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Lucy老師

資深的親子、教育


兒童心理諮詢師


這是Lucy老師打造的原創育兒平台


專註0-16歲兒童的養育

有我陪伴,一起成長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PS:做個廣告,育兒共成長社群持續招募中,有興趣的朋友請拉到底部加小編聯繫方式入群!


正文

有不少父母常常不自覺地會說出一些拋棄孩子的話來。這些話會對孩子產生哪些長久的傷害?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看見你就煩!」


「早知道就不要你了!」


「再鬧,媽媽不要你了!」


「你像誰啊?我們家沒你這樣的!」

「你一點都不聽話,你太讓我失望了!」


「我怎麼能生出你這樣的孩子!」


「考不好別吃飯!」


「我沒你這個兒子(女兒)!」

「滾吧.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養你這孩子有什麼用?」


「你沒救了!」


「你乾脆別讀書了,我對你也不報希望了!」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有些話聽起來雖然沒有明確的驅趕、拋棄的意思,但也暗示了「沒有你我會更好」或者「你不像我,你不屬於我們」這個意思。


比如,一個朋友,從小乖巧,聽話,學習好,體貼父母,幫助父母幹家務,可是奶奶的一句話永遠響在她的耳邊:「玥玥(化名)樣樣都好,要是個男孩就更好了。」獨生子女的政策使很多喜歡男孩(也有的是喜歡女孩兒)的家庭終生遺憾,當孩子的面有時也流露出「你不是我們想要的……」那個意思來。與性別類似的, 有些離異的家庭或者一直應該離但沒有離的家庭, 父母一方或雙方會說:「都是因為你,我們才沒有離。否則我們早就自由了。」或者「要是沒有你,我離了婚可以如何如何,可是……」這類話的意思同樣是:因為你的存在,拖累了我的一生,我不想要你!


再比如,「我們家沒有你這種什麼什麼的人」,或者「像你姑姑(或舅舅等)一樣的怎樣怎樣不好,不像我」。這類的話與其他明顯拋棄孩子的話一樣,威脅的是孩子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還有一種「拋棄」也挺常見的。現在的大多數家庭必須要兩份工資收入才能維持,所以很多父母不得已,只好請老輩來帶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姥姥家或奶奶家。我遇到好幾位老年人,在實在沒辦法「管不了」孩子的情況下,或真或假地對孩子說「我走了,我不管你了」或者「我管不了你了,你走吧,你回你爸媽那裡吧」。這種情況下孩子要經歷雙倍的恐懼,除了前面分析的那些外,孩子還要擔心爸媽的責罰,他知道自己必須與姥姥或奶奶在一起的,沒有別的選擇,否則爸媽不會做這個決定。他得罪了老人又得罪了爸媽,既失去了老人又失去了爸媽。他必須討好,同時體驗著自責、自卑、恐慌,喪失了歸屬感的孤獨冷漠。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這些話會對孩子產生哪些長久的傷害?


一、會自覺、不自覺地違背自己的意願,做出取悅、討好大人的舉動


例如,順從,讓幹啥就幹啥,主動為父母著想。這樣的孩子會被人認為乖、孝順、聽話,甚至懂事。而實際上,他們的行為表現可能讓人覺得乖巧、懂事,內心卻不一定乖巧、懂事,因為他的動機和目的是不一樣的。對父母充滿了愛和信任的孩子,他們的乖和懂事是因為他真心地知道並相信父母的教誨,因此願意服從,他的體貼和孝順父母是真正感受到了父母給予的愛和溫暖而自願做出的回報。被威脅拋棄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乖巧、懂事是因為恐懼而做出來討好行為,他的動機不是信任和感恩,而是委曲求全、不得已而為之。前者是為了自己的幸福快樂,後者是為了父母的幸福和快樂。更何況,有些父母是無論如何都討好不了的,他們只有一時的滿意,很快就忘了孩子的好處,又開始重彈「不要你了」「沒有你多好」的老調。


