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據央視新聞客戶端4月11日報道,從今年1月5日開始,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已經進行了三個多月,受岷江豐水期到來的影響,考古工作將在今天告一段落。目前現場已經停止了發掘工作,並將在一個月後進行圍擋拆除。


預計今年的10到11月份將開展2017到2018年度新一輪的張獻忠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將在本次發掘基礎上進行拓展,重點尋找發生在這一處江口戰役的木質沉船。


截至目前,張獻忠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面積共兩萬平方米,出水文物近兩萬件,對於發掘出水的金銀錠和金銀飾品的鑒定研究工作也將隨即展開。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出水銀錠折射明末大歷史


目前,「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已經發掘、出水文物近2萬件,其中就包含大量的銀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銀元寶。這不僅反映出張獻忠劫掠川蜀的那段往事,還折射著明末清初更為廣闊的歷史信息。


在考古隊展示的這7塊銀錠中,其中一塊兒鑄有「銀 五十兩 匠 黎明」簡短的幾個字,而另外幾塊銀錠,有的刻滿文字,除標明50兩外,還明確地寫著「餉銀」兩字。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博士生導師周衛榮:在明朝,有的時候是把銀兩的來源和用途刻在銀錠上;有的就標明50兩,也許這一批鑄造,有明確的來源和用途,沒必要再打上那麼多字。


而「匠 黎明」三個字,則反映了我國古代銀兩鑄造的另一項重要制度。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周衛榮:「匠 黎明」,也就是說這個銀錠是在一個叫黎明的銀匠鋪里鑄造的,就是這個意思;黎明,就是這個銀鋪的頭,或者叫做負責人。

從鑄造工藝上看,這7塊銀錠正面依稀可見水波一樣的紋路,底部則布滿了蜂窩一樣的孔洞。專家介紹,這恰恰是判定銀錠成色、純度好壞高低的重要標準。


周衛榮:澆鑄過程中,白銀凝固釋放氣體,形成的孔洞叫蜂窩,在底部;它的表面會形成絲紋,表明銀錠成色比較高,如果說摻雜了10%的銅,肯定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專家介紹,這些50兩的銀錠應為官銀。在我國古代相當長的時間內,銀錠的最大制式為50兩,其重量約為現在的1900克左右。民間或個人持有使用的多為10兩以下的碎銀。


周衛榮:一兩紋銀可以買到幾百斤大米,在當時兩口之家,一年的糧食差不多了。所以它的購買力是非常大的。金銀萬萬五,買到成都府是不成問題的。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自張獻忠江口沉銀後,川蜀一帶流傳著「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的民謠,彰顯著張獻忠沉銀的巨大數量。但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禁止採礦,明代自產的白銀數量相對有限。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周衛榮:明代後期是白銀使用和白銀儲備最高的。主要是通過全球貿易,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大約從隆慶開關到明末,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到中國的白銀要超過1萬萬兩,也就是一億兩。


出水文物數量多,增加文保難度


從去年年底開始,張獻忠沉銀考古發掘已經持續進行了五個多月,出水文物近2萬件,大量待修復的文物增加了文保工作的難度。


長時間在水底的擠壓和浸泡,很多出水文物都有沉積物附著和變形的情況出現,需要在現場對這些文物進行搶救性地保護。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任俊峰:現在就這枚銀錠來說,我們現在肉眼看到的,這一塊不屬於銀錠本身,應該就是在河床裡邊長時間擠壓,可能和周邊的一些環境融在一塊,然後形成了一個銀錠上的附結物,有鵝卵石或砂石凝結的話硬度可能會比銀的硬度要高,我們如果用硬度高於銀的東西來進行清理的話很可能會劃傷它,然我們得非常非常小心。


面對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文物保護人員首先會用一些試劑,對金銀錠表面的附著物進行軟化,然後用棉簽蘸水反覆擦拭,一層一層地把不屬於文物本體的附著物剝離下來。在對文物表面進行清理以後,工作人員在一些金銀器物上發現有很多無法清除的斑點。


任俊峰:現在我們憑肉眼可以看到的一些斑駁的顏色,或者是一些黑色的東西,我們不清楚它到底是什麼,如果說影響到它本體安全、穩定的,我們可能會進行清理。不影響它本身的穩定,那就不一定進行清理,當然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持文物的原狀,保持文物的歷史滄桑感。

工作人員介紹,通常一件文物需要兩到三天才能完成清理工作,清理之後,文物會被送入實驗室,進一步進行修復和整形,海量的文物增加了文保工作的難度。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經過此次文物發掘,出水的除了大量財物外還有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張獻忠江口沉銀一直是歷史之謎,其沉銀地點歷來眾說繪紜,史學界對此長期存在爭議,也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


史料記載,張獻忠(1606--1647年),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義,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國政權。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經過此次文物發掘,出水的除了大量財物外還有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據成都晚報4月10報道,7日,國內25位歷史學者齊聚彭山,對「張獻忠江口沉銀」進行了深度探討。

疑問1 銀子是張獻忠的嗎?


