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王鐸


[清] 王鐸《文丹》句讀

韓玉濤《寫意——中國美學之靈魂》,自昆明學友 @徐觀海 惠寄以來,一直是床頭書,雖不甚解,常得怡神。通過韓先生,得以知道王鐸《文丹》,尋來一讀,頓感神奇,捧讀至再,興奮莫名。恨不早識奇文。網上不見文本,今不揣淺陋,逐字敲出,順加句讀,享諸同好。因原書影印有數字墨跡漫漶不識,留待識者揭示,句讀不妥之處,誠望學友正之。

001 文以妙悟為第一義,禪家亦以妙悟為第一義。不能妙悟,識性不靈,為昔人註腳黏縛,認指為月,認履為足,認手為掌,聖賢活潑潑語,皆認死了。

002 作詩作文,以不了語言外意為上乘,舉業亦然。

003 文要廓清魔氣。魔氣者,近科野狐時文也,魔氣不清,縱有才情,如雲遮日,不見本題真面目。

004 文不宕,則癡板;既宕,又須按部就班,引繩批根。縱筆態於規矩之外,操樞紐於規矩之內。如放風鳶,縱之在空,而扼之在手。

005 文如莊子之肆,馬遷之暇,公榖之潔,檀弓之嚴,杜詩之沉,李詩之曠,陶潛之遠,王維之閒,韋應物之淡,斯能大轉法輪。

006 大作手只爭上一截,不爭下一截。

007 能文,只是不增字於經文,不減字於經文,以題還題。題淺不得深,題深不得淺,題含蓄不得說盡,題反說不得正說。

008 千古極會作文人,止極會認題。

009 文無他巧,難在酷肖,難在恰好。非理境爛熟,摹之不能全肖;非陶錬功深,發之不能恰好。

010 不錬,則文麤糲支蔓,無節奏,無一唱三歎之致;太錬,又恐傷氣。妙正在有意無意之間,冷煖淺深,自得自知而已。

011 文要一氣吹去,欲飛欲舞,捉筆不住。何也?有生氣故也。文無生氣,即雕飾滿眼,木刻泥塑,著金碧,加珠璣,呼之不應,叩之不靈,何用?

012 理題貴深奧,如拜客只在大門外,於堂於室於樓閣,何曾窺之?

013 竒者,只是發透本題而已。如發古塚,古器之未經聞見者,竒竒怪怪,駭人耳目,竒矣。不知此器原是此塚中原有的,他人掘之二三尺、六七尺,便歇了手,今日纔發透,把出與人看耳,非別處另尋竒也。

014 文貴韻,貴姿,貴趣,貴秀,貴活,貴靈,此景惟虛處描神始有之。肥鈍填實,癡說直敘,隔去萬里。

015 文先分僊凡。脫去凡胎,方有僊意。

016 文要火候。火候到時,霸氣、俗氣、虛矯氣、酸寒氣都脫盡,沖如穆如,紀渻子之木雞矣。

017 文最怕俗氣。醫俗氣,須三代書、秦漢書;莫讀宋元書,其氣不古,近我朝時文也。

018 文喜淩駕,不喜怒駡麤莽之淩駕;喜虛婉,不喜淺薄無味之虛婉;喜竒峭,不喜迂闊謬僻之竒峭;喜簸弄,不喜枝葉旁出之簸弄;喜悠遠,不喜緩漫無關切之悠遠;喜酣戰,不喜贅疣添續之酣戰;喜沉厚,不喜無名理不瓏玲之沉厚。

019 文要機法。有機法,方能變化,所以轉換吞吐,處處有情。

020 才情不分,有才無情之文,病多直遂;理趣不分,有理無趣之文,病多死煞。

021 文要有天機。所謂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也。

022 文要生,要創。不生,則腐語不除;不創,則如死花萎蘿,不堪把玩。他人口中嚼過敗肉,不堪再嚼。

023 文要以逆取勢,以活轉。轂車三十輻,其轉者軸也。

024 文要膽。文無膽,動即拘促,不能開人不敢開之口;筆無鋒鍔,無陣勢,無縱橫。其文窄而不大,卑而不聳。有膽,文從古文生出。

025 文須嶔崎歷落,錯綜叅伍。有幾句不齊不整,草蛇灰線,藕斷絲連之妙。若拘拘排對,方而不圓者,不知此也。

026 文之幽致餘波,有香有籟。其香如蘭,聞之而不可把贈;其籟如琴,悅之而不可擬議。

027 文思湧來,如簇如擁,最要割捨,不可堆垛擁腫。譬制美錦,不善裁割,不協於負繩抱方,即非善衣。

028 文要在極窄狹處布局布勢,使有餘地。如高崖臨萬仞之谷,崖窮路斷,卻磩石為基,插架懸木,展拓于山壁之外,為院,為亭榭高臺,使人登眺不窮,引矚無限,此段景界,尤為竒曠。

