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遠,夏未至,最美的綠色其實都已經待在名畫里了
流行色草木綠好像並沒有流行起來
象徵復甦、治癒心靈的清新綠色
在不同畫家筆下卻有了立體而迥異的性格
點擊播放 GIF/1394K
「 令人精神煥發,恢復元氣的色彩,治癒綠象徵著新的開端。」
這是國際權威色彩機構PANTONE公布2017年度代表色 GREENERY(草木綠)時的解說。
但是春天都要過去了,草木綠好像並沒有真正流行起來。
綠色真正喜歡待的地方是在名畫里。在藝術界,綠色元素大概是伴隨印象派的產生而大量出現的。如果你還認為,它應該與「復甦」、「希望 」這些概念聯繫在一起,你錯了。
梵高《奧維爾的綠色麥田》1890
梵高:變化多端的綠色
最受文藝青年喜歡的梵高,就擅長運用絕對的純色色彩,隨心所欲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一般來說,綠色代表著生機勃勃和充滿活力,也代表著和平和希望。但是在梵高的作品中,綠色彷彿是一種非常詭異的顏色。
梵高《夜間咖啡館》
在《夜間咖啡館》中,梵高向我們闡述了綠色詭異、陰森以及可怕的一面。他大量使用不同綠色裝飾了咖啡館,有綠色的屋頂、綠色的吧台、黃綠色的地板、綠色的撞球桌以及染有綠色頭髮的老闆等。
梵高曾說過,在這幅作品中,他故意採用這種甜蜜的綠色和畫中的紅色進行對比,就是想表現人類的可怕,在夜間的咖啡館,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干出一些瘋狂的舉動來。其實「green」一詞也帶有一點嫉妒和消極的意思,梵高用色彩很好地表現出這種含義。
Self Portrait Dedicated To Paul Gauguin,1888
這幅自畫像常年位於Google Art首頁
《玫瑰》,1890
Paul Gauguin s Armchair, 1888
Prisoners Exercising Prisoners Round, 1890
Factories Seen From A Hillside In Moonlight,1887
莫奈:睡蓮與綠色水面
在法國印象派畫家中,莫奈無疑是一位最有標誌性意義的藝術家。他高產的「睡蓮」等系列,為後人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美術史遺產。在那變化莫測的綠色水面上,反映著天空和池塘岸邊以及在這些倒影上盛開著清淡明亮的睡蓮。
《睡蓮》系列,1904
《睡蓮》系列,1904
《睡蓮》系列,1907
《睡蓮》系列,1908
莫奈的《睡蓮》挑戰了人的視覺經驗,他每幅作品運用的色彩和筆法都不盡相同,因而可以說每一幅《睡蓮》都有獨特的生命。如果說那一池的濃綠還屬於「有法可依」的話,而那些飄浮在藍綠色之上的鮮艷的黃色、紫色、紅色就絕對是超驗的結晶。評論家瓦多伊對其的評價是:「在這些畫里存在著一種內在的美,它兼備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畫更接近音樂和詩歌。」
《睡蓮》系列,1914-17
西斯萊:富有詩意的綠色天空
西斯萊(Alfred Sisley)是印象派中的元老,卻一直沒有太大的名聲。他一生堅持在室外寫生,捕捉大自然的天光和躍動的空氣。
西斯萊《庫朗塞公園附近的小路》Path Near The Parc De Courances,1868
他特別著迷於林間沙沙作響的樹葉婆娑,而且在表現天空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顯露出傑出的天賦。把天空和烏雲描繪成草綠色大概只有西斯萊這樣畫過。
西斯萊《莫雷塞的賽艇日》The regattas Moseley,1879
《莫雷塞的賽艇日》是西斯萊的中期傑作,畫面描繪的是塞納河岸邊準備舉行的賽艇比賽,風雲突至的晌午彷彿空氣凝固了似的,草綠色的天空和烏雲那樣生動而令人歷歷在目。天空、旗幡、岸上的人物被定格在畫面上,狂野的筆法恰似狂草,恣意放縱,色彩凝重中交匯明媚。
西斯萊《聖·克洛德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路》
《聖·克洛德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路》中的森林表現為結實的塊狀物體,濃密而穩固地坐落在台地之上,佔據畫面三分之一的是廣袤的天空,光色空靈,與下方的森林和台地形成強烈的對比。
修拉:綠色點彩的魅力
修拉《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1884
修拉共用了三年時間才完成這幅畫。這幅畫描寫的是巴黎附近奧尼埃的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日子,遊人們在陽光下聚集在河濱的樹林間休息。
前景上一大塊暗綠色調錶示陰影,中間夾著一塊黃色調子的亮部,顯現出午後的強烈的陽光。草地為黃綠色,陽光透過了樹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陰影,被色彩強調得界限分明。
修拉《庫布瓦的塞納河》,1885
