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留下的清末建築群 如今成了南京「慢生活」創意花園

李鴻章留下的清末建築群 如今成了南京「慢生活」創意花園

李鴻章留下的清末建築群 如今成了南京「慢生活」創意花園



李鴻章留下的清末建築群 如今成了南京「慢生活」創意花園。 泱波 攝

中新網南京4月15日電 (記者 申冉)試旗袍、聞香道、品茶藝、觀玉雕、做陶器……152年前,時任兩江總督李鴻章在南京留下了一座中國近現代工廠-金陵製造局;152年之後,這裡成了全城環境最為清幽的一處文化藝術創意區。走在這裡的林蔭道上,看著兩邊琳琅滿目的藝術小店,人們可以感受到百餘年來中國各式傳統文化藝術帶來的悠閑「慢生活」。

李鴻章留下的清末建築群 如今成了南京「慢生活」創意花園



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就是以金陵製造局留下的一大片清末建築群為基礎,園內現有保存完整的清朝建築9棟、民國建築19棟,是現存規模較大、軍工性質的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京主城區內環境最美、歷史文化底蘊最深的城市生活花園式文化創意園區。

創立於2007年的創意產業園,至今已整整經過了十年的「精雕細琢」,如今已引入210餘家設計創意、科技研發、文化傳媒、藝術品展銷等類企業,旗袍、洋服、香道、書畫、鐵壺等文創產品,可謂古城金陵獨有的「風雅之地」。

李鴻章留下的清末建築群 如今成了南京「慢生活」創意花園



80後姑娘的傳統旗袍夢,在建於清末的古典建築里實現。 泱波 攝


在創意產業園內的一棟小樓里,藏著一家低調的小型旗袍「博物館」,這家名為「紫旗東來」旗袍工作室,主人是一個「80後」的泰興姑娘小平。

小平一邊細心勾著古典的盤花,一邊告訴記者,儘管出生自旗袍世家,家中三代都是做旗袍的,可是自己卻是30歲才開始走進旗袍的世界,「大學的專業是服裝設計,但做旗袍,不是真心喜歡,是做不下來。」


在工作室的展示區里,掛滿了各種罕見的傳統面料,和各式各樣度身定製的古典旗袍,搖曳生姿,一眼望去,彷彿一個個古典中華美人從華衣錦服中走來。


但是,要想擁有這樣一件旗袍可要有「愛心」和「耐心」。小平告訴記者,首先,純手工製作一件旗袍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與機器做出的「快消品」不同,宛如藝術品一樣的手工旗袍,每道工序所花的時間都不能省,比如做一個盤扣,首先得把絲綢刮漿,然後晾在那,等著半硬化,只能是自然風乾,這就需要時間。而一件旗袍手工做下來,需要縫製兩萬針左右,比如,小平剛剛完工拿出去展覽的作品「十八鑲」,則足足縫了4萬多針。

李鴻章留下的清末建築群 如今成了南京「慢生活」創意花園


這樣一件藝術品的價格顯然不會便宜,昂貴的面料和人工,令小平出品的旗袍一般售價起步就要6、7000元,貴的幾萬塊都有,不是旗袍的「鐵杆粉絲」恐怕難以承受這樣的價格。


「奢侈」的「慢生活」,這或許就是傳統旗袍給快節奏現代人帶來的「古典氣息」,也正是因此,小平選擇了在1865創意產業園發展她的旗袍夢,「這裡的古典建築,幽靜的園林環境和文化氣息濃郁的左鄰右里,都和我的旗袍工作室氣味相投。」(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 的精彩文章:

英雄山文化市場玉石文玩夜市17日開市
在靈魂中反映世界和自然
數字閱讀城市 貴陽位列第三
杭州人平均每月 在電子閱讀上花116元 你拖後腿了嗎
不辭長作銅官人

TAG:中國青年 |

您可能感興趣

《創意@生活》一夕楊梅酒
明清皇帝后妃花樣翻新的冬天行樂生活
創意樹池,綠色生活
《創意@生活》消夏
林清玄:像昆虫一样去生活
李建設:從文玩中找到生活的樂趣
星雲大師解讀《金剛經》 如何過「放光」的般若生活
少林寺武校:幸福生活從早餐開始
生活中奇思妙想的小創意
桂林梯田風光!田園生活
重慶北倉文創昨日開園 路過不要錯過觀音橋慢生活街
乾隆的逍遙生活:清 丁觀鵬《弘曆鑒古圖》欣賞
她毅然洗盡鉛華,甘為愛情過起了山中的田園生活
清宮后妃的生活
林清玄:像昆蟲一樣去生活
宋朝的夜生活
清朝的生活圖景
山西王閻錫山在台灣凄涼的晚年生活
享受野地生活,從樹林小徑進入帳篷式建築
閑雲野鶴 愜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