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七七事變後的南苑之戰

揭秘七七事變後的南苑之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華北局勢進入了一個歷史轉折時期特有的複雜局面:一方面是日本急速增兵,欲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另一方面是在事變之初奮起抵抗的駐守京津的國民政府陸軍第二十九軍心存息戰之念,屢忍屢讓,造成被動挨打局面。而隨即發生的「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成為日軍挑戰的借口,使形勢的變化波瀾起伏。7月27日,準備充足的日軍悍然發動進攻,爆發了團河行宮之戰;翌日日軍又攻打第二十九軍南苑兵營,拉開了全面侵華的序幕。

揭秘七七事變後的南苑之戰

宋哲元(左二)與蔣介石在一起

關於南苑之戰,國內雖有一些介紹研究,但有關具體詳情,仍是語焉不詳,至今仍不為人所熟知。南苑之戰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中無法迴避的一頁痛史。本文擬以所鉤稽的有關日軍戰史檔案和部分鮮為人知的資料,來還原那一悲壯而不可遺忘的歷史瞬間。

第二十九軍在七七事變後的忍辱退讓

七七事變後,守衛華北地區的第二十九軍對日方銳意交涉。7月11日,蠻橫無理的日本政府發表聲明稱:「本日政府作出重大決斷,作為政府必要的措施,決定立即增兵華北。」面對事態的重大和日方的壓力,二十九軍為了息事寧人,開始趨向妥協。是日下午5點50分,二十九軍代表和日方交涉委員開始談判。晚8點達成3項協議:(一)第二十九軍代表向日軍表示遺憾之意並處分責任者以及聲明將來負責防止惹起此類事件;(二)中國軍為日本在丰台駐屯軍避免過於接近易於惹起事端起見,不駐軍於盧溝橋城郭及龍王廟,以保安隊來維持其治安;(三)本事件認為多胚胎於所謂藍衣社、共產黨及其他抗日系各團體策動之指導,故此將來對之請求對策並且徹底取締。以上所提各項均承諾之。

7月13日夜,二十九軍宋哲元軍長作出重要決定,具體實施事項為:(一)自14日早列車正常運行。(二)解除北平戒嚴。(三)釋放所逮捕的日本人。(四)嚴禁和日本軍摩擦。並將此4項向日方通告,由此北平形勢稍為趨向緩和。

雖然中方做出讓步達成協議,但日軍得寸進尺,步步進逼。7月14日,日駐中國軍司令部專田參謀會見宋哲元,提出作為實施協議第三項的具體化細目。即:取締抗日活動、罷免有抗日言行的政府要人、廢止抗日機關、取締藍衣社、取締反日言論、取締學生運動及二十九軍撤出北平城、由保安隊換防等7項要求。宋回答:原則上沒問題,但是實施起來需要時間,應緩慢進行。

是夜,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齊燮元、北寧鐵路管理局局長陳覺生等作為宋哲元的代表造訪日軍橋本參謀長,橋本提出:道歉聲明由宋哲元進行;有關處罰則要求罷免馮治安,同時要求實施專田參謀提出的具體細目要求。張、齊二人說明:由於面子的問題,聲明由副軍長秦德純代行;有關處罰作為馮治安的替代,處分當時駐守盧溝橋的營長;有關軍隊的撤退,立即實施撤出盧溝橋兩側及八寶山南側地區現殘留部隊;保安隊的換防由張自忠率領部隊來警備北平;取締共產黨及排日團體等相關具體事項大體同意。但日方強硬要求:謝罪者指定為宋哲元;處分責任者為盧溝橋駐屯營長但是亦應訓誡馮治安;實施前述具體細目是作為將來的保障,特別要求罷免抗日要人先由日方提出;還有北平城內應不駐守軍隊。

