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恩寧路218號,清脆的「叮咚」打銅撞擊聲吸引了不少遊客與市民前來駐足觀看。店內生髮出熠熠生輝的銅器光澤,與鏗鏘入耳的打銅聲交織成一部視聽盛宴,成為老西關一道美妙的風景線。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這家打銅店起名「西關百藝軒」,不張揚、不喧囂,用精美實用的銅器工藝品,靜守著「老字號一條街」一側。店主師傅是一位安詳低調的老人,平日靜坐店內長椅,手持蒲扇,微笑面對著來來往往的遊客與人群。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無論消費者或遊客,老人都會邀請對方就坐,泡一壺淡香普洱,一同品茗交談。圖為女孩仔細端詳這隻銅杯。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這位西關老者,低調之下的身份令人驚嘆:黃氏民間手工藝第四代傳人。作為手工藝世家的傳人,黃師傅有著濃郁宗派氣質。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家族手藝的傳承期望,讓黃師傅深感肩上任重道遠的使命感,而傳統手工藝在當今時代的式微窘境與隱居現狀,讓黃師傅又油然而生一種無奈。圖為展櫃里擺放的是黃師傅的銅器作品。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黃師傅感慨,現在的年輕人怕吃苦,不願意靜下心來磨礪,更不願意學傳統手藝,因此打銅工藝的學徒數量並不多。「我從小師從父親,十幾歲開始學習打銅工藝,因為這是家族祖傳謀生的手段,更是我們家族文化傳承的遺產,所以我必須將這門手藝發揚傳承下去。」圖為黃師傅中學時期的合影照片。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黃師傅的雙手布滿老繭,手指也略顯得比常人的粗壯,甚至在肌膚之下顯出一種長期用力擠壓而出現的充血之色——數十年如一日的打銅生涯中,黃師傅早已習慣了堅守工藝而必須承受的辛勞與孤獨,打銅手藝對他而言,或許早已超脫謀生手段的層面,而升華為他心甘情願去承受與相伴的生命情懷。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在世世代代與銅器的相依相伴中,黃師傅領悟到了銅器的生命內質,在他眼裡,手中的每一具銅器,並非只是冰冷的金屬構成,而是一尊值得用靈魂去塑造的生命體,每一次精心敲打留下的印痕,都彷彿是其對銅器生命的有力呼喚。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追溯中國的銅器使用歷史,其實千年之前早已普及。歲月流逝,銅器的地位不斷提高,從基本的實用性生活用具逐漸成為禮品。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廣東很早就開始製造銅器。明清時期後,打銅工藝中心逐漸轉移到珠三角地區。在老西關的和平路、光復路與恩寧路,各路民間工藝高人聚集於此,打造了上百年的西關老字號一條街文化品牌。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恩寧路一帶的銅器店,儘管在商業社會的衝擊下逐漸失去了主導性的市場,卻依舊堅守著自己的情懷。廣州老西關的打銅工藝,曾在解放初非常火熱,因為那個時代缺乏豐富的生活物資,人們心中有著剛結束動蕩的餘悸與對新中國未來充滿憧憬的樂觀激情,他們將這種感恩之情化成對生活的熱愛,因此,充滿生命力、滿載城市記憶與歲月痕迹的各類民間手工藝,成了這種情懷之下的最佳消費對象。




恩寧路西關老銅店 黃氏第四代傳人


傳統手工藝在互聯網時代能得到更多的聚焦與關注,傳統手工藝所承載的文化使命,能在這個亟需個性化需求的時代,能得到更好的繼承與弘揚。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後人有使命去完成它們完美的傳承,老字號一條街清脆悅耳的打銅聲,必然會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重新響徹整個西關,響徹至整個世界。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zhang200y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在印度嫁女兒悲劇了,女方家不僅要賠嫁妝 婚宴彩禮還要娘家出
來自古巴的手制雪茄,是獨享全球的雪茄極品
湘西苗家漢子,寒冬臘月光著膀子 舞著龍在鋼火中穿行
癱瘓母親47歲生孩子,在廣州以乞討為生,每天可討一百多元
和田地毯廠維吾爾族織毯女工手工織毯,月收入近千元

TAG:張藝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探訪廣州「最美老街」恩寧路,路面可並排八頂大轎
聞名的傳統打銅工藝店——恩寧天程銅藝
恩寧路有個敲敲打打安安靜靜的小店
何穗江疏影陳喬恩寧願撞衫也要穿這件399塊飛行員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