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粟裕、林彪分別指揮陳賡作戰看兩人的能力

從粟裕、林彪分別指揮陳賡作戰看兩人的能力


粟裕與林彪是人民解放軍直接指揮兵員作戰最多的兩位高級將領。解放戰爭時期,他們分別負責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與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的戰役指揮,屬方面軍戰役指揮員。陳賡則先後擔任隸屬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的第四縱隊(又稱陳謝大軍)、中原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是兵團級戰役指揮員。在戰爭過程中,粟裕、林彪曾先後短期指揮配屬他們的陳賡部隊作戰,最終均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在他們指揮陳賡作戰的過程中,通過黃浦一期生陳賡對他們指揮的反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的軍事才能的高下。


一、粟裕指揮陳賡。



從粟裕、林彪分別指揮陳賡作戰看兩人的能力


1947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包括陳毅、粟裕在內的晉冀魯豫中央局,指定「陳粟代表該局指導黃河以南、淮河以北、運河以西、平漢路以東之黨政軍民工作」。但陳毅很快於11月8日離開華野指揮機關,先到華野後方基地朝城檢查工作,再到晉冀魯豫中央局商談後勤供應問題,後來又奉命到西柏坡中央工作委員會和陝北中共中央彙報工作,直到1948年4月返回濮陽華野駐地,歷時近5個月。一個野戰軍的司令員長期離開頻繁作戰的部隊與崗位,這在中外戰史上是罕見的。也側面說明華東野戰軍的實際指揮員是粟裕。從陳毅離開華野總部開始,原本負責野戰軍戰役指揮的粟裕,更加全面擔負起華野外線兵團的領導、指揮重任。


此時,蔣介石為了改變戰略上的被動地位,採取「確保中原」的戰略部署,調集33個旅的兵力,由國防部長白崇禧直接指揮,向大別山區的劉鄧部隊實行全面圍攻;同時用11個旅對付陳粟大軍,用22個旅守備隴海、平漢兩線要點。全國戰爭的主戰場由山東轉移到中原。


粟裕判斷,蔣軍「似擬集中全力,弄垮我大別山後,再轉移兵力,以對付其他地區」。因此於1947年12月19日丑時(1—3時)再次致電劉鄧並中央軍委,建議:「我們及陳謝必須長期配合劉鄧行動,直至完全粉碎敵人對大別山之進攻為止」。(《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338頁。)中央軍委12月20日複電:「完全同意粟皓丑電見」,「提議由粟親率[一、三、四、六等4個縱隊]南下與陳謝會合,並歸粟統一指揮,沿平漢向南直迫武漢」。(《***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44頁。)同一天,又發電指示:「你們應不為從前劃定之界限所束縛,而向整個平漢路及其兩側機動,以破壞平漢路及殲滅敵若干個旅為目標(希望能殲敵五六個旅)」。(《***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46頁。)為進一步明確指揮關係,***與1948年1月9日《中原和西北地區的作戰部署》中指出,陳賡部及中原野戰軍其他幾個縱隊受粟裕指揮。

這樣,粟裕指揮的華野部隊的活動區域,就衝出了原來中央軍委規定的「三河一線」,到達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並且陳賡所部歸粟裕指揮,陳賡也成為粟裕的部下。



從粟裕、林彪分別指揮陳賡作戰看兩人的能力



粟裕當即奉令南下,與陳賡及其率領的部隊會師,於12月25日對駐守河南省遂平,西平之間的國民黨第五兵團司令部及所屬整編第三師發起攻擊。經兩日激戰,全殲第五兵團部及整編第三師(缺駐守南陽的1個團)於祝王寨、金剛寺地區,只有中將司令官李鐵軍率幾十名騎兵逃竄。27日又繼續南下,圍攻駐守確山之敵。栗裕指揮兩路大軍的凌厲攻勢,迫使白崇禧緊急抽調13個旅增援,其中包括用於大別山的8個旅。