這次談判的結果,言明宋哲元對日軍司令官以口頭謝罪;宋謝罪後立即赴往北平罷免駐守盧溝橋的營長並譴責馮治安;實施7項具體細目。華北冀察政權及二十九軍顧及中央的態度,說明實施具體細目可能花費相當的時間。

7月18日下午1時,宋哲元在張自忠陪同下,赴天津偕行社造訪日駐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對此事件表示遺憾,同時表示禁止共產分子等抗日策動而致力於中日親善友好。香月說:鑒於華北的特殊性和時局的重大性,對於宋哲元以大決心來收拾事態,日軍將盡全力支援。

19日晚11時,二十九軍代表張自忠、張允榮(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河北保安處處長)和日軍橋本參謀長會談,作為實現11日協議第三條的具體化,就以下內容達成協議並簽字:(一)徹底彈壓共產黨的策動;(二)對不適合雙方合作的職員,冀察方面自發予以罷免;(三)在冀察範圍內,對其他各方面設置的機關中有抗日色彩的職員予以取締;(四)撤去在冀察如藍衣社、CC團等排日團體;(五)取締反日言論及反日的宣傳機關以及學生、群眾的反日運動;(六)取締冀察所屬各部隊及各學校的反日教育及反日運動;(七)撤去在北平城內的三十七師,由冀察自發實行。並約定依據本文書,罷免駐守盧溝橋營長並譴責馮治安等事宜到7月21日為止實行;對於7項中的抗日分子由日軍軍部暗中指出,發令罷免;7月22日駐紮北平的三十七師馮治安部隊開始撤離,至28日夜半完成;換防部隊由趙登禹的兩個旅及天津張自忠之間協議,29日改編為保安隊。

在朝鮮的日軍火速增兵進駐華北

7月11日,日本政府增兵華北聲明後,夜21點40分,日軍中央部發出「應第一號」應急動員令,同時日軍參謀總長下發「臨參命第五十七號」命令:在朝鮮的第二十師團發往中國華北,通過「滿洲國」國境後歸屬在華中國駐屯軍。

駐紮朝鮮擔任警備的日軍第二十師團師團長為川岸文三郎中將,參謀長杵村久藏大佐。其部步兵第三十九旅團下屬步兵兩個聯隊;步兵第四十旅團下屬步兵兩個聯隊。7月27日日陸軍大臣下達的「動第二號」動員令,駐朝日軍第三十九旅團所屬騎兵、野炮兵、工兵等各一個聯隊;第二十師團所屬輜重兵一個聯隊以及通信隊、衛生隊、野戰醫院等,相繼被派遣到中國華北。

15日夜,駐朝日軍第二十師團召集各部隊長進行訓示,並指示熟讀會議頒發的《對中國軍作戰法》等資料。夜11點從平壤乘火車出發前往中國華北。17日,第一列車日軍開進山海關。第二十師團各部隊進入華北後,分別在山海關、秦皇島、唐山等地下車集結,因為天津宿營地不足以及秘密匿藏於鐵路沿線對將來軍事行動比較方便。

川岸師團在7月18日到達天津後,下午4點趨往天津偕行社日駐屯軍司令部,報告了師團狀況。第二十師團兵力9804人,戰馬1741匹。下轄步兵旅團司令部配有無線班,有五號無線電機3台。步兵聯隊包括本部、3個步兵大隊、1個步兵炮中隊、1個速射炮中隊及通訊班。步兵大隊包括步兵3個中隊、1個機關槍中隊(重4挺)和大隊炮小隊(九二式步兵炮2門)。步兵中隊則由3個小隊構成,小隊一般有3個分隊和擲彈筒分隊。一般一個中隊有輕機槍八九挺,步兵炮中隊有4門四一式山炮,速射炮中隊有3門九四式三七炮。騎兵聯隊包括本部、兩個中隊、機關槍小隊。中隊有3個小隊,配置2挺輕機關槍,機關槍小隊有2挺重機關槍。

