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曹丹:我對藝術從沒有懷疑

曹丹:我對藝術從沒有懷疑

曹丹在媒體上一直保持著神秘色彩


這次她終於吐露心聲


她出生於藝術家庭,1997年起,身兼畫家、導演和設計師多重身份,作為藝術專業領域的頂級出版人。

在這個紛繁的時代,她們用心靈、智慧與愛創造了一個絕無僅有的藝術新世界。她們是美術館館長、拍賣巨頭掌門人、巨鱷藏家、頂級策劃人、媒體巨擘、天使贊助人,在閃耀的光環背後是一個個樸素的女性名字,王薇、魏蔚、王津元、龔彥、薛梅、張蘭、陸蓉之、晚晚、張然……這一年來她們在事業和生活中的成就,見證了時代價值的變遷,影響了千萬年輕人。YT2017年度「致敬藝術女性」故事專題,3月8日起正式發布。

曹丹:我對藝術從沒有懷疑



《藝術界》、《藝術新聞/中文版》出版人 曹丹

「幾乎從懂事以來,就沒有和藝術遠離」。1972年出生於廣州的曹丹,由於家庭的藝術氛圍和來自父母的影響,進入廣州美術學院學習。自1997年起,便作為畫家、導演和設計師等多重身份,生活於中國和法國。在整個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曹丹不但對設計、建築和電影充滿興趣,在隨後的工作經歷中,曹丹也曾經從事過廣告、漫畫出版、紀錄片等各種工作。


2012年7月,曹丹擔任當代藝術雜誌《藝術界》執行出版人。《藝術界》大量學術性討論的文本,以及中英文雙語全球發行的形式,構建了國際藝術語境對中國本土藝術發生的對話方式。目前,曹丹兼任《藝術界》與《藝術新聞/中文版》的出版人。

曹丹:我對藝術從沒有懷疑



《藝術界》、《藝術新聞/中文版》出版人 曹丹

YT:在真正從事藝術這份職業前,您與藝術最早的淵源是什麼?其中有怎樣的故事?


曹:其實這裡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故事,我出生於一個父母都是雕塑家的藝術家家庭,他們都是美術學院的教授,我從小生活在美術學院里,在這樣的藝術氛圍里,就像出生於一個農民、科學家或商人家庭的孩子一樣,我對藝術這個領域從小就不感到陌生,選擇這個職業反而太順理成章了,所以年輕時也曾經想去學建築或電影,做一些不是純藝術的東西,上大學選了設計系,後來也干過廣告、漫畫出版、紀錄片等各種工作。近五年從事藝術媒體和出版也是我喜愛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把我的很多愛好都融合在一起了,和藝術很近,但也不僅僅是藝術。


YT:在怎樣的時間、背景下,您決定開始自己的藝術事業?


曹:第一個問題我基本回答了您的問題,無法明確何時決定開始從事藝術事業,幾乎從懂事以來,就沒有和藝術遠離。


YT:這個過程中,您得到的最大幫助或支持來自誰?

曹:給予我最大幫助和支持首先是我的父母吧,他們身體力行,包括他們對待藝術態度的熱忱、真誠和勤奮一直影響著我們,他們給孩子們很大的自由度,無論在學習還是職業選擇上,從來不會要求我們課外上各種課程,也不會在職業和人生選擇上給我們壓力,也許那個時代社會競爭沒有像今天這樣激烈,我很難接受現在的父母給孩子設定太多的框框條條,把過多的個人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無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很多冠冕堂皇卻不那麼幸福的人生。當然,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許多良師和益友,這些都無形中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


YT:女性角色、身份對您從事藝術事業是否格外艱辛?您有自己的女性榜樣人物嗎?


