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戰求和」他卓有成效,無奈被視為「民族叛徒」,最後喋血校場

「以戰求和」他卓有成效,無奈被視為「民族叛徒」,最後喋血校場

薩達特,埃及共和國第三任總統。1918年,他出生於埃及一個軍人家庭,由於兄弟姐妹眾多,童年物質生活很是困窘。1922年埃及名義上宣布獨立,但實際還處於英國嚴格控制之下,為了實現真正民族獨立,埃及人民與英國殖民者鬥爭不懈。18歲時,薩達特考入開羅軍事學院,期間參加了"青年埃及黨",畢業後因從事反英活動兩次被捕入獄。1950年,薩達特投到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中,並成為其中一名核心成員。「以戰求和」他卓有成效,無奈被視為「民族叛徒」,最後喋血校場

(薩達特)

1952年,納賽爾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法魯克王朝統治。翌年埃及正式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納吉布被推選為第一任總統。薩達特從一名普通軍官,一躍成為政府重要成員。在納賽爾和納吉布權力鬥爭中,薩達特堅定地支持納賽爾,1956年納賽爾當選總統後,薩達特平步青雲,成為僅此於納賽爾的二號人物。1970年納賽爾去世後,薩達特擔任埃及總統,開始了他的總統生涯。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埃及人民要求收復失地洗刷國恥,但埃以「不戰不和」的狀態使得埃及精疲力竭,經濟幾近崩潰。薩達特主政以後,他試圖和平解決埃以紛爭,但以色列態度僵硬蠻橫,和談宣告失敗。在這種情況下,薩達特被迫「以戰求和」尋求強國新途徑。1973年10月6日,薩達特親臨前線作戰指揮部,指揮"第四次中東戰爭",一舉突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線",雪洗了第三次中東戰爭所蒙受的恥辱,收復了運河東岸的部分失地,為以後和平談判鋪平了道路。「以戰求和」他卓有成效,無奈被視為「民族叛徒」,最後喋血校場

(埃以和談成功)

"十月戰爭"結束後,薩達特不顧阿拉伯盟友強烈反對,毅然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1977年11月,他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打開了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一年後,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薩達特同貝京在美國簽訂戴維營協議,因此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和平獎。1980年,埃及同以色列正式建交,結束了兩國長達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並收回西奈半島69%的領土。但是,薩達特的舉動卻被阿拉伯世界視為「民族叛徒」,據說當時有11個不同組織要幹掉他。

1981年10月6日,為了慶祝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埃及在首都開羅東郊舉行閱兵典禮,薩達特總統出席了閱兵現場。據薩達特遺孀後來回憶,薩達特明知有人要謀殺他,但是仍然拒絕穿防彈衣,認為那不是男子漢的行為。在閱兵過程中,四名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假扮軍人,他們路過主席台時突然用衝鋒槍瘋狂掃射,薩達特當場身中5彈,其中穿透肺部的兩彈使他流血過多,送到醫院時已氣絕身亡。「以戰求和」他卓有成效,無奈被視為「民族叛徒」,最後喋血校場

(薩達特遇刺現場)

四名兇手當場被抓獲。審訊時,一位罪犯說道:"我是殺了他,但是我不是犯罪,我殺他是為了宗教,為了祖國。"然而事過境遷,薩達特被刺10年後,中東所有阿拉伯國家,包括持強硬立場的敘利亞和巴解組織都與以色列坐到了談判桌前。此時,人們才意識到了薩達特的超前和遠見,可惜他早已長眠於九泉之下了。在薩達特的墓碑上刻著一句話:「薩達特總統,是戰爭中的英雄,是和平的英雄,他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 的精彩文章:

將王位讓給弟弟後,他又打造一個王國,統治30年後不幸遭遇槍殺
被譽「非洲雄鷹」,他曾主動「還政於民」,20年後成功當選總統
爺爺是法西斯獨裁者,她從政卻「不以為恥」,因尊崇爺爺備受爭議
有「埃及諜王」之稱,他潛伏敵國十七年、立功無數,最後全身而退
有「西方佐爾格」之稱,他的間諜經歷頗為傳奇,被捕坦然接受處罰

TAG:閑來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越來越多的女性關注如何有效祛斑的問題,始終無法將它視為一種美
被視為無解的能力者,他的身上存在各種秘密,如今卻讓人心酸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英雄,為何孫子忽必烈被視為叛徒,被人憎恨?
世界上「最可憐」的人:被視為異類殘忍獵殺,手腳能賣好價錢?
被視為軟肋之人,卻打爆火箭內線,無限換防不奏效,德帥該頭疼了
世界上最兇殘的猞猁,幼崽之間會互相殘殺,被人們視為魔鬼撒旦,慘遭滅絕
他讓呂后畏懼,後來被呂家人視為閻羅,卻因為沒有兵權當不了皇帝
新賽最大的驚喜,非后羿,非鎧皇,更非玄策,而是被視為垃圾的他
西歐國家最不願提起的戰爭,被亞洲軍隊虐得體無完膚,視為最大恥辱
她被稱為清朝最偉大的皇后,卻得不到丈夫寵愛,更被兒子視為仇人
肌酐被視為腎功能的「報警器」,明確病因,還有挽回的餘地!
他身歷四朝,均身居高位,但卻被人視為不知廉恥之徒!
世界上最「可憐」的人,被視為異類,不少人搶奪其血液
古代此酷刑沒有任何疼痛感,但受刑之人皆視為恥辱,寧可選擇凌遲
美國一種士兵被視為寶貝疙瘩,有專門保鏢,戰場上不能被俘只能死
他被視為清朝最後的中流砥柱,卻死的如此的慘
身心備受摧殘,她曾被視為反卡扎菲象徵,後流落他鄉遭遇同胞歧視
此人被滿洲人視為仇敵,但如果沒有他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清朝
二戰時蘇軍無論何種原因被俘均視為叛徒 寧死不屈也難逃厄運
二戰被視為「怪物」德坦克,危難之際誕生,卻拯救不了德國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