「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的爆發

7月18日正午,日軍偵察機在平漢線發現北上軍用列車中滿載中國軍隊,為了詳細偵查,日機低空盤旋接近列車,遭致來自列車的射擊,日機以機載機關槍進行攻擊,致使列車一時停車。7月19日晚6時,在丰台西五里店西側警備巡戒的日軍和駐守盧溝橋的中國部隊發生交火,結果日軍中隊長山崎被打成重傷。於是日軍中國駐屯軍司令部在19日深夜藉此發通告:「自20日正午以後,若中國仍有違反協定事實,我軍將自主採取行動。」宋哲元屈從日軍的要求,於20日晨5時,命令在北平附近的第三十七師於當日開始在西苑集結,並於21日集結完畢,準備向保定地區撤退。可是此日下午2時40分,作為報復,日軍集中重炮兵火力,開始向宛平城及長辛店二十九軍駐軍進行大規模炮擊。炮擊持續到晚上9時左右,致使中國軍隊遭受重大傷亡,宛平駐軍吉星文團長負傷,而宛平城東北角望樓和東門城門望樓也被炸壞。

此時形勢趨於緊張,日軍命令至天津的駐朝第八十聯隊和騎兵第二十八聯隊急行軍赴往通州張家灣,7月23日上午陸續到達。而在天津的日軍駐屯步兵第二聯隊早在7月14日接到軍部命令,從天津海光寺進發通州,7月18日到達,宿營在通州師範學校。

7月22日,駐守在永定河左岸地區及盧溝橋一帶的二十九軍三十七師撤離到西苑,接著該師部分乘火車撤離到長辛店、良鄉及涿州。鑒於日軍調移部隊,三十七師主力部隊以列車車輛不足為由,沒有全部撤離。此時二十九軍第一三二師獨立第二十七旅進入北平,其第二旅進入固安,第一旅開始經平漢線北上。並且在八寶山地區的二十九軍守軍加強陣地修築。對此,日駐屯軍參謀副長於24日前往北平,25日面見宋哲元,督促二十九軍如約撤離部隊。

七七事件後,原京津之間的日軍軍用電線屢屢被切斷,7月25日廊坊附近又出故障。日軍以此為由,派第二十師團第七十七聯隊第十一中隊護衛通信隊前去搶修。下午16時30分,這批日軍乘火車到達廊坊並佔領車站。我守軍嚴厲交涉,要求日軍立即從車站撤離,而日軍遲遲不退。至夜23時10分,中國守軍第三十八師第一一三旅第二二六團和日軍第十一中隊發生槍擊,展開戰鬥。

接到急報的日軍中國駐屯軍司令部立即下令,派遣第七十七聯隊主力部隊前去增援,並在26日凌晨3時30分,命令在天津、唐山等地的第二十師團部隊向前方移動。同時向日本國內中央部報告,並命令在天津的步兵第二聯隊第二大隊即广部部隊以保護日僑民為由,乘火車發往北平接受日軍北平警備隊的指揮,途經廊坊時下車,參加廊坊的救援戰鬥。

日軍第七十七聯隊鯉登大佐指揮主力部隊前往廊坊。以輕機關槍分隊為先頭部隊,兩個大隊分乘列車從天津出發,26日早分批陸續趕到廊坊。广部部隊由裝甲車開路,乘貨物列車驅往廊坊救援。26日拂曉,日軍出動軍用飛機開始轟炸在廊坊的我守軍第二二六團陣地,隨之展開地面部隊攻擊。第二二六團在上午8點40分撤出戰場,退往通州方向。日軍在此次戰鬥中死傷14名。

在廊坊的日軍第七十七聯隊主力在我二二六團撤退後,通信兵報告「敵三個團從北平方向南下,今早發往安定方向」。鯉登於是決定馬上乘車向大興安定鎮進發,欲「清除」那裡的中國軍隊。但在出發之際,日軍來信報安定附近已無敵存在。但鯉登依然前往,正午趕到安定後沒有發現中國軍隊,這才返迴廊坊。

