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文化:佛教早晚課誦的意義

佛教文化:佛教早晚課誦的意義


佛教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儀式就是「課誦」,課誦有早晚二次,每天早晚必修,所以稱為「朝暮課誦」。



佛教文化:佛教早晚課誦的意義


課誦的主要內容是念誦經文。念誦經文有獨特的方式方法。漢傳佛教寺院經文的念誦方法來自古印度。印度佛教的念誦有四種方式︰音聲念誦(出聲念)、金剛念誦(合口默念)、三摩提念(心念)、真實意念(如字修行)。漢傳佛教寺院課誦主要採取音聲念誦的方式。僧人念誦經文時很有音律,感覺像在唱歌,其實,念誦就是在修行。


我國典籍中最早關於課誦的記載,是在《吳書》《劉繇傳》附記東漢笮融的事迹,笮融建可以容納三千人浮圖祠,並且課讀佛經。



佛教文化:佛教早晚課誦的意義


課誦的儀軌與制度在古印度是奉行「三啟」儀制,當時普遍諷誦馬鳴所作的《佛所行贊》;首先頌揚馬鳴所集的贊佛詩文,其次正誦佛經,最後陳述迴向發願。全部過程是「節段三開」,所以稱為「三啟」。在誦經完畢以後,大眾同聲念「蘇婆師多』』或「娑婆度」(讚歎經文為微妙語的意思)。我國古今法事念誦的基本儀制,也是「三啟」式的念誦法:無論舉行任何法事,都是先安排贊(香贊或贊偈),其次是文(經咒本文、有關儀文等),未了迴向發願(或偈或文,或偈文兼舉)。



佛教文化:佛教早晚課誦的意義



古德認為堅持早晚課誦的意義在於:「朝暮不軌,猶良馬無韁。」沒有韁的馬,自然容易失去方向,離道日遠。故佛教徒以朝暮課誦作為自身的軌範。朝指五更,為日之始、晝三時之初,佛教徒從鐘聲破夜警醒而起,盥洗畢,即上殿課誦,則期思惟以還凈。暮為日晡,隸屬晝三時之末,功課禮誦,乃冀覺昏而除昧。所以二時功課之設,成為佛教寺院通行的重要規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文化:佛教中撞鐘的含義
佛教中「天龍八部」的含義
漢傳佛教僧人為什麼不乞食
佛教出家人名字的流變
燒香禮佛的含義是什麼

TAG:民俗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早晚課誦的意義!
你了解佛教寺院早晚課誦的內容嗎?
玄德堂——道教課誦有哪些禁忌
你了解寺院早晚課誦的內容嗎
早晚課誦的目的,你真的知道嗎?
今日課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今日課誦-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佛學基礎:居士應該如何在家課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