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華芳:哈佛教授卧底一年,告訴你美國底層的真實生活

李華芳:哈佛教授卧底一年,告訴你美國底層的真實生活

李華芳:哈佛教授卧底一年,告訴你美國底層的真實生活



文 | 李華芳



2017年的普利策非虛構寫作獎給了哈佛大學社會學家戴孟修(Matthew Desmond)的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中文書名我試譯為《驅逐:城市浮生》。

兩年前,戴孟修拿了麥克阿瑟天才獎,獲62萬5千美元獎金(沒有使用限制,當然也不用發票報銷)。次年出版《驅逐》一書。今年拿到普利策獎。人生贏家,莫過如此。


那麼《驅逐》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大體可以這麼說,這是一本以小說形式寫成的傑出社會學作品。


這本書到底說了些啥呢?主要是講密爾沃基的房東趕房客的故事。通過八個房客和兩個房東的故事,試圖回答:房東為什麼要「驅逐」房客?房客被驅逐之後影響幾何?為什麼驅逐房客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尤其是使得窮人無法脫貧?


按照作者自己的話來說,被驅逐的家庭只能臨避救護所,廢棄屋,甚至流落街頭。抑鬱和疾病接踵而至,把家庭推向黃賭毒聚集區,社區無根,孩童受難。驅逐揭示了人的脆弱和絕望,也展現了他們的才智和勇氣。


這本書是戴孟修喬裝成窮人,化名居住在密爾沃基市。書中展示的每一句對話要麼是戴孟修在2008年到2009年間帶著個錄音筆錄下來的,要麼是從官方記錄中摘出來的。但你讀下這本書,壓根兒感覺不到這一點,就像在讀一本技巧高超的小說,簡直渾然天成。學者能寫此等文字,真是不容易。


本書最大的一個背景是,被驅逐的窮人往往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是絕大部分交給了房東。對他們來說,不僅死亡和稅收無法避免,房租也無法避免。這是個冰冷殘酷的世界。



實際上,「冷酷城市」也是本書的序言。


因為孩子Jori調皮,把雪球砸在一過往車輛的車窗上,駕駛員出來,Jori逃回家,駕駛員追來拍了幾下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門壞了,駕駛員跑了,但單親媽媽Arleen就不得不帶著Jori和另一個孩子Jafaris離開。不然的話,成本會更高,因為房東會叫來警察告上法庭,Arleen會吃不了兜著走。還是乖乖離開為好。看起來「乖乖」,實乃被迫。


Arleen一家現在有兩個選擇,一種叫「Truck」,就是把家當存在一個大盒子里,然後花350美元要回來,但Arleen沒有350元。另一種是「Curb」,就是所有家當堆在走道上。Arleen別無選擇。戴孟修細細列出了家當,包括床墊、電視、一本叫「Don』t Be Afraid to Discipline」的書、玻璃餐桌和桌布、絲綢做的假盆栽、《聖經》、冰凍的肉、浴簾,孩子Jafaris的哮喘儀。

2008年初,Arleen和她的孩子們被趕出來了,風雪正急,這是密爾沃基史上最冷的冬天。


隨後Arleen不斷搬家。他們找到了一處「危」房,說是危房,Arleen和孩子們住得很開心,因為地方足夠大房租很便宜。但監管部門認為這房子不符合住人的條件(unfit for human habitation),所以處罰了房東,把Arleen他們趕了出來。

李華芳:哈佛教授卧底一年,告訴你美國底層的真實生活



被驅逐的租客,攝影:Matthew Desmond


一家人只好再度踏上了找房子的旅程,他們搬到了Atkinson大道。Arleen很快就發現這裡是毒販的天堂。三遷擇鄰處,最後搬到了房東Sherrena Tarver的房子里。兩室一廳,房子很破,客廳的窗玻璃上還有個拳頭大的洞,房租要550元一個月。還不包煤氣、電、有線電視和網路等等,而Arleen一家的全部收入來自她每月628元的社保金。


除去房租之後,養育兩個孩子就成了大問題。食物少和質量差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長期影響,沒有錢開眼界到了學校學習階段又會落後,當然無力支付技能培訓項目使得孩子在重要技能習得方面也差人一等,於是乎,這樣的家庭就容易陷入到貧困陷阱里,貧困會代際遺傳。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租個便宜點的房子呢?因為留給Arleen的選擇不多。首先不能是危房,其次他們一家人也不願意住在毒販橫行的社區。同時按照法律規定,單親媽媽帶兩個孩子就不能租低於兩居室的房子,反正房東為了避免潛在的麻煩也不會願意出租。此外,房東對那些被驅逐過的租客也會更加挑剔。所以能找到房子租下來,對Arleen一家來說,已經是謝天謝地。


聽起來這法律規定也太扯了。出於好心的管制卻極大提高了租房的成本。從一個具體的個人來講,就算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適宜居住的程度,但只要當事人自己能忍一下,也比流落街頭要強。但法律有社會成本,如果所有人都採用上面的策略,那麼居住宜人性的最低標準就會不斷突破下限,這個當然是文明社會不允許的。從法律上強制一個最低的限度,是社會整體付出的一個代價。

