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僧格林沁不到30歲就開始領兵(第一次鴉片戰爭),此後逐漸升遷至參贊大臣、顧命大臣、御前大臣,到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初期,他已成為地位、權勢堪與惠親王綿愉(咸豐帝皇叔)、恭親王奕?(咸豐帝異母弟)比肩的朝廷重臣。

1853年3月,太平軍攻佔金陵,軍情緊急,僧格林沁隨之被咸豐帝賦予整頓京師駐軍的重任。同年,清政府調集萬餘蒙古騎兵拱衛京師。


當時,清廷可調動的蒙古官兵主要來自察哈爾(編製兵力8000人)、土默特(編製兵力5000人)和東三盟(哲里木盟、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別看編製兵力不少,但真正堪用的精銳不過2萬來人。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也正是從這一刻(咸豐三年)開始到同治四年,在長達13年的時間裡,僧格林沁所率數萬蒙古馬隊(包括部分八旗勁旅)一直是清廷在北方的主力兵團,成為晚清皇室賴以維持至高無上權力的堅實後盾。


需要說明的是,按照清朝慣例,戰時出征會給予官兵一定賞賜和補貼,而蒙古士卒不僅要自備軍裝、武器(清廷只配發少量火槍)和部分馬匹,領取的賞銀也比八旗兵丁少得多(僅為後者1/3或1/4)。


儘管待遇低下、武器落後,但若論起吃苦耐勞、作戰英勇,蒙古騎兵在當時的清軍序列中堪稱翹楚。史載,蒙古騎兵「冒暑沖寒」,人不解甲,馬不卸鞍,能在飲食無法接濟的情況下連續幾晝夜堅持戰鬥。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由於蒙古馬隊長於奔襲,給當時逼近京津的太平軍北伐部隊造成很大殺傷。戰役後期,蒙古騎兵更是隔絕了靜海與獨流兩部太平軍之間的聯繫,加速了後者的失敗。


消除了太平軍對京師的威脅後,外部侵略勢力又接踵而至。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在抵禦外侮的歷次重要戰鬥中,僧格林沁及麾下蒙古馬隊同樣扮演了關鍵角色,前者或遵令駐防京畿重地(通州、南苑),或奉命部署在抗敵一線,足可見清廷對其寄予厚望。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第一次大沽之戰前後(1858年4月15日至6月15日),奉調趕赴大沽、山海關、通州和京師南苑的清軍共計1.6萬人,其中蒙古官兵有5000人,佔比超過30%。第二次大沽之戰前後(1858年12月8日至1859年6月27日),奉調開赴天津、大沽、山海關的清軍約1萬人,其中蒙古官兵為3500人,佔總兵力35%,佔大沽守軍(約8000人)的44%。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後人多以為當時駐防京津的清軍兵力遠超英法侵略者,實則不然。八里橋之戰(1860年9月21日)打響前,英法聯軍通過8個月調兵遣將,僅在華地面部隊就有2.8萬人,包括2.35萬步兵、1000名騎兵、3200名炮兵(按照當時每門炮需要8名炮手「伺候」估算,英法聯軍裝備的各型火炮或達數百門之多),另有約120艘戰艦在海上配合陸軍作戰。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主力約1.8萬人在海軍配合下登陸北塘。當時分駐新河、唐兒沽、石縫及大沽北炮台的清軍不到5000人,儘管寡不敵眾,但這部分清軍或主動迎戰,或據守陣地,進行了比較頑強的抵抗,對此許多當時參戰的外國官兵在回憶錄中都有明確記述。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經過3輪戰鬥,清軍雖一再失利,但主力尚存。僧格林沁也認為,幾場前哨戰失敗是因為他的騎兵還沒大量投入戰鬥。1860年9月21日上午7時,八里橋之戰打響。清軍一方3萬餘人,其中蒙古馬隊萬餘,步兵近2萬,主要裝備弓箭、刀槍和少量火器。因重炮轉運不便,此役清軍使用的火炮一般重量在2000斤以內,射速5分鐘1發,射程不超過1000米。


