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事實並非總是勝於雄辯

事實並非總是勝於雄辯

哪個更重要?事實還是觀點?你可能會傾向於說事實勝於雄辯,但近來我們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悲哀的後真相世界,事實似乎並不比論調更重要,有時候甚至還不如論調重要。


事實並非總是勝於雄辯
倫敦柯卡爾迪試驗博物館門前的標語。Flickr/Kevo Thomson, CC BY-NC-ND


我們傾向於將這視為近期的知識貶值,但其實這一現象歷史悠久。

正如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1980年寫的:

反智主義始終貫穿於我們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為錯誤觀念所助長:民主就是「我的無知仿若於你的所知。」

認為論調可能比事實更重要這一觀點並不意味著知識的貶值。總是存在某些情形,論調比事實更重要,並且這是好事。請允許我(原作者昆士蘭大學Peter Ellerton)解釋。


並非所有事實都為真

有人認為某件事情是事實差不多就可以認為是真實了。雖然要打破這一觀點很容易,不過這並非很多事情中存在的問題。


即使我們保證自己真誠地尋找真相,但我們所認為是事實的東西可能最後發現卻是錯誤的。


例如,紅酒對你有利還是有害?雷龍是否曾經存在?哈佛大學研究者Samuel Arbesman在他的書中The Half Life of Facts(下載後電腦端Adobe Digital Editions可打開)提出了上述例子以說明事實是如何變化的。


問題不僅僅在於事實會改變。我們可能樂於將地球視為球體,但這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地球其實有點像梨。不過將地球想為球體又極不同於將其視為平陸。


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學隨筆錯誤的相對性中表達了這種美。對阿西莫夫而言,認為地球是球體的人錯了,認為地球是平的人也錯了。至於認為兩者錯誤程度相同的人錯得更離譜。

姑且不管以上嚴格的幾何說法,要說某件事是事實並不是說要絕對正確可靠的宣言,而是表示在特定時間內我們所知的最好的知識。


並不是說要絕殺掉一些爭論。說某件事是事實本身並不是要說服不同意你的某人。其中並不包含任何信念的保證,並不是一種勸說的技術。不斷重複喊「但這是事實」並沒什麼卵用。或者至少不應該起任何作用。


事實與論調


那麼說某個東西是觀點並不意味著逃避到痴心妄想的極樂凈土。這也不是針對爭論的必殺技。如果我們將觀點認為是某個人對事物的看法,那麼很多觀點都可以成立。


例如,我認為科學有助於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而至少大部分的宗教觀點都沒能做到這一點。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確做到了的經驗事實,但對我來說就是這樣。

如果我們把事情分解為事實與觀點,就會變得很清晰明白了。


事實僅限於實證說法,比如物質的沸點是多少,鉛是否比水緻密,星球溫度是否正在上升。


觀點則是非經驗的說法,包括價值問題和個人偏好,比如吃不吃動物,香草冰淇淋好吃還是巧克力好吃。道德規範就是一種典型的事實無法決定行為系統。


觀點可由事實得來(例如,發現動物會很痛苦可能會影響我是否選擇吃它),但最終不由事實解釋(他們為什麼會很痛苦?)。

事實和觀點的結論


觀點不僅是事實的堆砌和轉譯,更是判斷和總結。觀點也可以是某些實證研究不足或不合適的領域仔細深思後的結果。


雖然將世界簡單幹脆地劃分為事實和觀點非常好,但兩者的界限並不總是這麼明顯的。例如,相對於巧克力我更喜歡香草冰淇淋就是一個事實。即是說,我的主觀經驗也是一個事實。


但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的進行嚴格的定義,限定事實是可被其他人複核的。


雖然可以通過觀察我的行為和跟我談話的實驗表明我的確有冰淇淋的偏好,但不能確實地被其他人所獨立確證。我有可能是假裝的呢。


但我們原則上都同意大氣中包含的氮氣或者二氧化碳並不多於氧氣,因為我們有相同的能告訴我們答案的研究方法。如果某個觀點特別具有理性說服力,我們也會同意。


事實和觀點並不是一定要相互對立,因為在我們的決策過程中兩者往往起到互補作用。在理性的框架下,兩者是同等有用的。但這只是我的觀點,並不是事實。


[CliffBao via conversat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世界太亂,去哪兒旅遊最安全?
如何清洗輪滑鞋軸承,老王全程記錄
為什麼女性婚後承擔了更多的家務?
能從空氣中提取水的太陽能供電設備
被視覺中國索賠圖片版權,很難受

TAG:煎蛋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你總是能記住「陰謀論」反而不願相信事實?
最會花言巧語的星座男!總是不辦實事
兒科主任的辯證答疑:孩子發燒並非總是壞事
感情的事情總是糾結纏綿,然而決定卻是人為
為什麼醫院總是容易出現詭異事件?其實真正的原因是……
美媒宣稱中國並不具備威懾的能力 然而事實總是異常的鮮明
為什麼我們總是事與願違
司馬懿為何總是採用堅守不出的軍事戰略,是因為自知不及孔明嗎?
為何印度總是在軍事和經濟上刻意與中國攀比?真相來源於這件事!
金牛座總是嚮往不現實的事
其實旅行,並不總是遇到開心事
無論各軍事強國怎樣削減軍力:為何始終不變的總是核潛艇?
遇事總是推卸責任,有意思嗎?
人總是要為某些事情妥協的
網友總是拿楊振寧和翁帆說事,其實你們都錯了
為什麼總是不被朋友重視,總是無法和任何人保持長久而良好的關係?
總是一般情事
你總是有事鍾無艷,無事逛淘寶
醫療思維與摔跤取勝之道生活總是相通,道理總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