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翦:這個人橫掃六國,卻從不摸秦王的「倒麟」

王翦:這個人橫掃六國,卻從不摸秦王的「倒麟」


王翦

正是他播下了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後世輝煌


王翦、王賁、王離是祖孫三代的關係,皆為秦將,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王翦攜其子王賁助秦統一六國,居功至偉,以此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將。但王翦能助秦打天下,卻不能助秦治天下,秦終因暴政很快滅亡。頗有意味的是,暴秦走向滅亡是以王翦之孫王離在巨鹿之戰中的全軍覆沒為標誌的。


1

智勇雙全一將軍

在今天陝西省富平縣城東北約20公里處,有一個鎮叫到賢鎮。傳說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曾逃難到過此處,故得名到賢。在到賢鎮的永和村。有一座南北較長、東西稍窄、高約9米、周長達136米的古墓。在這座古墓西側約180米處,從南到北還依次排列著六座小冢。這座古墓就是王翦墓,而這六座小冢,據說裡面埋著的是六國王侯的衣冠、圖書和俘虜等。這裡的一切,是為了彰顯王翦助秦統一六國的戰功而修的。


王翦墓


在富平縣美原鎮還有個千王村,有兩個高高的墳冢,達到二三層樓的樣子。據考古學家測定,一個是王翦的兒子王賁的墓,另一個是王翦孫子王離(王賁之子)的墓。


到賢鎮因重耳而得名,卻因王翦祖孫而出名。


史料對王翦生卒年記載得不太詳盡,他大概在秦昭王(前302年-前250年在位)時就已經為將;據載,王翦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去世,去世時,壽高90。照此推算,他大約出生於公元前304年左右。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靈王太子晉之後,是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太子晉的後代大多生活在晉國,或者後來的魏國,那麼,對於王翦這一支是什麼時候遷到了秦地頻陽,史書及相關族譜都缺乏記載。不過,太子晉的子孫之所以昌旺於後世,幾乎全是從王翦這一支生髮開來的,因此,王翦祖孫在姬姓之王的世系傳承上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當然,這是後話。


作為一個長壽將軍,王翦蕩平六國的輝煌業績幾乎都是從古稀之年才開始的。在此之前,他也做過不少頗有影響的大事,其中,最為值得稱道的是三件大事:一是替丞相范雎捉拿仇人魏齊,二是幫助秦王嬴政平定其弟長安君的叛亂,三是輔助秦王嬴政剪除權相呂不韋。三件事件件驚心動魄,從中看出的主要不是他的軍事才能,而是他的智謀與魄力。


先來看王翦是如何設計捉拿魏齊的。范雎是先秦時期著名的謀士,他以「遠交近攻」 的謀略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堅實基礎。范雎本來是魏國人,曾為魏不辱使命出使齊國,但魏國丞相魏齊卻污他泄密於齊,對他實行嚴刑拷打,打斷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齒,還棄屍於茅廁,撒尿於面門。


好在范雎是假死,歷經千難萬險,來到秦國,被秦昭王拜相封侯。就是這位范雎,導演了公元前262年秦趙之間著名的長平之戰。儘管在秦國春風得意,但是范雎耿耿於懷的還是他的仇人魏齊。他曾揚言要魏國交出魏齊,否則將舉兵伐魏。形勢迫使魏齊棄相印逃到趙國,投在平原君趙勝門下。


長平之戰後,王翦向秦昭王獻計,由昭王修書一封,約平原君來函谷關赴宴。昭王依計而行,誘使平原君上鉤。待平原君來時,藉機扣留,將其押解至咸陽。再傳訊邯鄲,稱不得魏齊,就不釋放平原君。


當時趙國是趙孝成王在位,長平之戰剛過,他正驚魂未定,哪裡還敢再惹是非。便趕緊派兵圍住平原君府,要擒拿魏齊。魏齊抱頭鼠竄,逃到魏信陵君那裡。誰知,一向以收留四方之士而聞名天下的信陵君居然都不敢留他。魏齊走投無路,拔劍自刎。趙孝成王得魏齊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陽。范雎得到魏齊之首後,令 人將其漆成溺器,往裡撒尿,說:「你當年叫門下賓客往我的臉上饊尿,我現在叫你在九泉之下天天含著我的尿。」


