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明治時期,各地的城池均伴隨著明治六年(1873年)頒布的廢城令而被拆除、廢棄或因火災而損毀,更有甚者直接被舊日本陸軍作為材料來源地拆掉。城池遺址則相繼修建了行政機構、新的公園或者是神社,而主要城池的城郭舊址則幾乎全部成為舊日本陸軍的駐屯地。這些地方在太平洋戰爭中成為美軍的攻擊目標,在空襲和原子彈襲擊中,名古屋城、岡山城、和歌山城、廣島城等戰前的國寶遭受巨大損失。姬路城和高知城等12座城池的天守以及大阪城和名古屋城的一部分櫓和門殘存了下來。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翻看日本戰國時代的知名戰例,但凡涉及大名滅亡的戰役,幾乎都以攻城戰的方式結束。而這所攻的就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城池。


戰國初期日本的城狹義上是指「戰鬥據點」,城內的主要居住者為戰鬥人員,也就是武士。這一時期的城池必須滿足兩項職能:其一,保護武士的日常居住地;其二,戰時在山中作為關隘進行防禦。在戰國時代初期,日本的城池大多數仍為「山城」。當時日本的各個領主與其一族,包括照顧其日常起居的女性,大多居住在「屋敷」。屋敷一般修築在山麓,依佔地大小有「根小屋」「館」「屋形」等不同名稱。領主居住地周圍有壕溝環繞,門所在的地方修有箭塔,其周圍家臣的屋敷和農民的房屋相併列,也就形成了原始的城下町。

戰國中期,城池數量繼續迅猛增長。修築於平原和丘陵之間的「平山城」以及修築於平原上的「平城」成為主流,防禦性能優越但政治作用有限的「山城」則日漸式微。同時由於戰亂不絕,各地的民眾需要避難點,這樣的局勢促成了大量「村城」的誕生。相對於那種專門修築于山頂或者平原上的純軍事設施——「城」,村城的結構相對簡單,面積也較為狹小。但由於需求所在,當時村城的數量增長非常迅猛,簡直成了該時期的一大特徵。


具有「石垣」「天守」「櫓」等要素的日式城池出現於室町末期,再細化一點兒應該是松永久秀修築多聞山城和信貴山城、織田信長修築安土城前後。在這之後,豐臣秀吉修築的大阪城和付見城完善了天守、石垣、升形、馬出以及城門這些現代人印象中城池所必備的元素,使日本城郭文化趨於鼎盛。這在歷史學上被稱為「織豐系城郭」。顧名思義,織豐系城郭並非在全日本通行的城郭「標準」,而是主要由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麾下的大名家執行的建築標準。當時東北、關東、四國、九州的戰國大名們則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修築城池。到了豐臣、德川政權時代,各地大名依據「天下普請」的命令積極建城。在這道命令之下,織豐系城郭終於得到普及,各地吸取其精髓,再結合本地實際,發展出了「折中型城郭」。此外,也有被安置於關東地區之外的譜代大名修築「純粹型織豐系城郭」的例子。到了元和元年(1615年)德川幕府頒布《一國一城令》時,全日本各地算上小的砦共計有數萬座城池。


總體上,從古代的環壕集落到擁有石垣和天守的近世城池,日本的城池形式發展是多樣化的。從結構上,日式城池大抵由以下部分組成:曲輪、繩張、切岸、堀、土壘、石垣、外郭、虎口、塀、櫓、天守。



幕府時代早期,在《後三年合戰繪詞》和《一遍上人繪傳》等中式畫卷中,於城防戰中為了防禦和瞭望而修築的建築物(即櫓)已經被明顯描繪出來。但直到戰國時代末期,近世城池開始在各地廣泛修築,櫓才開始向永久建築方向發展。從織田信長平定近畿的時候開始,其家臣團便在居城修築這種櫓,隨後得以向全國推廣。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三層櫓


關原合戰後,各地遷封、大幅度加封的外樣大名們紛紛開始修築城池,多數已有的城池也被改造。這一時期,以德川幕府的天下普請為媒介,近世的築城技術在全國得以推廣和普及。除天守外,現存的櫓幾乎全是這一時期修築的,現存最古老的櫓就是關原合戰後於慶長六年(1601年)前後修築的熊本城宇土櫓和福山城伏見櫓(從伏見城移築),而關原合戰前修築的櫓一座也沒有保存下來。


櫓和天守一樣為土質牆壁。同天守相比,櫓的建材會次一些,且較天守的建材細小。因此,比起天守,櫓的使用年限較短,而且厚實的土牆受潮以後容易腐蝕建材,故而很多的櫓在江戶時代都更換了內柱。到了明治年間,城池裡早已櫓台林立。但隨著廢城令而來的拆除,加上各藩財政上和管理上的困難,以及火災、戰亂,大部分櫓都未能倖存。現存的櫓在日本全國僅剩109棟。

