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Papi醬前幾天發了一個視頻,開篇第一句話是:「朋友們,這年頭你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好意思上網嗎?好意思自稱Fashion嗎?」

人們喜歡給自己貼標籤是很常見的,但現在這些標籤已經從「我是白羊座,我是O型血」 變成了 「我抑鬱,我焦慮,還強迫加自閉」了。

心理疾病似乎變成了新的流行,這些愛給自己貼心理疾病標籤的人們,早上起床要想的第一件事再也不是今天要穿什麼衣服了,而是先要想想:

今天打算得個什麼酷炫的心理疾病好呢?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為什麼有些人會願意「認領」心理疾病?

1. 將心理問題「浪漫化」(Romanticization)

心理問題的「浪漫化」,即指人們認為有心理問題是迷人又炫酷的體驗。在心理學進入流行文化之後,各類心理疾病與先鋒藝術、文藝創作緊密結合,成為了審美的一部分。

而媒體對於名流、藝術家患精神疾病的報導,也使得不明真相的群眾覺得,是精神疾病讓這些人出類拔萃,能夠書寫、描繪或演繹出不一樣的作品。

小編很多朋友都跟我說過,他們對於心理疾病患者的印象基本來自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頗具科幻主義色彩的暢銷書。

也有很多人,包括小編在內都曾被自閉症兒童的天才畫作所感動,認為自閉症兒童內心有一片不受拘束的幻想空間。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自閉症兒童Iris Halmshaw的畫作)

在這樣的語境下,人們當然看不到自閉症中2/3的患者無法獨立生活,3/4的患者智力發展遲滯。心理問題背後嚴肅的、代表苦痛的意義被遮掩,且被蒙上想像中美麗的外衣。

異常甚至病態,在很多人眼中變成了「天才」或是獨樹一幟的標誌。人們通過給自己貼上心理問題的標籤,表達著自身對於獨特性的需要。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2. 「我也有」心理疾病(「Me-too」mental illness)

在追求獨特性的同時,人們也在追求認同感。

人類學家認為,人們會選擇用其所處時代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衝突與痛苦。當媒體或專家們將某一心理疾病的癥狀引入公眾視野(包括我們所做的心理科普),人們便會選擇這些癥狀進行自我表達。

Ethan Watters在《像我們一樣瘋狂》關於厭食症的章節中寫道:


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去診所求助的厭食症患者大部分已經聽說過這一疾病,知道它的癥狀與常見病因。

他們本身對此心理疾病有符合其典型癥狀的期待,甚至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態去表現出這些癥狀。

換句話說,人們通過「患厭食症」這件事,來彼此競爭或抱團,尋求在群體中得到認同。

給自己貼上心理疾病「標籤」的人們,也許有著相似的訴求:

以當今時代流行文化所能接受的新形式——聲稱自己患上某種心理疾病(甚至真的逐漸發展出相應的癥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並獲得其在特定文化圈層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心理疾病有風險,「認領」需謹慎

比起有心理疾病就被當成「神經病」的年代,如今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接受程度要高得多。這一部分也要歸功於心理疾病名稱與術語的普及。

研究表明,對於真的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們來說,準確地使用心理疾病標籤會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幫助。

心理疾病的科普也有助於人們接受「他人有心理問題是可以求助的」這個事實,而不會對此避而不談。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然而凡事矯枉過正則容易跑偏。以隨意的態度聲稱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將心理疾病作為玩笑或談資,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後果:

  • 心理疾病簡單化

    隨意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會強化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浪漫想像,使得人們對於心理疾病的理解過度簡單化(oversimplification)。

    比如,人們可能會誤以為抑鬱症只是情緒不好、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而沒有認識到真正患抑鬱症的人會有一系列情緒、認知、飲食、睡眠與軀體癥狀,並有較高的自殺風險。

  • 應對方式隨意化

    隨意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也會讓大眾對於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所應採用的應對方式產生理解偏差。

    如果我們濫用「抑鬱症」來自我標籤,當我們發現自己「說振作就真的振作起來了呢」的時候,不免也會想當然地認為,其他稱自己患有抑鬱症的人,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好起來。

    但如果真的對患有抑鬱症的人說「振作起來」,對方很可能會感覺更糟。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此外,我們還想說明的是,通過網上的自測題發現自己在某些心理疾病的量表上得分較高,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做出自我診斷,認定自己患有某種心理疾病。

事實上,自我診斷是非常危險的。心理測試可以幫助我們評估自己的心理健康風險,理解我們的情緒狀態,而只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才有資格作出診斷。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心理類標籤逐漸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像是新的星座、血型、各種人格分類一樣。

樂觀來看,流行文化接納心理疾病,意味著人們願意了解它,願意通過這些標籤來了解自身。

但這些標籤代表的是真的疾病,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實實在在經受著痛苦。這值得且需要我們嚴肅對待。

「這年頭沒個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門嗎?」

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簡單心理(janelee1231),查看更多有趣的心理學科普文章。

想要獲得高質量的心理服務,尋找適合你的專業心理諮詢師,

請查看簡單心理官網www.jiandanxinli.com

你所不知道的「小遊戲,大受益」
你人生中不可錯過的命運轉折
每天都在對孩子使用的暴力,99%的父母都沒能發現
睡眠和你不得不說的二三事:睡的越久,可能越易痴呆!
瘦即正義嗎?

TAG:簡單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沒點心理疾病,怎麼好意思出門?
誰治好了你的心理疾病?
折磨自己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精神心理疾病,不是你想多了
我覺得我有病,是那種看不出來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誰都有,難道是童年陰影?
姑娘們,請恰到好處地利用你自己的撒嬌:遠離這五種心理疾病
為什麼人們喜歡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這樣的行為真的好嗎?
強迫症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有哪些癥狀呢?怎麼治療?
你也許不是故意,卻一步步將孩子養出了心理疾病
孩子睡覺前有這些怪癖是心理疾病?媽媽可能多慮了,說不定是好事
不容易得心理疾病的星座,事多口雜,你懂得放過自己這很好
相思是一種心理疾病么
了解那些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也許你可以從這些故事開始
精神心理疾病只要調整好心態?
患有精神心理疾病需要住院嗎,能治好嗎,會不會複發?看完你就明白!
挑食是種心理疾病嗎?
我們身邊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患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容易盯上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