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家長教育孩子 誰來教育家長

家長教育孩子 誰來教育家長


《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揭示出中國家長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中的焦慮和需求,發現中國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普遍不同步現象。針對家庭教育錯位的問題,家長幫作為國內最大的家長社區,聯合好未來公益基金會首次系統性地提出家長力的概念,為家長群體提供可參照的坐標,針對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出包括感受力、引導力、榜樣力、知識力、坦誠力等在內的維度,意在喚起家長群體對自身教育方式的覺知,和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現行的教育體系對於學生的綜合測評標準已經非常完善,相對於「學生力」、「子女力」的養成,對於「家長力」的教育和培訓,並沒有權威的指導和評估體系。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方法也比比皆是,但我們教育和考核孩子,誰來教育和考核家長?家長幫首次從專業的角度提出家長力的系統化概念,也是首次為家長建立一個綜合評價標準,用於自我對照。兢兢業業做家長,到底給不給力,一目了然。



家長教育孩子 誰來教育家長


家庭教育,究竟該給孩子什麼?這個問題所帶來的對家長力的內核也一直存在,並隨著時代發展不斷產生新的要求,對孩子的重視從成績向素質,相對應的,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家長力的修鍊和提升。家長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感受孩子的需求,抓住家庭教育時機


目前我國有4億多戶家庭,這一龐大的家長群體在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無不把子女教育列為家庭的頭等大事。從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家長就開始琢磨讓孩子上什麼學,安排孩子學什麼,以愛為名的教育期待、教育理念日漸擴散成一種社會的慣性思維,並把這種家長群體的集體焦慮延續至下一代。

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周鵬程對於家庭教育,曾提出建立父母學校的觀點。認為家庭教育的土壤是家庭關係,家庭教育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良好的家庭關係、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正所謂「環境育人」。家庭教育專業化迫在眉睫,對應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提出父母1.0、父母2.0的的概念,讓父母的成長跟得上孩子的發展。


適時引導,找准家庭教育方式


「養不教,父之過」、「當面教子,背後教妻」、「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當我們回顧關於家庭教育的俗語時,不難看出,中國家長雖然對於自身的權威地位和角色定位從未有過懷疑,但在教育孩子時找不到科學的方法,只能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罵不成才」這些老話,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用傳統甚至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還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中國的大多數父母缺乏自我成長的意識,「父母皆禍害」的豆瓣小組曾經引發社會討論,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父母之愛何以成為了傷害?家長力如果起了反作用,將會產生過猶不及的反效果。教育專家、《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對於家庭教育的看法是,任何的美好教育目標,絕對不能用錯誤的手段達成。當下很多教育偽概念,就是把一些錯誤的行為合理化。比如說哭聲免疫法,任由幼小的孩子哭泣悲傷,美其名曰培養獨立性。嚴厲教育是危險教育,教育偽概念會帶給孩子很大傷害,父母的愛給再多也不會形成溺愛,反而那些以愛為假象的控制使孩子出現很多問題。


過猶不及,掌握家庭教育的力度

做一名合格的家長,需要用心儘力,但更需要學習和智慧。給孩子正確的陪伴,避免過猶不及的現象,是許多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由於生活與工作的重壓,給孩子的陪伴時間較少,出於補償心理,家長可能對孩子有求必應,不僅導致正常的成長教育缺位,隔代教育、溺愛等方式,不利於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控制家庭教育中獨立的空間和適當的邊界,才能帶來好的效果,並收到來自孩子的正面回應。拿青春期的孩子作為例子,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淺水留不住大魚,籠里養不出雄鷹,適時的放手,掌握好愛的力度,也是一種提高家長力的表現。


彼此坦誠,尋找家庭教育的空間


「聽話」的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的優秀樣本,「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是自家孩子要學習的榜樣,但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指出中國家庭中的一個普遍現象,「病態共生的親子關係,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孩子太聽話,孩子就被殺死了;若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想死。」


家庭帶來的影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有一些孩子會通過反思父母的行為,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讓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延續到自己下一代,但能夠脫離原生家庭影響的人往往是少數。對於親子關係的「良性共生」,對此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不含敵意的堅決」一詞,父母如何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也包括孩子想與父母共生的動力,父母要堅決地拒絕孩子,但並無敵意。

家長與孩子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家長不去事無巨細的管束孩子,並不代表不愛孩子;孩子不會事事聽父母之命,也不代表不乖。有的放矢,才能找到家庭教育的獨立空間,與孩子彼此坦誠,做真實的父母。


沒有天生的好父母,只有學出來的好家長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家庭教育以撫養和教育為主,它滲透在日常生活里,對孩子最重要的影響有三條:第一是價值觀;第二是行為模式;第三是情感。因此,家庭教育的影響超過學校和社會,家長力的提高,也會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產生促進作用。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楨對於家庭教育的描述,也對應了家長力的概念。家庭教育一種是狹義的家庭教育,指家長、長者對子女實施的教育;一種是廣義的家庭教育,指滲透在全部家庭生活當中的、來自家庭的人和物對兒女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廣義的家庭教育更符合我們所倡導的家長力,不單是家長告訴孩子怎麼辦,更多是孩子跟父母相處,跟社會碰撞,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得教育。這也與家長力的提出相呼應,從不同的維度,提高自身能力,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對於家長力的提高,政府、社會、及家長自身,也都提出了迫切需求。《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要求家長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用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正確行動教育引導孩子。


《有趣的語文》一書的作者凌宗偉老師通過長期在教育一線的經驗,也指出了這一問題,「家庭教育是需要一些理論支撐的,但恰恰在這點上,很多人都忽視了,習慣於靠經驗做家庭教育。」


對於針對家長的專業培訓,家長自身也有困惑和需求,「目前中國缺少太多的父母課堂,家長和家庭是孩子永久的老師和學習聖地,但是有多少父母學習過專業的育兒知識、懂得孩子呢?」 由此可以看出,家長群體所需要的全面學習,至今尚未出現專業化的家長力提高途徑。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學校,而父母是這所學校中最初和最好的老師。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對於「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並沒有系統專業的「上崗培訓」。家長幫作為對家長最有幫助的教育信息與資源共享平台,致力於為家長提供最好的信息服務與交流,此次聯合好未來公益基金會,發動教育專家力量,深入剖析孩子的成長軌跡,提出專業系統的提高路徑,全力解決家長的實際問題。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2-16歲孩子必經三個叛逆期
愛,是一種可以被訓練的技能
測試 從孩子喜歡的顏色看性格
孕期吃冰淇淋你不知道的秘密!
父母在三歲前對孩子的影響

TAG: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家長教育不好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責任在家長
美國家長給孩子性教育有何高招?
家長教育孩子 記住「十戒」不要犯
三歲女兒攆我出門 我教育孩子婆婆反而教訓我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英國教育——「花錢」培養孩子頑皮
避免養出「熊孩子」:兩招教你樹立家長威信
别让你的孩子落后了,IB教育正在全球碾压应试教育
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你不教育孩子,這個世界會狠狠教育他
你不教育孩子,這個世界會狠狠教育他
美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性教育,媽媽您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了嗎?
古人也強調教育的全面發展?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些什麼
家長課堂:愛孩子卻不嬌慣的5個家教準則
家庭教育十大忌:身為父母,千萬不要這樣教育孩子
家盒子分享:培養孩子獨立性家長需怎麼做?
培訓飛行員與教育孩子
盲目補鈣 影響孩子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