日軍广部大隊乘列車離開廊坊,26日下午到達丰台車站後分乘26輛卡車,準備從廣安門進入北平。中國守軍緊閉大門阻止日軍入城,經交涉結果,中國守軍開門,讓日軍入城。當日軍約過半進入時,中國守軍突然以手榴彈、機關槍猛烈攻擊日軍,日軍也相應還擊。結果日方死傷19人。日特務機關立即派員趕往現場交涉,談判的結果是不使城內中國軍隊集結,27日2時入城的日軍約120人進入北平公使館區域內的日警備兵營,而日軍在城外的殘留部隊不得進城。

在此瞬息萬變、變幻莫測的局勢下,「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成為蓄謀已久的日軍擴大衝突的借口。中日雙方劍拔弩張,緊張局勢驟然升級。

日軍決定攻擊第二十九軍

「廊坊事件」後,日軍駐屯軍決意攻擊二十九軍。26日11時,對日中央部發出「支參一第七十四號」報告:對於中國軍隊「行使武力,進行膺懲」,「以此契機」將「事態擴大」,「懇請同意我部可隨時行使武力之事」;並要求「中央直轄的航空兵團隸屬我部所管」。接到報告的日參謀總部於當天回應:「要徹底膺懲,上奏等一切責任由參謀總部負責」,並頒發了「臨命第四百十八號」命令「駐屯軍可應必要行使武力」。又下令「臨參命第六十二號」命令:(一)臨時航空兵團歸屬在華駐屯軍司令官指揮;(二)在華駐屯軍司令官可使臨時航空團位於滿洲位置;(三)關東軍司令官擔任臨時航空團後勤兵站業務以外及援助在華北的此等任務;(四)第三野戰航空隊通過滿中邊界後編入臨時航空兵團。26日15時30分,日軍北平特務機關松井機關長代表日駐屯軍司令向二十九軍遞交最後通牒。

7月26日夜廣安門事件發生後,日軍立即在21點派遣了增援部隊。而中國駐屯軍司令以軍事機密電告參謀總長:「可以的話,27日開始行動,堅決膺懲平津一帶的中國軍隊。」

7月26日22點20分,天津駐屯軍司令對各部隊下發「支作命甲第六十號」的作戰令:「我軍於明7月27日正午開始實施攻擊;第二十師團在廊坊及天津的主力部隊集結團河村(北平南約15公里)附近,與位於馬駒橋(北平東南約15公里)的广部部隊一同進攻南苑;在華駐屯步兵旅團主力從丰台向南苑兵營西北角方向進攻,在通州的該旅團步兵第二聯隊向南苑東北端方向進攻,由旅團長指揮。」

因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的勸說及在北平的日本僑民尚未撤完,7月27日上午8時,駐屯軍司令部以「支作命甲第六十一號」令:「由於收容日僑居民,延期攻擊作戰時間。」當日,在日主戰派的積極活動下,日軍參謀總長下令「臨參命第六十四號」命令:「在華駐屯軍除現有任務外,委任膺懲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以安定平津各重要地方。」同日下令「臨參命第六十五號」,派遣精銳第五、第六和第十師團增援華北日軍。

兩天時間內,日軍調兵遣將,完成了攻打南苑二十九軍的戰鬥部署。

中日兩軍在團河行宮爆發激戰

7月27日,日軍第二聯隊接到解除在通州中國軍隊武裝的命令後,通過通州街道,兵分兩路,在來自天津的日軍飛機轟炸攻擊下,向中國守軍兵營展開攻擊。我守軍經過激烈戰鬥後撤退。當時日軍飛機也誤炸了兵營附近的通州保安隊。

