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到臨頭的反思:在《生化危機》中探索慾望邊界
文 |李國弘
前言
這個世界上,不管貴賤高低真假虛實,凡是能夠想像到的可以稱得上是「好」的東西,作為精神世界的衝動性力量,慾望,都會不顧一切提出「佔有」的要求。但是,人沒有能力實現慾望所要求的一切,這是由理性的有限性決定的,因此理性與慾望之間的衝突是人類生存不可避免的糾纏。
如果慾望與理性之間的張力過大,人性自身就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崩潰。生化危機的出現正是這種崩潰由外物演化的形式,其中大量對喪屍、怪獸和病毒的刻畫,便是那些由於慾望而異化的人性的真切寫照。
生化危機 Resident Evil (2002)
從自然崇拜到自以為是
在不同時期,人們對理性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對人與自然、其它物種的關係認知,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古希臘時期,有一種崇拜自然的觀念,因為當時人的理性被看成是自然的能動力量的體現;中世紀的西方人認為,只有在上帝的指引下人的理性才是有意義的,因此把人類和自然都看成是上帝的作品;文藝復興以後,人們認為人的理性是自足的,而自然界則不過是人類可以隨意使用的物而已。
基督教的有一種特別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生化危機深究其因是根植於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的。近代以後,人類生活的改善加強了人們的一些信念。人們開始相信,人的理性是世界上最高貴的「存在」,它具有不受制約的、無所不能的無限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人在自然界中的「主體性」地位被建立起來,其他的一切存在物都被看成了人類認識和改造的對象。這種看待理性的觀點造成了兩個特殊的後果:一是促進了現代科學的發展;二是以理性的名義促進了慾望的解放。因為人被看成了唯一的理性者,人與自然物之間的差異性就突出出來了,形成了主-客體二分的思維方式……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偉大的理性並不能夠從容應對自己造成的結果——環境污染、生化危機。
生化危機:終章 Resident Evil: The Final Chapter (2016)
而自然並非無限,自然在人類的肆意開發中,已經被破壞的無力喘息。在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帶有近代的理性觀的慾望帶給人類的並不是一條陽光大道,而是一條危險的荊棘之途。
生化危機出現了。
死到臨頭的反思
在影片里的保護傘公司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營利性組織,同時,它還是生化危機爆發的罪惡之源。公司內秘密地進行生化研究和實驗,在這個地下的龐然建築里,儲藏著成千上萬的實驗品,這裡的工作人員可以輕而易舉地對動植物進行解剖實驗;肆意地改造和研發變異細胞;能夠毀滅世界的病毒竟然在這裡的玻璃試管里隨處可見……對於這個美國最大的生化研究所來說,供以他們研究的資源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了盈利賺錢來繼續研發,為了研發來繼續擴大盈利,這裡每天都在消耗著巨大的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我們作為智人而擁有的理性高地,正在被無盡的慾望給慢慢撫平。
由此可見,生化危機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作是人類貪婪竭取自然資源的環境危機,也可以抽象地看成自然對人類行為的抵抗,慾望對理性的反噬。
保護傘公司在影片中被設定為世界上最大的科研生化武器生產商,本身就有一種隱喻在其中,「物極必反」,當保護傘公司愈加開發生物和能源時,一種他們親手製造的T病毒就愈發成為了爆發反抗的導火索。
理性的有限性與慾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為環境危機的發生提供了必要的人性論前提。在近代理性觀的指引下,人類建立了現代科學技術,造成了理性自身無法消除的環境後果,是造成當代環境危機的直接原因。而關於該「有限性」在《生化危機》中的體現,就是人類對生化怪物的創造。我們通過對「環境危機」的具化,通過張牙舞爪的「怪物」的想像,投射到銀幕上,就是在警醒人們理性的「有限性」,呼籲對慾望的控制。
