成了一股青煙隨風而去了,真是「是非成敗轉頭空」。


過太子坡


紅牆屈曲繞岩阿,行路爭傳太子坡。


殿宇已教歸一炬,五層樓閣尚巍峨。


賞析:看來周凱先生對太子坡是情有獨鍾啊,這首詩寫得通俗易懂,首句就是我們所說的「九曲黃河牆」,這是道教審美美學「道法自然、依山就勢」等審美思想的具體體現,曲線美避免了單調直白,留出想像的空間。路上的行人都在說太子坡的景色美。有些殿宇被人為失火和其他原因付之一炬,可惜了。好在五層樓還巍然屹立。五層樓在道教界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因為中國古人一直認為「仙人喜樓居」。周凱先生和我們這些幾百年後的凡夫俗子一樣,懷揣著英雄神仙夢,在紅塵滾滾的世間艱難跋涉著,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一圖配一詩(資料圖)


磨針井望天柱峰


一峰高出眾峰巔,七十二峰都插天。


隱約遙知前夜雪,蒼茫半沒午時煙。


何人鑄就黃金殿,此地磨余白水泉。


我亦不辭功力苦,定拼繭足叩元元。


賞析:周凱在這首詩里描繪的是從磨針井仰望或曰眺望天柱峰的感想。武當山七十二座峰都直插雲霄,獨有天柱峰高出眾峰之巔,並且其餘諸峰均俯身向著天柱峰,呈現出「七十二峰朝大頂(天柱峰上有金頂,俗稱大頂)」的壯麗景觀,真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詩人隱隱感覺前夜山上下起了大雪,山上白茫茫一片,雪花壓著青翠欲滴的樹木,午時的煙靄籠罩在紛紛揚揚的雪花里,好一幅粉妝玉琢的大中國山水畫。何時何人鑄就了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詩人這是明知故問,意在為人們開闢想像的空間。站在磨針井,看著一泓清泉,詩人不由內心泛起陣陣思古之幽情。同時,周凱先生下定了決心,要不辭心苦,攀登、攀登、再攀登,到金頂朝聖去。要知道,那時到金頂(海拔1612.48米)可沒有汽車和索道啊。其間的勞累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有體會呢。


1


四、周凱與周府茶庵葉道人的交往


周凱與周府茶庵葉道人交往密切,詩詞唱和,往還作詩三首,成就一段佳話。周凱記錄了這位十九歲的青年道士的情況,骨格清奇,好像不食人間煙火者,而詩句清新,大概是天賦極高之人,所謂「殆有天授」。周凱不知道這位道人的名字,就用道人詩作中的「問梅」二字稱呼,葉問梅道長與他別離後,兩人經常還有書信往來,因為道教清規嚴格,葉道長未嘗下山到城市中遊逛,後來逐漸失去了音信。從周凱的記敘中可以揣摩出,道長與周凱這位官員完全是神交,拋開了世俗的功利。周凱在文集中記錄了葉問梅道人的詩作,茲錄如下:


小庵說建自官家,懶道無能解煮茶。


雨後荷鋤尋藥草,雪中邀客問梅花。


青旗兩度逢君過,丹桂千年絕世嘩,


莫笑吟成蔬筍氣,瓣香早把墨籠紗。


荒庵得見大方家,賜我新詩勝賜茶。


許入籠中收作葯,願從筆底借生花。


周凱在《周府茶庵》的畫作上題寫有跋,據他自敘,他至少到過兩次。他說,周府茶庵是明朝是河南開封的藩王所建,當山要衝,來往必經之地,來往武當山的人們都在此處歇腳。周府庵門前有一條河流,名曰劍水。長松夾道,古木參天,庭院內有四株丹桂樹,最大的一棵需要一位成人伸開雙臂才能合抱。丹桂飄香季節,果實累累,還有一位善於作詩的道士葉問梅。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武當紀游二十四圖》(資料圖)


周凱先生對周府庵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給遊人提供茶水服務的庵,丹桂飄香,枝葉婆娑的榔梅,台階旁有松柏之類的喬木。他陶醉在美景之中,喝醉了,並賦詩一首。


「冰雪聰明屬道家,詩成清味勝於茶。問君何處鋤雲葯?邀我重來煮雪花。得句自憐人已瘦,談經卻愛語無嘩。曈曈日影穿林出,寒翠空濛上碧紗。(得至周府茶庵葉道人,問以詩見和疊韻答之)」。


讀至此,小子不禁擊節讚歎。周凱先生深得道家三昧,冰雪聰明道家人,詩歌、清味、茶等是神仙境界的象徵。神仙那個快活呀,雲中鋤葯、煮雪花。寫成這幾句發自心底的詩,詩人周凱自敘瘦了一圈。與道士談經在輕聲慢語的情境中,天快亮了,日影從樹林中投射出來,森林在早晨的霧靄中空濛,景色迷茫,像籠罩著一層碧紗。


神仙境界啊,千載以下,余不勝嚮往之!(編輯:憶慈)


聲明


1.本文源自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溫明 溫至鍇。如喜歡本文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請註明作者與文章出處。


2.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冰雪聰明道家人:這位「兩袖道風」的清朝官員用他的詩畫圈粉無數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你清凈的時候 下的雪也是暖的
第六十三回洗余氛移泉鶴鳴
選仙童,招募令:騰訊道學實習生招聘啦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王者榮耀》詩畫雙絕,劍術無雙!他的另一面卻溫柔的像一潭清水
「漂泊的抒情家」竹久夢二:用古典的詩畫吟唱講述現代的愛情
明朝第一才子唐伯虎的詩畫世界
道韻飄香詩畫堂 太極詩人授「文練」
他才能稱的上詩畫雙絕,風度翩翩!
詩畫聲情群星譜
洱海,讓人領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畫中游」的詩畫一般的意境!
梅亦風清詩畫
黑絲襪:只見長腿秀不見美人顏 雅若詩畫 艷如桃李 夭桃穠李
「貓眼兒」過氣!劉詩詩畫的「丘比特眼線」我可想學了
畫家陳謝:第一次照杜甫的「畫鷹」詩畫鷹,竟然畫得很不錯!
心境雙清 飄香向遠——未君詩畫說
立秋詩畫:一枝一葉,不知多少秋聲
中國古代傑出書畫家徐渭的詩畫水平如何
詩畫江南 那些讓人沉醉的中國式閑情
書法·詩畫:名家古詩賞析
「貓眼」已過氣!我可想學劉詩詩畫的「丘比特眼線」了
詩畫荷塘:荷花的詩韻風骨
劉耕:明文徵明《拙政園詩畫冊》蘊涵的文人園林美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