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魔力的卡片:以信用之名

有魔力的卡片:以信用之名


文/林海



有魔力的卡片:以信用之名



第一張現代意義的信用卡是1950年由美國一傢俱樂部為其會員所開發的。在它最初問世的日子裡,常常有人聚集在收款台前看別人怎樣用塑料片付賬。很快,這種便捷支付方式風靡全球,同時也製造著壞賬危機。


曾經借貸不得收利

假如放在人類歷史長河裡看,信用卡的歷史不但是短暫的,甚至還是有些怪異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非但不鼓勵「寅吃卯糧」,還對有償借貸存在抵觸情緒。吠陀法典、以色列法典和阿茲特克法典中,都有關於借貸小麥和牲畜的條文,明令禁止收取借貸人的利息。


較為例外的情況發生在兩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的蘇薩地區就出現了有償借貸。人們可以向商人借金銀,也可以貸糧食。


國王制定的法律專門規定了借貸的利率,一般商品年利在20%左右,大麥等特殊商品利率則高達33%。借貸商人的辦公室甚至搬進神廟,神廟同時也成為放貸機構。


1901年12月出土的《漢漠拉比法典》中,即包括了債務商人和高利貸方面的規定,甚至規定「欠債到期不還的人,責令其妻子和兒子兩人到債主家裡充當奴隸三年,第四年恢復自由。」


在古希臘文明中,人們也對有息借貸存在著排斥。柏拉圖認為貨幣借貸生息是可恥的:「不得通過高利貸獲得高額利潤……應禁止有息借貸。(對於已存在借貸的地方)應該允許得到借貸的人拒絕償還貸款,包括本金和利息。」


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也認為,利息是錢幣所生的錢幣,放貸生息是不自然的,應該受到譴責。


然而,商業社會的鐵律就是保護私有財產,鼓勵借貸生息。無論人們如何反對,借貸機制仍然不斷發展起來。與借貸制度同時發展起來的,是票據制度。


從神廟或高利貸商人處借款,需要簽署一定的憑據。期限屆滿時,出借方再以這一憑據要求還款。「借據」成為了票據的起源。借據可以轉讓。


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複雜的支票、匯票和本票等見票支付憑據。其中較為有趣的,是1119年至1307年間由聖殿騎士團發明採用的騎士團票據。


聖殿騎士團曾握有巨大的財富,與幾乎所有歐洲君主都有經濟往來。英國國王尤其借款無數,其中亨利三世一度將英王王冠上的寶石抵押給騎士團。

騎士團發明了一種和現代銀行憑單相似的票據,上鑲有騎士團特殊記號,持票人可以在各地的騎士團支部取款,為了防止票據被盜,它們還被編製了只有騎士團成員才能解開的一系列複雜的密碼。


賒購締造美國


票據的流行,使得人們不再攜帶大額的現金,而法律對有償借貸的保護,使金融行業更為發達。儘管如此,需要催生今天意義上的信用卡,仍然需要「寅吃卯糧」的消費習慣。


長期以來,人們並不主張負債消費。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名言「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奢侈都是公眾的敵人,節儉是社會的恩人」更是被人奉為經典。


即使在新大陸,人們也沒有忘記清教精神。一些牧師將個人債務的有無或多少,與道德程度的高低聯繫起來。科頓?馬瑟牧師告誡信徒們:「要以烏龜爬行的速度進入負債狀態,要以雄鷹疾飛的速度擺脫債務。」


然而,在新大陸的現實情況並不如牧師們期望的那般樂觀。由於經濟上一時難以擺脫歐洲人的剝削,貿易逆差導致大量金銀外流。許多家庭都存在負債問題,只能採取賒購的方式,以應一時之需。


當時,人們可以在熟悉的店裡賒賬,寫上自己的住址和姓名,便可以先拿一些生活用品回家應急。1個月或3個月內還清,以後就可以繼續賒購。這一模式已經與今天採用信用卡「先消費後支付」的形式相似,1個月或3個月的還款期限,則相當於信用卡的免息期。


商店會讓熟客先賒賬消費,再將賬單寄到家中,約定好支付時限即可。這種簽字賒購的模式維持了很長時間,即使到最終完成工業化(20世紀20年代)後,許多普通美國人仍然難以擺脫在熟悉的麵包店設置賒購賬戶的誘惑。


