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冷知識——先秦以前的樂師不僅由盲人來擔任,而且身份重要

冷知識——先秦以前的樂師不僅由盲人來擔任,而且身份重要

後人讀《史記·刺客列傳》,往往對荊軻「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壯舉印象深刻。就在寫完荊軻的故事之後,緊接著太史公在《刺客列傳》描寫了荊軻的好友高漸離蓄謀刺殺秦始皇的故事。高漸離是一位著名的樂師,為了接近秦始皇,被秦始皇弄瞎雙眼,後來用樂器作為兵器刺殺未果而被殺,追隨好友荊軻去了。

動畫形象中的高漸離

高漸離慘遭雙目失明後會影響音樂演奏嗎?答案是不會,不僅不會影響奏樂,而且在先秦,宮廷樂師往往都清一色是盲人,古代稱之為「瞽矇」。

瞽矇在先秦史一個很有地位和存在感的社會群體,他們最大的標籤就是通曉音律。最早在夏朝,他們就開始活躍在歷史舞台,甚至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他們就是古代樂律的制定者——《國語·周語下》:「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

古代最高規格的禮樂由編鐘、琴瑟等奏出

到了周朝,周公制禮樂,周王室和諸侯國對禮樂文明更加重視,設置了樂師的官職。在《周禮·春官·樂師》中有如下記載:

「瞽矇掌播鞀、柷、敔、塤、簫、管、弦、歌。」

到了春秋,很多樂師都是以被冠以「師」的尊稱,如師曠、師慧等,他們可以參與政治、建言獻策,在周王和諸侯身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於是,瞽矇的地位越來越高,成為國家文化機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語·周語上》:「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周禮·大師》鄭玄註:「凡樂之歌,必使瞽矇為焉。」

瞽矇這一獨特歷史文化群體的產生,和當時的歷史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

宗教祭祀:

古代先民的迷信在夏商周時代達到顛峰。音樂在古代也是一種巫術,《堯典》中記載堯帝時期制定了「八音」,就是為了「神人以和」。周禮中記載的「六樂」就是用來與山川大澤的群神取得溝通的音樂。而在祭祀、祝禱等宗教活動中,樂師瞽矇理所當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主角了。

陶永中常見到瞽矇樂師的形象

制定曆法:

古代制定曆法、判斷季節,除了依靠天象的觀測,還要參考風向。《堯典》有靠通過觀察「四方風」來制定曆法的記載。而對風的觀察,主要靠耳聽,目盲但耳聰的瞽矇可以通過判定風向而得到了預知季節的能力。而且古人認為音律的產生也是風的傑作,風為天地之氣的混合,也因此產生了「十二律」。

傳誦歷史:

遠古時期,文字是貴族和統治階級的獨佔品,在民間人們交流只能靠口耳相傳。因此很多民族最原始的歷史都是傳說和史詩,比如著名的《荷馬史詩》。先秦時期,音樂、詩歌和歷史是密不可分的,詩歌、禮儀中的音樂都是記述歷史的載體,因此瞽矇和史官也就平起平坐了。

貴族教育:

古代的貴族青少年時代的必修課就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而瞽矇便成了教授禮樂的不二人選。

孔子教授「六藝」的壁畫

中國號稱禮樂文明,「樂」在先秦時期是一項極為顯赫的事業。在早期的國家政治生活中,瞽矇的地位絕對不可以低估,他們是上古華夏禮樂文明的主要創建者之一,是華夏文明的先驅。

然而春秋之後,隨著神權政治的逐漸瓦解,天下「禮崩樂壞」,瞽矇大多失去了崇敬的身份,只是作為一般的盲樂師存在。而到了秦漢之後,樂師的地位越來越低,擔任樂手也大多不再是失明者;再後來,樂師甚至一度淪為了「下九流」中的「戲子」一類,真不知先秦時代的那些德高望重的樂師若在天有靈,會發出怎樣的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盲人雖然看不見,但他們的世界依然精彩
看著像雷達,其實不是,為了一項任務還讓盲人來操控
導盲犬就是盲人眼睛,你怎麼能要求他們丟下自己的「眼睛」
大學給盲人新生的特殊照顧,不僅應該,而且來得太晚
他為了撞見周潤發而入行,因「渠頭」一角大受歡迎,劇集好評如潮,早已是網民心中的視帝,如今演盲人律師同樣贏盡口碑
我做三年前嫁給一個盲人,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雖然互相看不見樣子,可這對盲人夫妻卻非常甜蜜
由盲人建立的村莊,他們什麼都看不見,該如何生存?
他說要做下一代的視覺處理器,卻先做了一款能幫盲人「看見」的眼鏡
它們是導盲犬,它們是盲人的眼
先天盲人做数学题时跟我们不一样吗?
導盲犬是盲人的眼睛,突然被偷,家人痛心不已!
如何挑墨鏡才不會讓你看起來像盲人?|推薦
助盲機構卻歧視盲人?他們只是想讓盲人站起來
盲人孕婦對看到寶寶已不抱希望,醫生卻對她說可以讓她「看到」
盲人在搭地鐵時不慎墜落身亡,但他在最後一刻這樣做救了導盲犬一命!
她是盲人,丈夫死後躲在鏡子里讓她替人看病、換病也醫好自己眼睛
盲人的燈籠,看懂不得了
一些盲人如何擁有「看得見」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