「我在現場一看擺在面上的幾個銀錠,喲,熟人,陳世奇、廖大亨,都曾任四川巡撫,我曾在書里寫過他們。」巴蜀文化專家袁庭棟說,陳世奇曾是張獻忠手下敗將,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完全結合起來了,說明千真萬確,這些銀子就是張獻忠掉到水裡頭的。


銀子是張獻忠的,對此,與會專家並無疑義。在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出了世間罕有的「西王賞功」金銀銅幣,以及發掘出的金冊、銀冊、大量銀錠,和史料記載張獻忠經歷的戰事相吻合。但對於同時發掘出大量金銀首飾是否是張獻忠的,一些專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袁庭棟首先提出質疑:「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出大量日用品,是不是都是張獻忠的?耳環、簪子還有那麼多銀器,都是張獻忠搶的嗎?江口是2000多年來最重要的渡口和水碼頭,是內江外江匯合之地,2000年來不曉得有好多人經過這裡,上船下船,掉東西下去。重慶嘉陵江近年來水位降低,每年枯水季節都有農民下河,像挖紅苕一樣刨,往往有收穫。陝西著名的灞橋,我在報上看到,說是幾千年的送別之地,那裡每年可能也有農民在挖。因為是千年渡口和碼頭,張大娘可能掉個耳環,王婆婆可能丟個鐲子,這些日用品是不是和張獻忠有關?怎麼辨別?」


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與張獻忠同名的明史專家張獻忠認為袁庭棟的看法有道理,「正如一些專家認為的,金銀首飾不一定是張獻忠留下的。」他還提出一種可能:「金銀首飾在戰鬥過程中,尤其在逃亡過程中,不僅僅是張獻忠本人的,也有其他人的,比如是隨軍人員的。我覺得,即使是張獻忠留下的,也不能推斷是他掠奪的。他掠奪的對象首先是宗室富戶,到民間也是找大戶。」


對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回應說,這些金銀器物並非孤立發現,而是和金冊、銀冊、銀錠一起發現的,屬於一個器物群,可以確定是同一時期的器物。從形態來看,這些金銀器物很簡潔,該雕琢的地方精雕細琢,符合明代的審美特徵。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疑問2 銀子從哪裡來?


對於張獻忠的銀子從哪裡來,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4月7日臨時缺席座談,但他託人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傳說張獻忠在川掠奪過甚,凡民間有藏銀一兩者,全家殺歿,因此積累了大批財物,這一說法有言過其實之處。張獻忠所得財物,多出於官庫或藩王富戶之家。張獻忠破成都,官庫所存不下50萬兩,而蜀王府所藏亦當以數十萬計,這些當為張獻忠財富的主要來源,絕非民間一二兩收刮所得。」


提到張獻忠的財寶,不少人會想到蜀王府。其實,張獻忠攻陷的明藩王府除了蜀王府,還有楚王府、襄王府。1641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1643年,張獻忠攻破武昌,將楚王朱華奎投入江中溺死。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明史研究室副主任陳時龍參觀出水文物後表示,此次出水的金、銀冊較多,其中有楚王妃的金冊,還有楚王朱華奎弟弟朱華壁的鑲金銀冊。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何孝榮認為,此次出水銀錠中所刻各地官府名字,勾勒出張獻忠的行軍路線,也證明這些官庫所藏是其糧餉的主要來源。


疑問3 為什麼銀子如此多?


對於張獻忠的江口沉銀,在當年張獻忠與楊展江口大戰之後,楊展曾派兵打撈過,清朝中期四川巡撫也曾派人打撈過。此次在短時間內就在江口沉銀遺址打撈出上百枚五十兩的銀錠,隨著考古發掘的繼續,銀子數量還會增加。為何張獻忠會有這麼多銀子?與會的很多專家都提出,明朝後期「白銀貨幣化」,晚明官府收稅徵收白銀,是張獻忠隨軍攜帶大量銀子的主要原因。


商傳認為,這批沉銀是張獻忠義軍的輜重銀。據記載,張獻忠每日每人發放軍事糧餉一錢,十人即一兩,十萬人即萬兩,數十萬眾則日需數萬兩之多。相比之下,如今發掘出來的白銀數量微不足道。


疑問4 這麼多銀子做啥用?