他們靠著這種熟人之間的信用消費,不斷生產出一代又一代的產業工人,並複製出一個又一個小鎮與街區。美國歷史學家在回顧西部開發和遷移時,甚至這樣強調:「正是這種寫在紙上的承諾方式,將美國的東部和西部聯繫在了一起。」


貝拉米:「信用卡」的造詞人

所謂的「將美國的東部和西部聯繫在了一起」,除了維持一個又一個小鎮居民生存需要的賒購賬單,還需要有能確保人們走到哪裡都不用攜帶大額現金的旅行支票。


1891年,美國運通公司推出了第一張旅行支票。這是信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持有這些旅行支票的客人,不但可以不用攜帶現金出門,還可以在與運通公司有財務往來的商戶「先消費後結算」——這與即將出現的信用卡已經十分相似。


支票的信用是其支付能力的生命線。運通公司即使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各大銀行紛紛歇業的局面下,仍然一直承兌旅行支票,確保了支票的信用,維護了支付網路的穩定。



有魔力的卡片:以信用之名



美國小說家愛德華·貝拉米拍攝於1889 年的肖像照。


同一時段,作家貝拉米(Edward Bellamy)在他的烏托邦小說《回首過去:在2000年怎麼看1887年》詳細地論述了用卡支付賬款的可能。這部小說中,信用卡(credit card)這個詞被他一共使用了11次——從詞源學的意義上,這可能是信用卡的另一種起源。



有魔力的卡片:以信用之名



貝拉米的小說《回首過去:在2000 年怎麼看1887 年》,小說中首次使用了「credit

card」(信用卡)這個詞。


此時離信用卡的出現只差短短的幾年了。這是20世紀的初葉。生活水平大幅上升的美國人開始「享受生活」。


一些昂貴的家用消


費品大批量生產,比如縫紉機、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甚至汽車,都開始進入尋常百姓之家,並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美好生活的符號。


然而,對於大多數美國人而言,他們尚無一次性支付全額貨款的能力。於是,「分期付款」的營銷方式出現了。這一制度其實歷史悠久。


早在1800


年,為了填補國庫的空虛,美國國會制定了《土地出售法令》,大量出售西部土地。這一法令即確立了分期付款的售地制度。這使更多的農民能夠購買土地,並且敢於向西部遷徙。


在家庭用品領域的分期付款,大幅刺激了20世紀初的美國國內消費,並造成了市場的虛假繁榮,並成為20世紀20年代誘發大蕭條的重要原因——然而,這並沒有阻止分期付款的消費方式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


於是,信用卡的出現、郵寄(或快遞)銷售以及分期付款成為了共同拖拽這個世界進入消費時代的三駕馬車。


1915年,一種標榜「先享受、後付款」的金屬卡片出現了。不過,歷史上最初發行信用卡的機構並不是銀行,而是商家自身。


國的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以及汽油公司成為推廣信用卡的先鋒。為招徠顧客,推銷商品,擴大營業額,這些商家有選擇地在一定範圍內發給顧客一種類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作為客戶購貨消費的憑證。顧客可以在這些發行籌碼的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通用石油公司在1924年針對公司職員及特定客戶推出的產品信用卡。這類金屬卡片上有時會寫著「信用卡片,支付有效」(Credit Cards and Payment Efficiency)的字樣——由此,這種被稱為信用卡的神奇載體被


正式創造出來。


不過,這種卡片在此時仍然只能被頒發它的商家接受,而且由於卡片上沒有客戶的姓名,容易發生冒用的情況。


魅力之卡與壞賬危機同樣席捲全球


在這種需求下,由第三方頒發的、代為支付賬款的信用卡應運而生。關於這種現代意義上的信用卡的誕生經過,有多種版本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19


46年,布魯克林的銀行家約翰?比金斯(John Biggins)發明了第一張銀行信用卡,名為「Charg-It」。客戶持卡消費後,商家會把賬單寄給比金斯的銀行,由銀行代為支付賬款。不過,這種信用卡並不支持透支功能,人們要先在比金斯的銀行開設賬戶存入款項,才能在這一額度內進行消費。


真正的由銀行發行並支持透支消費的信用卡,則一直到1951年才由紐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

頒發。在此之前,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張信用卡,並不是由銀行製造發行的,而是由1950年建立的一個名為大萊俱樂部(Diners Club)的會員機構所開發的。