連環畫《范雎與魏齊》


此時的王翦正當壯年,擔任軍職不久,他使秦國未費一兵一卒而得魏齊之首,解了相國范雎多年的心頭之恨,王翦從此獲得「智勇將軍」的美譽。


再來說王翦如何平定長安君之亂。秦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他死後,孝文王、庄襄王相繼即位,這兩位秦王在位時間都很短。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轉眼間,王翦已成為四朝重臣。八年後,嬴政發兵再度攻趙,其中派了一路人馬,由其同父異母弟長安君成嶠為主將,樊於期為副將。不料,長安君在樊於期的唆使下臨陣倒戈,以呂不韋納妾盜國為由,舉兵反叛。


在這種情況下,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此時的王翦早就從心理上摸透了長安君與樊於期的微妙差別,樊於期以知道所謂嬴政是呂不韋的私生子而為嬴政所不容,所以他才會極力慫恿長安君反叛;而長安君年齡尚小,儘管有以正統血統取嬴政而代之的想法,但畢竟性格還未成熟。因此,突破口就在左右搖擺的長安君身上。


王翦派一說客混進叛軍,見到了長安君,遞以王翦的親筆信。信中先以強大的秦軍與孤立無援的叛軍之間力量的懸殊對比來震懾他,接著以秦王與他之間本來就是骨肉至親的說辭來動之以情,最後說,只要你長安君悔過自新,我王翦就在秦王面前保你無事,否則就悔之晚矣。


王翦的一番綿里藏針的言辭,使長安君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不出兩個回合的周折,長安君就歸降了,叛亂頃刻平息。樊於期見大勢已去,單槍匹馬逃奔燕國。

但可惜的是,長安君後來並沒有保住性命。以嬴政的暴虐,即使十個王翦來求,即使長安君是他的同父同母兄弟,他也不會放過這樣的反叛之人。長安君死了,王翦卻多了一份心機。


接下來該輪到呂不韋了。呂不韋本是衛國人,以倒買倒賣成為巨富。他不僅善於用這樣的手段經商,更善於用這樣的手段干政。他在趙國見到了秦昭王用作人質的孫子異人,便眼前一亮,認為異人是「奇貨」,可以囤積居奇。


其實,異人只不過是秦昭王太子安國君的一個庶子,按常理,登上王位的機會幾乎為零,但呂不韋堅信自己能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他投下巨資,通過賄賂手段,使異人被安國君立為繼承人。秦昭王死後,安國君成為秦王,這就是孝文王,異人順理成章升為太子。孝文王登位才一年時間就去世了,異人成為秦王,是為庄襄王。呂不韋的投資開始顯現,他被封為相國。


不料庄襄王也是短命,三年之後就去世了,太子嬴政即位。嬴政繼續拜呂不韋為相國,尊為「仲父」。呂不韋一時權傾朝野。


為什麼人們總是懷疑嬴政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呢?原來,嬴政的母親原本是呂不韋的侍妾,當年異人在呂不韋家飲酒,見她姿色動人,便要求賜給他,呂不韋答應了。據說此女當時是懷著身孕嫁給異人的,而此子生下來就是嬴政。


嬴政即位後,昔日的侍妾如今貴為太后。史書說,這位太后是一個十分淫亂的婦人,丈夫死了,她就與舊情人呂不韋再次勾搭上。但呂不韋畢竟不是個等閑之輩,他知道長此以往,必然招致禍患,便選了一個名叫嫪毐的人。冒充宦官送進宮內供太后淫樂。這個名叫嫪毐的人,其性慾不在太后之下,兩人私通竟至生下兩個私生子。為遮人耳目,太后設法搬到咸陽以西的雍城居住。