這種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研技術妖魔化的處理形式,起源於人對自我的定位的變化,從而引發人與外部世界——自然的關係的認知變化。由此,「自然」這個自在的事物在人類意識形態的主觀臆造和變化中,衍生成我們一廂情願的眼中的「奴隸」、「工具」、「資源倉庫」……而在生化危機中,人類終於嘗到了這種「異化」所直接造成的危害,喪屍的變異如是而已。
梅勒說過:「只有當自然擁有一種不可窮竭其規定性的內在方面、一種謎一般的自我調節性的時候,只有當自然的他者性和陌生性擁有一種深不可測的特徵,而不是那種無所言說的事實性的特徵的時候,那種對非人自然的尊重和敬畏的感情才會樹立起來,自然也才可能因為它自身的緣故而成為我們關心照料的對象」。正因為自然的存在不依賴於人的認識,因此人的認識永遠也無法窮竭自然的奧秘,自然對人始終會有一種「陌生性」。當不可知的生化怪物陡然出現在我們面前時,當無言的恐懼只能化作無力的反抗和拯救時,我們才重新樹立起對自然的尊重和敬畏的感情。
放棄無邊,回歸有限
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避免類似生化危機的災難發生,要求我們走出人類中心主義,而走出人類中心主義要求我們揚棄主體主義在事關環境危機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單純去考慮「如何解決」環境危機,而是應該去深入思考生命的意義,即在環境危機如此嚴重的威脅之下,人類如何才能夠像一個「人」一樣的活著。在這種反思的眼光看來,生化危機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我們更加切實地感受到了外界對人類成長的約束性;另一方面,生化危機像一面鏡子,人類可以更容易的看到自己的有限性和過度開發所帶來的苦果。
生化危機(環境危機)實際上是理性的危機,是人的理性在實際活動中失去了理性標準的結果。此時的理性不再是慾望的「監管力量」,而是變成了美化慾望並為實現慾望要求的技術性手段。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越宣稱人是一個「純粹理性」的人,其實就在宣告自己已經被慾望所控制,在默默地實現慾望所慾望的事情。
事實上,他人的存在以及因此而產生的一切,都構成了我的理性所能達到的邊界。喪屍們作為與人類對抗的他者,能夠抽象成了與「慾望」纏鬥的客體——「理性」。喪屍的產生,即可看作為人類所觸碰到的「邊界」。
亞當·斯密認為,「人類生活的不幸和混亂,其主要原因似乎在於高估了一種境況和另一種境況之間的差別,貪婪過高估計貧窮和富裕之間的差別,野心過高估計個人地位和公眾地位之間的差別,虛榮心過高估計湮沒無聞和名聞遐邇之間的差別。」這還是說,人們常常以「絕對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世界,而忘記了人的「有限性」。從方法上說,人要想保持對自身「有限性」的警覺,就應該不斷地鍛煉和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人性雖然有多方面的規定性,但是,理性無疑仍然是人性的最突出的標誌,而理性精神的最可貴的地方是它能夠反思。
在本體論的意義上,人的理性始終都是有限的,人類沒有不受制約的能力。人類要想走出環境危機,就必須重新恢復人的「有限性」的觀念。只有以「有限性」的觀念來審視我們的自身,以及我們生活的環境狀況,我們才能夠看見生活自身的真相。
「有限理性」的觀念同樣承認「人是理性的」,而理性的本性決定了人必然要去認識世界,以及改變世界。
推薦| 「文慧園路三號」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和《春節自救指南》一樣,這部豆瓣評分9.3的日劇讓我們笑著流淚
※這部電影講的遠不是生育的艱難,而是階級的苦痛
※呂克貝松談吳亦凡:他經常會被十幾歲的小女生包圍
※這部豆瓣9.4的超高分熱劇登上大銀幕,紀錄了人世間最美的景色和靈魂
※漫威再強的黑魔法,也擊不破好萊塢這個橡膠圈
TAG:文慧園路三號 |
※把摺紙放到肖像照上,彷彿生化危機中的怪物降臨
※射擊遊戲里的爆頭,從生化危機到CS!
※《生化危城》雙模式玩法曝光:從末日到重生,我想去戰鬥
※《生化危城》雙模式玩法曝光:從末日到重生我想去戰鬥
※美國荒漠中被人遺棄的建築,看著好像生化危機來臨
※恐怖漫畫:《病毒蔓延》比生化危機更可怕的世界末日來襲!
※《生化危機》電影怪獸圖鑑,想把最後一隻抱回家養
※世界上最邪惡的公司,它讓全球陷入「生化危機」!
※生化危機,危機在哪?
※盤點遊戲里的巨大怪獸!從生化危機到戰神!
※《生化危機:終章》:白瞎了我的緊張和擔憂
※惡靈附身2:開放世界化的生化危機!
※生化危機:被砍掉的生化危機4原型!
※《生化危機:復仇》上映紀念 生化危機全系打折優惠
※生化危機系列,從恐怖遊戲到射擊遊戲的發展史
※《生化危機3》:全球物種面臨滅絕,後末日世界降臨
※生化危机系列,从恐怖游戏到射击游戏的发展史
※那些年我們打過的殭屍——《生化危機:終章》
※吃出來的生化危機:全球野味黑市大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