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這年頭,中國父母一上新聞准要帶來一陣血雨腥風。這兩天讓網友吵得最凶的是這麼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故事——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不管是猛地一看還是細細看完,這新聞都簡直集合了互聯網上的好幾大撕點:


賣房湊錢也要供孩子留學,孩子找了外國男友/丈夫,獨生子女遠遊留下空巢老人,「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

新聞把老兩口的情緒渲染得很足(但致命缺陷是女兒作為當事人,在報道中完全缺席),這些戳中了社會議題和個人經驗的點也讓網友們的反應相當激烈,還特別勢不兩立。


一方完全站在這個不在場的女兒的角度,批評這對父母對女兒的各種綁架,和這種「養兒防老」的人的功利目的,甚至稱呼這類人為「巨嬰」。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另一方則是批評現在年輕人才是真正的自私,享受完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就只想著擺脫自己贍養老人的責任。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今天我們不想過多談這條新聞本身的細節(因為一方當事人的缺席難免造成偏頗),而只想談談這兩種尖銳分裂的價值觀指向的同一個老問題——


中國式親子關係。


不得不承認,現在「中國式家長」在年輕人的話語體系中八成是貶義詞,抨擊原生家庭的種種缺陷幾乎成了一種潮流。

當然,中國家庭教育的問題就擺在那兒,80後、90後甚至10後,都是這麼長大的,誰也無法迴避。


被抗拒的中國式父母歸根結底就是五字真言:「我是為你好。」


你填志願要選這個專業,我是為你好;


你不能跟ta談戀愛,我是為你好;


你得考公務員,我是為你好;


你30歲之前必須結婚,我是為你好……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很多人在開頭那條新聞里也感受到了類似的觀念,這對老來得子的父母非常在意女兒在國外的生活乖不乖,常常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女兒的選擇,不滿意女兒嫁給外國人、定居國外就是表現之一。


經驗主義告訴我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當然有它的合理性,可我們的父母卻常常越過那條個體和個體之間的界限。分不清自己在培養一個獨立的個體,還是僅僅是自我的延伸、容不得一絲差錯,是這種教育方式最被人詬病的地方。

它的弊端我們在以往的文章里也分析過很多次。拿公眾人物的事情來舉例吧——


鄭爽當年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去學藝,是因為她的媽媽年輕時有個演藝夢。鄭爽不適合、不喜歡娛樂圈卻早早被註定要困在這個籠子里。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張靚穎的媽媽把對女兒婚事的反對鬧到公眾面前,拼盡全力也要干涉女兒的決定,讓這門婚事淪為一場任誰看了都尷尬的鬧劇。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電視節目大聲宣揚著一個人的戀愛和婚姻需要父母來把關,而參加這檔節目的普通人家庭也不負眾望地向我們展示了,家長可以理所當然地干涉孩子的選擇到什麼地步。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最可怕的是,這種關切到不分你我的觀念其實深入每一代人的心。張靚穎發文挺馮柯時,留言清一色全都是——你要聽你媽媽的話,她是為你好。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碰到別人的事兒,「為你好」思維立刻上身,而且說這話的時候可能都忘了自己是多麼抗拒爸媽苦口婆心地給自己安排相親。


話說回來,父母希望孩子「好」當然是很真切的感情,可是一個人之為人最基本的前提經常被忽略:


人生是自己的,父母這個身份的天然加持也沒有權利把孩子變成自己可以操縱的附屬品。


正如李安導演所說,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不該成為一種誰順從誰的階級,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


愛是愛,是關心,是幫助,是付出,卻唯獨不應該是獨斷專行的干涉。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不過中國親子關係最棘手的地方在於,中國國情在它進步的路上使出的絆兒太多了。


上面的大道理是很多人期望的理想狀態,可是現實卻讓中國人的親子關係遠遠不是道理想明白了就行那麼簡單。


一方面,是孩子和父母之間可能要糾纏幾十年的經濟關係。


也許很多人都聽過爸媽這樣的氣話:「等養你到18歲,我再也不管你了,你愛幹嗎幹嗎去。」


的確,18歲(也是一般考上大學的年齡)後一個人就是成年人,父母已經不再是ta的法定監護人。但是事實上,父母依然充當著大學生兒女的「金主」——


沒有成熟的大學生打工環境,獎學金制度不夠完善,課程安排不合理……很多因素都讓大學生成為「向爸媽伸手要錢的成年人」,這也是被整個社會視為天經地義的。


經濟上的依賴甚至可能走得更遠——繼續留學深造,花誰的錢?在一線城市打拚,買房首付,花誰的錢?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脫離父母的支持,這「愛的供養」是很畸形,可現實就是這樣。


讓中國子女頭疼的糾纏和干涉,也許並不僅僅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那麼簡單,而和整個社會默認「錢=發言權、支配權」的思維方式有關。

