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BM陳黎明:「喧囂」是你們的,而Watson的行業應用早已「照進現實」

IBM陳黎明:「喧囂」是你們的,而Watson的行業應用早已「照進現實」

「現在我們出入停車場攝像頭對車牌號的辨識,放在早期實際上就是人工智慧,具體而言就是圖像識別技術。」

IBM大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在日前「2017 IBM中國論壇」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它已經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以至於我們往往不會意識到它正是屬於人工智慧的範疇。類似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人工智慧離我們並不遙遠,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提升,大家評判的水準也會發生變化。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人工智慧已經進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層面。」

IBM陳黎明:「喧囂」是你們的,而Watson的行業應用早已「照進現實」

IBM大華區董事長陳黎明遠離「喧囂」,IBM在人工智慧的關注點是行業應用

從IBM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醫療、金融、製造、教育、零售等所有的行業,再到商業營銷、設計創作、專業服務等各個商業場景,人工智慧將和我們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會發生關聯,以往大片中的想像片段實際上已經「照進現實」。當然,作為發展了足足一個甲子的理念,人工智慧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起起伏伏,出現過泡沫,也經歷過低谷。直到今天,人工智慧終於迎來了從學術概念到產業化的發展契機,並在未來幾年繼續呈現爆發態勢。

陳黎明認為,這一切的背後首先是由於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使得人工智慧的發展從量變達到了質變。計算能力的普及和認知計算條件的逐漸成熟,成為計算機理解、推理、深度學習、交互的可靠保障;其次,是數據的爆發性增長,為人工智慧提供了最好的原料;正是由於計算能力的提升和數據量的增加,引發了更多的行業應用需求,進一步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驅動力。

「正是由於以上三個量變到質變,我們相信人工智慧在這一輪的爆發是真實的,相信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從1956年人工智慧概念被提出之後,IBM一直就是這個領域的活躍者,並在幾次具有重大突破意義的事件中都是主角。1997年,IBM深藍計算機戰勝了當時的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2011年,IBM Watson又在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戰勝了兩名前人類冠軍,其中一位是得分最高的冠軍一位是蟬聯冠軍時間最久的一位。

不過,時至今日,當一大批企業開始「蜂擁而上」,追逐人工智慧這股概念熱潮時,IBM卻逐步遠離了「喧囂」,不再去玩人機博弈「PK人類」,而是致力於在生活和工作中輔助人類,把重心放在了人工智慧技術的行業應用中。正因如此, IBM更願意稱AI為「增強智能」—— Augmented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與人類互相攜手。在醫療行業,Watson可以幫助醫生精確識別病情,提供精準治療、個性化治療;在金融行業,Watson可以幫助保險公司更好地進行產品定價,成為銀行為用戶提供精準、高水平服務的支撐;在零售行業,Watson可以幫助企業打通全渠道平台,實現精準營銷;在教育行業,Watson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還有幫助律師進行大批量的文獻檢索並提供法律意見......「關於人工智慧,當下我們的關注點就是行業應用,接下來的目標也在於行業應用。」陳黎明明確表示。

戰略轉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同創」

作為歷經百年的科技巨頭,IBM不但懂得順勢,還有很強大的造勢能力。從電子商務到智慧地球,從智慧地球到現如今的認知計算,可以說它每一個轉型的節拍都踩得相當有力。2015年,IBM就宣布要成為一個以雲計算為平台、以認知計算為解決方案的,專註於行業應用的公司。其中兩大關鍵點,一個是雲計算,另一個就是人工智慧。

那一年,恰逢陳黎明加入IBM,成為公司轉型的一個重要的「操盤手」,並對外提出了「3+3」戰略。陳黎明介紹,該戰略涵蓋了三大業務支柱和三大戰略支點。三大業務支柱首先是核心業務再造,即對IBM傳統的核心業務,包括主機、伺服器、存儲、軟體及諮詢服務等進行鞏固和再造;其次是拓展新的戰略項目,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安全,以及綠色地平線項目等等;其三,是推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勇敢大膽地探索,包括落地認知計算、前言計算晶元等等。而三大戰略支點,一是Trust,即與政府、合作夥伴、客戶、員工建立起信任關係;二是Talent,即人才的引進和文化的轉型;三是Simplification,即簡化流程,但不失控。

「當然,任何一次轉型,任何一個技術的推廣都不是那麼簡單,這個過程我們會遇到很多鴻溝、江河,甚至海洋,需要我們去跨越。」陳黎明表示,「因此,IBM推出的很多概念和技術也面臨著在全球、在中國落地的問題。這個過程中,譬如如何讓雲計算與行業的結合更加深入,如何讓人工智慧在行業場景下發揮作用,光靠IBM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也希望和更多的合作夥伴一起合作。」

面向這個目標,從與中國市場本地生態環境互促互進的思路出發,IBM提出了從「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轉向「中國同創(Made with China)」,希望在核心領域和中國以及中國企業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其中,就包括通過OpenPOWER基金會向中國開放最先進的晶元技術,包括「綠色地平線計劃」幫助中國應對可持續增長的挑戰,也包括在中國拓展更多的合作夥伴,如萬達。

與萬達牽手,「千載難逢」的優勢互補

在今年3月19日,萬達網路科技與IBM簽訂了公有雲戰略服務的合作協議。通過合作,萬達網路科技將進軍公有雲業務, 並獲得IBM IaaS 、 PaaS、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支持。同時,這也成為IBM公有雲服務紮根中國市場的一隻觸角。在「2017 IBM中國論壇」上,雙方均「劇透」了更多合作背後的故事。

