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灣與日本「畸形戀」背後……

台灣與日本「畸形戀」背後……

環環駐台北和日本的兩位資深記者提供了他們的觀察。


自台灣民進黨上台以來,台日之間曖昧動作頻頻。如果說日本對台窗口「日本交流協會」改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灣對日窗口「亞東關係協會」改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是小動作,日本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打破45年禁忌」訪台,則讓輿論嘩然。日台關係看起來越來越熱,這是因為台當局「媚日」,還是緣於東京對台灣的「戰略算計」?從民間到官方,台灣和日本究竟如何看對方?環環(ID:huanqiu-com)駐台北和日本的兩位資深記者提供了他們的觀察。


他們如此「俯視台灣」


提到「日本」總稱「我國」的「台灣朋友」


對日本人來說,台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從甲午戰爭台灣被割讓,到1945年台灣回歸中國,50年的殖民統治讓很多日本人對台灣有著複雜的情感。環環(ID:huanqiu-com)初到日本時,語言學校里一名日本老師談到與一名「台灣朋友」的交往經歷,至今讓記者印象深刻。

這名「台灣朋友」出生在日本殖民時期,從小接受日語教育以致無法流暢地使用中文。她的丈夫也是台灣人,隨日軍出征時戰死在中國徐州附近,靈位進了靖國神社。日本戰敗後,有一次「台灣朋友」來日祭拜丈夫,與這位老師聊天時提到日本總是用「わが國(我國)」,讓對方非常奇怪。


有一天,日本老師終於說漏了嘴:「台灣現在好像不歸日本管轄了。」「台灣朋友」馬上愣住了,好一會才喃喃道:「我現在只會講日語,我丈夫也是為日本戰死的,那麼我是哪國人?」


2016年12月12日,日本一家右翼媒體發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關於「你對亞洲哪個國家(地區)最感親切」,59.1%的受訪者選擇「台灣」,高居榜首。該調查選取20-80歲的1000名日本人為對象,被認為頗具代表性。


如果在日本最大的網路搜索引擎雅虎上輸入「日本與台灣」,跳入眼帘的用詞甚至讓人感覺有點肉麻:「日本與台灣為何相思相愛至此」「日本與台灣不變的牽絆」「日本如何能拋下台灣」「台灣是日本的生命線」……可見,以年輕人為主的日本網民對台灣的情感也很不一般。


不同視角的「後花園」


日本人對台灣有好感,一是因為台灣文化中有很多日本殖民時代殘留的東西,讓日本人產生了文化親近感。記者的一位日本朋友說,日本人到海外,只有在台灣上廁所不會感到彆扭,因為台灣的廁所在清潔程度、人性化方面與日本不相上下。


還有一位日本朋友告訴記者,在台灣旅遊時,如果遇到語言不通的情況,即使在比較偏僻的地方用日語去問老人或年輕人,能解決問題的概率也超出想像。在台灣,很多商店有日文標識,似乎台灣依然是日本的「後花園」。


「後花園」之說,對於日本學界或許另有含義,那就是情誼之外戰略方面的思考。被稱為「台灣研究第一人」的日本學者淺野和夫,著有《激變亞洲政治地圖與日台牽絆》《日台是命運共同體》等書。他的觀點在日本學界屬於主流。


淺野和夫認為:


日本與台灣長時間存在的各種強大聯繫,使兩者成為天然的盟友。

從政治上看,台灣對日本鉗制中國大陸、掌握東亞地區主動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美國放棄台灣,日本也不能。如果出現美國淡出東亞的趨勢,日台就要聯合起來,共同抗衡中國大陸。


從經濟上看,台灣地處日本通往馬六甲海峽運輸通道的關鍵位置,一旦失去台灣,會對日本的能源通道造成致命打擊。而且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的經濟結構實際上被塑造成一種與日本互補的關係。即使此後日台解除殖民關係,經濟聯繫依然緊密。


正是基於這種判斷,2005年10月淺野和夫帶領一幫學者,首度提出日本版的「與台灣關係法」草案,要求將日台關係「法律化」「制度化」「公開化」。


代代相傳的「台灣幫」


有這樣的民意基礎,日本政界自然是順水推舟,不斷加深「日台關係」。其實,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不久,岸信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就於1973年3月組織152名自民黨國會議員成立「日華議員懇談會」,挑選31名少壯派議員組成「台灣幫」別動隊——「青嵐會」,其中充斥著石原慎太郎等極右翼分子。


「青嵐會」歃血為盟,帶有濃烈的封建暴力色彩,根本目的就是反對日台「斷交」,破壞中日友好關係。雖然「青嵐會」於1979年解散,但「日華議員懇談會」卻發展成了一個超黨派的國會議員聯盟。


截至2014年3月共有284名各黨國會議員是該聯盟成員,占議員總數的一半左右。而安倍晉三受外祖父岸信介影響,繼承親台思想和行動,更步其後塵成為了「台灣幫」的急先鋒。


