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應暑而為夏日養生 中醫教你度苦夏

應暑而為夏日養生 中醫教你度苦夏

應暑而為夏日養生 中醫教你度苦夏

這幾天,天氣逐漸炎熱,盛夏酷暑漸逼近,門診諸如中暑、感冒、胃腸炎、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失眠多夢等患者逐漸多了起來。

如何度過「苦夏」?對此,市第三人民醫院針灸科吳金星副主任中醫師指出,夏季要重祛暑,祛暑要先補氣。他建議。可泡些生曬參、党參或太子參,代茶飲,在生活起居方面,應晚些睡覺、早些起身、午間小憩,盡量順應夏季暑濕自然之道。同時,應適當養陽,吃些醋泡嫩姜或生薑紅糖代茶飲皆可。吳醫師強調,夏季時分,葯補、食補都不如神補,他建議,老百姓一方面要提高睡眠質量,另一方面.要傲到真正的靜心。

夏日養生應暑而為

中醫認為,夏天的主要致病病因是暑邪,其致病能力很強,侵入人體後首先是消耗人體的元氣。傷暑最常見的表現是神疲乏力、不思飲食、口渴、發熱、汗多等所謂「疰夏」癥狀。《黃帝內經》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所以暑邪傷人,大多是機體活力低下,即免疫力下降,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正氣(元氣)不足。因此,吳金星醫師建議夏季當祛暑為第一要務,祛暑又當補元氣為先。

而補氣的首選則應該是人蔘,因為「人蔘味甘、大補元氣、生津止渴、養心安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蔘性偏溫,容易上火,因此,可選擇;溫性偏小的生曬參、党參或太子參,一般劑量3—6克,每天用開水泡,代茶飲即可。

吳醫師特彆強調,女性患者尤其是伴有諸如乳腺增生、反覆口腔潰瘍、上熱下寒體質者可以人蔘葉代替,或酌情加鮮石斛、薄荷、白菊花。濕重者可加扁豆花、厚朴花和陳皮之類。

《黃帝內經》所謂『春夏養陽』,主要是為了秋冬有足夠的陽氣抵禦寒冷。如果一味防暑抗暑,尤其是素體怕冷、手腳冰涼,即陽虛人群更要護陽,否則陽氣不足,拿什麼抵禦秋冬的寒邪?健康問題無從談起。」吳醫師說,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醋泡嫩姜、生薑紅糖代茶飲均是夏日選擇的養陽好方法。

葯補、食補都不如神補

吳醫師解釋道,所謂神補,心靜而已。《黃帝內經》有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那如何神補?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是《黃帝內經》開篇所言,「恬」靜也:。淡」,凡事包括名利、榮辱,得失不要看得太重,儘可能做到心態平和。

「精神內守」簡單說猶如「閉目養神」,即常人所言的「眼不見、心不煩」,但細究起來有兩層含義:一是提高睡眠質量,如《老老恆言》中所說:「入寢時,將一切營為計慮,舉念即除,漸除漸少,漸少漸無,自然可得安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談夏秋養生
中醫教你夏天怎麼喝茶才養生
夏日養生老中醫向你推薦養生粥
中醫教你夏季吃苦 夏季養生小妙招
中醫教你夏季養生的小技巧 夏季養生宜「輕」
中醫養生 夏至如何養生
度苦夏防中暑 大暑時節養生有門道
中醫教您冬季養生健肺法
中醫教您秋季養生四法
夏季養生粥做法大全 讓你清淡度夏
中醫養生——夏天吃什麼補氣
中醫養生——大暑如何養生
初夏養生三招,讓你清涼度夏!
我的門診網教你如何夏日養生保健
中醫長夏養生重脾胃,王醫生教您幾招
夏季養生粥 解暑又去乏
兒童夏季養生解暑粥
「大寒」話養生,安暖度冬日!
養生寶典:中醫教你夏季養生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