029 格貴老,脈貴清,氣貴足,詞貴修。清,非寂寂數語簡短之謂也,即千餘言而承接轉收,一篇有一篇之結構,一比有一比之結構,不以字累句,不以句累篇,一篇如一句。提契呼吸,埋伏點睛,穿插收拾,如鷗在水,方見其身,忽入水中行二三里,始露其頭,略為游泳,又入水中暗度。夫文至於暗度,不在詞語,不論平竒長短,不拘濃淡淺深。嗚呼,難言之矣。

030 文有外境,有內境。外者,詞彩調度局陣也,有立乎其先而行乎詞彩調度局陣者,非詞彩調度局陣也,一味修詞,視此夢夢。

031 文之法要嚴,文之趣要鬆,文之味要貴,文之品要尊。

032 平日養文之機,心心相抱,刻刻自溫,如魚之在水,卵之在鷄,苞之在柯,鹿之在林,鶴之在皋,勿助勿忘,不緩不急,覺有一真光景,躍躍心目之間,了了手口之外,欲吐欲露。此機到時也,一為搦管,便沛乎不可遏抑矣,再加融冶,便為合作。視句句砌輳,如補衆片為衲,湊衆餖為饎,不是天然一氣。

033 為人不可狠鷙深刻,作文不可不狠鷙深刻。

034 文不可不苦,不可太苦。太苦,則恐澀晦鑿拗之氣來矣;文不可不甘,不可太甘。太甘,則恐平熟習套淺薄率易之病叢矣。

035 文曰古,曰怪,曰幻,曰雅。古,則蒼石天色,割之鴻濛,特立嵔壘,又有千年老苔,萬歲黑藤,蒙茸其上,自非几上時銅時甆,耳目近玩;怪,則幽險猙獰,面如貝皮,眉如紫稜,口中吐火,身上纏蛇,力如金剛,聲如彪虎,長刀大劍,擘山超海,飛沙走石,天旋地轉,鞭雷電而騎雄龍,子美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公所謂「破鬼膽」是也;幻,則如僊經神簶,靈藥還丹,無中忽有,死後忽活,九天不足為高,九地不足為淵,納須彌於芥子,化寸草為金身,觀音洞賓,方為現像,倏而飛去,初非定質,令人如夢如醉,不可言說;雅,則如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刪詩書成春秋,陶鑄三才,提掇鬼神,經紀帝王,皆一本之乎常,歸之乎正,不吒為悖戾,不嫌為妖異,卻是喫飯穿衣,日用平等。極神竒,正是極中庸也。

036 文要擒王,一比只消兩三句,咬題得力,入木三分,餘只隨性揮灑,皆有煙波。如為人寫真,只十分畱意於眼目頭面丰神,至於衣服,不拘樸素文繡,簑笠羊裘,僧衣道冠,朝衣赤舃,簪纓劍珮,任筆塗去,麤麤莽莽,皆有生氣。所謂擒賊先擒王,不必段段瑣碎,處處過用意也。

037 文要有畫意。

038 文如長江大河,吞日浴雲,千里一曲;又如流水小橋,野磵山花,不復市朝稠濁,另逗人一種別想。

039 堪輿與道家,皆用逆不用順,文能用逆用倒,此是玄而又玄之門。

040 極不著力是極著力,極著力是極不曾著力。如項羽巨無霸舉重鼎,面不流汗,手不張皇,腳不頓跌,輕輕舉之,若不用力也。何則?以力大故。尋常之人,吶喊叫呼,奮臂使氣,猛赴急起,於鼎左推不動,左挾不勝,汗流浹踵,聲喘顴赤,毫不克舉,何則?以力不大故。可見極費力文是斤兩極輕、氣力極小的,何則?以舉鼎故。

041 軸艫大舟,其扼要只在拏舵與看水勢。

042 方輪不能行泥塗,亦不能行平地。

043 文到精義入神處,何須許多?