從12月13日至31日,粟裕指揮兩路大軍殲敵4.5萬餘人,破路400餘公里,解放許昌等城鎮50餘座,使豫皖蘇,鄂豫皖、鄂豫陝3大解放區連成一片,與劉鄧部隊*攏在一起,創造了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成功戰例,並為進一步集中兵力打大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平漢路戰役中,陳賡對栗裕的指揮十分尊重,密切合作,給兩路大軍作出了榜樣。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有人攻擊粟裕不會打仗。陳賡仗義執言:粟裕不會打仗,我黨我軍誰還會打仗?後來他還對粟裕說:「古往今來,兩種人最危險,一是功勞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這兩樣一樣都不少,能不被整嗎?」


根據戰略需要,1949年5月,中央軍委命令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協同四野主力對白崇禧集團作戰,歸四野司令員林彪指揮。10月9日,陳賡的先頭部隊攻佔英德,直指廣州。此時,林彪卻接連給陳康發了幾封電報,並上報中央軍委,電令四兵團立即停止南進廣州,改由曲江、英德地區西行入桂,協同四野於湘桂地區合圍白崇禧集團。看完電報,陳賡經過慎重思考,認為林彪的想法和決策不符合軍委大迂迴的作戰方針和四兵團當前的實際情況:一是四兵團已經兵臨廣州城下,廣州指日可取。如果四兵團轉兵桂林,將可能喪失殲滅廣州余漢謀兵團的大好時機。二是四兵團距離桂林路途遙遠,不如就近派四野部隊進行阻擊效果好。三是如果四兵團拿下廣州後,便可由水路,經梧州直取南寧,擴大戰果。但問題是,中央軍委已經同意了林彪的意見,如果再提出異議,會不會干擾軍委的決策?陳賡深知此事重大。本著對革命負責的精神,他不計個人得失,在收到林彪發來的電報後,並沒有立即把電報下達給各部隊,而是首先請示華南分局書記葉劍英,經與葉劍英認真分析後,於10月11日致電林彪並上報中央軍委,決計直取廣州。中央軍委和***主席收到陳賡的電報後,認為陳賡的決策理由充分,對戰局有利,遂命令四兵團按原計劃行動。既然中央軍委已經肯定了陳康的計劃,林彪也只好收回了成命。


陳賡率領四兵團、四野十五兵團和兩廣縱隊,直取廣州。駐紮廣州的余漢謀兵團,倉惶西竄。陳賡早已料到余漢謀西逃,遂立刻命令各部隊乘勝追殲逃敵。10月15日深夜,陳賡突然收到了林彪的電示:"如你們追不上敵人,則停止追擊。廣西的作戰問題,應有整個部署和有機的配合,待統一調整後,再實行統一的行動。"同時,林彪也把這封電報發到了四兵團各軍,各軍也紛紛來電詢問情況。陳賡認為,如果此時放棄對廣州逃敵的追擊,讓這股敵人跑到海南島,等於放虎歸山,就會增加將來解放該島的困難,這不符合***提出的"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作戰方針。於是,10月16日9時,陳賡親自起草了繼續追擊逃敵的電報並發往各軍。眾所周知,林彪的指揮風格是說一不二,但陳賡認為當前戰局,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當務之急都是殲滅當前之敵,至於以後林彪怎樣看待自己,另當別論。如果要論理,可以直接請***來評。恰在這時,***專門給陳賡發來了電報,內容與陳賡的決定不謀而合。此時,陳賡和副司令員郭天民才放心了。



