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9大原因和解決方法

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9大原因和解決方法

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麼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家長應該做點什麼呢?!

1.初二分化的實質是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小學是人的一生比較平穩的時期,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取得好的成績並不太難。在小學時期,「語數雙百」司空見慣,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績了。


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後,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學習方式屬於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的等等。這種類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


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策略:


小學時期,由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和知識水平都還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維」的培養是不可取的,過於強化「抽象思維」往往又不適宜。初一、初二,正當時。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幾點:


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知識面要盡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學生的成績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維」取勝,還是「抽象思維」的結果?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2.意志力和毅力上的原因


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於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學得很輕鬆,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這些學生常常會因為聰明而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讚揚。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可學好。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勝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二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


由於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採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又由於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紮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策略:如何培養孩子刻苦、勤奮的優良品格?


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快樂學習」。我認為應這樣認識:「會學習才會玩」,「學習快樂」。其實,只有會學習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勤奮」裡面包含的內容太多。首先是要有主觀願望,有一個自己去努力的目標,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觀的願望,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人的意志力。所以「勤奮」總是和意志力在一塊兒。對於剛進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養的目標。但是,現在城市裡的獨生子女們,經常連一點點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都不能承受。培養堅強的意志力,談何容易!所以,希望孩子勤奮,還是先從忍耐力開始吧!


第三,教育學生,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奮。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勤奮學習是不可能的。明白要成才非學不成。任何的機遇都是勤奮勞動獲得的,只有拼奮鬥,才是通往成才的橋樑。秋天的碩果從來不屬於春天的賞花人,而屬於春天的辛勤耕耘者。明白勤奮學習需堅持到底。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只要堅持到底,一定會成功。


3.學習習慣上的原因


現在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好壞主要不是取決於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情商)。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學習習慣具體指上課習慣、自習課習慣、做作業習慣、預複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出考題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就要看每個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難時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然而,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是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快樂地學習,怕他吃苦,怕他受累;是家長和老師督促、教育不夠。


策略:


培養孩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指導並嚴格督促孩子全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尤其不要過多的誇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4.青春期帶來的煩惱


初二學生一般剛進入青春期,心理起伏較大,體驗深刻。特別是女生,比較關注自己生理的變化,造成學習不專心。有的學生把遺精、痛經等正常的生理髮育現象視為疾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出現分心。


策略:


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坦然地迎接挑戰。儘管學校對學生進行了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但來自家庭、來自親人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要及時地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出現青春期生理不適的學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從而解除孩子心裡的包袱,專心學習。



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9大原因和解決方法



5.個性與人際關係的尷尬


性格比較狹隘、偏激的學生,或內向而不善於交流的學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會交壞朋友,有的會從不良書刊、遊戲和網路上尋找寄託。


策略:


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一般來說,成天對他人意見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較狹隘、偏激。家長應教導他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愛心、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體諒他人,友好相處。


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為他人服務,多幫助他人,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心裡有事要向朋友向師長傾述。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思想動態,及時給予開導。必要時,可以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接受專業人士(醫生)的指導。


6.家庭的干擾


家庭關係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孩子上初中的階段,應盡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如果在這期間發了財或升了官,或調動工作,或出現其他大的生活變故,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


親子關係的對立,也是常見的分化原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策略:


盡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盡量不改變生活狀態。如:不發生父母離異、父母不長期遠離孩子、不讓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等。如果非改變生活狀態不可,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的共同特徵就是「居高臨下」。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教育孩子,宜採取疏導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會有疏漏,而且會使孩子的心事越積越多,還可能使孩子走向極端。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如果與孩子起了語言上的衝突,家長一定要冷靜,決不能激化矛盾。中學階段的孩子容易衝動,家長是成年人,應該理智。應立即主動採取適當方式停止爭辯,但決不放棄。等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7.社會的影響


初二時期,媒體和同伴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甚至超過父母和老師。有時候,父母、老師的一千句,還抵不上他夥伴的一句。一個很好的孩子,因為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網、痴迷遊戲、談戀愛、與社會上的「哥們兒」交往,可能一落千丈。


策略:


這一點家長要十分注意。對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網、痴迷遊戲、交壞朋友、談戀愛、看黃色書刊影視等要密切關注。要儘可能地避免正處於初中階段的孩子頻繁接觸這些東西,少受不良影響。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時就與孩子講清道理,說透危害,「約法三章」。出現這些問題的苗頭時,及早發現,早做工作。


8.理想和價值觀因素


初二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這時的孩子如果沒有理想,有不正確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虛無、仇視、冷漠等),就會形成人的發展的「價值空白」或「價值邪惡」,以後再也不好教育了。這不僅僅會造成學習上出現分化的問題了,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之路怎麼走,都讓人擔憂!


策略:


要教育孩子愛祖國、愛人民,樹立崇高理想。要愛護、幫助弱小。要做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家庭和父母有報答的人,對自己負責的人。這些不空洞,都是很現實的。


重視對孩子的理想教育,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低境界的價值觀傳授給孩子。讓孩子盡量少接觸家長生意場、官場上的朋友。生意場、官場上的好的東西,等孩子長大成人了再學,也不遲。


關注孩子結交的人,了解孩子交朋友的情況。交什麼樣的朋友,能反映出孩子是什麼樣真實狀態。幫助孩子結交好朋友,斷絕壞朋友。


這樣做,都是因為孩子小,是非判斷力較弱,又正是理想和價值觀形成時期。


9.其他原因


人的發展需要許多因素來支撐。譬如:文化因素。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中,就容易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要讓孩子愛學習,家長就要愛學習。再如:經濟因素。家庭太富和太窮,如果家長處理不好,那麼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留下陰影。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分化的重要因素。


策略:


家長要明白自己的情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家庭的富與窮。富,不為富不仁,避免「暴發戶心態」;窮,不埋怨社會,避免「等靠要心態」。防止金錢對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如:不給孩子穿高檔服裝,不給孩子多的現金,不讓孩子「顯擺」;應不讓孩子寒酸,不讓孩子無零花錢,不讓孩子自卑。


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多到對孩子有良好影響的場所去活動,盡量避免不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孟母三遷」提醒我們,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排卵期受孕最佳時間,受孕就輕而易舉
產後為何會「風濕」新媽媽要提高警惕
尿布與紙尿褲的對比,不看不知道
遊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小孩子為什麼要狠抓一二年級?

TAG: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

您可能感興趣

初二是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做好這5點成績飆升
為什麼初二總是成績下滑高危期?提前準備是關鍵
初二是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做好這5點,成績飆升!附各學科攻略
為什麼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早點知道就好了!(必看)
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孩子上了初二以後,成績會一落千丈?
孩子學習成績差的8個原因及解決辦法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讀三年級後卻開始下降,原因你知道嗎?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這8大關鍵
三年級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不重視這一關,孩子成績很可能下滑
為什麼初二以後成績就下降了?做好這5點讓你穩步做學霸
孩子期末成績下滑,就要批評他?這隻會讓孩子內心越來越脆弱
子女成績的好壞逐漸成為父母之間互相評價的標尺,焦慮由此形成
決定一個孩子成績好壞的居然是它!
搬進大房子後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背後的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世錦賽女單前瞻:一原因將激勵一姐前進 陳雨菲複製去年成績難度高
面對孩子的期末成績,比批評更重要的是這三件事,孩子成績更優秀
孩子之間的成績差距越來越大,怎樣幫助孩子學習成績提高?
二財季取得了驕傲的成績 但是蘋果還需要解決訴訟麻煩
不怕孩子成績差,就怕媽媽沒辦法:這個方法讓孩子的成績4周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