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小心別踩到一級保護植物
珙桐顧有容攝
獨葉草顧有容攝
五小葉槭 孫海攝
細莖石斛 孫海攝
綠花杓蘭孫海攝
間型金縷梅 顧有容攝
距瓣尾囊草孫海攝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人們外出踏青正當時。但稍不注意就可能踩踏那些珍稀的植物。
3月26日19時,植物學博士、科普作者、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顧有容做客成都,為四川植物愛好者帶來題為《瀕危植物在哪裡》的講座,並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
「十八年前的這一天,也是這座山。」
講座的前一天,顧有容特意去西嶺雪山「刷山」。
顧有容當年從四川大學生物學專業本科畢業後,他隨後到雲南農業大學讀草學碩士,再到中科院華南植物院讀植物學博士,畢業後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工作,研究青藏高原的植物。到北京後,他繼續與植物打交道,江湖人稱「植物人」。生長在江漢平原的顧有容自小就喜歡植物,這種與生俱來的熱愛,他認為不需要培養。
A
困境
34450種野生植物 超過十分之一受到威脅
在講座現場,顧有容一現身,就拿自己的筆名開起了玩笑。有些人根據「有容」腦補的「貌美膚白女學霸」,原來真身是一個身材偏瘦、皮膚略黑的糙漢。雖然形象讓人「驚喜」,但顧有容的講座里「乾貨」不少。他先是展示了來自《中國物種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的一組數據:「中國野生植物種類豐富,目前全國高等植物有34450種,生存受到威脅的就有3797種,其中有52種植物已經滅絕、野外滅絕或區域滅絕。」
因為大多數瀕危物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隔甚遠,很難引起眾人的興趣,遑論共情。「更有甚者,超過三分之一的瀕危物種,是自從被發現並發表之後就沒有任何研究的,就算是科學家也不知道它們身上有怎樣的故事,不知道這種植物長在哪兒,現在怎麼樣了,是不是還活著,既然沒人知道,就不能去寫什麼故事。」
很多植物,顧有容也沒見過實物,只能看看標本,「大多數物種都面臨這種狀態,基礎信息不足,這個在科研、保護、傳播的過程中,都是巨大的障礙。」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瀕危物種都分布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比如堪稱「植物中的白鰭豚」百山祖冷杉,就是在浙江省慶元縣百山祖被發現的,「但目前野生的百山祖冷杉只剩四棵,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木本植物之一。」
環境破壞嚴重 多種珍稀植物瀕臨滅絕
顧有容認為,瀕危植物遭受的最大威脅就是其生存環境的破壞。「有很多植物,因為修路、開礦,修水庫等原因,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比如極小種群物種距瓣尾囊草生長在四川江油涪江段的種群,就差點被水庫淹沒。」
據悉,目前在世界上僅存尾囊草和距瓣尾囊草兩種,而距瓣尾囊草十分罕見,它賴以生存的石灰岩類型起源於4億年前的泥盆。目前距瓣尾囊草僅存於四川江油涪江段,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除了生存環境破壞,因為資源過度利用和非法貿易而消失的植物也不少見。「紫紋兜蘭、綠花杓蘭、鐵皮石斛以及「紅木」紫檀屬、黃檀屬等,都瀕臨滅絕,甚至有的種類已經在野生環境中滅絕了。」
被人用「空谷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來形容的紫紋兜蘭,屬珍稀野生蘭花,其美麗的兜狀唇瓣其實是個陷阱,通過特殊氣味吸引昆蟲前來一探究竟,慌亂的小昆蟲東撞西撞,在不知不覺中幫它完成了傳粉繁殖的工作。然而,讓顧有容痛心的是,「在紫紋兜蘭的生長地珠三角地區,你經常會看到有人把它挖出來攤在地上喊,『賣了賣了,五塊錢一株。』」
除了紫紋兜蘭,同為蘭科珍稀的植物綠花杓蘭,也屬極危物種。顧有容第一次見到綠花杓蘭,是在一山路邊賣葯小販的苗圃里,後來不知道它去哪兒了。顧有容還公布了一張由四川資深植物愛好者「丁丁喵」孫海在西嶺雪山拍攝的綠花杓蘭照片,「之所以給大家看這張照片,是因為我們昨天再去西嶺雪山,發現這株杓蘭已經不見了,極危物種就這麼沒有了。」
同樣,屬於蘭科的鐵皮石斛,因其具有藥用效果,被過度挖掘導致瀕臨滅絕,「石斛的瀕危程度比熊貓要嚴重得多。」豆科的紫檀屬、黃檀屬植物是昂貴的「紅木」的來源,「在國內紅木資源枯竭之後,東南亞、非洲的紅木也成了炒作的對象而受到威脅。」
氣候變暖,也是威脅植物生存的重要原因。生於海拔4000-4800米高山石灘及濕草地的塔黃,依靠給蟲類提供「溫暖巢穴」,從而達到授粉目的。這個過程對溫度十分敏感,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蟲類可能會改變產卵行為,從而導致塔黃的「傳宗接代」受到威脅。
還有的植物因種群數量過少、結實率過低、沒有自然更新等原因而「走到盡頭」。
B
提醒
路邊下車要小心 你可能踩到一級保護植物
如今「花開紅樹亂鶯啼」正是「踏春遊,拾翠惜」的好時節,邀上三五好友到郊外賞花賞景最美不過。顧有容提醒:到了野地一定要注意腳下,說不定沒走幾步,你就踩到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獨葉草等。