這幅畫具有一種特獨的魅力。修拉用小碎筆鋪色,描繪房屋和河水、人體以及大面積的綠色的樹木。在這裡他還特地使景物貼近了觀眾,把它拉到表面上來,從而強調出他所描繪的自然景色的片斷性。
Landscape With Figure. Study For La Grande Jatte ,1884-85
Port-En-Bessin Entrance To The Harbor,1888
馬蒂斯: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
馬蒂斯《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1905
《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充分反映了馬蒂斯野獸主義畫風的特點。畫中人是藝術家馬蒂斯的夫人(Green Stripe)。馬蒂斯把整個顏色全部改變,我們看到的是五顏六色的畫面,背景是藍色,衣服是紅色,頭髮是紫色。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畫了一道綠色粗線。這條線成了全畫的核心,不僅整個臉部的造型結構緊緊依附著這道綠線,而且畫中諸多要素都是靠這道線而得到統一和平衡。
Standing Moroccan In Green (Standing Riffian),1913
馬蒂斯把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陰影用綠色。背景由中間分色,大膽粗獷,不得不說衝擊力很強。下面這幅花你能看懂嗎?還好還好,馬蒂斯也畫過一些小清新。
Sun s Ray,1917
Corner Of The Artist s Studio,1912
Conversation Under The Olive Trees,1921
Plum Blossoms, Green Background,1948
蒙德里安:綠色的逐步退化
最愛畫格子的蒙德里安的作品出現過綠色嗎?答案是肯定的。學院派出身的蒙德里安繪畫功底是非常紮實的。而綠色出現最多的階段也是在早期的阿姆斯特丹時期。
Along The Amstel,1903
Meandering Landscape with River,1906-07
很難想像以上是蒙德里安的作品吧。
可以看出幾乎是隨著時間增長,蒙德里安畫中綠色的明度越來越低。即使是在以樹為主題的系列作品裡,樹也漸漸變了顏色。如下圖,灰樹。綠色更加趨近石綠,灰綠。
The Gray Tree,1911
張大千:潑彩山水中靈動的綠色
中國畫家中,最喜歡張大千的綠。他的潑彩山水中,綠色或濃或淡,恢弘豪邁,而又輕盈而靈動。
張大千《慈湖圖》(局部)
其實,對五彩繽紛的顏色敬而遠之,原本就是中國畫的特色之一。清代張庚也說過:「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即便青綠山水是中國畫中重要的一支,但是在很多古代書畫家的筆下,墨色運用還是相對較多。不過到了近代,中國畫中綠色系的作品就多了起來。
《蓮》,1948
《蓮》,1965
Early Snow,1965
《蓮》,1973
Mist At Dawn,1974
當然,愛用綠色的畫家還有很多。比如自嘲是「好色之徒」的林風眠,他的繪畫里,綠色是濃重的,有淡淡憂愁,但又寧靜高遠。
林風眠《綠柳》
其實,今年的草木綠像去年那麼流行,還是要歸結為人們對綠色的偏見,色彩偏見普遍存在於各民族的文化中。在中國,「綠色」的含義有些複雜。古人將顏色分為正色和間色兩種,紅黃藍就屬於正色,而綠屬於間色,也就是不純的顏色。在春秋時期開始,貧苦百姓到街頭賣兒女的,都要在頭上裹綠頭巾,後來又出現「綠帽子」的典故,人們對於綠色就不那麼待見了。
在西方,出版界有「綠色封皮滯銷論」的說法,還有些畫廊經營者發現,顧客不會對有強烈綠色調的感興趣。而股票的出現,由增加了一條對綠色抱有偏見的借口。但是除去這些人為的偏見,綠色是自然、和平、是健康的顏色,畫家筆下的那些自然風光,還有綠色的食物,這不美嗎?
點擊播放 GIF/1046K
文 編輯 _ 梨科夫斯基 | 圖片來自wiki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新媒體旗下分類媒體「靠譜」


※這個四月,她用音樂詮釋一場中西合璧的輪迴
※為什麼你愛的那麼心酸那麼累
※德彪西式出軌,這些曲子原來是這樣寫出來的
※落櫻琳琅 胭脂紅釉與柴燒工藝的完美呈現
TAG:外灘靠譜 |
※春欲遠,夏未至
※夏未走,秋似來
※夏至未至立夏未婚夫青雲出現!從這點看出她會不會逃婚!
※《夏至未至》大結局劇透,顏值夫婦結婚了,立夏未婚夫上線了
※夏未初秋,皮膚三大問題不得不防!
※6.27日報:#立夏未至,配角已至#,爽粉手撕《夏至未至》劇組
※夏未央 天漸涼 養生之道要記牢!
※立秋至夏未央!《天下3》絕版時裝限時上線搶!
※我心依然 七月.夏未央
※愛攝影:夏未蘆葦草邊遊玩鐵藍衣美人——長發飄揚
※夏未盡,秋已紅——2017年日本紅葉季正式開啟
※央視:恆大若場面被動不好惹 華夏未能抓住機會
※江南夏未滿,遍摘小楊梅
※《天下3》大荒夏未央版本來啦 帥氣時裝坐騎登場
※巴圖姆受傷法國球迷竟嘲諷 只因今夏未打歐錦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