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橋是用來走的,他們的橋卻是用來改變人生的
橋除了用來走
還能用來連接夢想和愛
最近無意間看到央視《異想天開》的一期節目,對於節目中描述的事情很有感觸,也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一座橋的價值原來可以這麼大,它不僅是連通河流兩側的通途,更是改變人生的平台。那麼一座橋可以怎樣改變命運?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回答我們的是節目中出現過的楊仕林和呂小波,還有如他們一般的年輕人。
故事發生在正值初春的遵義,空氣中瀰漫著充滿希望的生機。一場題為「建橋築夢攜手同行」的命名儀式在遵義市喇叭鎮感動上演。楊仕林和呂小波與當地村鎮的領導、鄉村學校師生代表一同見證了一座連通當地孩子們夢想與未來的求學之橋順利落成。
變於心
說起這座承載著當地孩子夢想的橋樑,它緣起於 「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來2016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一位來自遵義的參賽者得知在附近的貧困山區中有這樣一所小學,二十米寬的河流,兩米的水深,是孩子們每天所面對的求學之路,有些濕滑的石墩是唯一通過河流的「橋樑」,危險伴隨著求學之夢與這裡的孩子同在。
(遵義山區孩子們走石墩過河求學)
大賽組委會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決定發起「建橋築夢 攜手同行」活動,為建橋提供資金支持並組織參賽學生代表奔赴遵義山區,為革命老區的孩子們圓夢。而在這些志願者中,有一位名叫楊仕林的青年,參加「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實驗大賽」,讓他充分體會到科技的力量:通過競賽中創作承重橋樑作品的歷練,讓他有能力改寫中國西南一個村落艱難的上學史。時間回到2015年,還是大三的楊仕林憑藉一個輕便而堅固的承重結構,在安全保護命題中取得了大學組的冠軍。也正因如此,本次活動開始時,組委會邀請他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親身參與設計了為遵義山區孩子們搭建的夢想之橋,讓山區孩子們的求學之路變得平坦安全。
(楊仕林參賽時的橋樑模型)
(楊仕林與呂小波合作造橋)
如果說楊仕林是學以致用,那麼他的夥伴呂小波就堪稱「改變人生」。同樣是2015年參加「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實驗大賽」,首次參賽的他便大獲成功,當年斬獲了大賽科普實驗單元風能利用項目上海區複賽第二名、全國決賽的第四名。從此之後,一個缺乏自信的木訥青年變成了一個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的自信智者,並在之後陸續設計出多種專利作品。呂小波在科技方面的優秀表現還獲得了當地科技館和清華大學的極大關注,被破格錄用為焦作科技館的科技輔導員,成為清華大學的在讀研究生。並在本次建橋築夢的活動中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努力為孩子們搭建起了一座通向未來的橋樑,而呂小波也在積极參与中完成了自身的蛻變。
(呂小波親身參與搭建橋樑)
在這支隊伍中還有著很多如楊仕林和呂小波這樣的青年,他們所建的橋不僅改變了遵義山區孩子們未來的學習生活,更為自己構築了一座通向未來的命運之橋。
變於行
「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實驗大賽」像橋樑一樣將科學知識與公益聯繫起來,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中,這個活動可說是一汪「清流」。說到三星發起的這個全球性公益項目,它源於三星對於科技和公益的理解,認為科技是改變人生,改變社會的力量,在培養青年人對科學知識興趣的同時,搭建反饋社會的「公益橋樑」,這必將讓公益發揮更大的能量,也正因如此這個全球性項目才會在中國不斷發展。
(參見比賽時同學們高漲的熱情)
在這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我們需要用創新的驅動力改變生活,用科技的力量詮釋公益。對於「建橋築夢」行動而言,看得見的改變是年輕志願者用自己所學所能,為遵義山區的孩子搭建起一座安全平穩的求學之橋。看不見的是讓山區的孩子和更多年輕人明白,建橋改變人生並非空話,用科學讓更多人改變命運才是年輕人投身公益所應追尋的目標。
而對於社會來說,「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實驗大賽」是積極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大賽才為正在讀書的年輕人搭建起一座改變命運的「科技創新之橋」,也喚起了更多年輕人對於公益的熱情。讓有能力的人回饋社會比盲目的捐款更具意義。遵義山區建起的這座橋樑,其改變讓人難以想像。在這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這種模式的活動,不僅在為年輕人搭建改變命運的平台,更是在為中國培養進步改變的公益力量。當我們為「建橋築夢」、為三星點贊的同時,世界也因這次「建橋築夢攜手同行」的活動多了一抹人間美景。
在今天,為明天。當我們不再執著於那詩和遠方時,當改變命運成為一種必然時,當科技的力量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回饋時,年輕人不再迷茫,公益也可更具溫暖。希望越來越多有志向的年輕人加入其中,用科技的力量改變自己,用公益的熱心改變他人,這或許便是社會進步的真正意義。
(參賽同學張揚青春活力的合影瞬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堪稱現代版瑪麗蓮·夢露,為奧巴馬拉過選票,她告訴女人怎樣的性感才是最高級的美
※不管你有沒有準備好,父母該老的時候就一下子老了
※如此挑逗好奇心的神秘大門,你還甘心做一名「門外漢」嗎?
※「中共中央第一支筆」胡喬木:「貴族馬克思主義者」和「不二的人物」
※朗讀者江一燕:皮相的光鮮最多數年,優雅和安寧才是一生的事
TAG:中國新聞周刊 |
※青春不是拿來揮霍的,而是用來改變你自己的
※愛是用來談的還是用來做的?
※「女人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耕的」
※女人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睡的
※女人是用來愛的,而不是用來了解的
※世界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行走的
※周末不是用來睡懶覺的,而是用來看畫展的
※生活,是用來經營的,而不是用來計較的
※女人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睡。的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而是用來擁抱你所愛的人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胖子是用來逗人發笑的,而不是用來愛的
※為啥別人家的狗子是用來寵的,而我就是用來做保姆的?
※姑娘,婦炎潔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喝的
※你的夢想,是拿來炫耀的還是用來實現的?
※宋茶,就是用來玩的
※你的祖先是用來祭祀的,而不是用來娛樂的
※非洲人的腦袋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頂的
※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