當然窮人會有租房補貼,可以較低的成本享受政府的公屋計劃。但對像Arleen一樣的人來說,公屋是僧多粥少。而且如果Arleen想要住到政府公屋裡,她要給房管局交一筆錢,數目不算太多,但相當於一個月的收入。而且如果交了錢,還得等自己被選中。通常等待的時間是2-5年。就算等到了,還要祈求上帝辦事的政府官員不會因為她之前被驅逐的記錄而為難她。


所以結果就是,雖然窮人可以享受公屋和政府補貼,但由於申請中間要交的費用會造成現金流斷裂,這個家庭就活不下去了;又或者由於等待的時間太長,中間的不確定性太大,導致大量符合條件的窮人實際上沒有辦法享受政府公屋,而是用社保金付了較高的房租。然後一步步陷入到貧困陷阱里,無法自拔。


同樣的道理,窮人之所以在城裡浮沉,也不搬到另外的地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錢搬到其他地方。「啟動」新生活的那一筆「錢」,難倒了他們。至少在城市裡,他們儘管卑微,還能活著。去往他處,很可能就是踏上死亡之路。



戴孟修在書中寫了8個家庭的案例,有黑人有白人,有男人有女人,輔以其他的統計數據,呈現出來的景象是:寒冷的密爾沃基,以及美國大量的城市裡,還有許許多多Arleen和孩子們。百分之二十的家庭要把收入的一半以上用於租房,他們把收入的大部分交給了房東後,就難以兼顧其他的生活目標,悲慘似乎是他們註定的命運。


在密爾沃基的租戶中,超過1/5的黑人女性,1/12的拉丁裔女性和1/15的白人女性表示,在成年後有被驅逐的經歷。貧困夾雜著性別和種族的問題,將這個原本就不簡單的問題一下子推向了更複雜的困境里。

李華芳:哈佛教授卧底一年,告訴你美國底層的真實生活



被驅逐的租客看著他們的家當被搬到街上,攝影:Michael Kienitz


這一種城市病,也給美國的城市公共政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政府希望人人得居住,無家無社會,因為這對消除貧困而言至關重要;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租房市場繁榮,不打壓房東的企業家精神,活躍的市場才能帶來豐厚的財政收入。但房東和房客不是一路人。Sherrena就對Arleen說過,千萬不要干房東這個行當,是門「爛差事(bad deal)」。雙方利益不同,各自對應政府不同而又相互衝突的目標,實在是件難事。

戴孟修認為,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是美國當前最有意義也最有效的減少貧困的公共政策。所以他支持擴大住房補貼的政策,不管是補房東還是補房客,都行。如果是補房東這頭,如果房東租給低收入家庭,可以讓其享受補貼或者稅收減免;如果是補房客這頭,可以讓房客拿著政府的租房券租房。


戴孟修知道這是難事,但也必須迎難而上。否則驅逐致貧,不僅會毀了家庭,也會毀掉社會。貧窮就是犯罪的邀請函。但這顯然需要更加精細的政策,誰又有動力去推進呢?


是的,當然,人人都應該獻出一點愛。只是正如房東Sherrena所言:「愛不能用來付賬(But love don』t pay the bills)。」


在聖誕節的前幾天,她驅逐了Arleen和她的孩子們。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開始的地方。

李華芳:哈佛教授卧底一年,告訴你美國底層的真實生活



題圖為哈佛大學社會學家戴孟修(Matthew Desmond)


【作者簡介】


李華芳|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書評人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楊潔導演讓人尊敬,但25集《西遊記》拍了6年這事別再誇了
楊潔的《西遊記》和那個讓人懷念的理想主義時代
黑爪:谷歌在打造世界的大腦,而人類還沒有足夠的警惕
李岩:25集《西遊記》拍了6年這事,千萬別再誇了
聶建松:在感染力這件事上,宗教與曲藝的方法差不多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女兒國國王
新東方名師董仲蠡告訴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我們到底為什麼讀書?
告訴你為什麼趙匡胤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佛陀告訴你:何為真正的女漢子!
【德國生活】德國媽媽告訴你,德國寶寶洗澡時為什麼不哭
佛陀親自告訴你:人生在世八種苦
美國教授的一堂課——告訴你什麼叫生命的意義
韓國發明的地圖告訴你,他們真的統治過中國!
讓這個最富的英國「小公舉」告訴你,什麼叫活在童話世界裡!
大歷史告訴你:這才是中國!
來,孫區長,蘋果和中國航天告訴你什麼叫胸懷宇宙
暖,告訴你黃磊和孫莉恩愛多年的秘密。
小金子和郭師傅的故事告訴我們:拜師也要擦亮眼!
這些年,森山大道告訴我們的……
克萊門特:在北京,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游牧生活」
這個盛產阿拉伯美女的國家會告訴你,天生麗質背後的原因
韓國最美天然母女,告訴你什麼叫真正的凍齡逆生長!
九大特徵告訴你,為什麼佛教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
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告訴身邊的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