幾個年頭過去,事情終於敗露。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決定親自出馬,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但處理自己的母親,對於秦王嬴政來說,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手握兵權的王翦出來穩住了陣腳。秦王要西行,他派3萬精銳保護。秦王離開後,在國都咸陽,呂不韋把持國政,王翦不動聲色,調遣兵力,嚴陣以待,以防呂不韋伺機反叛。


嬴政在雍城以迅雷之勢殺死了嫪毐和太后的兩個私生子,將嫪毐車裂而死,並誅其九族。將太后遷離,廢其國母稱號。


精明到頭的呂不韋,在當年的投資連本帶息花光之後,終究沒能逃脫後宮淫亂的干係。嬴政罷掉他的相國位,遣回封地。不久,在王翦的建議下,將其賜死。


2

父子威掃宇內




在拔除呂不韋和嫪毐這兩顆毒瘤之後,秦王嬴政正式親政。經過周密部署,一場轟轟烈烈的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開始了。這場戰爭以公元前236年秦軍伐趙拉開序幕,前後持續15年。期間,除了最先的滅亡韓國,王翦、王賁父子沒有參與外,其他五國,要麼為王翦帶兵所滅,要麼為王賁攻克而亡。


秦趙之間的戰爭往往總是耐人尋味。趙國本不是一個缺乏將才的國家,前番長平之戰,廉頗率領趙軍原本據守得好好的,范雎的一個反間計,就讓趙王慌忙以趙括取而代之,結果招致40萬趙軍被活埋的慘劇。此次王翦被秦王拜為大將,引兵進攻趙國,一幕頗相類似的戲劇再度上演。


起初,趙國派大將李牧迎戰,雙方互有勝負,陷入僵局,相持達一年之久。這時,老辣的王翦用起了反間計,他通過賄賂趙王寵臣郭開,讓郭開向趙王進言,說李牧與秦軍私下有來往,欲背叛趙國。


趙王聞言,撤換李牧,以趙蔥代之(又是一個趙姓人!)。這個趙蔥且不管前線軍事,而是先將李牧逮住捕殺。李牧一死,趙國軍心不穩。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趙國發起總攻,秦軍很快攻佔了邯鄲,俘虜趙王,盡收其地。趙公子嘉逃到北面的代,自稱代王,建立流亡政府,但實際上趙國已經滅亡了。


接下來的矛頭是指向北面的燕國了。燕王喜的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對嬴政有切齒之恨。公元前227年,在「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背景下,他導演了荊軻刺秦王的悲壯一幕,結果只落得個「圖窮匕首見」。


秦王以此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今河北易縣境內)大敗燕軍。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國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往遼東(今遼寧遼陽市)。在平壤,他們如同代王嘉一樣地也建立起一個苟延殘喘的流亡政府。


推算起來,王翦是以年近八旬的高齡連克趙、燕兩國的。事畢後,他上表告老還鄉。秦王以其勞苦功高,予以允准。

王賁

現在該輪到王翦的兒子王賁出場了。在韓、趙、燕三國偃旗息鼓之後,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為秦有,剩下地處中原的魏國孤立無援。公元前225年,秦以王賁為將,率軍伐魏。魏王假在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市)的內外城挖下深溝,層層守備;又派人使齊,試圖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齊國出兵救援,但齊國置之不理。王賁軍很快圍住大梁,因城高溝深,急切難下。


關鍵時刻,王賁想到了一個「水」字。他引黃河之水灌城,終破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魏王室本是姬姓之王的一支畢公高的後代,作為姬姓之王的另一支太子晉的後代,王賁無意中催生了畢公高支的姬姓之王。此王催生彼王,魏信陵君無忌的後代在亡國的落寞中改以王姓。


秦國的掃蕩計劃一環緊扣一環,接下來是解決貌似強大的楚國了。嬴政覺得,與楚國交戰,還需借用老將王翦的力量。他把王翦從老家招來,問他攻楚需要多少人馬。王翦回答,非60萬不可。嬴政又問青年將軍李信,李信回答,20萬足矣。