日軍七十八聯隊7月26日接到師團司令部命令後從唐山火速遣往天津。27日早,日軍二十師團主力部隊陸續乘列車發往黃村,作為前鋒部隊的第七十八聯隊第三大隊在11時30分下車,奉令發往團河村附近的三合庄,途中發現守備在團河行宮陣地的中國軍隊。下午14時20分,日軍進攻我二十九軍團河行宮陣地。

該聯隊第二大隊在13時30分到達黃村後向南苑進軍,第一大隊14時在黃村下車後,作為師團的預備隊擔任警戒。

團河行宮有圍繞中核兵營約丈余高的圍牆,周圍為高粱地,南部有小丘陵。二十九軍守軍考慮到火力弱和防禦戰多的實際,在團河村及行宮構築工事形成近防陣地,並在外圍一帶高處設置防守陣地,以此頑強地抵抗日軍的進攻。

當日高溫炎熱,對作戰雙方都有極大的影響。我守軍臨危不亂,英勇頑強,一時槍炮聲震耳欲聾,天空硝煙瀰漫,戰鬥非常激烈。在我軍的打擊下,日軍死傷多人,第二大隊大隊長原田腹部被子彈貫穿受重傷,最終斃命。可是優勢火力的日軍以無情絞殺切斷了我軍後路進行包圍。我守軍孤軍奮戰,逐漸不支,在晚19時30分行宮陣地被日軍攻破失守。

日軍第八十聯隊27日早6時冒雨從馬駒橋出發。在下午15時到達團河村東南700米處,遂與我守軍交火。成立以來第一次參加實戰的第八十聯隊由於配備無線通信機的真空管發生故障,此戰中和師團及旅團的聯絡中斷,造成一定的混亂。這一天的戰鬥,日軍山下奉文旅團長和第八十聯隊從早晨開始就聯絡不上,不明其所在地點。而焦慮的山下旅團長在黃村下車後,立即派遣其下屬第七十九聯隊的一個騎兵小隊前往聯絡,後在陳莊子西端遇到第八十聯隊本部,傳達了作戰命令。下午16時20分,第八十聯隊在團河村東方集結兵力,以第一大隊為左翼、第二大隊為右翼、第三大隊為預備隊,在高粱地的間隙中發起對我軍團河村陣地的猛烈攻擊。18點40分,日軍攻佔團河村東側,19時激戰趨於平靜。

日軍第二十師團事先得知團河行宮內有「敵騎兵」存在,預想可能是警戒兵力而容易突破,可是攻擊進度大幅度延遲。原因之一是:我第一三二師近千人的兵力在26日前來增援行宮,以丈余高的圍牆及其外圍東南方十餘個丘阜巧妙地構置了掩體陣地,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原因之二為:日軍攻擊開始後數小時內,一直無重炮火力支援。因為廊坊鐵路方面誤將七十七聯隊主力發往天津方向,一時造成鐵路混亂。其後日軍炮兵先頭部隊下午17時趕到黃村後,立即投入協同作戰,攻擊開始奏效。

團河行宮一戰,據日資料記載,中國軍隊陣亡遺體約700人、戰馬150匹。

日軍攻打二十九軍南苑兵營

攻佔團河行宮後的日軍第二十師團決定以第三十九旅團的步兵第七十七聯隊(缺第二大隊)、步兵第七十八聯隊(缺第一大隊)為左翼攻打南苑兵營西南角;以第四十旅團的第七十九聯隊第一大隊、第八十聯隊為右翼攻打東南角。

