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鄉見聞:新型「地主」復興,農民「上班」種田

回鄉見聞:新型「地主」復興,農民「上班」種田


回到家鄉已經半月有餘,這是時隔十幾年後第一次在老家呆了這麼長的時間,耳聞目睹之下,發現農村有了許多嶄新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年輕人逐漸迴流。據我所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就業途徑主要是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現代養殖業。


我所在的英山縣位於大別山山系,境內的山並不高,但森林覆蓋率比較高,旅遊資源相對豐富,最近幾年來興建了不少旅遊山莊,由此帶動了不少產業。


回鄉見聞:新型「地主」復興,農民「上班」種田



第二個變化是新型「地主」復興。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已經瓦解,土地的集約利用成為趨勢,一些資金比較雄厚的人將農民的土地租賃過來,發展大棚蔬菜或者經濟作物。


比如在我生活的村莊里,相對平坦的耕田都被旅遊山莊租賃,種上蔬菜,一方面滿足山莊的日常供應,另一方面銷往城市。與此配套的則是養豬業和養雞業的專業化。

第三個變化是農民「上班」種田。由於自家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富餘勞動力就去給那些新型「地主」幹活,類似於以往的短工,按天結算,準時上下班。



回鄉見聞:新型「地主」復興,農民「上班」種田



此種上班比較自由,並非按照城市的雙休制,你可以干一天歇一天,也可以天天上班。但每天的上下班時間是固定的,根據時令不同,有時七點上班,有時七點半,比城市要早得多了,中午休息時間也比較長,每天也是八小時,絕不加班。


由於是幫「地主」幹活,農民的積極性當然不可能像給自己種田那麼上心,反正是磨時間,慢慢來,再說工資也不高,一天也就五六十塊。

第四個變化是家庭經濟的分工化。以前農村只為滿足口糧,現在則不同,有的專攻茶葉,有的養豬,有的養雞,忙不過來時還會請人幫忙。



回鄉見聞:新型「地主」復興,農民「上班」種田



從家庭內部的分工來看,年輕人主要從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比如銷售、技術、經營等,畢竟農村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中老年人就負責具體工作。


由於逐漸實現機械化,農村的重體力活兒基本上沒有了,主要是播種、除草、施肥、採摘之類的事情,四五十歲甚至六十歲的農村人都可以應對。

第五個變化是娛樂生活逐漸豐富。現在農村的基礎設施和網路也逐漸普及,廣場舞也流行到了農村,每天晚飯後,總有一批婦女集中在村委會門前跳舞,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回鄉見聞:新型「地主」復興,農民「上班」種田



以我家的情況來說吧,家裡的土地大部分出租給山莊,每畝每年的租金是600元,按照口糧來說,買米是夠吃了,還免去了自己種田的辛勞。

我爸爸是七點到山莊上班,我媽媽是去採茶或者到別人家上班。春季採茶是我們老家婦女重要的收入來源,每天基本上可以達到100元,如果價錢好的時候,200元也有可能。


不過,茶葉的價格是一路走低,到了夏天越來越不值錢,氣溫也不適宜。所以,夏天時摘茶葉的人越來越少,干農活兒的人也少,最忙也就是春秋兩季。


總而言之,農村還是大有可為的,只要你願意放下架子,深耕現代農業,收入並不比在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差。從這些變化里,我深切的感受到,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無論是傳統的農民,還是年輕一代,都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最是相思斷人腸:我恨你,我憶你,你爭知
東坡故事57:詩寄同僚,詞贈太守,蘇軾的另類「彙報」
燕太子丹:嬴政,你忘了當初在趙國是我罩著你嗎?
東坡故事56:遇童僧賜名思聰,過法惠題詩雪齋
這是一個真實的戰國故事,一直被人當作笑話看

TAG:沉香藝文志 |

您可能感興趣

農民工回鄉建新房,從地里挖出「炸彈」!第二天鄉里竟送來錦旗?
農民工回鄉創業,返鄉熱潮!
回鄉下建一棟「農民房」
河北魏縣:種上「軟黃金」 農民坐地收「三金」
農村土地新政:這四類農民的土地將會被收回,農民朋友可得注意
曹東勃:農民正在成為農村的股東
農村新聞:農民在翻整土地時挖到這個寶貝 價值連城
中國「神秘」水果上市,山東農民大棚栽植成 拍照園!
實拍中國農民到非洲種地:國內農民種地水平高,非洲居民很佩服
短篇故事《買土地的農民》
最新:薩德影響波及韓國當地農民,農民苦不堪言
農民果樹上的禍害,被養生專家推崇的「新明星」?
去做「偽市民」還是「郝堂農民」?
街拍路人,回家路上的農民
農民們為何葯喜鵲?擋農民財路,滅農民的希望,還會同情喜鵲嗎?
廣西三江農民畫家將侗族風情「搬上」畫板
農村田地荒廢,為什麼農民們都不願意種田了?
農民的搖錢樹,大山上的美味
誰說農民土,這裡的農民白天種地,晚上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