據了解,這一次合作來自於萬達的一個 「cold call」,經過雙方接觸,一拍即合。萬達網路科技總裁曲德君曲德君在會上表示,萬達非常看重IBM作為百年服務企業的品牌、團隊和技術,因此經過與國內外多家頂尖雲計算公司的交流,最終還是選擇了IBM。而在IBM看來, 企業級的雲平台應該是針對行業設計的,因此,要考慮行業的數據關係、特殊的工具集,並與公共的私有雲和混合雲進行互動,最終達到安全、可信賴。

當然,和萬達一樣,IBM在中國也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合作夥伴,對此,陳黎明表示,最終促成雙方合作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家從業務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的重疊,並且能夠互補」。「IBM在這方面有足夠的技術優勢,而萬達則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很多線上線下實際的業務需求,這種契合性是千載難逢,非常難找的。」他說。

確實,眼下科技公司與行業企業、機構合作的例子屢見不鮮,究其根本都是要解決應用場景中所面臨的問題。除了萬達之外,IBM與國內的一些製藥企業、醫療機構、銀行等也都逐步開展了合作,從而推動雲平台以及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

正如陳黎明所說,未來,IBM不僅希望能夠服務於大型企業,也希望能夠服務中小企業甚至於個體商戶。而要更好地讓技術在中國市場落地,就要對它有足夠的了解。「舉個例子,疾病的產生往往有三個因素,基因上的、生活方式上的還包括成長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市場的情況肯定不同於西方,一定要 『對症下藥』。」

Watson集60年之大成,要做有情懷的事情

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過去犧牲環境和超速發展的模式不僅對環境留下了很多亟待修復的「創傷」,也帶來了很多的社會問題,而IBM Watson這樣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將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

陳黎明對至頂網記者強調說,Watson是IBM過去60年在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的集大成者,它把在這一方面的尖端技術都集中體現到了這套體系中。從目前來看,Watson除了具備最基本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功能,還深入到了情緒和發現領域,具備URLI四大能力:

一是對非結構化數據的理解能力,這裡強調的是「理解」,而不僅限於存儲,是讓機器能夠更好地「讀懂」人類的世界。通過對自然語言的理解技術,以及處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能力,實現在行業應用中與用戶的交互。比如Watson可以在17秒內閱讀3469本醫學著作、248000篇論文、69種治療方案、61540次實驗數據以及106000份臨床報告,並最終選出最優的治療方案;

二是推理能力,也就是智能的邏輯思考能力,Watson通過假設生成,可以透過數據揭示洞察、模式和關係,將散落在各處的知識片段連接起來,並進行推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和論證,獲取深入的洞察和決策的證據;

三是學習能力,Watson通過以證據為基礎的學習能力,能夠從大數據中快速提取關鍵信息,像人類一樣學習和認知,並不斷進行自我修正;

四是交互能力,也就是與人類的溝通和協同,甚至是機器之間的交互。IBM在語音識別領域做了很多年,也走過很多彎路,如今已經成功將語音識別中的單詞錯誤率降低到了5.5%,是最新的世界紀錄。

當然,陳黎明也表示,Watson不是一台簡單的機器,搬過來就能即刻落地開花,它還需要針對中國的應用場景進行改良和開發。因此,它在中國的落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認知醫療將會成為「先行者」。2016年,中國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目前,我們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醫療資源的匱乏和不均衡。

「我一直在想像,未來我們能通過Watson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遠程醫療就是其中一個。目前的遠程醫療有局限性,就是只能一對一指導。那麼試想一下,將來有那麼一套系統,它能夠看懂醫學檢驗報告、醫學圖像資料、X光、CT片、核磁共振,能夠讀懂基因圖譜,甚至可以根據當地的生活環境結合病患的診斷過程,最終提出一個或多個診療建議,那將是一個什麼場景?這就是Watson正在做的事情。」

以癌症為例,Watson正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子宮頸癌等高發癌症專業治療領域協助醫生為病人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治療建議。在短短的兩年中,全球已經有12000例癌症病人受益於IBM的腫瘤診療解決方案。

「我經常說,我們要做一件有情懷的事情,要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而這就是一件非常有情懷的事情。我們希望到2017年,Watson在各行各業將使10億人受惠。雖然很不容易,但是我們會努力。」陳黎明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D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IBM第一季度業績出爐,雲即服務業務年化營業收入達到86億美元
企業開始在雲中使用人工智慧
英特爾放棄Lustre——晶元巨頭宣布停止提供自有品牌高性能計算文件系統
戴爾伺服器從東芝處獲得快閃記憶體助力
雲計算也需要回歸傳統

TAG:ZD至頂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了讓 Android 開發者知道什麼是「好應用」,Google 調整 Play 商店演算法
蘋果NFC with reader mode成為現實,但你的應用準備好了嗎?
荒野之地上的混合現實:微軟HoloLens利用VeriCon應用看房
Office應用現身Windows Store,但目前無法使用
YouTube Live 更新,現在可以直播 iPhone 和 iPad 上的應用了
WordPress:如何應用Kubernetes和Portworx實現高可用和可擴展性
老牌聊天應用AIM將關閉,是被Facebook擠出了局?
谷歌將重返帝都,Facebook 欲落地魔都,京東率先應用 TensorFlow,AirPods 表現強勁
阿里A.I.Labs王剛: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是實現AI商業化的關鍵
We Play VR高峰會——如何做出優質的holographic應用?
React Native在特贊的應用與實踐
Google Glass「英雄歸來」,未來將專註行業應用
其實iPhone也能很好應用Alexa Calling功能
由於不可描述的原因,中國區App Store開始下架VPN應用
對話IBM:Watson廣告業務在AI領域的應用、案例介紹和未來
《矽谷》中的See Food不僅是真實的應用,還有真實的故事
Facebook,Messenger和Instagram將支持跨應用通知
實戰Python讀寫Excel實例應用
如何使用谷歌Mobile Vision API 開發手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