日軍左側,左翼部隊於28日早5時30分完成攻擊準備。

7月28日北平地區最高溫約39攝氏度,晝長夜短,拂曉在3時,薄暮在20時。這是日軍氣象兵給出的預測。而此時的華北風雲變幻,跌宕起伏,京津大地殺機四伏,兇險莫測。

28日黎明,天津遭遇雷陣雨,新飛機場積水,日軍飛機難以起降,只能使用天津舊機場。日航空飛行團推遲了轟炸時間,在6時20分開始轟炸南苑。8時40分,日軍地面部隊接到日飛機投下通信簡報:兵營內敵軍向東北方面退卻,難以確認人數。於是日軍立即開始攻擊。一時間炮火隆隆,日軍在高粱地隙徑中俯伏前進發起進攻,可是中國守軍憑藉掩體陣地,以迫擊炮和機槍等武器構成近防火力,猛烈還擊。戰場上高粱地茂盛,且圍牆前有水壕溝不易作戰,激戰下日軍死傷續出。

日炮兵部隊在飛機轟炸後,接續展開炮擊,欲擊破中國守軍陣地的圍牆。此戰是日炮兵首次與中國軍隊交戰,雖然戰意旺盛,但由於陣地硝煙瀰漫,不能清晰地觀測,命中率不高。但是而後日軍採用步炮協同戰術,炮兵和第一線步兵直接協助協同,推進炮兵陣地進入中國守軍陣前,發揮了炮火的威力。以炮火有效地射擊中國守軍陣地主要重火力,壓制了中國軍隊的反擊。協同左翼部隊右側七十八聯隊作戰的細川炮兵部隊第一大隊長,將炮陣地推進到中國守軍陣地前400米,準確地炮擊了南雲聯隊長所指示的地點,有效地推動了步兵的攻擊。而和七十七聯隊共同作戰的炮兵第二大隊將炮兵推進至中國守軍陣地前200米,捕捉摧毀中國守軍主要火力。在日軍猛惡的進攻下,中國守軍奮勇還擊,使日炮兵傷亡不少。

日軍逐次迫近國軍陣地,11時15分時攻入到我軍第一線的南苑西南方部落。11點30分,作為師團預備隊第七十八聯隊第一大隊(缺第一中隊)派往前線,增援第七十七聯隊,其第一中隊作為預備隊警戒師團司令部。

由於二十九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第七十七聯隊第一波突擊挫敗,兩個小隊長被打死。12時30分,日軍第七十八聯隊第二大隊率先衝鋒,迫近西南一角。而在第一線其第六中隊率先跳進牆壁下的水壕溝,在第二機關槍中隊的配合下,利用利錨、小鐵鍬、十字鎬和槍刺等插入牆壁內,攀登壁牆。短兵相接後,佔領一角,為左翼部隊突擊提供了良機。

12點40分迫近南苑兵營西南角的日軍進入突擊狀態,日工兵第二中隊開始突進圍牆下進行爆破,終於炸開突破口。

日軍左翼部隊於下午1時左右攻破南苑兵營西南角後,開始向北進擊。而我軍在兵營內構築第三道防線仍然頑強地進行抵抗,於是日炮兵也推進到兵營東南角進行攻擊,我軍漸次撤退。

日右翼部隊由旅團長山下指揮,以第八十聯隊為右陣,攻打南苑東南角的左右即東側和南側。左陣為第七十九聯隊第一大隊在東南角南方展開,預備隊為第八十聯隊第一中隊。山下在據前線600—700米處指揮戰鬥,因考慮到南苑是一個特殊的兵營陣地,山下採取的作戰要領是「對於南苑東側圍牆的中國軍隊防線,由日軍南側的部隊集中火力一線猛烈炮擊。而對於圍牆南側的防線,由在東方的日軍集中火力攻擊」,即南苑東南角被日軍十字形攻擊。第八十聯隊在南苑東南角2000米處展開陣線。右翼部隊在7時30分開始炮擊南苑東南角,炮兵第三大隊(缺第七中隊)協同實施步炮協同作戰。在8點40分逼近中國守軍第一防線,激戰下9時20分左右,迫近南苑兵營陣地。第八十聯隊在高粱地的細徑展開攻擊,最先攻入南苑的是其第一大隊第二中隊。

