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兩歲老豆去世,跟著老媽改嫁到一戶姓朱的人家,姓了朱,名說。朱說人小志大,成年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著跟母親道別,前往應天府求學,晝夜不休息,冬天有時候困了累了,就用冷水洗臉清醒一下。三餐不繼,每天吃粥。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苦,但是朱說不以為苦。功夫不負苦心人,朱說果然考中進士,參加工作之後把母親接到身邊盡孝。於是恢復范姓,改名仲淹。

仲淹勤學苦讀,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毛主席說,人活著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眾觀歷史,所有凡是略有所成的人,沒有出類拔萃之才,也有堅韌不拔之志。范仲淹的勤學苦讀,或許別人能做到。但是他的苦中作樂,多少年如一日的韌勁,能做到的就不多了。看我文章的大多都是讀書人,都應該經歷過勤學苦讀的時候。這裡說幾句題外話。

我念書的時候,學校里沒有食堂,就住在私人家裡,房東給做飯,我們拿來土豆白面,每天開水煮土豆吃饅頭。菜里沒有一滴油。沒油不是房東不給放油,而是學生們認為拿來油房東會剋扣,於是不放。那時候我唯一的感覺就是餓,特別餓,吃多少都不飽。這導致我現在吃什麼都很香,吃的讓我身邊人佩服不已。你哪來這麼好的胃口,我說念書時候餓的。但要說我不想吃好吃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我超級想,可是吃不上。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范仲淹母親去世,在家丁憂,晏殊聽說了范仲淹的名氣,把他提拔到身邊做事。范仲淹精通六經,尤其擅長易學,五湖四海的學者們紛紛前來辯難討教,范仲淹一一講解,不知疲倦。由於這些前來討教的有很多寒士,所以范仲淹還得管飯,幾個兒子以至於想出門得換著衣服穿。因為就那麼幾件衣服,你穿了他就沒了。范仲淹絲毫不以為意。一時之間士大夫風氣大為好轉。

仲淹泛通《六經》,長於《易》,學者多從質問,為執經講解,亡所倦。嘗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有一年大旱,范仲淹上書朝廷趕緊派出欽差大臣前去賑災,宋仁宗沒有立刻批覆。范仲淹加了個班跟宋仁宗說,如果皇宮裡的宮人半天不吃飯,會是什麼後果。宋仁宗聽了惻然,立刻命令范仲淹為賑災大臣,開倉放糧,人心大定。

有一次宋仁宗跟朝臣討論另立都城的事,范仲淹力主遷都洛陽。他說,洛陽有險可守,汴州四戰之地,太平時期住在汴州可以,一旦發生戰事,必須以洛陽為屏障。朝廷應該居安思危,從現在就開始營建洛陽城。但是宰相呂夷簡否決了這個建議,他說這是迂闊之論。啥叫迂闊之論,就是不切實際。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呂夷簡為啥否決這個建議,因為范仲淹跟呂夷簡不和。而宋仁宗正在重用呂夷簡。可是從以後看來,范仲淹此論正是維持大宋王朝長治久安的必要一步。後世史家都說,宋亡於養兵。由於汴州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所以朝廷必須養活大量常備軍以備非常。水滸傳說有八十萬禁軍,其實最多時候有一百二十萬之多。眾所周知軍隊的消耗是很大的,所以宋王朝財政才一直吃緊,才有了大規模的對外經商,才有了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才有了靖康之變。

有人說,遷都不是兒戲,是個浩大的工程,不是說遷就遷的。可是自古以來遷都興國的非常多,比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全面漢化,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遷都雖然麻煩,但總比亡國要強吧。他們的遷都何嘗不是阻力重重。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范仲淹於是被貶,越貶越遠,在饒州歲余,徙潤州,又徙越州。後來召入京師,呂夷簡還是宰相。宋仁宗就讓他倆和好,范仲淹說,我跟呂宰相沒有私人恩怨,我們討論的都是國家大事。

帝諭仲淹使釋前憾。仲淹頓首謝曰:"臣鄉論蓋國家事,於夷簡無憾也。"

范仲淹還有好多治國良策,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是個能文能武的幹才。六十四歲病死,謚文正。范仲淹死後,宋仁宗嗟悼久之。既葬,親書其碑曰"褒賢之碑。"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范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民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以范仲淹一首詞蘇幕遮作結: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北宋棟樑之臣,提一建議宋仁宗未採納,直接導致後來靖康之變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大唐一書生誤入終南山遇到一神仙,神仙答應收他為徒,但要一美女
范仲淹與宰相不和,宋仁宗親自做調解工作,范仲淹回答十三個字
白居易《賣炭翁》的故事耳熟能詳,背後的歷史卻鮮為人知
唐朝一秀才考試前找一卦師算卦,卦師說了五個字,他最後交了白卷
哥舒翰此戰,六萬唐軍對八百敵人死傷殆盡,李白痛寫一百一十字

TAG:唐風宋月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有嘻哈》潘瑋柏兩次對學員晉級提意見,吳亦凡張震岳表示不採納
南宋文官提出北伐計劃,不被採納,百年之後朱元璋按此統一中國
為何諸葛亮不採納魏延建議,直接奇襲長安?毛主席一語道出答案!
漢武帝並未採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從子午谷出奇兵襲長安之計?原因很簡單
在朝鮮戰爭中,林彪獻計給毛主席,如果採納歷史就可能改寫
劉國梁支持計劃被廢!哥哥建議卻被採納,接任者透露國乒新決定
中國抗美援朝時,林彪提出一條大膽計策,可惜毛主席未採納
歷史中鄭經提出最早的「一國兩制」不被採納,康熙最後武統台灣
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出子午谷襲長安之計?《隆中對》暗藏玄機
五子良將系列之十一:這倆建議若被採納,歷史必將改寫
曹操雖奇襲得勝,但袁紹若採納此人建議,勝負尚未可知
此人是湘軍將領,曾提出一大膽計劃,清庭若採納,就沒有甲午之敗
收復台灣後,他向康熙提出一建議:如果被採納,如今就只有日本省
李鴻章第一個提出抗日要打持久戰,但光緒未採納,否則清朝不會亡
林彪對抗美援朝提出的這個建議,著實大膽,但是並未被採納
三國時魏延的奇謀為何沒有被諸葛亮採納?
抗美援朝時林彪獻這條奇策,毛澤東若採納歷史將改寫
他給朱元璋提了5條建議,朱採納4條,結果換來一頓板子,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