044 前輩之文,元文笑,魁文怒。笑文令人親,怒文令人怕。

045 東牽西引,借舊文語寫入紙上,只為本領薄弱,不能誅討白文,被傳注引誘入火坑,又被歪墨卷歪時文引誘入休囚。

046 朱注原教人因傳尋經,原不曾教人因傳改經,不去尊經,何曾以傳注入?夫子意曰口氣中作大明。時文如醋,教人入口中,不曾教人入眼中,傷了人眼。

047 文要有才,又不要為才所役。才受型於法,才不躍冶,而語方能驅理役才,令一切經史子集,咸為奔命。

048 文有三帶。要帶劍客之放達,帶羽衣宿禪之玄默,帶深山隧洞、古木幽潭之煙霞。

049 作事實題,人知其要染左國國策氣,不知要染實用經濟氣。

050 緩筋鬆皮、皺眉皓首之老翁,近日之寬泛迂冗文也。不如新鮮嫩秀如綠蒲出水、紅蓮發池,此曰文之鮮,鮮則速。售老翁之文,終身無成。

051 文要有骨,要沉著。

052 最好文章,惟於題著痛著癢,方不是隔靴搔爬。

053 文忤者理不愜,文隨者骨不堅。

054 文不光彩,謂之乾枯;文徒縟絢,易失真義。

055 文認題如引嬰兒入市,一步一回頭。

056 書曰:「詞尚體要。」要者,居約立命之宅也,即百說千說,刻文如林,不能眩惑,為有據要者,足以制服,取捨之也。要處獨明於緩急,非題喫緊,即竒語最愛,綺語難舍,也要丟下。

057 或問場屋,如何便教人人喜?便首肯曰,只是不。搖頭曰,正如是正如是。

058 文之圓逸處,如閒雲來往聚散,不知其在虛空也;如落花淡蕩,飄颻水上,不知其悠揚迴旋也。

059 文之體,似散不散,似亂不亂,左之右之,顛之倒之,文之變始出矣。

060 雕句雕字,猶可意造一派卷舒自如、蒼茫孤行之氣象;如登高山望遠海,水天一色、浩渺無際,如史記氣象,豈爭一字一句之竒。

061 寸鐵殺人,不肯纏繞。

062 風來雨至,陡然莫測。

063 風行水上為文,不善解之迂儒,只以水平箭言之,誤卻多少竒才,不敢放手。不知風行水上,不是平平說也。風水相遭,小則漣漪,大則澎湃;風之所行,崩浪拍天,驚濤摧岫;黿鰲蛟龍,駭跳怒激,皆風之為也,皆風水之為也。宋儒之不善解書,類此。

064 最不易者,依題發,如題止。不以我更改乎題,而以題曲折繇我,如水之入山腳,水之變態各殊,皆繇于山之體勢,屈伸、高下、方圓、窪凸、孔竅、虛實皆因之,而不與爭。故曰,依題發,如題止。

065 皮毛之文,不可以語深奧之藏。文有神,有魂,有魄,有竅,有爬,有筋,有節,有腠理,有骨,有髓。獨一皮毛,足以盡文乎?如斯夏蟲,何可語冰。

066 作詩謂詩通禪,吾謂文亦通禪。

067 「作詩火速追亡逋,真景一失難再得。」可以悟作文。

068 古今文惟理窟研窮,心血不磨。故有百年之心血,則有百年之文;有千萬年之心血,則有千萬年之文。文章非小技。

069 文忌自滿心浮。心浮,多分外求竒,而中庸之理反失。譬如畫家欲畫海外異國之山,而本地山水、眼前風光,不知理會,所謂道邇求遠者耳。

070 多讀時文,使人骨靡,肺不清,氣懶頭悶,胷膈膨脹;不讀時文,采其隨時新意,又覺唇強口笨,生旦登場,巾履衣袖,不合時樣。

071 善認脈理者,作先天文,曰崑山水磨腔,點板按之工商;不善認脈理者,憑才氣,扯坊刻,作後天文,曰青陽喊叫腔,全無點板,一派連三板,響聲熱鬧而已。

072 文有矜貴氣,有壯麗氣,有兵戈氣,有寒酸氣,有頹敗氣,有死亡氣。全無氣,不名為文。

073 龍龜鹿鶴,能壽者,以其無死氣也。古文古詩之壽千秋,何獨不然?

074 學問、人品、文章,皆從自信堅確而成。自信不是師心自用,在見理了徹之後耳。

075 人惟胷襟高曠,志趣玄遠,落筆便超、便脫,便獨越。

076 作古文今文,最戒護短,不許開眼人指摘。一字護短,便是瑕疵,縱好,不為全瑜。

077 最上取格與才合,才與理合,理與氣合。必不得已,而棄格取才,棄理取氣;又思,其次之意也。

078 有養之文與無養之文,其氣度自別。

079 文之妙,要伏兵,要應兵,固妙矣;要妙在無伏兵無應兵,揬之無首,尋之無尾,無有合縫,無有提綱,求之有色有象,按之無臭無聲,而渾渾淪淪,不用繩墨,自有成位者。噫!化矣。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

080 試思掩卷靜坐時,與所觀之文,既已離別,而眉宇間尚有無限文章,恍恍現前。此際文章,究竟安在?

