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玄武門之變與大唐盛世的由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

解密玄武門之變與大唐盛世的由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

解密玄武門之變與大唐盛世的由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

文:穿越君 讀史(dushi818)專欄作家

01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提及好皇帝,

無論是朝代,還是皇帝名字,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李世民、

大唐盛世、貞觀之治。

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

下面穿越君帶您走進那段輝煌的時代。

首先從李世民當皇帝說起,

說起如何登上帝位,

玄武門政變是不可不說的一段故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正如大隋楊堅的兒子楊廣一樣,

他不斷的在江南建功立業,

最後掃除了障礙,謀取了東宮之位。

李世民的個人野心也在

戰功赫赫中不斷的增長,

開始窺視最高權力。

他的勢力漸漸的對太子

李建成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雙方的矛盾日益升級。

歷史記載,最後,

公元626年6月4日,

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幹掉了太子建成

以及傾向太子的四弟元吉,

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

解密玄武門之變與大唐盛世的由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

02

那麼,玄武之變是偶人發生的嗎?

李世民到底有沒有預謀玄武之變?

李淵是否被脅迫宣立太子?

史書中不少描寫太子李建成

以及李元吉的奸詐炫富情景,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他們並非如此,

而是李世民後來改寫了歷史。

從玄武門政變可以看出,

李世民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的。

中國通史,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員雷聞提到。

首先,他有自己的智囊團,

歷史上著名的謀士,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

武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等猛將。

其次,李世民不但在朝中爭取自己的大臣,

還拉攏後宮嬪妃的支持,對李淵施加壓力。

第三,他在洛陽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派心腹屈突通、溫大雅、張亮等去洛陽,

暗中交結山東豪傑。

第四,他也收買建成和元吉手下的重要人物,

多數史書上幾載建成、元吉收買

李世民手下的猛將尉遲敬德等人。

但是,敦煌文書記載,

李世民也用同樣的手段,

且效果遠遠好於他的兩個兄弟。

例如玄武門政變決定勝敗的關鍵人物,

掌管宮城北門玄武門的禁軍將領常何。

後來,李世民儘管極力的推卸責任,

掩飾自己密謀奪位的事實,

聲稱高祖李淵早就打算改立自己為太子,

把玄武門之變描寫成一次

事發倉促的自衛事件,

很顯然,這不過是勝利者的一面之詞。

玄武門之變後,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的

秦府大將尉遲敬德突然出現在

皇宮內院高祖李淵的面前,

此時的形勢已經很清楚了,

整個皇宮以被李世民掌控,

逼宮是很顯然的事情,

如同琅琊榜里靖王蕭景琰的逼宮,

李淵也只有隻能無奈的交出兵權,

保全自己的性命、保全皇室顏面,

畢竟自己年歲已大,李世民當上太子後,

不會再對自己有所塗害,可以多享受幾年。

玄武之變兩個月後,

李淵下詔退位,改稱太上皇,

李世民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殺兄逼父,這種人間慘劇很顯然,

有悖中國傳統倫理道德。

從許多方面來看,

李世民的奪帝之爭與

隋煬帝楊廣有許多類似之處,

甚至更為血腥,

但是,後世對二者的評價,

為何有如此天壤之別呢?

解密玄武門之變與大唐盛世的由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

03

李世民確實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

他當上皇帝後,做了兩個大動作。

一個是弱武重文,休養生息,

二個是以民為本,任用賢臣,廣納建議。

為什麼李世民有這等想法,

最重要的有大隋王朝血淋林的教訓,

成立不到四十年就轟然倒塌,

李世民不得不做出應對之策。

為了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君臣們經常聚會。

那麼,收斂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氣,

合理的任用良臣成了貞觀之治的根基。

這其中,有一位良臣不得不說,

就連李世民自己都這麼說。

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人稱者,

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也就是說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魏徵的功勞最大。

然而,魏徵之前卻是太子李建成的謀臣,

可見李世民的心胸和愛才之德。

玄武門之變以後,

李世民器重他的膽識才能,

非但沒有怪罪於他,

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

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

魏徵喜逢知己之主,

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

從不委曲求全。

魏徵病逝後,太宗親臨弔唁,

痛哭失聲,並說: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還是先看看李世民手下的三類官員。

第一類是李淵時候的重臣,

四位宰相中的裴寂、宇文士及部分關隴貴族,

出身江南士族的隋煬帝皇后的弟弟蕭瑀,

山東士族封德彝等思想保守,

這部分人很快遠離了權力中樞。

第二類是秦王自己的僚屬,

既有關隴集團出身的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

又有山東豪傑尉遲敬德、秦叔寶等驍將,

然而,這部分人為亂世英雄,

不能真正的了解當時社會的需求。

第三類是隋末戰亂中,

成長起來的一些中下層人士,

如魏徵、王珪、戴胄、杜正倫等。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吳宗國認為,

第三類人是革新的主力軍。

他們大多出身寒微,貞觀之初比較年輕,

一般不到五十歲;