日軍右翼部隊在10時奪取南苑東南角,遭到兵營內中國軍隊的反擊,日軍苦戰後擊退。日軍右翼突入部隊若援助左翼可能獲得更有效的戰果,但右翼部隊的無線通信機真空管故障,導致和司令部的通訊中斷。攻擊開始後,日第二十師團曾派司令部副官前往確認其攻擊狀態,以後只能依據槍炮聲來推定其狀況。

日軍左、右翼部隊的突入時間相差了3個小時,其原因是二十九軍鑒於前夜團河行宮戰鬥,將優勢兵力置於西南角,而東南角的兵力相對弱勢。再者早上日軍轟炸後,壓迫多數兵力轉移到西南角陣地,因此我軍在西南角頑強抵抗到最後。

攻佔南苑後,日第二十師團在西紅門集結兵力,下達「作命甲第五十一號」,命第七十八聯隊第一大隊留守南苑,在8月4日該大隊復歸聯隊。據日資料記載,南苑行宮附近中國軍隊陣亡遺體近2500具。

趙登禹、佟麟閣將軍殉國經過

「廣安門事件」發生後,日軍決定要攻打廣安門,預定在27日2時30分發起攻擊。可是在27日1時左右,在丰台的河邊旅團長中止了攻擊,準備執行「以主力準備攻擊南苑」的「旅作命甲第四六號」命令。令第一聯隊的牟田口部隊第九中隊負責守備丰台,野口騎兵部隊急速以主力進入五里店和該地守備隊換防,並命牟田口部隊、鈴木炮兵部隊等主力部隊拂曉集結丰台後準備進發潘家廟、楊家花園一線,而準備攻擊廣安門部隊撤退,歸屬原部隊。在部隊完成集結後,27日晨,日軍各部隊紛紛開拔,撲向南苑,偵察軍情地形,部署攻擊陣線。晚上8時,河邊下達「旅作命甲四九號」:「旅團明早於新發地潘家廟一線準備向南苑西北角的攻擊並且準備阻止敵向北方逃遁,牟田口部隊明早於新發地潘家廟一線準備向行宮及南苑西北角攻擊。在陳六庄的步兵第二聯隊第四中隊歸其指揮。預定為5點20分開始攻擊。」

5時30分,牟田口聯隊第二大隊(缺第六中隊)在新發地及其北方堤防上展開,攻擊南苑西北角。而第三大隊(缺第九中隊)在潘家廟堤防上展開,攻擊槐房。日軍利用繁茂的高粱地及密生柳樹之間前進,在5時40分第二大隊主力攻擊榮茂庄中國守軍,並在6時10分佔領此地。同時第三大隊主力擊潰駐守行宮的部分中國軍隊,進入行宮東側,開始對於槐房近一個營的我守軍展開攻擊。而在其後的聯隊炮中隊也佔領行宮西側為陣地,開始炮擊槐房守軍。我軍頑強抗戰,日軍不能如意進展。

日軍第二大隊主力依令向萬字地前進,途中誤入南苑西北角,和我守軍展開激戰;而第二聯隊第四中隊在第二大隊的右翼展開,開始向南苑西北角攻擊。上午8時,第一聯隊牟田口聯隊長推進部隊,進入在萬字地十字路西南角一個住家位置,而預備隊第一中隊在其西側高粱地。經過猛烈攻擊後,我軍火力漸衰,而後日軍推進第一線,實施突擊,佔領南苑西北方一部據點。

9時30分左右,牟田口聯隊長在屋頂確認到少數中國守軍陸續離開兵營向北方撤退,於是命令攻打槐房的第三大隊轉進天羅庄,截斷我軍退路。接到命令的第三大隊長一木少佐隨即令主力發往天羅庄,尖兵隊到達天羅庄東南方,擊退少數中國守兵,佔領公路交叉口。10時40分一木少佐抵達此處,以前他曾為演習來此中樞要道調查過。在交叉口周圍,日軍以軌道線和兩石碑等為掩體,從側面射擊撤退而來的小股我軍士兵,