1996年,在台灣舉行所謂「總統直選」時,當時步入政壇不久的安倍措辭強硬地批評中國大陸妨礙台灣選舉。次年,他在接受《政界》雜誌採訪時赤裸裸地聲稱:「被稱為未來『台灣幫』的一員也無所謂。」


2008年,安倍在出席「台北駐日經濟文化處」代表許世楷的歡送會時稱:「美日領導人不能與『台灣的總統』直接對話是很奇怪的事情,今後要解決這個問題。」由此不難理解,上個月月底,安倍晉三在首相官邸會見訪台的自民黨人士時強調:「台灣是與日本共享價值觀與利害的重要夥伴。」


安倍的弟弟岸信夫也深得家族「親台」遺傳,他不僅是日本國會「日台青年議員聯盟」會長,還於2014年2月提出制定日本版「與台灣關係法」的動議。

2015年10月,蔡英文還未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時,安倍家族邀請她前往安倍晉三家鄉山口縣「散心」,岸信夫全程陪同。去年5月蔡英文當選後,岸信夫率日本議員代表團前往參加就職慶典。

台灣與日本「畸形戀」背後……



蔡英文與岸信夫在安倍晉三的山口家中


日本資深媒體人本田善彥曾撰文說,日方親綠人士對台灣「親日政權」上台不掩飾地表露高度期待。但他同時寫道,日本對台灣事務感興趣的一群人,因中國大陸因素,對台灣有著一股不尋常的親近感和同情,他們或許對台灣充滿善意和熱情,但其思維卻是基於台灣順從日本的結構下產生的,因此會不自覺地流露出對台灣下指導棋的傲慢。


在日本政界,老一批「台灣幫」除了理念、利益因素外,骨子裡還有一種深厚的「台灣情結」。在他們看來,「統治台灣」曾經代表著「大日本帝國的榮光」。


這是他們心中最難被改變的東西。眼下,日本不斷出現升級「對台關係」的動作,很值得警惕!


他們這樣「仰視日本」


不意外的「哈日族」


「哈日」,這是一個創自台灣的辭彙,「哈」是閩南語「非常想要」的意思。1996年,一個台灣女孩以「哈日杏子」為筆名,出版漫畫《早安日本》。作者自述,她22歲第一次到日本就愛上日本,於是創作「哈日症」女主角「阿杏」,因為太喜歡日本,她做出種種異於常人的變態行為。

台灣人「親日」不是秘密。最近台灣一家基金會公布民調結果,顯示在台灣人最喜歡的國家中,日本排第二,第一是新加坡。其中35 歲以下年輕人、民進黨認同者,喜歡日本超過喜歡新加坡。更耐人尋味的是,台灣媒體報道這一消息時,有的稱「台灣人最喜歡的國家竟然不是日本」,有的直稱「意外」。


為什麼「意外」?日本是台灣民眾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2015年,台灣到日本旅遊人數達379萬多人次,2016年達429萬人次。更具指標意義的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台灣共捐約70億元新台幣(九成來自台灣民間),相當於全球其他地區捐給日本的總和。數額之巨連日本人都驚訝。


今年3月,日本NHK電視台特別製作一個節目,探討台灣為什麼捐這麼多錢給日本。一名在台灣居住多年的日本作家訪問了台灣各行各業,結論是:「流行文化」和「歷史因素」搭起台日友誼橋樑。


「流行文化」不用多說,在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眼中,日本是時尚的代表。自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音樂、影視劇、動漫、電玩等流行文化傳入台灣,吸引大批粉絲。台灣樂壇翻唱日文歌曲,電視綜藝節目模仿日本橋段,偶像劇改編自日本漫畫。


「歷史因素」不外乎日本殖民台灣50年。大陸人對此或許很難理解,但透過幾個人物便可理解那個時期對如今台灣的影響。


3個軌跡迥異的歷史親歷者


第一個是李登輝。李登輝上台後,通過修改教材,美化日本殖民統治。1997年推出的中小學教材《認識台灣》,除將台灣歷史從中國歷史中切割外,評價日本殖民統治也正面多於負面。島內修改歷史課綱的序幕自此拉開。


李登輝這麼做,除了政治算計,也有其個人原因。日據時期任台北市議員的陳逸松,在台灣光復後任「考試院委員」,後來到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任職,是位傳奇人物。據他女兒介紹,陳逸松曾表示,「阿輝仔(李登輝)」對日本人不夠了解,他趕上日本殖民政府的溫和政策,只看到了日本的一面。


日據初期殘酷血腥。據當時日本總督府報告,日本佔領台灣前8年,共有3.2萬人被日方殺害,超過當時總人口的1%。後期雖然殺戮少了,但直到中國抗戰爆發前後,日本才推行包括「皇民化運動」在內的溫和政策。1923年出生的李登輝因此更名為「岩里政男」,而比李登輝年長16歲的陳逸松堅決不改。