081 先辨文與題是不是,然後批評其文之好不好。若既不是全篇,不必批評也罷。

082 識卑者論文之妍媸,識高者只論文之(美?雋? ,? )者似是而非,如苗之有莠,魚目之與珠。嗚呼!(不?)誤認者,始可言文。

083 文不可降格以諧俗,改度而求工,曰,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084 妙處不傳,不在語言文字,方知秦火不能熄,漢疏不能達,朱注不能注,更有微言在。

085 習舉業如富貴,種種色色皆備,及其遠行,登山涉險,一騎行裝,只求輕便。

086 文有攝取人心魂,使人不得他好者,曹孟德人人惡其為人,人人好其為詩。

087 文有時中,有狂,有狷,有鄉愿,有異端。

088 雖是不方不圓之玉,以俟成器;莫學頑石,等於瓦礫。

089 老手作文,如名將著儒服,雄鷹脫縧索,軒然(卓?)立,有矯健翻飛之意。

090 珊瑚在海底,淺揬惡得出?

091 文耐年深者,其理勝,其味厚。

092 文有陷陣摧堅之功,所以封侯者,先犯矢石。

093 文之慧解,如千年暗洞,忽持一燈。

094 醫家生藥熟藥要炮治,因之診脈合劑,略用不多兩味便靈妙,其妙處在診脈。

095 文開題之鬰,即以開自心之鬰。

096 嫣然一笑,百媚俱生。

097 音,和至難。音和氣舒,此足覘養。

098 案頭不可置無用閑書,易以披觀日讀要緊舉業書,則學崇。

099 平時文不可多作,多作手滑,淺順終身,成了學究文章;臨場不可少作,少作如人久不彈琴,心手不調。養成滿志者,虛谷叩鳴,不在此例。

100 神龍能大能小,入天入海,入木入石,而雲雷隨之。文之第一義,莫可名言,其猶龍哉。

101 文章前唱榮華,而末路媵句謄理,不可憔悴,不然單枝削實,頭重尾輕矣。

102 六經蟠際,百家飇駭。

103 玄神宜寶,素質無翳。

104 少年選文,思無定矩,動為邪氣,文章引入鬼穴。

105 陸機文賦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二字,才力癰膇,蹋翅不飛。光饒聖經之旨,安得不詞躓而意跎。

106 文要風流如王謝子弟。

107 水中月,鏡中花,是文章三味。

108 鍼鍼貫線,箭箭上垛,絲絲入扣,點點滴窠。

109 圍奕有了兩個眼,短下長下,只點一二子,都成活棋。

110 人到深山中,水流雲起,鳥語竹聲,悠爾有得,不必話魯仲連之蹈東海,陳希夷之歸華山,自然無形骸之累,利慾之萌矣。作文要有此眼界,方一絲不掛。

111 作一句數句題,須細詠其上文,又細詠其下文,全章孰為主孰為賓,孰為正孰為反,孰為緩孰為急,孰為過文,孰為結語,題在何處,然後動筆,方不礙上礙下。

112 舉業動勸人改手,此不通之論也。文局如人之讀縹緲清泠之文,使人煩熱欲除,如茶煙初泛,秋月徐親,涼露不多,艸蟲無語。

113 滋味深長之文,如花前微笑,遙想猶存;樹尾餘香,經風不歇。

114 文當如寂寥深山,獨坐無人,老猿忽叫,陡然一驚。

115 文如深潭千尺,星辰鋪之潭底,朗朗可數。

116 文有主從。居中而制者,似君;聽其指揮而不言者,似僕。

117 《史記》敢於胡亂。《前漢書》如彼洗錬,如彼精神,一毫不敢胡亂。孔子見南子應公山,子路不敢以舒其藻。

118 有奧義,必能峻舉。

119 文在咽喉中吸氣。

120 先淵嶽其心,然後能淵嶽其文。

121 景色盡而情有餘,此之謂艷外之幽,隱中之秀,響表之音。

122 才大如海如江,才小如陂如池。

123 瘠詞肥義,負聲有力。

124 最好文心,獨生於至靜,耳目不外鶩,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故筆區雲譎,文瀾波詭,是故能生乎動。

125 博洽為饋貧之糧,點化為飛升之藥。

126 文如風水。認龍脈合砂水,論生尅合理氣,最要一著定向。分金在於點穴,點穴真,千里來龍,抱之水口。故《文心雕龍》曰:「理不謬搖其枝,字不妄舒其藻。」

127 文如撒手渡黃河,一葦渡江,是別有神通。

128 有一般腳步踏著地行;有一般掀起腳、打筋斗,駕雲霧向空中行。

129 虎跳熊奔,不受羈靮。

130 文章做到快樂時候,纔是自得。

131 讀書人一記性,一悟性,一作性,兼有者少。

132 文要溫溫款款,不促不迫,而有揉獅頓象之力。

133 新意甲柝,不必染色,自然發出,練青濯絳。

134 「藻采太豐,風骨不飛」,劉勰之言至矣。

135 面獨大成者能總之,此外不同,各成一家便可。

136 一第未第,正不必改手,如人服藥,不過減其有餘,滋補其不足耳;又如將士將戰,不必因其前日不勝,必改平日之刀為鎗,鎗為戟,戟為矟,矟為鞭,鞭為錐,錐為斧,斧為弓,弓為弩,各習一器,加工演弄,以至嫺熟。《國策》曰,「左攜人頭,右攜生虜」,所用兵器不同,同之取勝而已。

