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茶葉院士學喝茶
眼下大地回暖,春茶發芽,喝茶的好季節到來,本報為此特別採訪對茶有60多年的研究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跟大家分享喝茶的健康益處,教大家挑選好茶、健康喝茶。
一、不同的茶健康優勢也不同
根據制茶工藝不同,可以將茶分為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白茶和黃茶,在我國綠茶消費量第一,烏龍茶和紅茶次之;但是世界範圍內來看,紅茶消費比例更高,歐美下午茶時間喝的基本都是紅茶。具體到每個地區對茶的消費又各具地方特色,比如江浙喝綠茶多,雲南、內蒙、新疆喝黑茶多。
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喝茶比例高達45%,有的是因為不習慣白開水的寡淡所以喝茶,有的是出於保健考慮喝茶,不過大眾喝什麼茶更多是根據口味喜好選擇,但對茶的保健功效了解卻不多,陳院士告訴我們,目前基本確定的茶葉功效有以下5點,而不同的茶功效優勢也不同。
01/抗氧化
有研究結果表明綠茶比參與實驗的21種蔬菜水果的抗氧化活性高出許多倍,也有研究結果表明茶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強,因此喝茶能夠預防由於氧化損傷引起的衰老和癌症。
02/預防心血管疾病
陳院士介紹,到目前為止,在茶對人體的保健效應研究中,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最令人信服的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堅持喝茶不僅有利於降壓降脂,還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其中黑茶和烏龍茶降脂、降血脂和降血壓效果最好。
03/預防癌症
茶葉富含兒茶素類化合物,具有預防癌症的功效。日本對8000多人跟蹤1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證明,每天飲10小杯綠茶可以延遲癌症的發生,女性平均延遲7.3年,男性平均延遲3.2年;在日本已提出了利用綠茶進行兩階段的癌症預防計劃,而美國目前也已經將綠茶用於預防癌症。陳院士介紹,所有茶葉中綠茶的抗癌作用最好。
04/預防齲齒
多項研究證明常飲茶能降低齲齒率,這主要是因為茶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殺死牙縫中存在的各種齲齒細菌,還可以使得在口腔中的齲齒細菌難以附著在牙齒的表面,因而減少了發生齲齒的比例,茶葉中的氟素具有堅齒的作用,所以當前牙膏中都會添加茶多酚。
05/抗過敏
很多人對海鮮、花粉等過敏。研究發現茶葉中的兒茶素具有抗過敏的功效,而雲南紫鵑這個茶葉品種,抗過敏效果最好,在日本,廠家還將此品種的茶葉做成了茶飲料,在櫻花燦爛的季節很暢銷。
二、茶葉不安全的說法多被誇大
茶葉農殘、重金屬、氟等問題時常見諸報端,這讓大眾糾結到底要不要喝茶。就此問題陳院士告訴我們。
國家目前對農藥的使用種類、使用劑量和安全間隔期都有嚴格的規定,在農藥登記使用前必須對農藥進行2年4地的實驗,符合要求才能登記上市。而且國家還有抽查制度,近幾年茶葉中農殘抽查的合格率都達到97%以上。更重要的是我們喝的是茶水,並不吃茶葉,而當前我國應用到茶上的農藥基本都是脂溶性農藥,也就是說這些農藥在泡茶過程中基本不會溶解出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喝茶比吃菜都攝入的農殘少。
如果有的大眾出於謹慎還是擔心農殘的話,建議選擇春茶。建議選春茶是因為6-9月病蟲害嚴重,是噴洒農藥的主要月份,而這之前已經上市的春茶農殘會更少。
茶葉中的重金屬鉛主要來源於土壤,因此茶葉中鉛含量高低存在地域的差異性,一般在靠近公路的茶園中鉛的含量會較高,因為經監測,汽車的尾氣中鉛的含量較高。但是從總體來看,茶葉中的鉛殘留水平對飲用者健康不會構成威脅。目前我國茶葉中規定的限量值是5mg/kg,一般超標率在2%以下。
適量的氟有助於預防齲齒,但是過量氟則會引起氟斑牙,目前大眾基本處於不缺氟的狀態,因此都努力控制攝入過多的氟。不同茶葉品種中綠茶和紅茶含氟低於烏龍茶和黑茶,同一品種的嫩葉低於老葉。
小結:從農殘、重金屬和氟等安全形度考慮,目前絕大多數茶葉都處於安全範圍。當然選擇嫩茶、春茶味道也更好,也會更安全。
三、挑選好茶有妙招
01/買茶優先選擇大品牌
因為大品牌的茶葉品質更有保障。同一品牌的茶,盡量選擇春茶、嫩茶,不過春茶價格普遍高,因此也可以選擇春茶後期的茶,價格合理品質也不錯。
02/袋泡茶不一定品質差
常在賓館酒店看到茶包,沖泡方便,喝茶時更不用擔心茶葉吃到口中,這種茶常常給人沒有品質的感覺,其實未必。在國外高品質的茶一般都是用茶包,這樣只是出於方便考慮,並不能作為衡量茶品質的指標。
03/買茶不被華麗包裝迷惑
有些包裝華麗精美的茶雖貴,品質卻不一定好,所以包裝不能作為衡量茶葉品質的主要標準,茶葉包裝做到基本的防潮防濕即可。
04/根據個人喜好選茶
總體來說茶葉越嫩越好,可是茶葉越嫩口味也越清淡,有人偏愛口味濃重一些的茶,就不一定要選最嫩的茶,所以選茶還是要根據個人口味喜好來選,比如喜歡清爽的可以選安吉白茶,喜歡濃厚味道的可以選擇經過揉搓工藝的毛尖或毛峰;喜歡紅茶就買紅茶,喜歡綠茶就買綠茶。比如院士就不太喜歡太清淡的茶,所以基本不選一芽一葉的茶,常選一芽二葉,一芽三葉的茶。