從粟裕、林彪分別指揮陳賡作戰看兩人的能力


廣州的余漢謀兵團被殲滅後,退守廣西的白崇禧集團更是惶恐萬分。他們一邊以桂林為中心,沿全縣至柳州鐵路兩側組織防禦,一邊也做好了逃跑的準備。逃跑的路線有兩條:一是入雲貴,二是逃海外。此時,我二野、四野將士正按照***的"三大"作戰方針從南、西、北三面向雲貴桂快速推進。11月10日,二野五兵團解放貴陽,堵死了敵人西逃的路線。白崇禧為了避免其兵團被全殲,遂命令其兵團主力迅速南撤,發動"南線攻勢",孤注一擲打通南卜雷州半島和越南的路線。而此時陳賡四兵團已作好了阻擊敵人的充分準備,正等著敵人自投羅網呢。11月22日13時,陳賡突然又收到林彪的電示,命四兵團主力北上圍殲魯道源兵團,只留一個師進行阻擊。陳康看了電報後,對副司令員郭天民說:"為什麼要北上?白崇槽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發動"南線攻勢"就是為了搶奪雷州半島的入海口,只留一個師怎麼堵得住?這樣會讓敵人逃跑的。"陳賡遂向林彪提出了建議,得到的回電卻是"我決心已下,不能更改.命令各軍按規定時間、路線行動,殲火魯道源兵團。"這樣,如再堅持下去,既會違抗命令,又會造成頂撞林彪本人的印象。但陳賡考慮的是戰役全局,是中國革命的勝利。於是親自起草了呈報***、中央軍委的電報,闡述了關於四兵團繼續阻擊白崇禧兵團的建議和理由,並把該電報發給四野司令部和劉鄧,同時,在電報的結尾附了一句話:"我各軍正待命行動,準備隨時執行第四野戰軍的命令。" 毛主席親自簽署回電:"同意陳賡同志建議。"就這樣,白崇禧集團成了瓮中之鱉,落了個被全殲的下場。林彪也無話可說,因為事實證明他是錯的,陳賡是對的。


從粟裕、林彪分別指揮陳賡作戰的經歷,充分說明陳賡對粟裕的指揮能力是衷心佩服的,而對林彪的指揮卻三次獨陳異議,並且實踐檢驗陳賡的主張是正確的。因此,可以明顯看出,粟裕指揮能力強於林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色美女 的精彩文章:

為戰爭而生的天才,紀念無冕元帥粟裕
1979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和越南分別對待俘虜有什麼不同
揭秘非洲袖珍民族 8歲即發育成熟並可以結婚卻還是瀕臨滅絕

TAG:國色美女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陳毅為何說粟裕是戰場指揮而非戰役指揮
粟裕如何在戰爭中練就自己的指揮才能
趙雲在這一戰中,彰顯卓越的指揮能力,堪稱帥才!
為何說指揮大兵團作戰出身的粟裕,是朝鮮戰場最合適的人選
他的指揮能力和許世友陳賡相當,是被毛澤東上戰場的人
華野分兵後,粟裕歸劉鄧指揮,許世友接任粟裕之前的職務擔任主帥
如果讓粟裕林彪指揮朝鮮戰爭,會是什麼結果?
朱德指定接班人,陳毅也看好他,他的指揮能力無人敢認第一
鄧小平為什麼不讓粟裕指揮越南戰役呢,原來是這個人的原因
敢違抗林彪的命令,越級指揮林彪的開國少將,膽略十足
鄧小平軍事指揮能力有多強?粟裕大將讚歎,連張春橋都拜服不已
揭秘:為何說林彪軍事指揮造詣遠不及粟裕和彭德懷
有人說 淮海戰役主要是鄧小平總政委指揮的,沒有粟裕什麼事
艱難的淮海戰役遇上最頑強的黃百韜兵團,粟裕指揮毛主席都不放心
解謎:張良作為劉邦的參謀長,為何一生從未指揮過一場戰鬥?
揭秘:陳賡和林彪軍事指揮差距在哪
不服從林彪命令,反倒指揮林彪,還受林彪嘉獎?
有將領質疑粟裕的指揮,陳毅直接說:粟裕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
若恆大聽從郜林指揮勝利穩拿?埋怨隊友的這個動作是恆大平局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