經濟上的依賴關係,多多少少會對情感方面有影響。是人性決定了爸媽不可能抱著做慈善的心態、無怨無悔扔了幾百萬都不求聽個響兒,也決定了你無法掏空了爸媽的積蓄後又說,「抱歉,我們都是互不干涉的獨立個體」。


糾纏的經濟關係,是糾纏的人生的一個側面。


另一方面,是獨生子女政策對「孩子最大」觀念的放大。


講中學生留學的電視劇《小別離》里有段情節,誇張又寫實——海清把女兒送出國讀書之後,承受不來對女兒的思念和家裡缺了一口人的空虛感,每天都要哭一哭。

知道你受夠了中國式父母的干涉,可獨立人格也不等於自私



孩子明明在國外過得好好的,海清卻在國內過得像個失獨母親、空巢老人。


沒有當過父母、特別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年輕人,確實無法設身處地地理解上一代人把全部的感情都傾注在一個寶貝身上是什麼感覺,不能理解一個孩子怎麼會得到兩個家庭六口人沒有止境的關注和付出,怎麼會填滿了家長的全部生活(雖然大部分人就是在這樣的包圍中長大的)。


但是在獨生子女父母那裡,一切合理的情感依賴都被這個「唯一」帶來的患得患失無限放大了。同樣被放大、甚至到了無法忍受地步的,還有孩子離開家庭後的空虛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父母會那麼想要把孩子拴在身邊,遠嫁大洋彼岸更是不可忍受的事情。


這種情感需求,也許並不一定和希望孩子贍養自己掛鉤。

縱然這些情感上的表現有些畸形,可這一代人身上終究有一個被強加的枷鎖,讓他們對那個「唯一」的愛沒有其他的出口。


有了這些複雜的現實因素,「孝」的問題因此在現代社會中變得更複雜了。


「養兒防老」的觀念固然顯得過時、不是最積極健康的親子關係,可是就憑父母有對孩子的過度依賴心理,就把那一代人打成「巨嬰」、養孩子是為了一己私慾,未免太一刀切了。


一提到「養兒防老」就炸、就批判父母拿孩子當養老工具,究竟是誰對這中間可能存在的經濟得失太敏感?


當然,也有很多人批評老一輩人實際上非常缺乏自己的精神生活,才會把大把的時間都撲在孩子身上、想要把孩子的人生打磨成自己理想的樣子。可是面對獨立人格和父母情感需求的矛盾時,難道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標榜著「我是新新人類,我沒讓你生我所以我沒義務管你這些事」嗎?


當親子關係本就問題多多的時候,也許更需要的是找到兩端的平衡點,是交流和溝通,而不是一味對立,拿不自知的自私來標榜。


我們今天把中國式親子關係的難處和尷尬都攤開來分析,也不過是希望對於人世間這最基本的一種感情,有益的反思聲音能大過一味用自己的觀念互相去綁架對方。


不分年齡與身份,願每個人都能在尊重自我的前提下去愛別人,願每個人都能在親密關係中找到真正的平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你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批判同性戀,國家知道嗎?
自媒體人胡辛束榮登福布斯:少女心存在於商業的平行世界
白百合泰國的小帳篷,達康書記的GDP,在淘寶讀懂了中國
自認廢人,甘作喪掉一代,這屆90後不行了?
當年在KTV里看過的MV,要麼黃要麼長,要麼又黃又長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金一南少將: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但只把自己事情辦好也遠遠不夠
不要干涉我的事情——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不斷成熟,要求獨立
你總在無意中干涉孩子,卻不知在扼殺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們自己去相處,大人何必干涉
旅遊見聞:在這裡,法律允許男人可以隨意嫖娼,老婆不得干涉!
被婆婆干涉的小家庭,帶給女人的三種痛,可是男人卻把它當幸福
這才是父母喜歡干涉你婚姻的「真相」
這才是父母喜歡干涉你婚姻的「真相」。
所謂尊重,那就是不干涉別人的育兒方式
《獨家觀點》鹿晗:你們喜歡我,我很珍惜,你們也可以離開,我會目送,但你們沒有權利干涉我的生活
謝娜親自回應和張傑沒有問題 稱不要干涉我們的私生活
被父母干涉太多的婚姻,後來都怎麼樣了
父母不要過早的干涉孩子這件事,不然孩子的腿型毀了會怪你
誰也不能干涉我嫖妓的權利!
感情里那些干涉你的人,本質上就是你的敵人!
孩子睡覺時出現這種現象,家長不要去干涉,不然孩子就受罪了
美國的准夫妻在結婚的前一天,互不干涉對方隱私可以縱情狂歡
謝娜回應婚變事件:不要再干涉我們的私生活,以後不再分享與感情有關的事!
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節奏的,不要去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