他們經歷過隋末動亂和唐初的政治鬥爭,

有豐富的政治經驗,

對全國的政治形勢比較了解,

特別是深諳百姓疾苦;

另外,他們都通曉經史,

注重經世致用,吸取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

易於解決社會現實問題;

還有,他們都關心國家命運,

敢於評說時政,

甚至不顧個人安危,犯顏直諫。

解密玄武門之變與大唐盛世的由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

04

接著看魏徵的貢獻。

提及貞觀之治,大家都會想起名相房玄齡,

其實,魏徵才是貞觀的首功之臣。

在與群臣討論如何長治久安的爭論中,

有一次特別重要,

那是在李世民登基的兩個月後。

這次會議確定了貞觀時代的基本路線,

出現了王道和霸道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宰相封德彝認為,經過長期的戰亂,

人心不古,必須對百姓實行高壓。

而魏徵的主張完全不同,

他認為大亂之後天下四定,人心思治的局勢,

消除了大亂之後不能迅速平靜的疑慮,

他勸諫李世民,偃革興文,布德施惠,

國家安定了,遠人自然服氣,

堅定了李世民以德化民的信心,

隨之,出現了安定、清明的政局。

另外一點就是對皇權的限制。

關於君民關係,

深刻的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反覆強調以百姓之心為心,

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為本的孟子思想。

關於君臣關係,

重新提出《禮記 禮運》中的

天下為公的原則,

強調對皇權的專權界定和限制,

君臣共治天下,百官堅守直道,

敢於負責,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

總之使得貞觀年前君臣關係比較和諧。

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

解密玄武門之變與大唐盛世的由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

05

然而,李世民也是凡人,

與普通人一樣具有虛榮心和自滿,

隨著社會的繁榮安定,

這種情緒就壓制不住了。

對於魏徵無休止的犯顏直諫,

他曾氣沖沖的對長孫皇后說,

魏徵那個鄉巴佬,整天找我麻煩,

總有一天我會殺了他。

後來魏徵去世,當然不是李世民殺的,

他的墓碑在昭陵一百六十七陪葬墓中的

位置顯赫,享受與嬪妃、公主一樣的待遇。

然而,在魏徵去世不久,

李世民開始懷疑他與朝中大臣結黨營私,

將之前在魏徵病榻之前親口

將女兒許配給魏徵的兒子之事拋擲腦後,

還令人推到了魏徵墓前那座親筆書丹的石碑。

這種悲劇,長眠於九泉之下的魏徵

如果得知,恐怕會爬出來接著諫言。

後來,李世民親征高麗失敗,

又想起了魏徵,如果有魏徵在,

自己一定不會去親征高麗,

落得如此狼狽。

於是派人把魏徵的墓碑又立了起來,

與公主的婚事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魏徵去世六年後,公元649年,

李世民在翠微功駕崩,終年52歲,

一個偉大的時代,

就這樣在落寞悲傷的氣氛中畫上了句號。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湯顯祖,東方的莎士比亞,做官也任性
知道美國樓房外這種梯子的用途後,我驚呆了!
司馬相如娶卓文君,原來是個天大的陰謀
金不換讀書工作室意義何在
草長鶯飛杏花雨 春風楊柳花草香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真的是被迫的嗎?
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故事 揭秘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
玄武門之變原來是李世民無奈之舉,李淵的詛咒卻真切的發生!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驚險的對手其實是李淵,真正一錘定音者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四大馬仔都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竟然對他父親李淵做了這樣的事!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功臣竟然是一個雙面間諜?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與父親李淵的關係究竟如何?
此人是李建成的親信,玄武門之變後效忠李世民,還娶了李世民妹妹
玄武門之變實質影響不大,李世民靠女人才上的位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欲殺李淵,李淵四個字化解危機!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對李世民是什麼態度?
玄武門之變,為何獨缺李世民的最強將領秦瓊?魏徵的解釋一針見血
唐代的戰神,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到底有沒有幫助李世民?原來如此
玄武門之變李淵在泛舟?這碑文上的八個字把李世民出賣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依然霸佔皇宮,李世民隱忍三年做了一件事,最終把李淵趕出皇宮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對李世民說了四個字,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秦瓊作為李世民的第一大將,為何沒參加玄武門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