秦王心裡認為,可能王翦年老怯戰,便任命李信為大將,起兵伐楚。公元前225年,李信率領秦軍殺奔楚國腹地。當時,楚王負芻當政,他拜項燕為將。項燕設下七道埋伏,與李信遭遇,李信大敗,秦軍逃了三天三夜,都未能逃出楚軍的包圍。


李信之敗,讓嬴政明白了王翦的重要。他親自騎馬趕往頻陽,向王翦賠禮,並請他重新出山。推脫不過,王翦仍堅持要60萬人馬才肯帶兵。嬴政答應下來,並以自己的車馬,把王翦迎回咸陽,拜為大將。公元前 224年,王翦出兵,秦王親自送他到灞上,為他擺酒壯行。


王翦率60萬大軍出發,此番他的對手仍然是項燕。上了戰場後,一種讓人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王翦命令軍隊構築起堅固營壘,只守不攻。楚軍每每挑戰,他始終不應戰。不僅如此,他還與士兵飲酒作樂,戲耍沐浴,一起玩跳遠、丟石子的遊戲。如此這般,居然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不僅項燕琢磨不透,就連秦王嬴政也按耐不住,屢屢派人催戰,但王翦依然我行我素。


別看王翦自在逍遙,其實這是在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心理戰,就看誰有耐心了。終於,謹慎的項燕也不耐煩了,他看來看去,看不出王翦除了駐守之外,還有什麼別的意圖,便決定率軍向東移動。不料,這一移,兩軍的優劣高下盡顯。王翦趁機追擊楚軍,楚軍沒有防備,失利後撤。秦軍乘勝追擊,在蘄南(今安徽宿州市)大敗楚軍,項燕悲憤自殺。第二年,王翦攻破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盡收楚地入秦,楚國滅亡。


楚亡後,秦王有意讓王翦再率兵蕩平燕趙的殘餘勢力,但這一次,王翦堅決推辭,要求返回故里頤養天年。他知道,五國既破,剩下的事情已是勢如破竹了。


公元前222年,王賁與李信一起統兵,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殲滅了遼東燕軍,俘虜燕王喜,回師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縣)俘獲趙國余部代王嘉,然後由燕地乘虛直逼齊國。齊王建慌忙在西線集結軍隊,準備抵抗。公元前221年,王賁避開西線齊軍主力,從北面直插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


在秦國大兵壓境的形勢下,齊王建不戰而降,這個坐山觀虎鬥的國家終於自食其果。田氏齊國本是媯姓虞舜之後,無獨有偶,王賁在最終促成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的同時,又一次催生出一支王姓,這就是媯姓之王,齊王建的孫子田安之後在失意中改以王姓。


「六王畢,四海一」,在國都咸陽,秦王嬴政登基稱帝,這就是秦始皇。秦始皇論功行賞,王氏父子戰功赫赫,無人能及。王翦被封為武成侯,凡頻陽周圍之10萬戶,皆為王翦所屬;始皇對王翦以師相稱。王賁被封為萬戶侯。王氏父子星光閃耀,榮歸故里。




3

君王「倒鱗」切莫觸




春秋末年,幫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的范蠡曾留下一句發人深省的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看出勾踐可以同患難,卻不能共甘甜,便激流勇退,過起自己的隱居生活。而一起輔佐勾踐的文種卻不聽范蠡的勸告,結果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有的情況下,可能還沒有等到「飛鳥盡」、「狡兔死」的時候,就已經「良弓藏」、「走狗烹」了。就拿秦國來說,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富強,商鞅本人卻被車裂而死;白起為秦國攻城70餘座,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卻被賜利劍一把,自裁而死;呂不韋如此精明之人,最後也只得飲下一杯毒酒;就連名相范雎,也差點朝不保夕,不得不在戰戰兢兢中度過餘生。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功成名就之後的王翦卻可以榮歸故里,得以善終,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秦始皇的特意恩寵嗎?史載,秦始皇「鼻樑過大、眼眉過長、肩胛聳起、聲如豺狼」 ,是一位「殘暴成性、刻薄寡恩」的人,所謂「伴君如伴虎」,王翦是如何「伴」好這隻「虎」的呢?


