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國台灣學者發現,長期用胰島素或增房顫風險,應用DPP4抑制劑則降低風險

我國台灣學者發現,長期用胰島素或增房顫風險,應用DPP4抑制劑則降低風險

我國台灣學者發現,長期用胰島素或增房顫風險,應用DPP4抑制劑則降低風險

既往研究表明,應用降糖藥物與新發房顫有關。

近期,我國台灣學者一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提示,在老年患者中,應用新型降糖葯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劑者新發房顫的風險降低,而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新發房顫的風險明顯增加。

校正性別、年齡、合并症和合并用藥等因素後,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新發房顫的風險比不用胰島素者增加58%,應用DPP4抑制劑者新發房顫的風險較不用這類藥物者降低35%。

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奈類、磺脲類和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物與新發房顫風險無關。

研究者指出,該研究首次發現DPP4抑制劑與房顫風險降低有關,具體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應用這類藥物的患者基線年齡相對較低以及合并症較少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胰島素增加新發房顫風險,可能與應用胰島素的患者病程超過8年以及血糖控制較差有關。

之前有研究發現,二甲雙胍與新發房顫風險降低有關,這項研究卻未得出這樣的結果,可能與該研究中應用二甲雙胍的患者年齡較高(75歲)有關。

這項研究從台灣健康保險項目中提取了2005-2012年1958例老年(65歲以上)新發房顫患者的數據,作為房顫組,而隨機選擇與之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用藥時間、Charlson合并症指數評分均匹配的7832例無房顫老年人作為對照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高潤霖院士牽頭的CPACS研究稱,我國急性冠心病患者2年時僅60%規範二級預防用藥
華北理工大學學者稱,ET技術可在血管形態學改變前檢測血管內皮功能早期變化
江蘇營養研究:三成女士貧血,過量補鐵或增加女士死亡風險
廣州軍區總醫院學者稱,A 型主動脈夾層全弓置換術腦保護有新手段

TAG:中國循環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貧窮影響DNA,增加抑鬱風險
BMJ:高水平運動,能降低這5類疾病的風險營養發現
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會降低胰腺癌風險
孕期使用硫酸鎂降低早產兒小腦出血風險
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增加腸癌風險
最新!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或降低胰腺癌風險
長期失眠增加腦卒中風險,用力過猛有生命危險!
美國政府問責局呼籲限制使用SSN降低身份盜用風險
BMJ:長期服用流行的胃灼熱藥物會增加死亡風險
定期食用巧克力或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低脂牛奶和酸奶或可降低抑鬱症風險
美國醫學會報道,用補充維生素D來降低心血管病風險不可取
服用高劑量維生素B會增加肺癌風險
抑制PCSK9的藥物可安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
腦中風比癌症更可怕 補充它可有效降低中風的風險
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的糖尿病患者的乳腺癌風險降低
低風險高收益,P2P要怎麼選?
喝湯可以降低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
科學降壓能降低卒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