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繁榮的宋朝軍事上為何屢戰屢敗?

繁榮的宋朝軍事上為何屢戰屢敗?

宋太祖趙匡胤治國理念的溫和色彩,既是「宋風」儒雅之源,也是「宋骨」軟弱之根,成於斯,也敗於斯焉。看來趙匡胤只有「軟」的一手,缺少「硬」的一手。結果,宋朝在軍事上不行,不是一般的不行,非常糟糕。打不過遼,打不過金,打不過西夏,打不過蒙古。向遼、金割地稱臣稱侄、納貢納幣,三百年沒有翻過身來,直至滅亡。繁榮的宋朝軍事上為何屢戰屢敗?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這說明,一個國家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不等於軍事上就能自然強大。宋朝屢戰屢敗的歷史教訓說明:只求和平,不要戰爭,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作為治國者,如果只想專心致志發展經濟文化,不去重視提高軍事實力,一旦戰爭來了,老天爺不會憐憫你,承受戰爭災難、戰敗之辱的是國家,是人民,是子孫後代。

宋朝在軍事上的「軟骨病」,找根子同樣要找到宋太祖趙匡胤身上。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這首詞中列舉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如果以開國之帝的「雄心壯志」而論,宋太祖趙匡胤是最弱的一位。按理說,經過唐末至五代十國的嚴重戰亂,國家長期處於分崩離析狀態,宋朝開國,趙匡胤應該把重新統一中國作為最高戰略目標。但他畢竟是通過兵變篡位稱帝的,這是他與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艱難征戰打出一統天下最大的不同點。正是這個不同點,決定了趙匡胤重新統一中國的願望從來就不那麼執著和強烈,他身上缺少秦漢和大唐的豪邁氣象。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稱帝後在平定南方之戰中,宋將王全斌攻滅了後蜀,立即上奏建議乘勝攻取雲南(大理)。趙匡胤卻「鑒唐天寶之禍起於南詔」,用玉斧在地圖上順著大渡河一畫,指著大渡河以西說,「此外非吾有也」(《續通鑒·宋紀四》)。因此,宋朝的西南疆域,西鄰吐蕃,南鄰大理。另一個例子,由於十國中的北漢是遼國的傀儡,趙匡胤一開始就對伐滅北漢信心不足,準備用金錢向遼國把北漢「贖」回來,為此專門辟了一個暗室為「贖買」北漢積聚錢財。這說明,趙匡胤從一開始定下的開國基調就是趨向保守的,從他稱帝第一天起就沒有把消滅遼國列入統一中國的計劃之內,這預示著宋朝將是一個軍事上「萎縮」的朝代。

其實,誰也不要求宋太祖趙匡胤去搞擴張,只要求他把祖先開拓的疆域收復、守住,重新統一中國。

趙匡胤生前只統一了中國南方。對北方,他曾三次親征攻打北漢,三次都沒有打下來。第三次進攻北漢時,仗沒有打完他就病倒,很快駕崩,上天沒有為他留下統一中國的足夠時間,這也沒有辦法。

宋太宗趙光義,在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他傾盡全力伐滅了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頑固堡壘——北漢割據政權,緊接著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忙下令伐遼攻燕京,結果大敗而歸,碰了一個大釘子。從此以後,在同遼國的交戰中失敗連著失敗,使他完全喪失了統一中國的信心。繁榮的宋朝軍事上為何屢戰屢敗?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

北宋滅亡前的宋徽宗,錦衣玉食,賦詩作畫,他從來就沒有把統一大業放在心上。

南宋的開國之帝宋高宗趙構,從稱帝第一天起就把放棄中原、南渡避戰、偏安江南作為他的建國方略,更沒有想過要收復失地、統一中國。

帝無雄心,將士奈何?

宋朝在軍事上不行,同宋朝歷代帝王都削奪和鉗制將領權力有關。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篡位當上皇帝的,他深知手握兵權的厲害。因此,他稱帝後千方百計削弱將領手中的兵權。他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把高級將領手中的兵權削奪一光。當然,對他這一做法要從兩方面去看。一方面,唐末朝廷喪失權威,各地藩鎮將領紛紛擁兵割據,五代十國更是四分五裂,趙匡胤不遺餘力地「強幹弱枝」,加強朝廷和皇上集權,有他吸取歷史教訓的正確一面。但另一方面,他矯枉過正,搞得將領在軍隊中毫無權威。