對於人君,韓非子有一段精闢的論述。他說:「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嬰之,則必殺人。」大意是,龍屬於蟲類,可以馴養、遊戲、騎它,然而在它喉嚨下端有一尺長的倒鱗,人要觸動它的倒鱗,一定會被它傷害。人君就像龍一樣,他的下頜也長有「倒鱗」。


與韓非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時代的王翦,顯然深諳「倒鱗」的道理。他的處世原則是:有功則已,不壓群臣;惟王命是聽,不議論王非;常思退而善知足,不過分計較名譽地位。正因為這樣,他身為四朝元老,朝廷重臣,威信既高,人緣又好,旁人幾無非議。歷任相國,無論是范雎、蔡澤,乃至呂不韋,都對他十分尊重。當年向秦昭王獻計捉拿范雎仇人,是王翦在軍功之餘修鍊為人的典型例子。


秦始皇嬴政


在與秦王嬴政的關係上,王翦處理得尤為出色。當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當時統一大業可謂已經完成一半,但重頭戲還在後頭,他向秦王推薦由其他將領來完成。這種不欲爭功的心態,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而當他再度出山,結束征楚大計後,無論秦王怎麼勸,他都要徹底隱退了,絲毫不想去爭那最後一抹戰功。對於這樣一位赤誠的老將,秦王還能說什麼呢?


秦始皇對王翦禮遇有加,還有著更為心照不宣的原因。在如何伐楚的問題上,秦王曾一度猶豫。當他只有依靠王翦時,王翦非要60萬軍隊不可,秦王只得答應。在送別的宴會上,王翦有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他先敬秦王一杯酒,然後從袖口裡掏出一張清單,上面寫著要求秦王賜給他咸陽最好的田土幾畝、最好的房子幾所,等等。這樣的要求,實在顯得太小家子氣了,秦王只覺得好笑。在出征的路上,王翦又連連派人去找秦王,時而要他給修一座花園,時而又說還想要個魚池,全是些雞毛蒜皮的事。


那麼,王翦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是真糊塗了嗎?不是,他是要讓秦王覺得自己確實衰老了,覺得自己確實小家子氣了,只有這樣,秦王才不會懷疑他有二心。試想,王翦一傢伙帶走60萬軍隊,這幾乎就是秦國的全部家當啊,要是他不伐楚,轉過來反叛,那怎麼辦呢?所以這是秦王不得不提防的。王翦的做法正好打消了秦王的懷疑。


王翦的處世哲學使他得以全身而退,但這種做法可以保他本身無憂,卻不能保證他的子孫平安無事。這就像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他本人可以暫時坐穩皇帝位,卻不能保證他的子孫萬世而為皇。事實證明,秦王朝僅至二世而滅。


4

王項兩家恩怨結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朝代。秦朝建立後不久,王翦、王賁父子相繼去世,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王離繼續為秦將。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太子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秦王朝焚書坑儒,修萬里長城,建阿房宮,把整個國家弄得民不聊生,危機四伏。當時,大將蒙恬統領的秦軍鎮守在北方邊境,王離只是蒙恬的一個裨將。秦二世掌權後,趙高聯手秦二世誅殺了屢立戰功的蒙氏家族,這樣,北疆邊防軍的統帥位置就落到了王離手中。似乎歷史註定要把這位王翦的孫子推上秦末戰爭的風口浪尖。


就在秦二世即位的同一年,秦末農民戰爭爆發了,點火人是陳勝、吳廣。歷史往往總是有著驚人的巧合,這二位農民英雄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絕音,而蘄縣恰好是楚將項燕被王翦所敗亡的地方。隨後,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昔日諸侯紛紛復國,逐漸形成以秦朝的王離軍、章邯軍與楚國的項羽軍相對壘的局面。


