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深度:東北衰落!廣東崛起!

深度:東北衰落!廣東崛起!



來源:《戰略與管理》


轉載自:科學網博客



從1870年到1940年,俄國人口增加了121%,移民大國美國增加了230%,但是

中國東北人口卻增加了1123%。

可以說,當時東北是世界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區,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並且移民的綜合素質好(青壯年比例高、身體素質好、開拓精神強)。



東北的中位年齡將分別在2017年、2022年、2027年開始超過希臘、德國、日本,成為世界上人口結構最老化的地區。可見,東北的經濟前景非常黯淡。東北的老年化超前全國12年左右,意味著全國的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




歷史上東北崛起的人口因素




清初,滿族人入主中原後,東北只剩下40萬人口。清廷於康熙七年(1668)開始,將東北視為龍興之地,限制漢人移墾。從此,東北地區進入了長達200年的「封禁」。而山東等地「地少人稠」,又旱災、澇災、兵災、匪患不斷,迫於生計,大量難民紛紛

「闖關東」。




俄國崛起後,對中國東北虎視眈眈,清朝政府不得不於1860年開始解除對東北實行了200多年的「封禁」,「燕趙齊魯之民負耒而至」,「各省商賈亦輻輳來集」,於是「地日以辟,民日以聚,繁庶之象漸異曩時」。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也迅速成為工業化強國,蘇聯更是在1931年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崛起的兩個工業大國俄國和日本給臨近的中國東北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東北像吸水機一樣吸引著內地移民。東北人口從1871年的330萬增加到1911年的1800萬、1940年的4000萬;東北人口佔全國的比例從1870年的0.9%提高到1940年的7.8%。




從1870年到1940年,俄國人口增加了121%,日本增加了112%,移民大國美國增加了230%,而中國只增加了45%,但是中國東北人口卻增加了1123%。可以說,

當時東北是世界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區,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並且移民的綜合素質好(青壯年比例高、身體素質好、開拓精神強)。




充足的人口資源「麵粉」在東北的「擀麵杖」下被製作成美味的「麵包」,東北成為中國最發達的地區,1943年東北煤的產量佔全國49%,生鐵產量佔87%左右,鋼材產量佔93%,電力佔78%,鐵路線佔42%[1]。1942年東北城市化水平達到23.8%,相當於全國1986年的水平。中國東北在1945年時甚至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經濟體。




1949年後,中國中斷了國際貿易,人口流動也較少。但是東北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含原屬於熱河省的部分地區),人口仍然繼續增加,總人口佔全國的比例從1953年的7.64%提高到1982年的9.05%。這段時間,流入東北的人口基本都集中在黑龍江(應該是開發北大荒),而遼寧的人口還有所流失。




由於全國經濟的重新布局,東北經濟的先發優勢逐漸喪失,經濟佔全國比例下降到1978年的14.0%,但是人均GDP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5倍。




東北衰落的核心因素是人口




東北衰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計劃經濟和國有企業比重高,「船大慣性大」,掉頭不易。此外,蘇聯經濟走下坡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更是出現長期衰退,東北的地緣優勢喪失。中俄貿易量不大,給中國東北的貿易機遇小。中日、中韓貿易量雖然大,但是由於朝鮮的阻隔,經貿機遇並沒有流入東北。




但是東北衰退的核心原因是人口因素。東北的20-39歲常住人口佔全國比例在1982年就開始下降,從1981年的10.1%下降到2010年的8.1%、2015年的7.6%。

東北一方面沒有如江西、廣西那樣能「生產」人口,一方面沒有如長三角那樣能「吸引」人口。




東北人口並未外流,但生育率超低




很多人以為東北勞動力佔全國比例下降是因為人口外流。其實在2010年之前,東北的人口仍然是凈流入,無論總人口還是年輕人口。2010年,東北的20-39歲年輕人口還流入了0.4%。







