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日:正確認識「帕金森病」,遠離「僵硬與顫抖」
帕金森病知多少?
隔壁家老王這一年不知為啥,走路越來越慢,步履蹣跚,手還會不自主地抖動,現在拿筷子、系紐扣都困難,趕緊到附近醫院看看神經科,醫生告訴老王,他得了一種病,叫做帕金森病。帕金森病?這是什麼病?怎麼會得這種病?吃什麼葯?治得好嗎?帶著這些疑問,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啥是帕金森病。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稱為「震顫麻痹」,是在1817年由英國醫生詹母·帕金森首先發現的。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平均發病年齡60歲左右。目前,全球共有560萬帕金森病患者,我國有260萬的患者,居世界第一,且每年以10萬新發病患者速度遞增,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有哪些癥狀呢?
帕金森病的常見癥狀概括為三個字——「抖、僵、慢」。
抖是指手、胳膊、小腿、面部和下頜不由自主地抖動,通俗點講就是手抖、腳抖、嘴巴抖,這種抖靜止的時候明顯,緊張的時候加重,活動時反而有所減輕。
點擊播放 GIF/50K
僵是指肌肉變得緊繃,面部表情減少,四肢活動的時候感到僵硬、沉重、不靈活,坐下後不能起立,卧床時不能自行翻身。
點擊播放 GIF/1428K
慢是指動作緩慢,在日常生活中刷牙洗臉、穿衣脫鞋、系鞋帶紐扣等動作變慢,寫字越寫越小,走路無法邁開腳步,小碎步且越走越快。
有一些病人還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量出汗、嗅覺減退及睡眠障礙等,甚至有一部分病人後期會出現抑鬱症、痴獃等。
哪些因素導致帕金森病?
迄今為止,帕金森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年齡老化、環境毒素的接觸以及遺傳易感性等綜合因素相關。不過年輕人也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研究表明,因受腦外傷、吸毒等因素影響,30多歲的年輕帕金森病患者也屢見不鮮。
得了帕金森病該注意什麼?
帕金森病患者在飲食上要多進食蔬菜、水果、堅果、穀物以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黑米、核桃及海鮮等,避免飲用刺激性飲料。此外,患者在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時應在空腹時服藥,可選擇在餐前1小時或餐後1個半小時,且藥物忌與牛奶同服。
在疾病早期,患者要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適當加強體育運動,進行健身操、太極拳等體育鍛煉,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在疾病後期,患者活動困難,需要家屬加強生活護理,注意清潔衛生,勤翻身拍背,適當做一些被動的肢體活動,必要時給予鼻飼,保持大小便通暢。
對於帕金森病,你了解了嗎?總之,患了帕金森病不要害怕,首先要在思想上認識它,其次要在心理上克服它,然後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合理用藥,健康飲食,適當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來源:上海仁濟醫院官方微信)


※春季浮腫如何消除 如何減肥才能事半功倍?
※清明養生從這兩方面進行
※專家呼籲早期干預訓練有助於自閉症康復
※清明節令食物吃什麼?只懂青團 那你就out啦!
TAG:健康大本營 |
※世界帕金森日丨震顫、肌強直 年輕人也需警惕帕金森病!
※一代拳王走了,帕金森病仍在
※帕金森病患者的「希望之光」
※帕金森病治疗莫错过最佳时机
※手抖≠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
※高血壓脖子僵硬,是帕金森病先兆?
※世界帕金森病日,說說這個「洋病」的中醫往事!
※帕金森病影響壽命嗎?
※長沙女子疑惑:民間傳說吃蠶豆能治帕金森病?
※全方位解密帕金森病,遠離疾病侵擾
※民間傳說吃蠶豆能治帕金森病,靠譜嗎?
※患帕金森父親克服語言障礙在女兒婚禮上演講 帕金森病都有什麼癥狀
※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
※手抖抖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嗎?
※帕金森病竟然與腸道有關,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JCI:帕金森病可能起源於腸道
※科普-遇「帕」不怕,有可能不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早期癥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