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反者道之動,塞翁失馬未必是壞事

反者道之動,塞翁失馬未必是壞事

古時候,有一個善於算命的老翁,住在鄰近邊塞的地方。他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的跑到胡地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的不幸遭遇。老翁說,這誰知就不能成為福呢?

反者道之動,塞翁失馬未必是壞事

過了幾個月,他丟失的那匹馬帶著胡地的一匹駿馬回來了,人們都來祝賀他。老翁說:「這誰知道不是禍患呢?」過了不久,兒子騎馬出去玩,不小心摔斷了腿。人們都來慰問他的不幸遭遇。老翁說:「這誰知就不是福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向塞內進攻,青年壯丁都去當兵參加戰鬥,老翁的兒子因為跛腳的原故,沒有上戰場,因而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這個故事在《莊子》裡面有,禍轉為福,福化為禍,事物不停地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轉化,被用來說明老子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道理,意思是事物向相反方面的轉化是合乎規律的。

老子講「反者道之動」,目的不在於總結、抽象萬事萬物運動的客觀規律,並以此改造世界,而是通過對事物向相反方向運動的把握領悟到以退為進的人生哲理。

反者道之動,塞翁失馬未必是壞事

《老子》從退守、深藏內斂的角度來談變化,說了很多以退為進、欲進而退的話,最有代表性的是「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強和弱,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兩軍相遇,敵強我弱,正確的打法是,先來一個戰略退卻,以便保存實力,造成各種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形勢,然後再進入戰略反攻,變敵強我弱為敵弱我強。這裡的戰略退卻,就是老子的「必固強之」。敵人已經強了,為了能夠削弱它,還得先退卻,讓它變得更強大,從而向反方向即弱的方向轉化。

這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思想在軍事上的應用,有人因此而把老子的辯證法稱為軍事辯證法。

但《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更多地運用在人生過程中。老子說,之所以會掉東西,是因為你手裡有東西,如果你手裡沒有東西,你就不會掉東西。任何東西過於強大就要走向自己的方面,因此為了避免滅亡,應該使自己處於柔弱的狀態。

據說,老子曾經問他的一個學生:「牙齒和舌頭誰硬?」學生說:「牙齒硬。」老子張開嘴讓學生看:「牙齒硬,但是已經一個都不在了,舌頭軟,現在還完好無缺。」老子以此教育學生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最好是堅守柔弱的地位。

反者道之動,塞翁失馬未必是壞事

老子看到了對立方面是可以轉化的,應該說抓住了辯證法的精髓,在破除人們把對立看成是死板的、僵化的思想方面,有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必須指出的是,並不是任何弱者都能轉化為前者,也不是任何強者都會自動轉化為弱者。因為矛盾雙方之所以會向相反方向轉化,要依據一定的條件,這一點老子沒有明確指出。值得一提的是,事物會向自己的反面轉化,比如說「柔弱勝剛強」,但柔弱本身不是追求的目標。失敗可以轉化為勝利,但失敗本身不是追求的目標。

如果我們還要苛求老子的話,還可以說,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是一種平面的沒有上升的運動,事物當然會運動,但是不會進化、不會發展。這種思想對中國傳統的循環史觀有所影響,如《西遊記》里的孫悟空說「皇帝輪流做,輪流到我家」,皇帝可以換,但社會並沒有進步。

在現實生活中,掌握「反者道之動」的思想,可以提醒我們在形勢有利時避免走下坡路,在形勢不利時創造條件改變處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讀懂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將受益無窮!
讀懂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受益無窮!
東漢往事:死得最蠢的造反者,沒有之一
最沒出息的造反者告訴朱元璋:我造反就是因為你總讓我離開老婆去打仗
在戰場上,有些士兵是不可以開槍射殺的,違反者都要被嚴重處罰!
公主為平叛亂,與造反者之子結婚,並生下一個兒子卻被康熙帝處死
殘暴的沙皇如何報復造反者?列寧:我天天吃飽了撐得沒事幹
為何那些造反者大多為文臣,皇帝手握軍權,也是錯誤的決定?
全面發布「軟管禁令」,違反者恐將被告上法庭,節約用水刻不容緩!
最沒出息的造反者告訴朱元璋:我造反只因你總讓我離開老婆去打仗
皇上放了謀反者的同黨,卻沒有得到感激,皇帝直接下令滅族
明朝牛人招而不降,向造反者示威:誅我十族又何妨!
戴笠曾有3個奇葩規定,違反者處死,剝奪了軍統女特工的生理需要
古代謀士秘而不宣的三大原則, 違反者下場都很慘
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可以作證:宋江曾經是最堅定的造反者和反招安派
巴基斯坦最嚴禁塑令生效,違反者將面臨高額罰款
戴笠軍統局3個奇葩規定,違反者處死,剝奪了女特工基本生理需要
發憤之作:造反者的教科書?!
日本禁止提供遊戲存檔修改服務:違反者或坐牢
從漢末到唐朝的七百年間,一句簡單的讖語讓眾多造反者前赴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