其實江西、廣西等省的人口流失率較高,勞動力大量外流,但是由於生育率較高,補充了人口,留在本省的年輕勞動力佔全國比例卻保持穩定,甚至還有所升高。




而東北年輕勞動力佔全國比例不斷下降,是因為長期的低生育率。人們看到全國各地都有東北人,誤以為是東北人口外流,其實東北也有全國各地的人。







近幾年,東北經濟下滑,人口是否在外流?根據歷年人口普查數據計算,2010年到2015年之間,遼寧略有流入;吉林、黑龍江略有流出,均不足0.1個百分點。總體來說,東北人口流失率還是非常低。




東北的20-39歲戶籍人口佔全國比例不斷下降,是因為長期的低生育率。要保持人口的世代更替,發達國家需要生育率(婦女人均生孩子數)達到2.1,而中國目前則需要生育率接近2.3。

東北的生育率在1960年代後期就開始下降,1970年下降幅度也大於全國,在1980年就低於更替水平2.3了,比全國早11年。







如果要振興東北,應該在1980年就鼓勵生育才行。現在才振興東北,為時已晚,已經無「人」為力了。




東北人為何不願生育?




東北生育率低有下面幾個原因:






  • 第一,東北的城鎮化水平高。東北的城鎮化率在1942年就達到23.8%,而全國只有10%左右。1975年,全國平均城鎮化率為17.37%,而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為36.47%、32.34%、36.48%;2010年全國為49.7%,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為62.1%、53.4%、55.4%。東北的生育率在1980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時,就已經低於了更替水平。也就是說,1980年東北不但不應該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而且應該採取措施防範生育率的過度下降。





  • 第二,城鎮化質量不高。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計劃經濟比重高,改革開放以來,東北的經濟佔全國比例不斷下降,大量工人下崗,很多人生活比較困難。雖然東北的人均GDP長期高於全國,但是城市的開銷比農村大,東北的城鎮人均收入水平是低於全國的,比如2010年吉林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411元,低於全國平均的19109元。2012年黑龍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760元,在全國排名倒數第3,僅高於青海和甘肅。





  • 第三,傳統生育文化傳承較差。南方很多地方有上千年、數百年的祖墳、宗祠,傳統生育文化保留的比較好。而東北大多為移民後裔,傳統文化根基淺。





  • 第四,政府對計劃生育抓得嚴,且東北體制內的人口比例高,沒有超生的條件和意願。





  • 第五,東北因為是「共和國長子」,兩代人對國家形成了過度的信賴,國家政策深入人心,養兒防老的觀念弱。很多人堅信「養老不靠孩子靠政府」,沒有必要養孩子。





  • 第六,結婚率低,離婚率高,婚育年齡晚,大齡未婚男女比例高。




由於這些原因,東北民眾已經習慣了一胎化政策,少生的觀念根深蒂固。東北年輕人如果想超生,很多人面臨的最大阻力不是計生委,而是雙方父母。很多老人寧願跳廣場舞,也不願意帶孫輩。2014年實行單獨二孩後,東北符合條件的人數很多,但是申請率卻非常低,2015年出生人數比2010年還少。東北的少數民族有相對寬鬆的人口政策,但是生育率也非常低。




相比之下,廣東戶籍人口的生育率遠高於全國。

1973年全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1978年後部分地區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1980年各省紛紛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但是廣東卻實行相對寬鬆的人口政策。根據1982年人口普查進行回推,1979年、1980年、1981年廣東的生育率為3.0、3.0、2.9,全國為2.7、2.4、2.3。




廣東於1980年2月2日出台了《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這是中國第一部有關計劃生育的地方性法規,明確允許生育二胎。其後主政廣東的任仲夷也有前瞻的人口思想,他說,中國最大的資源是人力資源,只有解放思想,人口包袱才能變為國力優勢。