隨即日軍第三大隊先遣部隊在主道上構置了陣地,以猛烈的火力伏擊了撤離而來的我軍騎兵部隊,騎兵幾乎全員戰死。隨後的我軍步兵四處潰走,而被日軍射殺,死傷無數。而日軍一時彈藥不足,為了節省子彈要求士兵在近距離時進行有效射擊,因此部分我軍得以逃脫。

11時37分,日軍第三大隊第七中隊和第八中隊三浦小隊及機關槍中隊趕到。12點50分,第三大隊機關槍伏擊了一個轎車和兩輛卡車,並且推進陣地,繼續射殺撤退的我軍士兵,慘烈至極。下午2時稍過,日軍發現轎車內正座陣亡著裝便服之人。在車中有二十九軍各種機密書信文件,並據受腿傷的司機證言遇難者為二十九軍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而從車中準備到道西側的漕溝側隱蔽而中彈戰死的一位將官,被打掃戰場的日憲兵隊認為是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在這條路上、周邊田地及漕溝里,我軍士兵屍體遍橫,慘不忍睹。後經北平憲兵隊打掃戰場時,推測此處死者有千餘人。

而日駐屯軍第二聯隊的萱島部隊,7月27日欲解除通州的約一個營中國守軍武裝時,雙方發生戰鬥。結果在日軍的空中轟炸和地面攻擊下,弱勢的我軍被擊潰。在佔領兵營後,第二聯隊於半夜出發,前往預定的南苑東北方地區。第二聯隊雖受命攻打南苑東北角,在途中擊退部分我軍退兵,但在日主要戰史資料無具體記載攻打南苑東北角。

7月29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日軍駐北平特務機關接到「趙登禹昨夜在南苑中流彈身亡」通知,隨即通知中國有關方面,在下午3時由中方派人接收趙登禹將軍遺體,一時安置於城內懷仁堂內。

在戰後,當時北平特務機關補佐官寺平忠補在其回憶錄《盧溝橋事件——日本的悲劇》中記述:日軍部分軍官還為趙登禹將軍開了一個小型追悼會,其後趙將軍遺體由二十九軍的日本軍事顧問中島弟四郎珍重厚葬在先農壇附近的「龍潭寺」即龍泉寺內。而這些舉動不過是日軍為了安撫人心而出演的一出鬧劇,企圖掩蓋、轉嫁殺害趙將軍的罪行。

團河行宮、南苑之戰,日戰史資料記載包括佟麟閣、趙登禹等二十九軍將士戰死約5000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澳門回歸背後的交鋒
我眼中的歷史巨人毛主席
轟動上海灘的「花國名妓」謀殺案
毛主席:戰火硝煙中的詩人
中國駐印軍的建立

TAG:文史精華 |

您可能感興趣

「九一八」事變後張競渡的抗戰
乾岔子島戰鬥:七七事變前日蘇曾險些全面開戰
九一八事變後的海滿抗戰之富拉爾基戰役
揭秘: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端「七七事變」
淞滬戰事掠影:一·二八事變後的滬上「三日」
九一八事變後第三天,吉林城淪陷
揭秘七七事變內幕:日軍關鍵人物下場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的「最後歸屬」!
鏡頭下:九一八事變之前的東北
九一八事變前後關於中國東北歷史歸屬之爭
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後的日記首度曝光
九一八事變後,瀋陽九君子冒死向國聯遞交日軍罪證
一·二八事變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
揭秘:盧溝橋事變前六年抗戰最具傳奇性的武裝力量
七首詩,紀念七·七事變八十周年
吉星文在淮海戰役表現 七七事變中的吉星文
北京盧溝橋七七事變後,蔣為什麼在上海主動挑起淞滬會戰?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張學良的東北空軍為何沒有起飛迎戰?
7張老照片,揭開七七事變歷史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