天守


日本戰國時代城池最典型的標誌物,可能就是天守了。天守一般被稱為天守閣,但實際上,天守閣是明治時代對天守的一種俗稱。建築學用語稱之為「天守」。


江戶時代初期,德川幕府成立之際,多座城池避開「天守」的稱謂而改為「櫓」,但現在將這種起到象徵作用的櫓和天守統稱為天守建築。從外觀上看,天守有兩層到五層不等,作為安土桃山時代末期城池的最終防禦據點,多修築於本丸。本丸中天守的周圍加築一道圍牆,稱為天守郭或天守丸。修築天守的過程稱為「矗立天守」。在天正年間的安土城以及大阪城等,天守已作為住宅使用,江戶時代多用來放置物資,而名古屋城大天守則通常用來放置閑置的各種物資。


天守是一座城池的象徵。一說認為天守的起源為「井樓」(即起到眺望觀察作用的櫓),作為軍事設施的天守有遭到攻擊而破損的可能性,因而用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其進行加強和復裝。出色的防禦力使得其軍事實用性大增,也擔任了最佳觀測台的作用。而天守則是在完全具備這些條件的基礎之上,宣示城主權威的象徵性標誌。自江戶時代開始,其實用性被逐漸削弱,而象徵性則逐漸被重視起來。


慶長年間,既存在岡山城天守和熊本城天守那樣極富緊湊式建築要素的天守建築,也同時存在德川家康主持修築的名古屋城天守和廣島城天守那樣重視外觀,而盡量簡化內部構造的天守建築。自此以後,那些用於迎送主賓的天守也逐步進入了內部構造簡化的階段,用來擺放物品的情況日漸稀少。


天守用作日常生活空間的例子較少,多用於儀式、迎賓等重要場合,或在遭遇突發情況時作為避難場所。


江戶時代的軍事學家總結出了天守的十大用處,稱為「天守十德」:


一、俯瞰城內;


二、縱覽城外;


三、眺望遠方;

四、自由配置城內武士;


五、悉知城內動向;


六、防守之際可自如傳達命令;


七、可輕鬆禦敵;


八、可無視射來的箭矢彈丸;


九、可以在特殊情況下自如地調兵遣將;


十、城的象徵。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姬路城世界遺產、國寶兵庫縣姬路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松本城國寶長野縣松本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犬山城國寶愛知縣犬山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彥根城國寶滋賀縣彥根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弘前城重要文化財青森縣弘前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丸岡城重要文化財福井縣坂井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備中松山城重要文化財岡山縣高梁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松江城重要文化財島根縣松江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丸龜城重要文化財香川縣丸龜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伊予松山城重要文化財愛媛縣松山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宇和島城重要文化財愛媛縣宇和島市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高知城重要文化財高知縣高知市


本文摘自戰場決勝者004《日本戰國爭霸錄》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迹



★從關東地區的紛亂入手,再講述本能寺之變的前後過程,分析日本戰國時代軍政特色;


★戰國亂世背景下日本鎧甲與城防技術的發展;


★還原真實的戰國名將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的特工帝國之錦衣衛
櫻花落滿地,忍者 VS 織田信長
被「鞭屍」的納粹德國「齊伯林伯爵」號航母
藩鎮割據,中晚唐年間中央與地方的複雜平衡
重鎮登州,見證明帝國與後金的那場戰爭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大概相當於什麼規模?
虞姬很悲慘?可以看看戰國時期的這位美女
戰國時期的七雄都在如今的哪些地方!
在日本住城堡,你體驗到的會是戰國時期武將的生活
古代戰國七分天下,來看看你的家鄉當時屬於哪個國家吧
戰國時期都講合縱連橫,而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一盤散沙只顧自己
又一番戰國時代,你看懂了誰是誰?
遊戲里經常見到:日本戰國時期的著名城堡
日本的歷史上居然也有個「戰國時代」,只不過太搞笑了
戰國時期唯一一個沒有傳承下來的國名,沒想到被外國使用
如果現在是戰國時期,你是哪國人?
日本戰國時代的不光上杉謙信沖吧毘沙門天,早在他之前就有一位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到底是不是村戰?
戰國時期到底有幾位武安君?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
如果回到春秋戰國時期,大家會是哪個諸侯國的臣民呢?
這兩個國家在春秋時睦鄰友好,卻在戰國時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戰國時期的大將龐涓,最後的結局如何,到底有沒有參加馬陵之戰?
看點:戰國時期秦朝名相李斯,再怎麼厲害最後還是被趙高玩沒了
戰國時代如果魏國留住他,也就沒有秦一統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