1986年,廣東省對1980年的《條例》進行了修改,在將城裡人政策收緊為「一胎化」的同時,仍保留了農村的二胎政策,1992年版、1997年版的《條例》也都保留了農村的二胎政策。也就是說,廣東的一孩半政策比全國要早;而在全國農村相繼實行一孩半政策時,廣東農村已經實行全面二胎政策了。




直到1998年,廣東才修改了《條例》,取消了二胎政策。




以全國的生育率為對照,二胎政策使得1981-1998年廣東戶籍人口多生了500多萬人,擁有了全國最年輕的人口結構。




從勞動力結構看各地經濟前景




東北衰不見底,川渝回升,廣東保持領先,長三角優勢漸失。




東北與川渝地區的總人口相當,都是1.09億人,有可比性。20-39歲常住人口人口佔全國比例,東北從1981年的10.1%下降到2010年的8.1%,;同期川渝從9.8%下降到7.2%,下降幅度比東北還大。但是川渝地區的經濟佔全國比例卻在2006年開始回升,近年經濟增速領先全國;而東北經濟佔全國比例卻繼續下降,經濟增速全國墊底。這也可以從人口角度進行解釋。




東北年輕勞動力佔全國比例下降是因為生孩子太少,而川渝地區下降卻是因為勞動力外流。

比如,2010年川渝20-39歲青壯年勞動力流失了20%。但這些外出打工的勞動力,仍然寄錢回家養孩子、養老人,仍然在貢獻家鄉的內需和經濟。




並且最近幾年,川渝勞動力開始迴流。2010年到2015年,重慶的勞動力已經在迴流,這是近年重慶經濟增速領先全國的最大的驅動力。四川的勞動力流出也開始放緩,迴流增加。而東北既沒有人寄錢回來,也沒有人可以迴流。







2010年東北0-19歲戶籍人口只佔全國的6.0%,意味著即便能遏止勞動力外流,20-39歲黃金年齡勞動力佔全國比例仍將從2015年的7.6%降至2030年的6.0%,經濟佔比還將繼續下降。

而東北的人口結構最老,人口危機率先爆發,今後經濟活力遠低於全國,人口外流的勢能加大。

如果不出台有效措施,年輕勞動力外流,對於老年化嚴重的東北將是雪上加霜。




而2010年川渝的0-19歲戶籍人口佔全國的8.8%,意味著後備勞動力資源相對還較豐富。川渝的經濟佔全國比例已經從2006年的5.4%回升到2015年的6.3%、2016年的6.5%,近年經濟增速領先全國。而「一帶一路」又使得川渝在國際貿易體系中處於有利地位。川渝不但能夠遏止人口外流,還可能能夠吸引勞動力流入,2030年經濟佔全國比例至少能回升到1978年7.4%的水平,甚至可能將超過8.5%。




同樣的視角看廣東和長三角(上海、江蘇、浙江),外來勞動力流入長三角的比例低於廣東。年輕的「生產」勞動力上,長三角不但低於廣東,並且低於全國。




廣東既吸引人口,也「生產」人口,使得年輕勞動力佔全國比例不斷提高,經濟佔比也不斷提高。年輕的人口結構,使廣東的經濟活力將長期超過全國。




而長三角,吸引來的外來勞動力剛好只彌補了本地勞動力佔全國比例的下降,人口結構比全國要老,經濟活力低於全國,對外流人口的吸引力不斷下降。預計長三角2030年總人口佔全國比例將降至11.0%,20-39歲人口佔比降幅更大,人均GDP優勢也將不斷下降,2030年經濟總量佔全國比例很可能低於15%,甚至只有13%。




從中位年齡看各地的經濟前景




中位年齡是將全體人口按年齡大小排列,位於中點的那個人的年齡。由於一個經濟體中年輕人越多,該經濟體的創新活力就越強,所以中位年齡實際上反映了創新活力,影響著經濟的技術進步率,從而影響了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2015年,世界上最老的5個國家分別是日本、德國、義大利、葡萄牙、希臘,中位年齡分別為46.6歲、46.2歲、45.9歲、44.0歲、43.6歲。這些國家1951-2015年的中位年齡與經濟增長率呈負相關關係。人口數據採納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訂版》的中方案,經濟增長率採納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整理的數據。