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孩子不會一直討好父母。他會感到不公平,他討好的熱情和動力也會被一點點地熄滅。可是,他的討好行為常常已經固化了,他在與其他人交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重複「讓別人高興、滿意」「別惹別人不高興」這樣的內在動機,而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人活在社會上,必然會與他人有利益的衝突。一個人若總是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總是放棄自己的利益,他的社會功能是不全的,即便他自己心甘情願,他的家人、孩子卻需要他的保護和支持。一味討好別人,不但不能「吃虧是福」,反而會招來壞人的利用、控制、得寸進尺。他的生活不會幸福、安穩。


二、自我價值低


「我不值得、本不該、不配在這個家」,這種自卑深入骨髓。自卑之餘,一遇衝突矛盾,孩子會首先自責,「都是我不好,要是沒有我就好了」。在這些理念和認同下,孩子從小就會體會到悲觀厭世。活著,存在,沒有意義,只給他人和自己帶來煩惱和痛苦。這種煩惱和痛苦是如何難以承受,孩子必須要想辦法、擺脫。


三、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


一個被父母否認、拋棄的孩子,就像腳下的土地被抽走了,他沒有自足之地,深怕無依、孤獨寂寞,斷了與他人最天然、最緊密的聯繫。這樣長大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就像《紅樓夢》中的惜春一樣,她體會不到別人對她的關心,她也不關心別人,獨善其身,或者被描述為自私自我,主動斷絕與外界、與他人的往來。另一個極端則是反社會人格。他體會不到社會和他人的給予,不認為自己與社會和他人有關係,怨恨社會和他人。



你對孩子說過「媽媽不要你了」嗎?



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一、注意戒掉任何不接納孩子、不理孩子、拋棄孩子的威脅用語!可以請家裡人監督。


二、學習、掌握讓孩子信任、服從家長的技巧,而不是實在沒辦法了,只好威脅孩子。


三、學會反思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犯錯誤,從根源上去診斷,從言行上去指導,而不是一味用威脅來壓服孩子。


四、從態度上轉變對孩子的看法。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可以隨意丟棄。要負起責任,把孩子看成必不可少的家庭一員。


五、如果無意說過此類的話,一定要告訴孩子自己不是真心要拋棄孩子,讓孩子確信家就是他的地方,永遠有他的空間。


六、如果自己說這類話確實有對家長責任的厭倦,那麼自己要去學習、調整,自己要長大,而不是怨孩子。


- END -


育兒共成長有我陪伴,一起成長


育兒共成長公眾號最值得關注的育兒自媒體, 每天5分鐘,讓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給孩子優秀的教育,提升 自己,同時提高孩子.


如果您還不是育兒共成長的群成員,或者您的朋友想加入


歡迎加入育兒共成長社群,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大熊老師拉你進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共成長 的精彩文章:

怎樣做個社交小高手?上
親子遊戲:周末和孩子在戶外製作一幅美麗的樹葉手工
小貼士:高質量的陪伴4要素
親子遊戲:和孩子一起製作一本美麗的雨天日記
邊吃飯邊講故事也可以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嗎?

TAG:育兒共成長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會對孩子說不嗎?
孩子最渴望父母對自己說的話,你說過嗎?
不是你的孩子我不要!
絕對不能再讓爸爸帶孩子了!
孩子喝豆漿 這些禁忌要避開,媽媽你都做對了嗎?
生父對人販子說如果買了我的孩子,請不要給他吃桃!
你還在用手機哄孩子嗎?看過這些你會後悔!
爸爸媽媽帶孩子,稱稱娃幾斤了,沒有你們這樣的吧!
我強烈要求做她的孩子,就看這位媽媽要不要我了
我不再對孩子說:「請你向我道歉!」
很多媽媽都很疑惑,為什麼孩子不喜歡爸爸呢?
貓媽媽:我摸摸 不涼啊,你這熊孩子,咋騙人呢?
孩子髮型哪家強,看看爸爸媽媽把孩子都「糟蹋」成啥樣了!
爸爸帶孩子竟然這樣,不能再給爸爸帶了!
不要再說老爸帶孩子不靠譜啦!看看老爸的神反應
我說的話孩子怎麼就聽不進去呢?也許你說話的方式有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這輩子如果沒錢,就不要孩子了?
熊孩子到底做了什麼,讓媽媽苦笑不得
為啥越是讓孩子不要做,孩子越是做?答案會讓你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