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就業政策必須順應產業、城鎮化、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就業政策必須順應產業、城鎮化、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就業政策必須順應產業、城鎮化、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6年工作時著重指出,「……就業增長超出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多年來最低。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就業比較充分,十分不易。」其中既可以看到政府對就業的重視,也能看到我國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更應看到政府在促進就業過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比去年多100萬人,突出了更加重視就業的導向。」

就業是民生之本,「應當始終把就業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而且充分就業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前提,經濟增速和投資速度都主要是根據就業需求而定。當前在就業問題上,存在「招工難」和「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因此新形勢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必須準確研判經濟形勢和發展階段,順應產業、城鎮化、人口結構發展趨勢,以增強政策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並在一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確保經濟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當順應的幾個趨勢


順應產業發展趨勢。中國利用自身的勞動力資源,迅速融入世界分工體系中,形成了自己的比較優勢,成為全球製造中心,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由於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運行仍然存在突出的矛盾問題和新挑戰,經濟增長面臨結構性減速,急需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轉換髮展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產業就業人員會受到影響。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當注重傳統產業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


順應城鎮化發展趨勢。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城鎮化規模快速上升,年增長率達到0.9%以上。截至2015年,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為7.7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在城鎮化過程中,大量剩餘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業和城鎮地區轉移。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是一種市場現象,能夠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因此,城鎮化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手段。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當順應城鎮化發展趨勢,注重解決新完成城鎮化的這批人的就業問題。

順應人口結構變化趨勢。近年來,我國人口結構出現了新的情況,突出表現為老齡化、生育率低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底,全國16-60歲勞動年齡人口總數為9.1億,佔總人口比重為66.3%,這是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連續第四年下降。這意味著勞動供給的構成會產生變化,確切地說是勞動年齡人口的老化。但是,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總量沒有減少,因此,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應注重解決高年齡段群體和年輕群體的就業問題。


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關鍵舉措


充分利用新的業態促進就業。眾所周知,服務業在國民經濟比重的提升速度加快,已經佔據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服務業也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家庭服務業是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應當通過大力發展服務業,包括家庭服務業來促進就業。「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有利於促進就業,應當積極鼓勵和引導。


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在崗勞動力素質。勞動者的素質,可以通過發展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開展培訓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等途徑得以提升。應當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推行終身技能培訓,使不同年齡、不同教育水平的勞動者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使那些在產業升級中受到影響的勞動者順利實現就業轉換。


完善就業配套措施。充分就業、就業優先需要財政、稅收、社保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應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鎮化進程中勞動力穩定就業;規範社會保障制度和勞動保護制度,健全就業服務體系,使靈活就業人員、創業人員、新業態工作人員無後顧之憂。搭建創業平台,在創業創新已經被更多人接受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創業的質量;留住、吸引住優秀人才也需要相應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何偉;國家發改委國防動員研究發展中心 孫麗燕)


就業政策必須順應產業、城鎮化、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窺天下gktx2016 的精彩文章:

今年錢怎麼賺,關鍵在於三個字
加強有效制度供給 推動結構性改革走向深入
兩會系列報道:中國擔當為經濟全球化帶來新機遇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奮發有為

TAG:管窺天下gktx2016 |

您可能感興趣

潘光偉:順應行業發展新趨勢 實現財富管理業務高質量發展
順應綠色建築發展趨勢 鋁模板行業或迎「風口」
順應時代變化創新,融合各方資源共發展,是媒體與企業不懈的使命
戰略及時、順應趨勢,業績大增值得期待
順應新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
長谷部誠整理心境:應對變化,順應時局
王忠民:傳統產業已經落後,股權投資要順應數字化時代潮流
攝影社團順應歷史潮流的變革
人民日報發聲了!攜號轉網是必然趨勢,運營商應順應趨勢
順應客戶需求,看金融科技應用新場景
國開行行長鄭之傑: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郭周明:順應全球化大勢 堅定推進開放發展
順應潮流,抓住直銷趨勢
情與理相結合,順應命運和因果
財長、新開行行長談技術挑戰:順應大勢 主動作為
順應趨勢 流媒體新聞Newsy全面發展OTT業務
手機企業造車,窮則思變還是順應未來?
擴大進口是新時代順應國內國際大局的主動作為
順應電動化趨勢 告別期的奧迪TT將推出一款量子灰版車型
應順應人體陽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