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演藝圈中,張曉龍是為數不多自帶儒雅氣質的男演員。


在張曉龍看來,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只要你有這個習慣,習慣沒有了你想拾回來很難很難。」


文/宋爽

張曉龍說,影響自己最大的人是瓊瑤。「我知道男人看瓊瑤很奇怪。」說完,這個清瘦高挑的東北漢子趴在桌子上笑了起來。如今看來,瓊瑤的書的確給他帶來了諸多影響,他看上去熱情洋溢,但同時又呈現出男性身上少有的沉靜溫和。


「我從中學開始讀瓊瑤,她讓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記得特別清楚,書里把賓士叫賓士,有錢人都開賓士跑車。」


瓊瑤幾乎全麵塑造了他的愛情觀。「直到現在,我都喜歡那種完美的感情,瓊瑤把愛情理想化、純粹化,我覺得這就應該是愛情的樣子。所以只要我談戀愛,就一定會全情投入,從來沒有哪段感情留有遺憾,後來回過頭再看那些經歷,仍然覺得很幸福,很感動。」


這幾年,他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薦前媒體人蔡崇達的《皮囊》,張曉龍不止一次地感慨對方是「文曲星下凡」,自己無論如何也沒有這般文采。但除了才華之外,這本書最讓他感同身受的還是人生經歷的相似度,他說自己在飛機上讀的時候都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皮囊》收錄了14篇作品,口碑甚佳,被稱為「當下寫作中的一個驚喜」。


「他(蔡崇達)出生在東南小鎮,我生在東北農村,雖然一南一北,但我們的家境相似,我的媽媽和他媽媽一樣倔強,一樣支撐著整個家庭。」


張曉龍的母親在2015年去世,一提起母親,他就會忍不住眼眶發紅,悲痛不已。他說:「兒子和母親的感情,那是任何事情都沒法與之相比的。」


從某種角度而言,《皮囊》這本書之所以對他意義重大,或許是因為他能從裡面找到母親的影子,並在每次看書的時候懷念她。

在扮演了《甄嬛傳》中醫術高明、忠心耿耿的溫太醫之後,張曉龍火了。他一邊忙著拍戲,一邊還要擔任諸如《琅琊榜》《如懿傳》等古裝劇的禮儀指導,而這背後,需要做很多功課。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張曉龍飾演的溫太醫是個大暖男,一度受到許多女性觀眾青睞。


他會大量研習中國歷代風俗史、服飾發展史,他需要弄清楚什麼朝代的人穿什麼衣服,戴什麼飾品,有什麼禮儀,吃穿用度都有哪些講究,這些都需要他提出合適的建議。當然,這些訊息過於龐雜,他也經常要請教專家。


在給《如懿傳》做禮儀指導時,劇組問他紫禁城裡有沒有梅花,他不敢輕易給出答案,便找專家請教。專家的答案是不能百分之百證明有。張曉龍的態度是,必須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如果做不到,那這個道具就不能用。


「我們在戲裡很常見的那些匾額,應該是滿文、漢文結合還是全漢文或全滿文,這種細節的東西最可怕,一不小心就穿越了。比如皇帝還沒出生的時候,屬於他那個時期的匾額已經掛了上去,這就鬧笑話了。」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如懿傳》,是吃瓜群眾們期待的又一宮廷大戲。

在張曉龍看來,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只要你有這個習慣,習慣沒有了你想拾回來很難很難。」


現在資訊繁雜,能獲取知識的渠道過多,導致很多人對書的興趣逐日下降。「以前我們沒有娛樂生活,閑來無事只能看書。現在渠道太多了。我每天早上會聽聽羅胖怎麼解讀一本書。很多人說一定要讀紙質書,電子書都不好,更別說聽書了。可是我覺得這個事情,歷朝歷代都在變,有用竹簡的時候,有用布帛的時候,我認為渠道不重要,文字本身才重要。」


儘管如此,在張曉龍看來,電子書確實缺乏紙質書自帶的儀式感。「在床上躺著讀書一定不如在書房坐著讀書,在書房讀書一定不如去圖書館讀書。在自己家充滿陽光的書房中,點上一支香,沏一壺清茶,找一把舒服的椅子,一頁一頁地翻動那些充滿墨香的紙張,這會帶來強烈的幸福感。紙質書顯然不是最便利的,但它有自己的質感和氣質。如果什麼事情都用便捷來衡量,就沒滋味了。」

張曉龍:讀書習慣比讀書本身重要,哪怕讀《故事會》都行



除了演員,張曉龍也是一名禮儀指導。


張曉龍經常把儀式感掛在嘴邊,看得出他對這件事情極為重視。他不在意別人說他矯情,反倒覺得生活就得多點矯情,這才有意思。


「你不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單薄了嗎?人人都喊著自己有多無聊,幹什麼都沒勁。的確是這樣,現在過年沒意思,過節沒意思,之所以什麼都沒意思,就是因為所有的儀式都弄丟了。我們大刀闊斧地選擇了最便利的方式生活,結果卻什麼都失去了。這和讀書一個道理。」


但張曉龍也有不太浪漫主義的一面,他說自己是「種過地的農民」,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如果去孤島求生,他會帶三本關於求生的書。在他看來,現實不是貶義詞,他從小鎮出來,「要先衣食無憂,才能安居樂業」。「我要是當老闆,一定會看經濟類、管理類的書;而我要是去求生,就首先要保證活著。」


張曉龍的推薦書單

1《皮囊》(蔡崇達)


2《活著》(余華)


3《平凡的世界》(路遙)


4《目送》(龍應台)


5《文化苦旅》(余秋雨)


6《圍城》(錢鍾書)


7《俗世奇人》(馮驥才)


8《中國古代服飾史》(周錫保)


9《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


10《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彭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衡水中學?
就是不想提升自我,你能把我怎樣?
連馬桶都不會修,你的中產生活太高高在上了
從不死葯到打雞血,為什麼我們喜歡養生?
低苦艾:調子一起,你就知道,這是蘭州

TAG:新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桑兵:讀書,要讀懂那些「讀不懂」的書
讀書要從娃娃抓起,問題是讀什麼書
《越讀者》:讀書就像吃飯
如果讀書遲早都會忘記,那幹嘛還要讀!
反正讀過的書早晚都會忘,那為什麼還要讀書?
閑來無事讀讀書
好讀書,讀好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讀的書很快會忘掉,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大人讀《北歐神話》:閱讀,照亮的還是你自己‖青棠讀書
聽,趙又廷為你讀書
微博推薦: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果然人丑就要多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朗讀者》:最是一年春好處,該讀書時就讀書
讀《史記》:幸虧劉邦不讀書
讀書的最高境界:讀書讀到無書可讀
九句話,告訴你為什麼要讀書
這些創意書籤,讓你愛上讀書
孩子,陪你讀書比任何事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