曹:整體來說,70年代以來出生的人屬於比較幸運一代,沒有經歷戰亂和政治運動,成長在這個國家發展和強盛的時代。另外,我個人很幸運在事業上沒有遇到過格外艱辛或不公平的事,但確實看到許多女性在社會和事業中遇到不平等的遭遇,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社會對於男性似乎更寬容一些,對於女性索求得更多。記得一位離休的女性高管曾總結:「無論你做得再好,男性上司只會表揚你很勤奮」。對於這類問題我越來越敏感了,沒有人天生就是女權主義者,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去關注,尤其是女性自己。


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女性因她們的才能以及她們的獨立精神給予我力量,她們是中國的李清照、柳如是、宋慶齡、林徽因和潘玉良、德國思想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藝術家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法國哲學家及社會活動家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 、居里夫人、英國的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珍·古道爾(Jane Goodall)、美國的作家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畫家喬治婭·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墨西哥藝術家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等等。

YT:在什麼情況下,您對藝術曾產生過懷疑、動搖?


曹:我好像沒有懷疑或動搖過。無論怎樣,只要人類存在,藝術就存在。


YT: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帶給您的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曹:感受力、創造力、獨立思考和同情心,無論對於男性或女性,我想這些都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變得對生活、對周遭事物、對人或社會變得麻木了,這都是很可怕的,藝術不僅僅涉及美或美學的問題。


YT:在您決定投身藝術事業的時候,還記得最初的理想是什麼嗎?


曹:做我自己喜愛的事情。


YT:作為一位女性,您更關注女性藝術家創作中展現出的哪些獨特之處?


曹:我覺得可貴的是女性藝術家對事物的感知常常具有非常真實和個人的角度,她們的藝術表達很細膩和微觀,這是大部分男性藝術家所缺乏或不關注的。其實每個藝術家身上都同時擁有兩種性別特質,男性藝術家或詩人如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等,他們的作品具有非常細膩的情感表達。


很遺憾全球的藝術界仍然是一個以男性主導的世界,在我們的藝術史課程中,很少談及女性在藝術發展過程中所擔任過的角色,除了當代藝術出現了一些傑出女性藝術家以外,例如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 、翠西·艾敏(Tracy Emin)等。在中國,美術館館長、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中,也鮮有女性,其實從事藝術行業的女性還是佔大多數,她們是畫廊經理、藝術媒體從業者、美術館從業人員等默默無聞地工作著,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藝術界擔任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中國。

曹丹:我對藝術從沒有懷疑



《藝術界》、《藝術新聞/中文版》出版人 曹丹


編輯Y先生


圖片由曹丹提供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的藝術生活
「女魔頭」薛梅:藝術令我感到真正的愉悅和放鬆
他在熊的屍體里住了兩周,又把自己「活埋」進岩石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陳丹青:不要臉,怎麼好意思說我是藝術家?
徐冰對談西川:你不考慮藝術這個事兒,你就是一個有無限潛能的藝術家
龐茂琨:我這輩子做的,就是對於古典藝術的反思與突破
是他讓我明白波普藝術究竟是什麼!
藝術攝影:這是不是你朝思暮想的鄰家女孩?
陳丹青:我不要被人以為是藝術家
說話是一門藝術,有智慧的女人是如何表現?
藝術?什麼是藝術?對了,這就是
陳丹青:我不會勸別人去愛藝術,愛藝術,愛一個人,是心裡的事情
杜尚:藝術可以是非藝術
你可能對孩子的藝術啟蒙有什麼誤解
陳丹青談美術:所有的藝術都是苦修
沒有所謂的藝術,只有藝術家
如何理解:「科學是我們,藝術是我,哲學是我和我們的統一」,這句話?
你懂的是藝術,你不懂的也是藝術
鞠白玉:有人說他的作品噁心,但藝術能用胃來欣賞嗎
庫里堪稱藝術家,卻也不敢這樣迎著濃眉「漂移」,唯有阿杜!
答疑:什麼是藝術品?
中華語言藝術之所在——對聯!這對千古絕對,你有更好的下聯嗎?
陳丹青:繪畫已毫無用處,電影才是未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