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進化:智者生存 精選
現代人類直系祖先――南方古猿(南猿)的化石目前只發現於非洲東部與南部,非洲現生大猿與人類親緣關係也最為接近,因此,普遍認為,現生人類和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一樣,都是非洲古猿的後裔,非洲東部和南部的係數草原地帶.亦即剛果-幾內亞叢林的東北側、東側與南側是人類初民的搖籃。大概200萬年前非洲直立人開始走向其他大陸。
亞洲古猿的直系後裔是在東南亞叢林中蹦來跳去的猩猩和長臂猿。長臂猿是亞洲古猿向小型化發展的產物。猩猩則是一種大型化的亞洲猿。亞洲古猿還有一種已經滅絕了的後裔,即與直立人基本同時期的巨猿,這是有史以來最為巨大的一種靈長類動物,布氏巨猿甚至可能身高3米,體重超過300kg,巨猿一般在地面上活動,甚至直立行走,與直立人和現生的大猩猩具有一定的趨同進化特徵。
和大猩猩一樣,強壯的巨猿,外表兇猛,但性情溫順,基本是素食者。作為森林之王,強壯的巨猿,恐怕不會遇到什麼捕食者,因此,犯不著和他的表兄弟――直立人一樣,每天擔驚受怕,需要發明工具、結成群體用以自衛。因此,和同一時代的表兄弟――直立人相比,巨猿基本屬於「傻大個」。「傻大個」的巨猿在第四紀頻繁的冰期-間冰期循環中,由於不適應環境巨變,最終滅絕了。而在冰期-間冰期循環中,更聰明、更能利用自然的直立人才能倖存下來,環境變化、自然選擇推動直立人向更聰明的方向進化,從而形成了智人種,達到了現代人的智商水平。
在現存的幾種大猿中,長臂猿和猩猩都是樹棲、植食性的物種,與人類的差異最大,大概在1000多萬年前,長臂猿首先與人類進化分道揚鑣,隨後是猩猩。大概在800萬年前,大猩猩也與人類拜拜,選擇了一條類似於它們已經滅絕了的遠房表弟――巨猿的進化道路。最後與人類拱手揖別的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大概在五六百萬年前,這兩種黑猩猩還和人類的祖先是一家。與巨猿和大猩猩在地面上的生活方式不同,人類初民沒有選擇更為強壯的進化模式,而是向有智慧的方向發展。
在遺傳方面,人類與倭黑猩猩1%的差異,造成了人猿揖別。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真正區別是人類具有發現和使用複雜技術、進行創新思維的智力水平,能夠製造工具, 能夠創造和發明新技術來延伸體力和智力,能夠創造和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和傳播思想。這是古猿來到地面上生存以後,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結果。
脫離了森林的庇護,古猿能否在非洲原野上持續生存下去關鍵一點是如何面對尖牙利齒、能跑善跳的掠食者。古猿沒有足夠的速度和力量戰勝非洲曠野上的大型掠食者,但是他們具有較高的智慧,可以使用和製造工具,能夠表達思想、交流感情,所以可以結成集體,利用手中的工具,與非洲草原上的大型掠食者做鬥爭,避免成為掠食者的食物。從而,由300多萬年前篳路藍縷,一路走來。
在人類社會環境的早期,面對嚴酷的環境和非洲草原上的猛獸,始祖人類艱難生存,只有比較聰明、更會思考和學習、總結經驗教訓、更能利用和發明工具的個體和種群,才更有可能成為種間競爭和種內競爭的倖存者。
從猿到人300萬年的歷史充分說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智慧和創造精神是人類成為萬物之靈長,屹立於地球之巔的精髓。如果非洲古猿也和他們的亞洲表親一樣,一直依託於叢林的庇護,那麼我們還會是在樹上蹦來跳去的猩猩。依靠智慧原始人類挺過了第四紀冰期與間冰期的環境巨變,並使智力水平獲得更大的進步。直立人的頭骨雖然仍帶有猿的特徵,但更加像人。直立人的化石證據分布更廣,除了非洲高原這塊早期人類化石的「搖籃」外,也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這也是人類的第一次「走出非洲」。這也說明隨著智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的適應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都在不斷進步。
而在冰期-間冰期循環中,更聰明、更能利用自然的直立人才能倖存下來,環境變化、自然選擇推動直立人向更聰明的方向進化,從而形成了智人種,達到了現代人的智商水平。雖然基因突變的方向是隨機的,但生存競爭的自然選擇使得更適應兩足步行和使用工具,腦容量更大、更聰明的突變成為了進化的方向,最終形成了人與倭黑猩猩1%的遺傳差別。從南猿到直立人到智人的進化,圍繞的核心一點就是顱腦容積增加和複雜神經系統的發育,這導致和其他大猿相比,人類女性產道變闊、孕期增加和人類較為漫長的嬰幼兒時期。靈長目動物的繁殖策略基本屬於K模式――數量較少、但發育較成熟、成活率較高的幼兒。雖然母親產道變闊、孕期延長,但是由於女性骨盆的限制,難產和死亡制約著胎兒頭骨直徑的持續增加,人類在胎兒期複雜的神經系統還不能發育成熟,這造成了人類新生兒本質上都是早產兒(當然現代大猿也有這種傾向),需要漫長的嬰幼兒時期來充分發育成熟和學習知識與技能,這也造成了人類區別與其他動物的社會性。
