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與孩子說話該注意什麼?
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上過早教,但究竟該通過早教學什麼?怎樣早教最有效呢?
其實父母都清楚,兒童天生好動、好玩。「嗨寶寶育兒」(hiangel_cn)認為,如果能把他們旺盛的精力利用起來,他們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學會更多的東西。
維果斯基提出了「腳手架」理論,他認為,兒童學習和解決問題需要有「腳手架」支持,也就是他人為兒童提供協助或扶持,這樣兒童就能在他人的幫助下更快的成長。
為了理解這一概念,我們來看個事例:
設想如果兒童在要玩某個玩具時,比如小汽車或娃娃,卻想不起來玩具放在哪裡了,這時,作為父母你是會直接幫他找出來,還是會引導他自己找出來呢?
「嗨寶寶育兒」(hiangel_cn)認為,如果父母直接幫他找到玩具,就錯失了一次很好的早教機會;相反,通過引導兒童自己找玩具,則可以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
母親:你還記得上次什麼時候玩的玩具嗎?
孩子:上次小朋友到家裡來的時候。
母親:你們玩完玩具是否把它們收起來了?
孩子:是的,我們一起收拾的。
母親:那你記得放哪兒了嗎?
孩子:不記得了。
母親:是放在客廳了嗎?
孩子:不是。
母親:是放在你的卧室了嗎?
孩子:好像是的。
母親:是放在書架或是玩具盒裡了嗎?
孩子:我想起來了,我們看完故事書,把它們一起放在書架上了。
母親:太好了,你想起來了。那麼,為了避免下次找不到玩具,我們今天玩完再把它們放在玩具盒裡,這樣你每次都能找到它們。
「嗨寶寶育兒」(hiangel_cn)認為,雖然,這段對話很簡單,但卻說明了腳手架是如何起作用的。母親通過引導幫助孩子回憶,了解找玩具的基本思路;同時,母親還告訴了孩子,要養成好的習慣,才能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認知的發展是社會交互的結果,他把兒童視為學徒,從成人和同伴參與者那裡學習認知策略和其他技能。
雖然,兒童在早教班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但脫離生活實際且不經常的早教,往往不如生活中學得更多、更快。因為,父母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長,影響也最大。
「嗨寶寶育兒」(hiangel_cn)認為,如果父母能夠充當好「腳手架」,引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代他解決問題,那麼他們就能從父母那裡學會方法,而這才是孩子成長所必須的。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孩子感覺「爸爸媽媽不理解我」怎麼辦?
※孩子髮型哪家強,看看爸爸媽媽把孩子都「糟蹋」成啥樣了!
※美國爸媽做了什麼讓他們的孩子如此自信?
※「啰嗦」媽媽請聽,孩子有話對你說……
※很多媽媽都很疑惑,為什麼孩子不喜歡爸爸呢?
※「媽媽我是從哪來的?」孩子總問羞羞的問題該怎麼辦?
※孩子被欺負,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孩子畸形,媽媽究竟對孩子做了什麼?
※十張畫告訴你,孩子最討厭爸爸媽媽做什麼
※「這孩子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這句話要警惕!孕媽媽
※孩子怎麼說都不聽?你應該注意這幾點!
※我說的話孩子怎麼就聽不進去呢?也許你說話的方式有問題!
※嫌寶寶說話晚、不活躍?教孩子說話必須注意這些,你先學起來啊
※孩子跟爸爸姓?你說順其自然,那實際呢?你期待嗎?
※孩子最渴望父母對自己說的話,你說過嗎?
※被孩子看到「大姨媽」該怎麼解釋?
※如果孩子問:人為什麼會死?你該怎麼回答?
※媽媽,請你捨得「使用」孩子!
※爸媽這樣做,讓孩子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