137 善戰者鬭智不鬭力,羽扇綸巾,諸葛公可稱名士。

138 文如賣貨物,做成人人買的;莫[疒呆]了做成人人不買的。前數年所尚之文,今又不尚了。

139 作一題如問詞訟,只要拏本身來。拏許多替頭,皆逐出不算。

140 高可深奧獨造之文,斷斷不入俗眼,猶俗文斷斷不入獨造之眼。故曰:「濬發淵心,受嗤拙目。」拙者曰好,便不好了。

141 陸機曰:「誇目者尚奢,會心者貴當。」允是名言。

142 秤於錙銖,晰於毫芒,嘔心而出,正叩寂寞而求音者也。

143 兔起鶻落之喻,不但得勢,妙在擒拏;不克擒拏,縱得勢也無益。

144 絃太緊促,便無雍容博大之象。

145 得意忘言,千古文家玄諦。憑有狀之狀而定其範,化無名之名以會其響。

146 鑚燧然火,得火遺燧;剖蚌裂珠,舍蚌懷珠。

147 務經緯於無為之內。

148 庸俗腐淺之文,如用力搖皮鈴。

149 文章間道出兵,履險制敵,以少勝多,偏鋒亦自可喜,前所論文之狂狷是也。必拘拘於堂堂正正者,腐甚,腐甚。

150 因題構思,如冬不可葛,夏不可裘。只求輕清,雖冬必葛焉,幾不免陳無巳之凍死矣。

151 文到絕頂,使人指為瑤,莫能定其價,是謂無名之瑤。

152 文中有竒怪,淺人不知耳,望之咋指而退,如溫太真燃犀,見水中諸靈,怪其光華閃爍,相為雜錯,自使人目怖心震,不能已已。

153 文要有栩栩然之光景,莊周夢為蝴蝶耶?蝴蝶夢為莊周耶?有此趣,謂之神化。

154 文要深心大力。大力,如海中神鰲,戴八絃,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

155 兔之力不如犬,犬之力不如馬,馬之力不如獅,獅之力不如象,象之力不如龍;龍之力,不可得而測已。

156 文可以觀人之壽夭貧富,何也?相書以目為人神之所聚,文正人之心神所聚也。靈艸自然,珍木不死。

157 文要斬釘截鐵,如臨陣者提刀一喝,人頭落地。

158 文如人飲食,太饑則腹空,太飽則自家欲嘔欲噦,口無滋味,病不旋踵,急須一貼消導散。

159 奏樂者,有抑揚高下,清濁曲直,觕聲細聲,長聲短聲,五音遞宣,翕如,皦如,繹如,便是一篇好文章。

160 文要如曲磵流泉,委婉頓挫。綠艸丹花之中,遠而聽之,琅琅有聲。

161 文之妙,在無字處。

162 文不得綱領,則愈簡愈枯,愈多愈冗矣。

163 文如大將用兵,其令暗傳,數十萬衆,隨其指動,正不必人人口授也。

164 文之神來時,如獵人得鷂,以手握之,手太重鷂忽死掌中;手太縱,鷂飛不復再來矣。此段精神,欲即欲離,若有若無,若淺若深,若近若遠,可想不可說,是論語文韻致。近時野路文,一味汎汎議論,不知口氣神情,畫貌不相似,披圖可發大笑。

165 作文有當然,有所以然,有不必然。

166 虛則鬆宕,實則木板。

167 作文不說盡,則不透骨;然太說盡了,恐又無逺煙秋水、澹蕩不盡之致。

168 雨中梅萼,風前柳條,其致婉然,其氣清發。

169 畫先有成竹於胷中,題先有成局於胷中。

170 文太孤,則不諧時。

171 文貴得勝著,佔了勝地,如漢高祖只據關中,我太祖只據金陵,餘如破竹,天下自然率服。

172 季札觀列國今文,即十五國風也,近日文妖,所以兆兵敵妖蓮流寇之事,可見文關國運,識者欲返之,正如言哉。

173 學不積久,心又浮散,安可與玄微之文。

(全文完)

*全文錄自《擬山園選集》第八十二卷,見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王鐘翰主編. 四庫禁燬書叢刊 集部 88. 冊 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麤[cū],觕[cū],同「粗」。餖[dòu],供陳設的食品,比喻堆砌文辭。饎[xī],炊,熟食。嵔壘[wěi lěi],山貌。舃[xì],鞋。覘[chān],看,偷偷地察看。彀[gòu],使勁張弓。靮[dí],馬韁繩。矟[shuò],古同「槊」,長矛。噦[yuě],嘔吐,氣逆。