反觀英法聯軍,遠在2000餘米外就開始用康格里夫火箭攻擊清軍,在1000米處開炮發射霰彈殺傷發起衝擊的蒙古騎兵,使之損失過半。等到剩下三分之一清軍衝到200米處,英法聯軍又以排槍連環攢射。由於清軍所用弱弓有效射程僅70餘米,只得冒著槍林彈雨繼續衝鋒。當衝到敵陣50餘米處時,蒙古騎兵已傷亡殆盡。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麾下1萬蒙古騎兵基本傷亡殆盡。5年後,僧格林沁所部1萬餘人(多數為滿蒙精銳騎兵)又在曹州被捻軍圍殲,全軍覆沒。


僧格林沁兵敗身死,不僅斷送了清朝皇室所仰仗的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更促使清代兵制進一步發生重大變化——八旗軍、綠營兵、蒙古騎兵等中央軍在清代國防力量的首要位置,被湘淮軍等地方實力派武裝所取代。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實際上,早在八里橋之戰失敗後沒多久,咸豐帝命各地督撫出兵勤王,當時坐鎮安慶前線的曾國藩就敢「坐視軍國之急」而託詞按兵不動。


史載,僧格林沁被殺的消息傳到京城,9歲的同治小皇帝嚇得大哭,滿城文武驚駭失色,垂簾聽政的兩宮太后更是束手無策,只得宣布輟朝3日以示哀悼。自此,清廷在滿蒙貴族中再也物色不到增格林沁這樣的得力幹將。



此人斷送清朝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2萬蒙古騎兵遭團滅



迫於無奈,暗氣暗憋的清廷只好再次請湘軍大帥曾國藩「出山」,赴山東一帶督兵清剿捻軍,還命令山東、河南、直隸3省的八旗軍、綠營兵和地方文武官員,統歸前者節制調遣。同時,又調遣湘軍悍將、南鎮總兵劉松山及屬於淮軍系統的劉銘傳、潘鼎新等部配合曾國藩作戰。


就這樣,以僧王之死為轉折點,原本屬於滿蒙王公貴族的軍權,逐漸落入握有重兵的漢族督撫大員(說白了就是軍閥)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海灣戰爭震驚中國?前推18年這場沙漠血戰令美軍驚醒
越南買卡-52攻擊直升機防鄰邦?號稱壓制武直-10
美國炸敘空軍基地是伸張正義?實為殺雞儆猴打擊俄羅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樂天集團招工歧視韓軍士兵又惹眾怒
雍正輕視火器致清軍慘敗?2萬精銳部隊遭蒙古騎兵圍殲

TAG:軍情突擊手 |

您可能感興趣

從戰車到騎兵,中國歷史上第一支騎兵部隊
全軍名頭最響的騎兵團大敗三百餘日軍,用此武器僅九分鐘結束戰鬥
人類歷史上最後一位騎兵戰神,結果遭遇了敵軍坦克
中國史上第一支騎兵部隊,屠殺匈奴十餘萬人一戰成名
中國最後的冷兵器騎兵軍隊,在西藏
騎兵衰落史:二戰蘇聯騎兵抗命騎馬衝鋒遭德軍團滅
唐朝戰神以三千騎兵滅東突厥,原來有一支神秘部隊相助
西藏土司的騎兵,中國最後的冷兵器騎兵軍隊
此人53歲參加八路軍,一桿步槍滅了鬼子一個騎兵大隊
古代對付騎兵最狠的三招,讓人膽寒,戰馬遇到後必死
一戰打垮清軍最精銳的蒙古騎兵,皇帝聞訊逃跑,而法國僅損失64人
金朝最後的名將,曾以四百騎兵大破蒙古八千騎兵!
第一支騎兵部隊:屠殺十萬匈奴 一戰成名
不光有步兵方陣,最早的騎兵預備隊竟是古希臘人搞的?
二戰美軍最強兵種遊騎兵,《拯救大兵瑞恩》就是派其一個支隊
大明刺頭戰狼:以一萬滅數萬蒙古騎兵,征戰沙場60載死後無人管
蒙古騎兵最後的輝煌
一場血戰,三國最強騎兵軍團灰飛煙滅,原因在此
冷兵器時代最精銳的部隊——秒殺騎兵的唐朝陌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