多位專家都認為,張獻忠隨軍攜帶大量金銀財寶,是作為軍費使用的,尤其是張獻忠江口沉銀以後屢戰屢敗,更能說明這一問題。但是,張獻忠似乎並沒有花大把銀子購買先進武器。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世瑜提出,從出水文物來看,目前只發現了冷兵器遺存,張獻忠船上並沒有裝備火器。而火器在明末清初已經被大規模使用,這為探尋張獻忠敗亡原因提供了更多的認知。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疑問5 銀子如何運輸?


在明代題材的電視劇中,常常出現人們抬著一箱箱銀錠的畫面。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高壽先表示,此次出水的木鞘,能夠糾正人們對晚明社會生活畫面的這一謬誤認知。裝滿銀錠的木鞘,是在河床底部沙石中發現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岩介紹,正如史籍記載,木鞘是用一段木頭辟成兩半,中間掏空,用鐵絲固定而製成的。


「明代交賦稅有明確規定,從下往上檢交,銀錠是放在木鞘里的,木鞘在當地還要加封,只有到達目的地才能開封,這個東西從來都沒有實物,這次發掘出的木鞘讓我們知道當時解送稅銀的木鞘是什麼樣的。此外,對這次發掘出的白銀上的文字進行整理,可以解讀出明代稅銀從徵收到檢校的細節。」 高壽先說。


疑問6 銀子上刻名字是何含義?


「昨天參觀的銀錠中,刻著 廖大亨 的銀錠有7枚,其中一枚寫著(崇禎)十四年。」 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陳世松參觀出水文物後說,「還有刻著陳世奇的銀錠。以前庫銀沒有巡撫的名字,刻上他們的名字是什麼意思呢?」


廖大亨、陳世奇都曾任四川巡撫。陳世松細數成都歷史典故,廖大亨之前的4任四川巡撫,每年換一個,到廖大亨這一年,崇禎皇帝加派賦斂,老百姓上的稅要加一倍。彭縣縣令讓衙役們去收,收到了就從中提取薪水。最終,彭縣發生「打衙蠹」,成都府16個縣中有14個反抗這件事,廖大亨舉兵鎮壓,最後因此事被革職。至於陳世奇,蜀王很賞識他,曾因一次勝仗賞過他3萬兩銀錠。會不會是他把名字刻到了3萬兩賞銀上?史料記載,崇禎十五年(1642年)秋,陳世奇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後在重慶與張獻忠作戰,張獻忠軍掘地用炸藥轟城,陳世奇被俘獲,凌遲處死,時年57歲。



張獻忠沉銀首期發掘收官 出土2萬件文物


近年來,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了線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20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介紹,江口沉銀遺址距離四川省會成都市約50公里,位於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府河交匯處。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吳天文說,早在2005年,當地修建城市供水工程時在岷江河道挖出7枚銀錠,經鑒定為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2010年這裡被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口沉銀遺址」。


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截至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萬餘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


本次考古發掘不僅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也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內水區域開展圍堰考古。運用了大量新技術和最新科技手段。此外還面向全國公開招募了志願者,為公眾參與考古提供了平台。


(央視新聞、成都晚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外媒稱中國貿易商接到官方指令,退回十多船朝鮮煤炭
就問你怕不怕?42層高樓的懸空玻璃泳池 敢游嗎?
特斯拉超通用,成美國第一車企?美媒:泡沫
澳大利亞女主播電視直播時被抓到玩筆,紅是紅了,處罰也來了
接任達康書記的刷屏角色來了:宇宙區長

TAG:觀察者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張獻忠沉銀傳說被證實,出土寶物近2萬件,虎鈕金印值八百萬!
圓明園歷史規模最大考古發掘:出土文物5萬餘件!
國內首次圍堰考古,出土文物已達2萬多件,整體發掘預計5年
圓明園最大規模考古發掘獲階段性進展 出土文物5萬餘件
大發現!開元寺出土2000文物
揚州發現四百年明代墓葬 出土青花瓷等多件文物
黃島土山屯漢墓發掘重大戰果 出土千件文物
實拍秦始皇陵出土的10件珍貴文物:其中有一件出土幾分鐘就消失
保定發現2000年前漢代古墓 出土文物49件
談談張獻忠寶藏出土的錢幣
現實版盜墓筆記,3次瘋狂偷盜春秋大墓,出土3件一級國寶文物,229件文物被繳獲!
八百年墓葬完美再現:黃岩宋墓文物出土考證紀實
史上最牛大墓,出土文物幾萬件,近期又發現1800多年前的珍寶
揭秘1975年中國考古重大發現:首次出土古代女人私密性用品
馬王堆寶藏去向成謎,出土文物3000餘件,竟沒有1件金銀器
蘇州某工地挖出兩座墓葬,出土54件文物
再現戰國至西漢古墓群 出土文物50餘件
寧夏接連發現唐宋墓穴,出土大量文物
房山出土文物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