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結伴而居,一起老去,還要葬在同一片深林里
| 生活·藝術·家 |
極致生活方式的發現者
每個月聚會看次電影,
時不時遠足來場旅行,
朋友間要的不止是觥籌交錯,
還有心靈的訴說和傾聽。
在台灣的「一起老去」俱樂部里,
有這樣12個家庭,
他們雖然都在50歲上下,
卻已開始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
面對衰老和孤獨的威脅,
他們選擇用彼此之間的友情,
將12個家庭聯繫在一起。
「以前人沒有退休的問題,
退休到去世之間的時間很短,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從退休到死亡,還有二三十年,
所以一個人如何安排退休後的生活,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一起老去」俱樂部的發起人李偉文說:
「我覺得,有一筆養老金,
有健康的生活是肯定的,
但最重要的,
是要有一群能玩到一起的朋友。」
李偉文生於1961年,
他的身份非常之多。
他既是牙科醫生,也是專欄作家,
既是自然保護組織的創始人,
又是一個廣播電台的主持。
「一生玩不夠」是他的座右銘,
朋友二字,則是他成長道路上,
一直不可或缺的陪伴。
很小的時候,他就參加了童子軍,
那種團隊合作的生活,
一群不同的人為同一個目標,
達成一個心愿,讓他很快樂。
從中山醫學院畢業後,
李偉文成了一名牙科醫生。
因為熱愛閱讀,
他就請朋友來家裡辦讀書會。
參加的人越來越多,
從十幾個到幾十個。
每到周末,
大家就聚會讀書、討論問題,
那是李偉文最愜意的時光。
正是在讀書會上,
他認識了徐仁修,
一位拍攝台灣自然環境的攝影家。
看到那些慘遭破壞的風景,
他們合力成立「荒野保護協會」,
又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十年多來,
李偉文當荒野義工的時間,
比他自己開診所的時間還長。
平均每周看診才30小時,
當義工的時間卻超過40小時。
除此之外,每一年,
他還要撰寫60篇書本推薦序,
大大小小的演講多達150場,
半點時光都沒有荒廢。
有時間,他會親自帶隊去荒野,
走訪山川百岳,沼澤濕地。
他喜歡和自己感興趣的人在一起,
共同完成那些感興趣的事。
「朋友們在一起,
和家人、伴侶是不一樣的,
總不能一直吃吃喝喝,
那就變成酒肉朋友了。
所以一定要有內心的交流,
打開心扉,找到共同的話題。」
為了促進這樣的交流,
李偉文又組織了一個觀影會,
朋友們每個月相聚一次,
在家中看一場電影,交流感想,
分享自己在影片中,
體會到的生命的滋味。
閱讀、電影、涉足荒野,
從一個朋友到另一個朋友,
李偉文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但他追求的不是數量,
而是心靈和興趣兩者間的契合。
二三十年下來,
剩下的最好的朋友,
其實也就那麼十幾個。
大家幾乎形成了固定的生活節奏,
互相成為彼此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李偉文發自內心地認為,
人這一生有各種財富,
友情就是最珍貴的之一。
2009年,「夏瓣生聚樂部」成立。
在這個俱樂部里,
成員們大多年紀來到50歲上下,
李偉文笑著說:
「人生如果是春夏秋冬,
他們希望50歲還像夏天,
仍像盛開的花瓣一樣燦爛活著。」
就在2012年的4月份,
大家忽然有了一個構想,
希望以徒步的方式走近台灣風景,
慢下腳步、慢下心來,
好好感受一下行走的樂趣,
並將旅程命名為「蝸行台灣」。
「年輕時日子過得很著急,
每天都汽車開得飛快去上班,
後來好一點,開始騎自行車,
現在我們徹底慢了下來
。」
正是在台南一次行程中,
李偉文和好朋友有了定居的想法。
同行的人對
體驗到的台南美食、
巷弄文化與藝術人文氣氛驚艷不已。
有人提議:「大家乾脆到台南,
蓋一棟退休後一起住的房子吧!」
本以為是一句玩笑話,
沒想到響應的人特別多,
大伙兒真的就開始四處看地,
走訪台灣的養生村與老人住宅,
輾轉了好幾個月後,
終於在台南買到了心儀的空地。
之所以選在台南,就是因為,
這裡交通便利、環境優雅,
不會給將來老去的他們,
帶來任何行動上的不方便。
幾十年的知心老友們當即表態,
決定老之後一起住下!
大家將公寓叫做「蝸居」,
負責設計的建築師,
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特意將公攤面積設計得很大,
整個一樓都是開放式的空間,
成為一個「時尚的人民公社」。
這裡有書房、食堂、晒衣場,
每天可以一起做飯、閱讀…
整個俱樂部里藏龍卧虎,
醫生、銀行、出版、設計、建築,
有人懂爵士樂,有的懂電影。
在閑暇的日子裡,
這裡還可以成為一個文化據點,
讓大家為周圍的人開授課程。
也有很多人覺得不解,
才50歲就考慮這些會不會太早?
