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最後的「擎天之柱」,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的猛將盧象升

明末最後的「擎天之柱」,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的猛將盧象升

明末最後的「擎天之柱」,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的猛將盧象升

明末崇禎年間,中國北方大旱,災荒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紛紛揭竿而起。面對四處起事的流寇,明廷開始派兵鎮壓。也正在此時,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開始在平亂的戰爭中嶄露頭角。他就是令流寇聞風喪膽,被稱之為「盧閻王」的猛將盧象升。盧象升出身於官宦世家,幼時潛心經史,喜習騎射,雖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賦異稟力大無窮,並善使大刀,勇不可當。就是這樣的一個猛將,把高迎祥、李自成等率領的農民軍多次擊敗,由此也博得了「盧閻王」的稱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猛將的傳奇一生。

明末最後的「擎天之柱」,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的猛將盧象升

天啟二年(1622年),盧象升舉進士,授戶部主事,後累遷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清軍由喜峰口入關,盧象升招募萬人的軍隊入京師協防,並於次年調任右參政兼副使,負責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盧象升也開始訓練明末最強軍隊之一的天雄軍(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組成,一個戰死眾人皆怒並死戰到底,戰鬥力極強)。率領著這支精銳之師,盧象升多次擊潰各地流寇,且每次必緊追不捨趕盡殺絕,使流寇聞風喪膽,稱其為「盧閻王」(即碰到他就是碰到閻王來索命了)。崇禎六年(1633年),山西賊流入畿輔,盧象升擊卻之,連斬賊魁十一人,殲其黨,收還男女二萬。《流寇志》記載:「象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鬥,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升額,又一矢僕夫斃馬下,象升提刀戰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象升遇到就死,不可侵犯。

明末最後的「擎天之柱」,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的猛將盧象升

盧象升率領他的天雄軍,先戰湖北旬陽六縣,率孤軍深入山谷絕地,九戰九捷,消滅農民軍馬回回部數萬人,繼而又在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官升「五省總理」,節制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並被賜尚方寶劍。6個月後,盧象升在洛陽大破李自成,並一路追殺到滁州,與30萬農民軍血戰,經一天一夜戰鬥,再次打垮李自成,迫使李自成逃往陝西。短短3年間,盧象升大小百餘戰,先後擊敗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等部,可謂大明朝的擎天柱石。

明末最後的「擎天之柱」,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的猛將盧象升

但不久後崇禎帝在清軍南下的巨大壓力之下和心大起,他一面命盧象升進兵巨鹿,一面將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拆分。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盧象升進抵巨鹿抗擊清軍,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他,手裡竟然只剩下不到兩萬兵馬且無軍餉,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時被八萬清軍主力包圍,而此時率領數萬關寧鐵騎的太監監軍高起潛卻坐視不救 ,盧象升本人在格殺了20多名清軍後,被亂箭射死壯烈殉國,時年僅三十九歲。讓人心寒的是,由於時任兵部尚書楊嗣昌故意刁難,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屍體才得以收斂。盧象生的家人向朝廷請恤,詔不準。一直到崇禎十四年(1641年),崇禎帝才下詔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建祠奉祀。盧氏一門為抗清而死者達百人之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永不忘卻的紀念——震撼人心的自衛反擊戰畫面
法國人鏡頭下的中國大躍進
抗戰時期的中國女兵是這個樣子
70年代朝鮮官方宣傳照!
清朝的八王議政制度究竟是什麼?它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TAG:歷史人物誌 |

您可能感興趣

朱常洵:明朝貪腐王爺最後成了農民軍的一頓飯
明朝崇禎皇帝為何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軍?
號稱百萬的李自成農民軍,為何乾的過吳三桂,卻敗在八旗軍?
明末農民軍的前後矛盾藤枝投稿
此人本是農民軍將領,後來卻成了大明最後的戰將
明末農民軍將領給李自成戴綠帽子,後成為明朝大將
揭秘農民軍如何屠殺明朝朱氏皇族的
李自成三次納降吳三桂,吳三桂是如何回應的?真是看不上農民軍啊
陳勝手下大將周文的幾十萬大軍是「農民軍」嗎
元末三大農民軍閥,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呢
末世休生帝王家,被農民軍吃掉的福王死前最後悔的可能是這件事
古代農民軍三大將:威震隋元清三朝,一位打殘湘軍逼得曾國藩自盡
秦軍打遍天下無敵手,為何在農民軍面前不堪一擊?統領章邯在幹啥
明朝的滅亡 是因為清軍和農民軍的雙重夾擊嗎?
為什麼清軍打不下的北京城,李自成的農民軍卻做到了?
史上五大農民軍首領,發跡後迅速墮落,最終全部橫死!
明明要對抗農民軍入城,明朝的官員們為何要扒開黃河?
李自成兵圍北京,明軍和農民軍配合默契,欺騙崇禎
崇禎和李自成、張獻忠都不是清軍對手,只有他帶領的1支農民軍隊伍,把清軍打的滿地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