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才能得,感覺視疲勞一定測測眼壓!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才能得,感覺視疲勞一定測測眼壓!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才能得,感覺視疲勞一定測測眼壓!

兩年前,31歲的IT小伙小柯突然發現雙眼脹痛,偶爾還有些頭痛,以為是工作太勞累,所以未放在心上。去年年底,小柯的視疲勞愈發加重,看東西也越來越模糊,服藥3個月依舊效果不佳。著急的小柯趕緊到醫院就診,一檢查才發現,雙眼眼壓高,房角開放,已經是青光眼晚期了。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才能得,感覺視疲勞一定測測眼壓!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才能得,感覺視疲勞一定測測眼壓!

小柯十分納悶: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才會得嗎?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才能得,感覺視疲勞一定測測眼壓!

我這麼年輕,怎麼一發現就是青光眼晚期了呢?其實,像小柯這樣不知自己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占絕大多數。青光眼可發生於各個年齡層,其總體發病率為0.2%~1.64%,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3.5%,65歲以上人群則可達4%~7%。青光眼分為先天性、原發性、繼發性、混合型。一般0~3歲的嬰幼兒患者基本屬於先天性青光眼。原發性青光眼又分為開角型和閉角型。通常大家所熟悉的青光眼多指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常見於50歲以上老年人。由於除了眼痛,青光眼還常合并頭痛、噁心、嘔吐等身體不適,因此容易誤診為腦血管疾病或胃腸道疾病。然而相比較於閉角型青光眼,小柯所患有的開角型青光眼發病更加隱蔽,危害性極大。

近年來,像小柯這樣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不斷增加,90%以上的患者無典型青光眼癥狀,而是出現了視力下降、眼脹、視疲勞、看燈光有彩虹樣感覺、頭痛、失眠等癥狀,直到去醫院做了檢查才知道自己患病。值得重視的是,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或開角型青光眼早期常無自覺癥狀,不容易引導患者就醫,而是在常規體檢中被發現。

青光眼對視功能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如果把眼睛比作燈泡,青光眼損傷的好比電線,電線斷一根便少一根,斷了不能再生,少到最後,燈泡也就不亮了。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須強調和遵循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原則。

如果確診為青光眼,也不應向這一致盲性眼疾妥協,通過積極治療也是可以保住剩餘的寶貴視力的。目前,絕大多數青光眼通過藥物、激光及手術治療,可得到有效控制,長久保持視力。某些青光眼(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前期,可通過及時干預來預防青光眼的發生。就目前醫療水平而言,如果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一般來說,青光眼患者是不會輕易失明的。

大家一定要有定期到眼科檢查的意識,就像監測血壓一樣監測眼壓。

建議普通人群40歲後應每隔2年~3年檢查一次,60歲後應每年檢查一次。有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遠視、高度近視、各類眼病、高齡、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等青光眼高危人群,最好35歲後每年進行一次眼部檢查,以排除和早期發現青光眼。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盡量避免在黑暗環境長時間用眼、長期低頭伏案、勞累過度、睡眠不足、情緒波動、飲食不節或服用對眼壓有影響的藥物等。

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王軍明 張虹

整理/李韻熙 蔡敏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水果打蠟:怎樣吃安全?
「周末推薦」讀中醫經典要有選擇
深圳藥品採購改革風波背後:GPO模式本土化落地待解
器官捐獻協調員:一條慈悲卻遙遠的路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靠一張紙和線條完成的逼真3D立體畫,感覺視覺都錯亂了
認同與自省:文化自覺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綜述
I.O.I、申勇在今登《MCD》 帶來聽覺視覺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