總體來說,各國的經濟增長率都隨著中位年齡的增加而下降,這是大趨勢,

德國在中位年齡超過35歲之後,經濟增速也不斷下降。但是由於產業結構不同,在相同的中位年齡下,各國的GDP增長率不同。德國算是在老齡化下,仍然能夠保持經濟增長的典範。原因之一是當其他歐洲國家因為勞動力短缺,貪圖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而將企業紛紛外移的時候,德國卻能夠將企業留在本國,保持了實體經濟的競爭優勢,失業率也較低。而希臘的製造業卻在快速萎縮,失業率也較高。日本和義大利介於德國和希臘之間。




但是由於勞動力短缺和結構老化,德國、日本從事工業的勞動力佔總勞動力的比例也在下降,從1991年的40.9%、34.4%降低到2013年的28.0%、25.8%。德國高度依賴移民,但現在開始出現移民危機。




相對來說,日本、德國算是先富後老,應對老齡化相對從容;而希臘和中國(尤其是東北)是未富先老,面對迅猛的老齡化,束手無策。

希臘、中國東北、中國全國的中位年齡分別在1999年、2009年、2015年超過38歲,以1990年不變的國際元計算[5],人均GDP分別只有$11,817、$7,069、$10,568。而日本、德國、美國的中位年齡分別在1992年、1993年、2015年超過38歲時,人均GDP分別為$19,472、$16,536、$33,100。




有些學者認為中國還有後發優勢。

其實後發優勢只是給出了追趕的可能性和空間,但要成功利用後發優勢實現經濟增長,需要相當數量的年輕勞動力的支持。如果沒有足夠的年輕勞動力,後發就不是優勢,而是劣勢。希臘就是一個例子。




1950年,希臘的中位年齡比美國年輕4歲,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比例從1950年的20%提高到2008年的50%。但是2008年希臘的中位年齡比美國要老3.9歲了,到2038年將比美國老10歲。其人均GDP與美國的差距在2008年開始再次拉大,2015年只相當於美國的37%了,還將繼續下降。




日本也是如此,1950年比美國年輕8歲,憑藉年輕的人口結構,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比例從1950年的20%提高到1991年的85%。但是日本的中位年齡在1969年超過美國,1992年比美國老5歲,再無力追趕,與美國的收入差距再次拉大,2015年人均GDP降至美國的69%,還將繼續下降。




1979年,美國的中位年齡是30歲,中國是22.7歲,比美國年輕7.3歲,憑藉年輕的人口結構,兩國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中國的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比例從1980年的4.4%提高到2015年的32%。但是2015年中國的中位年齡開始超過美國,2030年中國是45歲,美國只40歲;2050年中國是56歲,美國只42歲。意味著中國的人均收入追趕美國的動力下降,到2030年左右與美國的差距將再次拉大。




全國人口結構最老化是東北,最年輕的是廣東。

2015年全國的中位年齡38歲,廣東34歲(戶籍人口34歲);東北43歲,相當於全國2027年、廣東2032年的水平,其中吉林、黑龍江均為42.6歲,而遼寧超過44歲。2015年全世界中位年齡超過44歲的只有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三個國家。




東北的產業結構遠不如日本、德國,2015年遼寧、黑龍江、吉林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0%、5.7%、6.5,已經相當耀眼。

但是中央紀委公布的報告中提到「一個時期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6],2016年遼寧的經濟增長率只有-2.5%。




東北的中位年齡將分別在2017年、2022年、2027年開始超過希臘、德國、日本,成為世界上人口結構最老化的地區。可見,東北的經濟前景非常黯淡。東北的老年化超前全國12年左右,意味著全國的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