我們應該可以確信:10萬年以來,歐亞非三大洲的交界處人類交往應該比較頻繁,現代智人應該曾經多批走出非洲,以東北非為跳板,沿著印度洋海岸到達南亞、東南亞並最終進入澳大利亞;或者沿著地中海東岸進入歐洲或者到達高加索地區;在非洲大陸內部班圖人由赤道附近一直向南擴大到好望角。從蘇丹尼格羅人到庫希特人到高加索人的體質特徵具有一定的連續,性,而且現代高加索人種,特別是其北方類型在體質人類學上不符合耐寒性的阿倫定則,而且性。到達高加索地區的非洲人,在某種突變作用下,形成了印歐人,特別是金髮碧眼皮膚白皙的北方類型。印歐人是偉大的殖民者,在5000年的時間內擴散到了北至北極圈南到印度半島,從大西洋東岸到恆河口的廣大區域,全球殖民化的時代又分布到新大陸。當然在走出非洲的過程中,非洲智人也可能與亞歐地區的早期人類發生過基因交流,不同類型之間的非洲人之間也肯定存在過雜交,併產生了一系列過渡類型。
東亞-太平洋地區的人類證據既不能完全肯定也無法全面否定「走出非洲說」,但蒙古利亞人種的演化似乎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高加索人種和尼格羅人在身高、顱型、臉型、鼻樑的高度、嘴唇的厚薄與形狀、膚色、毛髮和眼睛的顏色等方面仍帶有較多的多樣性不同,東方的蒙古利亞人具有較典型的體質特徵(鏟型門齒、蒙古眥、蒙古斑),這似乎說明蒙古利亞人種的進化與高加索、尼格羅人種的進化路徑有一定的差異性
十萬年來晚期智人的發展和進化,可能是由於冰期間冰期的環境巨變以及人口增長,自然選擇的壓力迫使人類向更聰明、更能適應自然的方向演化,不斷改進工具,從而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最終出現了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赤道地區食物來源比較豐富,現代智人雖然可能出現較早,但似乎沒有產生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壓力,同時四季不分明,也制約了立法和天文學的發展,所以社會發展的進程較慢,一直停留在文明的早期階段。
不僅從猿到人千萬年的征程,而且現代智人的發展,也說明智者生存、適者發展,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可能並不是自然環境最優越的地方,與惡劣的環境,與饑荒、水旱災害做鬥爭,才更可能激發人類的創造力,乾旱和洪水時人類文明的助產士。
即使人的腦容量停止增加,人類文化的發展進程也是不斷加快的。人類300萬年曆史的99%以上都處於舊石器時代。在舊石器時代,將兩塊石頭打製成一件石器,不再畏懼火,而學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都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性事件。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不僅出現了磨製石器,還出現了弓箭;新石器時代後期出現了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車輪、獨木舟、開始利用畜力、水力和風力,青銅和鐵的冶金、紡織、制陶、釀酒和發酵工藝;生產的發展推動了立法、天文學、數學和幾何學的發展,出現了文字;出現了剩餘產品和階級分化,人類有可能自覺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出現了祖先、圖騰和生殖崇拜,產生了原始的宗教祭祀和哲學思想,出現了國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和金屬(青銅、鐵器)文明時代。在全球大部分地區農業文明持續了2000-3000年,有些地區長達5000年。農業文明時代,人類的知識進步出現了一個平台期,最重要的成就是對品種的改良和造紙、印刷、指南針、火藥等四大發明。
近300年以來,科技革命和工業文明極大的改變了世界;近30年來信息與生物技術革命又開始突破工業文明的極限,並帶來了對人類起源和進化新的認識。
近代工業革命以來,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出生率、死亡率降低,過度繁殖、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機制似乎已經終結。人的自然進化可能正在告一段落。但是難產對新生兒顱骨直徑的限制也不再起作用,未來巨大嬰兒的比例可能會不斷增加。在倫理上富有挑戰性的基因修飾技術也很可能成為人類進化的一個新途徑。但是即使人類在體質上停止進化,人類的文化還會不斷發展下去,因為現代工業和科技革命已經突破了人的生理機能對認知自然的限制。


※看圖說話:一覺醒來是春天,還多了三個孩子
※從乾燥空氣中採集淡水的新技術
※我能為人類輸血嗎?
※研究揭示數千年前如何有了洞穴魚
※美地球物理學界希望將性騷擾定義為學術不端
TAG:科學網 |
※人生哲理:何謂智者
※慎獨,是智者的人生大境界
※李嘉誠先生的精彩演講:愚人只知「為」,智者有願力
※水瓶座,心理導師與人生智者
※風水是智者的術業
※曲蘊:做專業上的強者,生活上的智者!
※最動人的絕筆詩,智者勇者最後的發言
※此生不得不認識的一位智者,他將用他的智慧與慈悲指引我們開啟智慧人生之旅!
※愚者、弱者和智者
※智者大師傳智者的感應
※影之詩魚人智者怎樣 魚人智者單卡評價
※智者,善於借力
※影之詩魚人智者
※三國中與世無爭的好好先生,卻征服了當時的名人智者
※無水不歡,華為運動手環做運動中的智者
※智者與弱者的區別,你選擇做哪個?
※亂世三國真正的智者:後主劉禪的大智慧
※韋莊:極具智慧的忠臣,有眼光的智者,顛沛流離沒揉碎詩人的心靈
※經典語錄: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