四、健康喝茶有方法
不同體質喝不同茶
綠茶性涼,所以建議胃不太好的人喝紅茶,不過新的綠茶放久一點再喝也可以;有肥胖問題的人建議喝烏龍茶、黑茶。
不同季節喝不同茶
春天新茶剛上市,口感清爽,泡到杯子里也是綠意盎然,所以建議春天多喝綠茶,紅茶更暖胃所以建議冬天喝紅茶;當然這也不是絕對,主要還要看個人喜好。
每天泡三四次茶最宜
人一壺茶從早喝到晚,喝到最後基本接近白開水,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一般泡三次後就沒有了,所以最好一天泡兩三次茶。
泡茶濃淡適宜
不建議喝太濃的茶,因為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另外太濃的茶對神經刺激也大,所以心臟不太好不要喝太濃的茶,晚上也不要喝太濃的茶,以免影響睡眠。所以建議150毫升的水放3克茶葉。
泡茶溫度有講究
有人講泡茶要用80℃的水,以免破壞茶多酚,其實未必,院士建議嫩的一芽一葉茶用80℃水溫的水泡,而黑茶、紅茶完全可以用開水泡。
泡茶沒必要洗茶
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道中展示喝茶總會洗茶,也就是將泡茶的第一道水倒掉,以前風沙大洗茶可以去除一些泥沙,但是現在茶葉都很乾凈,沒有必要洗茶;如果是想通過洗茶降低農殘更沒必要,因為茶葉中用的農藥都為脂溶性農藥,難溶於水。
不喝隔夜茶
沒有研究顯示隔夜茶會致癌,但是隔夜茶放了一夜難免有微生物污染,衛生不能保證,所以不建議喝隔夜茶。
五、學會存茶久喝新茶
院士會把茶裝滿罐子,蓋上蓋後再用密封帶封起來,這樣可以減少氧氣對茶中茶多酚的氧化,然後再把罐子放到小冰箱中,這樣就可以避免茶葉和其他食物串味兒,而低溫也能減少茶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另外每次喝茶時取出茶葉後,就儘快蓋上蓋子,密封再放回冰箱,這樣存茶能存到一年,仍然茶味不減。大眾家裡不一定非要有專用冰箱存茶,但是建議像院士家裡一樣,裝在罐子里後用密封袋密封再放到冰箱。
六、堅持喝茶80多年的院士倡導大家喝茶
院士3歲開始喝茶,堅持喝茶80多年,春夏鍾愛綠茶,秋冬也喝點紅茶,身體各項指標正常肯定跟茶的保健功效離不開,但是喝茶於院士而言,不僅是保健養生的上的意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天自然而然地就會泡三四杯茶喝;喝茶還是一種樂趣和文化,比如不同茶葉泡出來後形狀不同,有的還很有藝術美感,很值得品茶之前欣賞一番。
院士研究茶葉60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茶葉的安全問題,放放心心喝茶。關於喝茶有這樣幾句話「飲茶一分鐘,解渴;飲茶一小時,休閑;飲茶一個月,健康;飲茶一輩子,長壽。」 而「茶」字拆開來,可變成幾個數字,草字頭是二十,中間人是八,木字拆開是八十,三者相加是一百零八歲,人活到一百零八歲稱為茶壽。而茶又被尊為國飲,跟著院士一起把茶喝起來吧。
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沒有特殊說明,圖片來自於網路。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繫:611126911@qq.com,謝謝!


※豬肝、胡蘿蔔和枸杞 到底有沒有護眼功效
※吃金針菇能減肥、防過敏、變聰明?
※「see you tomorrow」的金針菇怎麼選怎麼吃?
※春天來了,餐桌上加點「解毒草」吧!
※常吃堅果屬誰能量最高?
TAG:谷傳玲營養師 |
※茶學院士回擊方舟子「普洱茶致癌」言論
※穿著舊皮鞋坐高鐵二等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
※與英皇家學院院士詹姆斯·賓尼「談天說地」 | 天問專欄
※天文專欄:與英皇家學院院士詹姆斯·賓尼「談天說地」
※高福院士當選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追憶光電子學專家牛憨笨院士
※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學家 王存玉院士朋友圈爆料大會趣聞
※著名物理學家李蔭遠院士逝世
※吃素就可以長壽?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樣說
※錢學森院士:技術科學的研究之路
※院士朱清時講座談「真氣」!究竟是學術還是偽科學
※行星科學專家林潮院士:宇宙太神奇,好想再活五百年
※著名金屬材料科學家—崔崑院士
※浙大一院口腔醫學中心顧新華主任醫師當選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嘆為觀止:朱清時院士用科學給巫術化妝
※又一名機器學習專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王京陽研究員當選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
※我國著名土壤學與水土保持專家朱顯謨院士逝世
※院士何以走紅 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