即便千方百計鼓勵生育,203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也還接近45歲。年齡結構影響社會心態,廣東最開放,東北最保守。從人口結構判斷,全國的社會心態也將不斷「東北化」。




如果要求東北追求與廣東同樣的經濟增長率,即便氣喘呼呼也追不上,反而累壞了身板;還可能驅使地方政府如前些年的遼寧省那樣進行經濟數據造假,導致地方財政危機。由於人口老化在全國蔓延,經濟數據造假也會在全國蔓延,中央政府將無法掌握全國真實的經濟情況。因此,應該因「人」施政,而不應一刀切。




最老化的東北應該「養生」了,應該優化經濟結構,力求如德國那樣在惡劣的人口結構下仍能維持經濟的增長。

如果東北能夠探索出有效的「養生」之道,對全國也有借鑒意義。




而最年輕的廣東經濟還可以「衝刺」幾年。從廣東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中國現在鼓勵生育,對近期的經濟不一定有立竿見影的功效,但是將給今後幾十年的經濟和社會注入持續的活力,將改變社會的各個層面,功近而德遠。




振興東北,要從振興人口入手




目前在全世界,台灣地區、韓國、香港地區、日本、義大利、德國深陷低生育率危機,但是中國東北的危機更嚴峻。全中國的情況也很嚴峻。




《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單獨二孩的出生高峰年的2015年,不但沒有如預計多生200多萬人,反而少生了32萬。




中國的1孩次生育率全球最低,是因為長達三十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已經徹底破壞了人口結構和人口生態,改變了人們的生育觀念。並且中國的各項經濟和社會政策、城市規劃都是圍繞獨生子女這一家庭結構進行規劃的,即便停止計劃生育,這些經濟和社會政策、城市規劃模式仍然將慣性地延續著。




中國大陸鼓勵生育的難度非常大。要有效提升生育率,必須調整整個經濟模式、教育模式、文化模式、城建模式,降低房價,降低城市人口密度,提升生育意願,增加兒童福利,建立完善的幼托體系,降低家庭的養育成本。




這些改革的難度,對今後數百年社會的衝擊力,都將超過1979年的經濟改革。

振興東北,要從振興人口入手,生育率應該為振興東北的一個重要評估指標。

只有當人口恢復了可持續發展能力,才意味著東北的經濟走向了可持續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覺敏 的精彩文章:

精闢:潛規則!
最恐怖的預測,99%的人類將被智能代替!
百年罕見!七彩炫菊
好聽!李健《紅豆曲+一生所愛》
經典:高手說話方式

TAG:覺敏 |

您可能感興趣

東北衰落的根源是什麼?
雙城記:深圳的崛起與香港的衰落
曾是雲南第二大城市,如今卻衰落到五線城市!
日本ACG界三大「邪教」之東方幻想鄉的興起與衰落
湖南衛視的衰落是自己作死,曾東方不敗,現四面楚歌
網易雲音樂:崛起最快,衰落也最快?
海賊王:自然系衰落,幻術系崛起,匹敵四皇!海軍六式為何沒落?
河南地緣格局 | 華夏中原的輝煌、衰落與復興
皇權衰落到極點的東晉你知道多少,千餘字幫你看清整個東晉歷史
與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的齊國,為什麼會走向衰落?
河南省最「衰落」的城市,曾是世界第一,今成四線城市!
電視劇最愛的乾隆爺 是清朝走向衰落的罪魁禍首!
此地本是東北第一大城市,當過中國首都,此後迅速衰落成四線小城
康乾盛世為何走向衰落?
王朝的崛起與衰落:恆大八年
此城曾是東北第一大城市,當過國都,但遷都後衰落,淪為四線小城
憶往昔繁華日:如今中國已經衰落的六大城市
中药为何走向衰落?
中國的西安永遠的衰落了,而歐洲的西安仍是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