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解析《蜀素帖》,充分體現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

解析《蜀素帖》,充分體現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

解析《蜀素帖》,充分體現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

蜀素是北宋時蜀地生產的一種質地精良的本色絹,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因為這種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直到北宋元祜三年,38歲的米芾才在上面題了自作五、七言詩八首,這就是《蜀素帖》。此帖縱29.6厘米,橫284.2厘米,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它與同期的《苕溪詩帖》均代表了米芾行書的最高成就。

《蜀素帖》筆畫總體趨於豐厚,因是書於絹素之上,故多渴筆,略顯剛健,用筆側鋒、中鋒摻雜,筆落筆變化多端,充分體現了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今天我們就以橫畫為例,看看米南宮如何八面出鋒。

解析《蜀素帖》,充分體現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

▲《蜀素帖》 「年、杜、古」

《蜀素帖》中的橫畫,最常見的是翹鋒橫,所謂「翹鋒橫」就是垂直或斜勢下筆,鋒尖或長或短、或圓或直地翹露,給人以靈動多姿、意氣風發之感,如「年、杜、古」三字。

解析《蜀素帖》,充分體現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

▲《蜀素帖》 「送、軒、焉」

平鋒橫偶也出現,運筆輕快利索,一般都較短,如「送、軒、焉」三字。

解析《蜀素帖》,充分體現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

▲《蜀素帖》 「青、言、彥」

另有一種垂鋒橫,雖然為數不多,卻是《蜀素帖》的一大特色,如「青、言、彥」三字,向右上頓入起筆。

解析《蜀素帖》,充分體現米芾「八面出鋒」的獨特風格

▲《蜀素帖》 「罵、鬼、辭」

至於藏鋒橫,在該帖中不僅多而且筆勢富變化,裹頭或圓、或翹、或垂,不一而足。實際運用中,尤其一字中有多橫時,上述橫畫往往是摻雜出現的,如「罵、鬼、辭」三字。

說到底,橫畫的變化主要是起筆方向的變化,在臨習中要著意體現出米芾「八面出鋒」的高超技能,當然還要同時結合粗細、長短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痕社 的精彩文章:

這花開的真漂亮,是一種很常用的中藥材
王羲之《瞻近龍保帖》欣賞
私人收藏的清代書法四條屏欣賞
在集市街頭吃扒糕喝燒酒 缸爐燒餅裹狗肉

TAG:紫痕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怎麼理解米芾「八面出鋒」
怎麼理解「八面出鋒」
吳琚《行書五段卷》,八面出鋒猶如米芾再世
米芾行書《天衣懷禪師碑》,風檣陣馬,八面出鋒
談書法的八面出鋒及其訓練圖解
從《苕溪詩帖》的起筆收筆看米芾的八面出鋒,探究古人筆法的秘密
八面出鋒,滿盤珠玉,碑帖大觀08米芾《蜀素帖》01《擬古》
看看米癲如何玩轉「八面出鋒」?
看看米南宮如何八面出鋒!
陳履生:師法陸儼少的「四面出鋒,八面玲瓏」
【毛毛學堂】從「八面出鋒」理解米芾
米芾的八面出鋒,到底怎樣運用?
八面出鋒之行書離騷~全本
男子拿出鋒利大彎刀挑戰切西瓜,結果我笑了
沒彈性、沒韌勁、不出鋒,你的筆該換了!
獨造2球!西班牙又出鋒線妖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