台灣最後一位政治死刑犯陳明忠比李登輝小6歲,他考入日本學校後備受欺侮,和日本同學打架都不許贏,讓他意識到自己原來是中國人。這位著名左派加統派人士民族感情鮮明,曾有香港導演邀請他在電影中飾日本黑道人物,當他聽說是打敗中國人的日本人時,當場拒絕。

但有一次,一個記者問他:既然這樣,為什麼習慣被人稱為「陳桑」,且讀日文書?不管陳明忠的民族感情如何強烈,他成長在日據時期,接受的是日語教育,這是事實。


如同電影《海角七號》中的茂伯說流利日語、唱日本小曲一樣,「哈日杏子」也介紹說,她爺爺生於1912年,從未說過喜歡日本,但小時候爺爺會唱日本歌給她聽,會請她代買日本的東西,晚年生病時還用日語與她交談。


一位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的學者認為,日據時期到台灣的日本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民眾極少能接觸到真正的日本人,且當年社會比較封閉。而與日本人接觸多的台灣人,很多是殖民統治的獲益者。比較1949年國民黨到台灣後,他們中間不少人更懷念日據時代。

台灣與日本「畸形戀」背後……



《海角七號》中的茂伯


來自「上國」的「嘉南大圳之父」


在台灣,有不少有名的日本歷史人物,八田與一是其中之一。八田是日據時期的一名技師,他設計修建了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工程,使得缺水多鹽的嘉南平原變成大米倉,因此被稱為「嘉南大圳之父」。前述中國文化大學學者說,雖然八田與一比其他日本人對台灣友好,但也不過是協助日本殖民統治的工程師,實在配不上這麼高的稱讚。


台灣第一位留日法政博士許介麟,堪稱最了解日本的台灣學者之一。他曾公開批判「日本政府推動台灣現代化」的說法是本末倒置。許介麟專門寫了《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總批判》。他說,當時台灣經濟富庶,在沈葆楨、劉銘傳等治理下,已有初步的現代化基礎。而日本作為殖民者,通過掠奪台灣大米、糖、木材等,加上甲午戰爭後獲得的巨額賠款,才奠定締造現代化帝國的基礎。


但是,不但台南市設立八田與一紀念館、命名八田路,甚至有議員提議設「八田與一紀念日」,馬英九當政時也高度肯定八田與一的貢獻。日本雖然不喜歡「親大陸」的馬英九,「友日」卻是馬當局重要的對外政策之一。

很多台灣人明白,日本對台灣從來都是「上國心態」,如一位台灣學者所說,上世紀70年代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剛露曙光,「日本便以百米競賽速度」趕去與北京建交,但在對外關係上,台灣沒有更多選擇。


如今,民進黨將加強與日本關係作為對抗大陸的一環,面對日本更是「委曲求全」。綠營「立委」多次組團訪問日本,連「台灣哭,日本也哭,日本笑,台灣也笑」這種諂媚的話都能說出來。


今年,日本駐台機構更名及日本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訪台,被媒體解讀為是日本對台友善的標誌。


但台灣與日本目前的兩個核心矛盾——釣魚島與沖之鳥礁漁權問題,福島核災食品進口問題,都觸及民眾切身利益。台灣要付出多大代價「親日」,真需要好好權衡。


來源:環球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人民的名義》尺度真大,連小學生都腐敗了啊
藏在帝都的境外間諜注意了,你們將面對一場人民戰爭!
俄媒:中國打造新一代靜音潛艇 技術落後美俄
特朗普任內對朝採取軍事行動?或付出沉重代價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恐怖漫畫《執著》畸形的戀情,戀屍癖……
天價雞缸杯背後,藏著一段成化皇帝的畸形戀!
日本網民:悲報!新垣結衣的胸竟然是畸形的
古代的畸形美:中國裹小腳,歐洲束腰,日本的最恐怖
戀屍癖的電影——畸形之戀
佟麗婭馬伊琍徐帆的選擇,背後是不是畸形的婚戀觀?
日本JK娛樂女孩,女高中生熱衷的賺錢途徑,畸形的日本文化產業
實拍日本JK事業的女孩:女高中生形象賺錢,日本畸形文化產業!
抗戰時淪陷後的「孤島」上海,卻經歷了一段 「畸形繁榮」的時期
「太慘烈了」「畸形變態」的日本「神風自殺機」讓美軍艦倍感恐懼
古時太后與臣子的畸形戀之謎,你了解嗎?
恐怖韓漫:畸形的戀人
情感故事:畸形戀愛的代價
實拍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後,周圍無辜的小動物產生的畸形變異
今天的手術:一種縱行溝狀凹陷畸形
畸形膨脹,殊死較量,日本航母艦隊的興亡之路
敘利亞的「娃娃新娘」,美麗婚紗下的畸形婚姻
幼兒先天性側凸後路內固定融合後近端連接後凸畸形的研究
中、日、韓三國古代的畸形審美,到底哪個更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