關於其由來還有個故事。據說,1949年底的一天,在紐約的梅傑小屋烤肉店裡。百貨業的名人艾爾弗雷德?布盧明代爾和金融家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在就餐後,發現他們的錢包忘記帶在身邊,因而深感難堪,不得不打電話叫妻子帶現金來飯店結賬。麥克納馬拉產生了創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


1950年春,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一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萊俱樂部」,大萊俱樂部為會員們提供一種能夠證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可以記賬消費。這就是大萊信用卡公司的前身。


信用卡在它最初問世的日子裡,常常有人聚集在收款台前看別人怎樣用塑料片付賬。信用卡一度被稱為「魅力之卡」。接下來,信用卡的推廣範圍越來越大,使用人群也越來越多。


1952年,美國富蘭克林國民銀行作為金融機構首先發行銀行信用卡。1959年,美國的美洲銀行在加利福尼亞州發行了美洲銀行卡。此後,許多銀行加入了發卡銀行的行列。


20世紀60年代,信用卡得到迅猛發展。不僅在美國,也在英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各國也盛行起來。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經濟


發展迅速之地也開始發行信用卡業務。


不過,首先推出信用卡的美國人很快發現了信用卡的局限:持卡人只能限於一定的地區使用,超出範圍,信用卡就沒人理會了。為解決這個問題,美洲銀行率先站了出來,開始和加利福尼亞以外的一些銀行簽訂合同,讓別的銀行也能准許發行美洲銀行卡。


1976年,美洲銀行卡改名為VISA卡。這就是VISA卡組織的由來。VISA國際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國際組織。


可是,VISA卡組織特別霸道,只允許一部分銀行加入,還有好多銀行被排除在外。於是,這些銀行發奮圖強,建立了一個組織——MasterCard(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成為全球第二大信用卡國際組織。此後30年,信用卡開始風靡全球。

與此同時,因濫發濫用信用卡而導致的誠信危機,也像一輪輪風暴一樣,不斷席捲全球,從2009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情況可見一斑。


2009年5月,信用卡壞賬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其中,美國銀行的信用卡壞賬率上升到12.5%。而佔據美國信用卡市場四分之一的美國運通,壞賬率也從9.9%上升到了10.4%。信用卡危機一旦爆發,通常失業潮就會尾隨而至。


2009年5月,美國的失業率達到了26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即9.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在美國總額1.914萬億美元消費者債務中,約有14%將成為壞賬。



有魔力的卡片:以信用之名



在歐洲,情況也不容樂觀,歐洲2.467萬億美元消費者債務中,將有7%無法收回,其中大部分將發生在信用卡消費者最多的國家。


曾經被視為魅力之卡的信用卡,或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信用將被重新審視,「待潮水退去之後,裸泳者無處藏身」,然而,或許這正是信用卡重新找回「信用」的開始,人的恐懼與貪念亦將在危機後重新達到新的平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蘇州殺降背後的故事
飛翔的歌利亞:超級飛行器狂想
琉球群島如何被日本攫取
慈禧為何和奕?聯手除肅順?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魔力金融:這些思路,能讓你的信用卡有效「提額」!
吳昌碩的線條,有種讓人著迷的魔力
魔力金融:有哪些行為會影響個人徵信,造成信用不良呢?
它的微笑治癒了無數人,真的有魔力啊!
魔力金融:你的信用卡情況符合提額標準嗎?
八大山人的線條,有種讓人著迷的魔力!
人與熊之間也可以親密信任到將自身的性命託付,是個有魔力的男人
魔力魔芋的魔力之處
這部6分鐘的短篇動畫有著獨特的魔力!
克雷:那個烤麵包機有魔力
納斯卡線條:這是一個既天然,又有魔力的奇蹟!
美圖:漂亮的容貌有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魔力
街拍:緊身熱褲和背心,有著什麼樣的魔力,吸引著一個有一個美女
有一種照片具有「照騙」的魔力,拍的好不如拍的巧,很難模仿哦
愛笑的柴犬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太治癒了!
有顏值有演技:趙麗穎的眼睛會說話,孫儷的微笑有魔力
愛笑的小金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又一雙在街拍曝光率很高的鞋子!這雙名叫「SUSA」的鞋子真的擁有令人過目不忘的神奇魔力!
據說小黑裙才是最有魔力的裙子!顯瘦又百搭的撩漢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