「可能在野外你下車往林子里走幾步,就能看到獨葉草,只是你不認識它。」獨葉草屬環境依賴型植物,適應的環境範圍狹小,僅生於亞高山至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蔭蔽、潮濕、腐殖質層深厚的環境中。由於種子大多不能成熟,主要依靠根狀莖繁殖,天然更新能力差,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獨葉草在四川、陝西和雲南的野生種群規模還比較大。
除了獨葉草,常見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還有珙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白鴿,而被西方植物學家命名為「中國鴿子樹」,是中國特有的物種。自從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今寶興縣)被發現以後,珙桐先後為各國所引種,成為各國人民喜愛的名貴觀賞樹種。近年來,四川各地屢有發現「萬畝野生珙桐林」的報道。「雖然珙桐被列為一級,但因為數量比較多,目前它算是無危植物。」
與「鴿子樹」齊名的,是四川雅礱江流域特有物種五小葉槭,其葉子秋季先由綠變黃,之後會變成金紅色,葉片形似楓葉卻更為細長。因為獨特的葉形和絢爛的色彩,在發現之初,就被引種到國外栽培。目前,五小葉槭的野外種群只有幾百棵,亟須搶救性保護,但至今沒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中。
山溝要修水電站 先弄清是否分布瀕危物種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植物以及植物背後的故事,自2013年起,顧有容和妻子桔子(桔子是芝加哥大學生物學博士、科學松鼠會第一批作者和譯者,在科普圈頗有名氣),開啟了一場為植物拍攝系列故事的「花日曆」行動。
3到5分鐘的視頻里,顧有容用鏡頭講述植物的故事,動態展現植物精緻美麗的結構,和應對自然挑戰的策略,也記錄身邊花開的進程。比如《勸君莫惜金縷衣》篇,顧有容伴著清婉悠揚的旋律,將金縷梅的外形、繁殖等特徵娓娓道來,「金縷梅的花粉花蜜很少,蜜蜂是不屑一顧的,但似乎食蚜蠅卻不嫌棄這麼少的報酬,非常知足啊。」為了在晨風中捕捉到構樹拋射花粉的動
作,顧有容和桔子蹲守兩三天,才選到合適的畫面。
除了錄製「花日曆」,顧有容還在「物種日曆」上發布了80餘篇關於植物的文章。2月14日那篇《快告訴那些秀恩愛的:花店裡是買不到真·玫瑰的》中,玫瑰真名「雜種香水月季」,簡直是在用生命吶喊;提到「月季是如何上位的」時,顧有容引經據典,並手繪「雜種香水月季」的產生過程,文學性與幽默感並存。「科學傳播首先是傳播,大家願意看你的東西才能夠有價值。」
除了教學、科研和科學傳播,顧有容還從事瀕危物種保護的工作。在他看來,對於植物的保護,不管是就地還是遷地,植物最需要的是一個適宜它的環境。「我們保護的也不是這個物種本身,而是這個環境。通過保護這個環境,讓裡面的生物都活下來,這是保護工作的途徑。而且從根本上來說,物種保護、環境保護的最終目的,是保護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他認為最終解決環境問題的出路,在於技術的進步。保護工作者能做的,只是努力「拖慢」一些植物被滅絕的進程。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喜歡植物的群體越來越多了。「我們期待能培育一個由全國愛好者組成的瀕危物種的分布狀況和種群變動的監測網路,希望大家刷山回來不只是拍一個照片發朋友圈,還可以提供這個植物的位置信息給靠譜的公益資料庫,比如使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自然觀察』APP。」顧有容提到,植物的分布位置是物種保護必需的基礎信息。「比如一條山溝要修水電站,我們起碼得知道這個地方有沒有瀕危物種的分布,才能用確鑿的證據去影響決策。」顧有容說,「這些位置信息會經過模糊化處理和模型模擬後再發布,所以也不用擔心有人知道了珍稀植物的位置就去把它挖走。」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基因檢測揭示生命奧秘
※霍尼韋爾構建「家庭植物鏈」
※「離子刀」今年有望臨床試驗
※種一朵發電「向日葵」
※港理大發明新指紋辨識系統
TAG:中國青年 |
※去踏青這些植物千萬別碰!小心中毒!
※清明節帶你一起逛多肉植物觀光園嘍
※郴州宜章現「植物中的龍鳳」 系一級保護植物
※這些植物你別亂吃之有毒植物菊三七
※這幾種盆栽植物都有毒,小心別讓家裡的幼兒碰觸
※這五大劇毒植物一定要小心
※這幾種盆栽植物都有毒,小心別讓家裡的小孩碰觸
※這些藏在腳邊的毒植物 清明上山掃墓別亂碰!
※室內綠色植物給炎夏吹空調的你帶來一抹清新
※植物也有一顆想跨界的心
※初夏,就喜歡這些乾淨清爽的水培植物,附水培小妙招
※多肉植物養護系列一一秋麗的養護技巧
※室內植物這樣養護最省心,愛養植的你一定別錯過!
※清秀又浓烈——多肉植物白菊欣赏
※小清新的多肉植物
※綠色護眼清新植物手機壁紙,有你喜歡的唯美感覺嗎
※拒絕肌膚刺激,精粹植物護膚品為你保駕護航
※這些蘭科,都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多肉植物養護系列一一靜夜的養護技巧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