趙匡胤為了不使將領因戰功卓著而聲望劇升,他有一條治人不著痕迹的辦法:每一仗任用不同的將領去擔任統帥。例如,北宋開國之初,伐滅廣州南漢割據政權時,路途遙遠,由潘美獨當一面任統帥,他戰術靈活,應對得當,打得很好。按理說,實戰證明潘美是一位堪當大任的帥才,可以繼續讓他統兵打大仗。可是,平定江南實力最強的南唐政權時,趙匡胤卻改用老實本分的曹彬為統帥,讓潘美當副帥。他怕潘美內心不服,當著潘美的面,交給曹彬一把尚方寶劍和一個信封,對曹彬說,處罰條款都寫在裡面了,有人違反軍紀,副帥以下,不用奏報,按律問斬!嚇得潘美「股慄而退」。戰後,曹彬和潘美去向趙匡胤復命,南征期間無人違紀,並將那個信封原封不動跪呈於他。趙匡胤當著他們兩人的面,拆開信封,抽出一張白紙,上面未著一字(《長編·開寶七年》)。這就是趙匡胤的另一種「本事」,靠一張白紙鎮住了潘美,鎮住了宋軍十萬士兵,「莫敢違」。趙匡胤的「馭將術」,就像馴養獵鷹似的,喂它,但從來不餵飽它,更不肯喂肥它——唐玄宗的教訓就是把安祿山喂得太肥了!趙匡胤把這條教訓刀刻火烙般記在心裡,須臾不忘。後來在同遼國的作戰中,證明曹彬不行。潘美雖然一直在前線,但一直不把他放在主要指揮位置上,也不把他放在主要作戰方向上。於是,潘美的指揮才能漸漸萎縮了。相反,他心胸狹隘的毛病卻變得越來越突出,抗遼名將楊業之死就與潘美處事心胸狹隘直接有關。

宋軍作戰中還有一條十分糟糕的做法:委派監軍。這一手自宋太宗以後越搞越厲害,其主要目的是分散將領權力,互相制約。派往前線監軍的主要是兩部分人,大部分是宦官,小部分是皇族紈絝子弟,以便讓他們混個「軍功」討賞封爵。這些人根本不懂軍事,卻有權對將領們胡亂指手畫腳,搞得將領們手足無措。許多大臣將領一再呼籲,這樣搞法不行。但宋朝歷代帝王一直不改。有時偶然改一下,一仗打完,馬上又改回去。這也是宋軍屢戰屢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太宗趙光義是位狹隘多疑之人,他怕將領們在戰場上自行其是,發明了一個辦法:按照他授予的「陣圖」作戰,以此束縛住將領們的手腳。當年,他伐滅北漢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從太原就地出發倉促伐遼,攻打燕京。結果在高梁河戰役中遭到慘敗,混亂中找到一輛老百姓的毛驢車,半夜三更狼狽逃回涿州。前線是不敢繼續待下去了,第二天他要返回汴京,臨走時給前線將領們留下「陣圖」,規定他們必須按「陣圖」布陣迎敵,不得擅自行動。可是,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按「陣圖」迎敵往往失利。北宋的高級將領私心重、顧慮多,不敢違背「陣圖」行動,因而大多數人在作戰中無所作為。反倒是有些中下級軍官敢於拋開「陣圖」,從戰場實際情況出發迎擊敵人,打勝仗的往往都是這些人。但這些人卻得不到鼓勵,更得不到提拔。

宋朝歷代帝王害怕將領擁兵坐大,甚於害怕遼、金。因此,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杯酒釋兵權」,成了宋朝帝王的「祖傳秘方」。南宋的宋高宗趙構,一直在金兵的追打下過日子。金兀朮曾一度率領十萬金兵過長江,「搜山檢海拿趙構」,把宋高宗追打得從陸地逃到海上去漂泊。那時候,他是多麼感慨苦無良將橫刀立馬抗金兵啊!可是,當他剛剛緩過一口氣來,發現韓世忠、張俊、岳飛三位將領在抗擊金兵的戰鬥中名聲越來越顯赫,他立即在秦檜的策划下找出「杯酒釋兵權」這一「祖傳秘方」,以「賜宴」為名,把三位名將召回朝廷,削奪了他們的兵權。他為了同金國議和,甚至不惜慫恿秦檜以「莫須有」罪名誣陷岳飛,將岳飛賜死。這件事秦檜是首惡,宋高宗趙構更是難辭其咎。繁榮的宋朝軍事上為何屢戰屢敗?