*序號為筆者擅加。


王鐸草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

「清」王鐸《文丹》句讀

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自署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綾本。草書。自作詩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長469cm,高26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卷中七律五首,有三首見於《擬山園選集》(台灣學生書局)。《登岳廟天中合看山同友》,載集中七律卷九,題作《登岳廟天中閣看山感時》,原為二首,卷中所書為第一首。《頻入》,載集中七律卷三,卷中所書之「待醍醐」,集中作「醉醍醐」。《汴京南樓》亦載集中七律卷三。另兩首雖不見於集中,然同書五律卷三有《湛虛、靜原游牛首》、《燕子磯湛虛招同靜原》、《上天開岩同湛虛、靜原》三首,與卷中《牛首山同湛虛、靜原》—詩顯然是同時之作。湛虛,即張鏡心,字孝升,湛虛為號,明天啟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是王鐸的摯友。見於《擬山園選集》(台灣學生書局)及《擬山園初集》中的與張鏡心有關的詩作多達五十首以上。張鏡心亦曾為王鐸的《擬山園初集》作序,與王鐸以「年弟」相稱,盛讚王鐸詩文「浩乎哉如煙海,修辭之家,未之有也。」與湛虛同游的靜原,除上列幾首詩外,《擬山園初集》五律卷四有《送戶曾屈靜原之金陵》一首,此詩約作於崇禎八年,知靜原屈姓,曾官戶曹之職,先於王鐸一年來到南京。

卷中第一首《張抱一公祖招集湖亭》,從詩意看,是王鐸在「湖亭」的即興之作。張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寫山水,兼通醫道。卷中以「公祖」稱之,應是某地的地方官。款署「崇禎十五年三月夜」,可知與「壬午春莫書於懷州公署」的行書五律長卷乃同時所書。

王鐸自崇禎十三年冬月由北京奔至懷州為父服喪,到書寫這件長卷時,已在懷州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是年夏季,王鐸曾攜家人一度返里,然未過多少時日,又受到農民義軍的衝擊,復攜家人乘舟沿黃河東下,其時方在夏末。

這是王鐸草書長卷中迄今所見較早的一件。

參考 《擬山園選集》(台灣學牛書局) 《擬山園初集》 (崇幀十年刊本) 《書道藝術·九》(日本中央公論社)(高文龍文)

(文字參考榮寶齋出版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王鐸卷)

釋文:

張抱一公祖招集湖亭

有酒滄池對煙丘,相招者誰任意游。晉人唐人曾幾度,泉水溪水還同流。鐘鼓此城鳴白露,戎兵何處領高秋。蘆花今古依然在,羨爾無聲眠野鷗。

登岳廟天中閣看山同友

四圍紫邏坐相望,突兀高峰劃大荒。誰復凌空呼帝座,我今乘勝挹天漿。香煙古廟通靈氣,石路神丘點太陽。凍草暮雲無限意,漢京封禪舊山房。

牛首山同堪虛靜原

一樽絕巘放高歌,回首禪房忘坎坷。旦樹晴分天目近,午帆氣挾海風過。山吞吳楚猶新燕,寺趁齊梁只故蘿。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簫何處倚嵯峨。

頻入

頻入長安過九衢,誰知幽夢在髭鬚。只今人路何從說,漸審岩居不可無。屈指箸籌賒日月,傷心戎旅滿江湖。此生休外韜真處,錦瑟琪華待醐。

汴京南樓

夷門蕭瑟俯晴空,萬事欷獻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葦,宋家艮岳老苔叢。牧人壕外時驅犢,獵騎天邊晚射鴻。舊月多情依汴水,滔滔東去更朦朧。


又已釋文:

張抱一公祖召集湖亭

有酒滄池對煙丘,相招者誰肆意游。晉人唐人曾幾度,泉水溪水借同流。鍾飽此鄉叫黑露,戎兵那邊發下春。蘆花今古仍然正在,羨我無聲眠家鷗。

登岳廟天中閣看山同友

四圍紫邏坐相看,高聳頂峰劃年夜荒。誰復騰空吸帝座,我今乘勝挹天漿。捲煙古廟通靈氣,石路神丘面太陽。凍草暮雲無窮意,漢京啟禪舊山房。

牛尾山同堪實靜本

一樽盡煩忙放高歌,回顧禪房記曲折。旦樹晴分天目遠,午帆氣挾海風過。山吞吳楚猶新燕,寺趁齊梁只故蘿。莫管星斗朽不朽,吹簫何處倚嵯峨。

頻入

頻進長安過九衢,誰知幽夢在髭鬚。只古人路何從道,漸審岩居不成無。屈指箸籌賒日月,悲傷戎旅謙江湖。今生戚外韜實處,錦瑟琪華待醐。

汴京北樓

夷門蕭瑟俯陰空,萬事欷獻背其中。梁苑池台新萑葦,宋家艮岳老苔叢。牧人壕中時驅犢,獵騎天涯早射鴻。舊月多情依汴火,滾滾東往更昏黃。

崇禎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鐸具草抱翁公祖指正

「清」王鐸《文丹》句讀

明崇禎十五年,王鐸流寓懷州,受到張公祖的款待,並有詩作贈他,一是《贈張抱一行書詩卷》,一是《贈張抱一草書詩卷》。款署「崇禎十五年三月夜」,可知與「壬午春莫書於懷州公署」的行書五律長卷乃同時所書。張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寫山水,兼通醫道。卷中以「公祖」稱之,此人應是懷州的地方官。本卷的書寫時間既與上述兩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內容又與當時王鐸與張公祖頻繁往來的經歷一致,可被視為此卷確系王鐸真跡的佐證。

崇禎十五年王鐸五十歲,經歷過對二王、東晉和米芾長年累月的執著學習,終於完成了「自化」。其此前的作品,對二王與米芾"如燈取影,不失毫髮"(錢謙益《牧齋全集·有學集》),到《贈張抱一行書詩卷》和《贈張抱一草書詩卷》時,已擺脫了「仿」的痕迹,有了主體性較強的跌宕雄逸的意態。而《贈張抱一草書詩卷》亦是王鐸草書長卷迄今所見較早的一件。

附圖釋文: ……錦瑟琪華待醍醐。 汴京南樓 夷門蕭瑟俯晴空,萬事欷獻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葦,宋家艮岳老苔叢。牧人壕外時驅犢,獵騎天邊晚射鴻。舊月多情依汴水,滔滔東去更朦朧。

崇禎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鐸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 又號痴庵,別署煙譚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入清後,他降清,清授予他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王鐸由明朝舊臣變為清廷新貴,在以氣節自持的明代遺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貳臣,因此,他始終抑鬱不樂。入清之後,王鐸做了8年的官,於順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時,朝廷借敕編《四庫全書》之際,查毀了王鐸的全部書刊,並將王鐸列入《貳臣傳》。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洒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王鐸因他在明亡之後降清,在氣節上頗多可疵之處,故許多人對他的人品常有微詞。但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 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附:韓玉濤《王鐸的中庸論——書王鐸<文丹>後》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清」王鐸《文丹》句讀


王鐸書法美學概要

紅荊藤 摘編

「清」王鐸《文丹》句讀

《行草五言詩》

王鐸《戊辰自都來再芝園作》軸 絹本 行書 縱188厘米,橫49厘米。上海朵雲軒藏。

釋文:花林深礙日細逕曲隨人雞犬歷午熟池塘依舊新畦平堪理竹地潤較宜蓴鞅掌空繁暑回頭悟世塵戊辰自 都來再芝園作文岳老父母正 王鐸

「清」王鐸《文丹》句讀

王鐸《五律夜渡作行書詩軸》 1642年作 縱244cm 橫48cm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長路多辛楚 依稀聞扣舷

方知飛野鷺 不辨入潭煙

碩頟人無已 梅梅月可憐

應輸牧豕子 何意感玄天

夜渡作

山公老詞丈正 壬午秋 王鐸

「清」王鐸《文丹》句讀

王鐸 草書臨帖扇面 金箋 南京博物院藏

「清」王鐸《文丹》句讀

《擬山園選集》

書時,二稚子戲於前,嘰啼聲亂,遂落(如)龍、形、萬、壑等字,亦可噱也。書畫事,須深山中,松濤雲影中揮灑,乃為愉快,安可得乎? ——《擬山園選集》(詩集·台灣學生書局)卷一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王鐸是中國美學的殿軍。他代表了一個時代。王鐸是有理論的,這就是一卷《文丹》。海內孤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善本室所藏順治十年刊本。《擬山園選集》,共有八十二卷,第八十二卷,即《文丹》,共有一百六十餘條,這是王鐸美學的核心。之後,劉君正成編輯《中國書法全集、王鐸卷》(榮寶齋版一九九三年)時,又廣搜博採,收集到王鐸書論四十五條,其中包括《草書頌》這樣重要的文章。王鐸美學,至此大備。

王鐸說:「風行水上為文」,不善解之迂儒,只以水平箭言之,誤卻多少奇才,不敢放手:不知風行水上,不是平平說也。風水相遭,小則漣漪,大則澎湃。風之所行,崩浪拍天,驚濤摧岫,黿鼉蛟龍,駭跳怒激,皆風之為也,皆風水之為也。——宋儒之不善解書,類如此。(《文丹》)

王鐸說:《史記》敢於胡亂:《前漢書》如彼洗鍊,如彼精神,一毫不敢胡亂。(《文丹》)