應該說,在戰爭初期,秦軍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但一場巨鹿之戰,卻讓形勢發生了逆轉。而巨鹿之戰的主角就是王離與項燕之孫項羽。


巨鹿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8年,當時,獨當一面的章邯軍連戰連捷,殺死了項羽的叔父項梁,重創楚軍。之後,章邯揮師北上,決定與南下的王離軍配合,拿下整個趙國。趙王歇被迫出走邯鄲,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號稱有30萬軍隊的王離把個巨鹿圍得嚴嚴實實。章邯軍則在巨鹿以南筑甬道,供應王離軍的糧草,形成互為犄角、打援兼顧的態勢。


巨鹿之戰示意圖


趙歇危在旦夕,乃遣使求救。各路諸侯的人馬陸續趕來,見到秦軍的氣勢,卻根本不敢前進,紛紛作壁上觀。就在這個時候,天才的作用顯現了。項羽帶領僅有的3萬楚軍,決定孤軍出擊。


項羽先派一支偏師去切斷秦軍的甬道,使王離軍與章邯軍失去聯繫。接著,率全部主力度過漳河,然後破釜沉舟,只帶三天乾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的決心。由於始料未及,甫一接觸,章邯軍大破,章邯引兵出逃。神勇楚軍以一當十,直撲王離軍。


對於這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鬥,偏愛項羽的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以少見的酣暢筆調娓娓道來。項羽實施穿插、分割、包圍的辦法,歷經九戰九捷,將十倍於己的王離軍全部吃掉,王離被生擒。這一年,距離王翦與項燕之戰剛好十五年。十五年前,王翦大敗項燕,十五年後,兩人的孫子再度相遇,只不過生死成敗掉了個個兒。王項兩家的恩怨到此算是了結。


了結的還有王家三世為秦將的歷史。司馬遷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寫道:「王翦為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mò)身。及孫王離為項羽所虜,不亦宜乎!」太史公的話自然有其道理,但要求英武一時的王翦「輔秦建德」,也實在有點勉為其難了。


王離死後,他的後代沒有再回到頻陽。王離長子王元遷往琅琊,次子王威則遷到太原居住。王翦祖孫的使命結束了,但由他們的後代所開創的中國歷史上鮮見的王氏輝煌,卻才剛剛埋下種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三國排名前十的十大猛將,「呂布」不在其中
中國近代史
《紅樓夢》中的生僻字,你認識幾個?
曾國藩的7條秘訣,助人成才!
《老子》:大氣做人,小細做事

TAG:國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閑聊戰國:嬴稷做秦王,跟舅舅鬥心眼,橫掃六國
除了秦王嬴政,這三位是最有可能橫掃六國的
橫掃六國的秦軍,為何卻沒守住秦朝天下?
從戰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國殺的人,比一個巴林王國人口還多!
古今相通:人算不如天算,韓國為什麼是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滅掉的?
秦始皇能橫掃六國最應該感謝的兩個女人,羋月只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橫掃六國後,六國君王的結局如何?兩個活活餓死,一個失蹤
跟秦國的時候能橫掃六國,跟項羽卻連劉邦都打不過?誰的過錯?
橫掃六國的秦軍竟然落後歐洲一百年?歷史和我們開了個玩笑?
秦始皇:統一六國卻背了千年罵名的梟雄!
趙、魏都與秦接壤,但秦滅六國時,為什麼首先滅韓國?
秦王嬴政是一個怎樣的帝王?他為何能統一六國?
秦武王嬴盪雖因舉鼎致死,卻差點就統一六國!
「千古一帝」的墊腳石:秦始皇統一天下之時的六國君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十分了不起,而這位秦昭襄王,同樣具有雄才大略
秦始皇打敗六國後,這六個國家的君主何去何從
統一六國的只有秦始皇一個人?非也
一統六國後的秦始皇,六國的國王如何處理的?
秦始皇死後三年秦朝就滅亡了,當時橫掃六國的軍隊都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