宋高宗趙構(1107.6.21—1187.11.9)

宋朝平時搞兵將分離、分兵屯駐、輪流更戍,目的是使「將不識兵,兵不識將」,鬧不起事來。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止軍隊「出事」,但這些措施都不利於提高部隊作戰能力。因此,宋軍屢戰屢敗,毫不奇怪。

北宋軍隊的軍法鬆弛得不成樣子。自古軍無嚴紀難為戰,這是當年孫武同吳王闔閭第一次論兵時就通過訓練宮女這一實例來說明的道理。但宋軍幾無軍法可言,將領之間互相不服、不和,上了戰場互不支持,甚至互相拆台,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不勝枚舉。更有甚者,有些宋將危急關頭怯戰避敵,甚至拒詔不戰,導致慘敗,朝廷卻姑息不究。宋軍士兵的軍紀更差。宋朝實行募兵制,大量地從破產農民、流氓、逃犯和被打散的農民起義軍流寇中募兵,其用心是把這些人都「養起來」,避免他們造反鬧事。這就直接帶來兩大弊端:兵員質量越來越差;「冗兵」數量越來越大。宋軍由於平時實行將兵分離制度,兵員平日無人嚴加訓練管理,致使他們無所事事,滿街遊盪擾民。有些士兵連馬背都跨不上去,射出的箭二十步就落地。可是「冗兵」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這樣的軍隊怎能打勝仗?

還有更要命的一條,奸臣害名將。宋朝前後三百二十年,並不是從來沒有打過勝仗的名將。一批後周留下的老將如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都被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軍職。王全斌、曹彬、潘美、楊業、田重進、狄青、种師道、宗澤、吳玠、吳璘、岳飛、韓世忠、劉錡等,這些人均可列入宋朝名將行列(雖然有的人打的敗仗多於勝仗,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是,宋朝出的奸臣、投降派比名將還多,如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勔、秦檜、黃潛善、汪伯彥、湯思退、史彌遠等等。奸臣讒害名將和忠臣,這是宋朝黑暗政治的一大標誌。宋朝奸臣的代表人物是蔡京、秦檜二人,這是兩個遺臭萬年的名字。蔡京是釀成靖康之難的首惡分子。他勾結宦官童貫,得到宋徽宗青睞,予以重用。他大權到手,盡貶前朝老臣,誣稱他們都是「奸黨」,立「黨人碑」,被貶逐者三百零九人,並禁錮其子孫。從此他一手遮天,以「豐亨豫大」之說蠱惑宋徽宗,大肆揮霍國幣,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忠良盡貶,武備盡廢,毒被全國,被斥為「六賊」之首。

秦檜,靖康之難前為御史中丞,靖康之難中他也反對金人立張邦昌為帝,也反對割讓三鎮,沒有人看出他有多壞。後來隨徽、欽二帝俘往金國,被金軍元帥完顏昌(撻懶)收買。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攻打楚州時,把他放回南宋當內奸。他騙取了宋高宗趙構的信任,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拜相,次年被彈劾,罷相。八年後又復相,結納死黨,控制台諫,屢興大獄,斥逐異己,先後貶逐抗金主戰派代表張浚、趙鼎,獨自任宰相長達十七年。他一手策劃宋高宗向金國求降乞和,為了排除阻力,先是奏請宋高宗罷奪韓世忠、張俊、岳飛三位名將的兵權,繼而根據金兀朮寫給他的信上所提出的「必殺飛方可議和」的要求,以「莫須有」罪名誣陷岳飛,讓宋高宗以賜死岳飛為代價,同金國達成稱臣納幣的「紹興和議」,成為國人痛恨千古的罪人。

宋朝為後人提供的是雙重啟迪:宋朝最成功的經驗:思想寬鬆;宋朝最大的教訓:文武失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菠蘿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死後,成為中華民族抵禦外辱,河山復興的精神支柱!
病故還是被害?揭秘秦始皇死亡之謎
在宋朝做生意——你要註冊商標還要打廣告
中國歷史上有個奇葩國號:桀燕
為奪回燕雲十六州,這個皇帝連命都搭上了!

TAG:菠蘿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十萬軍民因何投海殉葬?繁榮的宋朝為何在這場戰役中慘敗
繁榮昌盛的宋代為何越來越衰敗呢?趙匡胤的真正死因是什麼呢?
宋朝為什麼經濟繁榮??
唐朝的繁榮為何要感謝前朝暴君楊廣?
揭秘:宋朝是如何在強敵環伺下打造出繁榮盛世的?
宋朝是如何在強敵環伺下打造出繁榮盛世的?
現在書法如此繁榮,為何難出王羲之?
偃武修文的宋代,為何體育事業空前繁榮?
經濟繁榮的宋朝為何會打不過落後的蒙古部落?
唐朝經濟如此繁榮 為何皇帝吃得照樣寒酸?
宋朝經濟繁榮昌盛,國力為何強盛不起來?
缺了這些,紫砂文化如何繁榮?
都說宋朝繁榮,你的家鄉在宋朝幸福指數如何
經濟繁榮的宋朝為何打不過落後的蒙古族?這四點就知道必亡!
二戰前的德國,經濟竟如此繁榮
宋朝為什麼會如此繁榮?全因一重大發明,直接讓其國變得空前繁榮
宋仁宗為何能創史上最繁榮時代?
唐朝經濟的發展狀況:繁榮強盛的大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竟然不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