草書,不僅「擴於鸞折,睽以蛇(蟲也)瞿,」而且「獅吼猊怒,頓挫於諸。」(《草書頌》),順治十年刊《擬山園選集》卷十五。引自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卷六十二《王鐸》(二),頁六五二。榮寶齋,一九九三年。)

「文能用逆,用倒,此是玄而又玄之門。」(《文丹》)

文要深心大力。大力,如海中神螯,戴八紘,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文丹》)

兔之力不如犬,犬之力不如馬,馬之力不如獅,獅之力不如象,象之力不如龍,龍之力,不可得而測已!(《文丹》)

神龍能大能小,入天入海,入木入石,而雲雷隨之。——文之第一義,莫可名言,其猶龍哉:(《文丹》)

為人不可狠鷙深刻,作文不可不狠鷙深刻。(《文丹》)

文要「膽」。文無「膽」,動即拘促,不能開人不敢開之口。——筆無鋒鍔,無陣勢,無縱橫,其文窄而不大,單而不聳。(《文丹》)

笑文令人親,怒文令人怕:(《文丹》)

文要一氣吹去,欲飛欲舞,提筆不住,何也?有生氣故也(《文丹》)

文有矜貴氣,有壯麗氣,有兵戈氣,有寒酸氣,有頹敗氣,有死人氣。——全無氣,不名為文。(《文丹》)

文要斬釘截鐵,如臨陣者提刀一喝,人頭落地:(《文丹》)

寸鐵殺人,不肯纏繞。(《文丹》)

風來雨至,陡然莫測(《文丹》)

虎跳熊奔,不受羈約。(《文丹》)

掀起腳,打筋斗,駕雲霧向空中行。

他人口中嚼過敗肉,不堪再嚼(《文丹》)

文中有奇怪,淺人不知耳,望之咋指而退。……自使人目怖心震,不能已已。(《文丹》)

奇奇怪怪,駭人耳目,奇矣:(《文丹》)

文喜凌駕,不喜怒罵粗莽之凌駕;喜虛婉,不喜淺薄無味之虛婉;喜奇峭,不喜迂闊謬僻之奇峭;喜簸弄,不喜枝葉旁出之簸弄;喜悠遠,不喜緩漫無關切之悠遠;喜酣戰,不喜贅疣添續之酣戰;喜沉厚,不喜無名理不瓏玲之沉厚。(《文丹》)

文,曰古,曰怪,曰幻,曰雅。

古,則蒼石天色,割之鴻濛,特立(山畏)(山畾);又有千年老苔,萬歲黑藤,蒙茸其上,自非几上時銅時畾甆,耳目近玩;

怪,則幽險猙獰,面如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纏蛇,力如金剛,聲如彪虎,長刀大劍,擘山超海,飛沙走石,天旋地轉,鞭雷電而騎雄龍:子美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公所謂「破鬼膽」是也;

幻,則仙經神籙,霛(靈)葯還丹,無中忽有,死後忽活,九天不足為高,九地不足為淵,納須彌於芥子,化寸草為金身,觀音洞賓,方為現像,倏而飛去,初非定質。令人如夢如醉,不可言說;

雅,則如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刪詩書成《春秋》,陶鑄三才,提掇鬼神,經紀帝王,皆一本之乎常,歸之乎正,不吒為悖戾,不嫌為妖異,卻是吃飯穿衣,日用平等。——極神奇,正是極中庸也:(《文丹》)

「古、怪、幻、雅,皆一本乎常,歸之乎正,不吒為悖戾,不嫌為妖異,卻是吃飯穿衣,日用平等」。

文有時中,有狂,有狷,有鄉愿;有異端。(《文丹》)

「清」王鐸《文丹》句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美國才女 Charmaine Olivia 線描插畫欣賞
學術書法二十四訣
黃賓虹草書《千字文》
中國國畫花鳥技法~幾種蟲兒的畫法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論文:《王鐸詩稿》考辨
「神筆」王鐸《琅華館帖》
王鐸行書《李賀詩帖》《聽穎師琴歌》
王鐸行書《琅華館文卷》
王鐸《白雲道人詩》
王鐸《書畫雖遣懷文語軸》
王鐸隸書《三潭詩卷》
王鐸《題野鶴陸舫齋》
「筆神」王鐸書《唐人詩冊》
明末清初王鐸尺牘刻本《琅華館帖》
王鐸草書《56丁亥杜甫詩》有釋文
王鐸《瓊蕊廬帖》欣賞
王鐸書法欣賞:《王維五言詩楷書卷》
王鐸草書《唐詩九首》
王鐸《草書詩卷》欣賞
王鐸草書《秋興八首冊》,高清注釋版
明代王鐸《行草詩稿墨跡》欣賞
清代王鐸《擬山園帖卷五·延壽寺碑》
王鐸草書《唐人詩帖字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