李偉文說:「不早,
人生中沒有什麼事是太早的。
我以前接觸過很多成功的人,
他們名聲很響,賺錢也多,
年輕時拼上了自己全部時間,
等到老了剩下的只有寂寞。」
「你家財萬貫很有錢,
可是家裡只有聽不懂你說話的外佣,
那是很凄慘的生活啊。
你沒什麼錢,但想吃小吃就能吃,
有朋友跟你抬杠,多快活!」
在這個俱樂部里,
也有曾經獨來獨往的人。
比如這輩子一直到50幾歲,
從沒有與任何人看過電影,
曾一個人到歐洲旅遊50天的李兩成。
因緣際會參加了觀影會與蝸行台灣後,
他慢慢發現了有伴的樂趣。
「一個人的心理需求,
在下意識慢慢會改變。
現在,我覺得老的時候,
若有一群朋友,也不錯啊!」
對於俱樂部帶來的這種改變,
成員曾文娟的體悟一語中的:
「如果你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
要走得久,就要一群人。」
不止是一起行走,
一起閱讀和一起老去。
在做完了蝸居的規劃後,
大家還約好了一起埋葬。
「人生看起來很漫長,
其實是非常短促的,
所以有時候人要看得遠一點,
在那個時刻還沒到來之前,
就提前為自己做好準備。」
因為荒野保護協會的背景,
這群朋友無一不是嚮往大自然的。
曾經踏過無數溪流峽谷的他們,
希望將來能夠埋葬在樹林間,
讓自己的骨灰回歸自然。
「樹葬是最環保的方式,
過去不合法,現在政府已積極推動。」
李偉文和好朋友們,
早已打算省下舉辦葬禮的錢,
一起合買一塊自然棲地,
這樣就能避免被破壞開發,
能保留住美麗的大自然。
「倘若祖先都葬在相同地方,
子孫就自然會來這個地方祭拜。
連祭拜都可以約在一起,
孩子們也可以和他們的父母一樣,
互相成為老朋友,
才是名副其實的友誼長存啊。」
李偉文30歲的時候,
就曾想過能不能和朋友們,
一起體驗人生,慢慢老去。
現在看來,這沒有什麼不可以,
真要做起來也並不困難。
「其實人生很多事情都如此,
你只要提前做好準備,
去仔細考慮每一個環節,
你的夢想和目標,
總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的。
就看你會不會提前思考。」
為什麼非要這麼做呢?
李偉文對很多人都說過:
「人們一同去分享一個事情,
那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過程。
即便是等我們老了,
還會有二三十年的共同生活的經驗,
隨時都可以找到話題。
而說到底,在這個世界上,
人和人之間的互動,
才是幸福真正的來源。」
的確,每一個人,
都可以獨自一人生活,
不用理會別人的脾氣,
也不會影響他人的心緒。
但一旦這樣生活的時間久了,
就會不自覺地在自己心頭,
築起一片高高的城牆。
而只有在心與心的交流,人與人的互動間,
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為何被需要,
我們所追尋的又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到底還有哪些。
如果能和自己所認為重要的人,
坐看山水連天,
一起慢慢老去,
真的是不枉來此一回了。
會移動的果汁工廠
?
藝 非 凡
| 極 致 生 活 方 式 發 現 者 |
轉 載 須 知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藝非凡原創
轉載需回復「轉載」二字
▼
點擊一下
,體驗會移動的果汁工廠


※這個80後美女好大膽!她點燃了世界標誌性高樓,還把摩天大樓搬回了家
※選對一把梳子,做一回古典美人
※容顏停在13歲長達十年,這個長不大的男人徒步中國,竟是為了……
※這個撕開漫畫的美少年,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現實比動漫更熱血
※結婚近20年,還要租房子,但這一家七口平凡中的幸福,卻引7萬多人圍觀
TAG:藝非凡 |
※如果這麼一群人聚在一起玩狼人殺,會是什麼結局?
※娃娃機前圍著一群人,擠進去一瞧,老闆這是下了血本?
※說好一起丑下去,你卻偷偷參軍整了容!軍人的照片一亮出,瞬間後悔一群人!
※唐僧出門與誰同行?不是悟空沙僧,而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共同的名字叫豬八戒
※他們是皇帝身邊最重要的一群人,為什麼存在感這麼低?
※世界盃是一群人的狂歡,我卻在這些片子上看到了悲傷
※輕鬆一笑:有一個人拎著一口袋桃子,走在路上看見一群人就說
※長城腳下,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完美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情懷!
※馬雲告誡大家:想要走的快,那你就一個人走,想要走的遠,那就一群人一起走!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群人可能是無心的一句話,卻猜中了未來
※在商丘的大街小巷,如果你看到這樣一群人,請幫幫他們……
※這一群人,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一份情,所有肇慶人都不能忘!
※帶娃為啥這麼累?壓著你的可不止寶寶,還有另外一群人
※歷史上的靖康之恥,悲慘的不是那兩個被俘虜的皇帝,而是這一群人
※天下第一奇廟,這座寺廟供奉的不是菩薩,而是這樣一群人
※現在的裙子都太美了,出去給老婆拍照,一群人都找她要合影
※有這麼一群人,住在水上,朱元璋下令,禁止他們與漢人結婚
※在我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個民族,被人們稱為待定人
※當一群人面臨飢餓時,只有一塊麵包,該怎麼分配呢?
※每座繁華的城市都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卻成為了街頭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