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恰是大仁大慈,這是為什麼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恰是大仁大慈,這是為什麼呢?

在《莊子·庚桑楚篇》中講「至仁無親」,《齊物論》中也講「大仁不仁」。雖然看起來是「無情」的意思,但是實際上正因為「無情」才以至於「無私」、「無欲」,才能做到真正的一視同仁。


文/邢信閔


《道德真經》歷經千年,已經被各代先賢大德注釋過,不但在世人的眼裡為修身治國之典範,對於道教徒來講也是修行必讀之真言,其中蘊含的道理包羅萬象。僅對於《道德經》中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兩句內容給大家講講我讀完道德經的感悟。

相信大家第一次看到這兩句的時候,會跟我一樣很詫異,為什麼天地、聖人皆以萬物或者百姓為芻狗?我們認為祖師以及各位神明都是最慈悲的,如早晚功課經中諸真寶誥結尾時所寫「大聖大慈,大悲大願」。既然神明都是大慈大悲的,為什麼「道德經」中卻講「不仁」,不但「不仁」還「以萬物為芻狗」,這是令人十分費解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恰是大仁大慈,這是為什麼呢?



道德經(資料圖)

實際上這更是一種大慈悲!「芻狗」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其實是指「草扎的狗」作為祭祀用品。在《淮南子·齊俗訓》中講「譬若芻狗土龍之始成,文以青黃,絹以綺綉,纏以朱絲,尸祝袀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後,則壤土草災而已,夫有孰貴之?」這便是講了芻狗的用處,被人們需要的時候便裝飾華麗,從「大夫端冕以送迎之」也可以看到其地位之貴,但利用之後卻「壤土草災而已」,如草如土的東西自然不是什麼尊貴的東西。但是《道德經》講的是「天地無情以萬物為草芥」嗎?答案是否定的。剛開始我們講「芻狗」是比喻的說法,借「芻狗」用來比喻萬物平等,「芻狗」被使用時,就好像萬物不論貴賤皆被賦予生命,而待生命消亡時也像「芻狗」一般如草如土,這就是自然之道,如《陰符經》所言「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視萬物為平等,所以聖人也不因王侯百姓的地位不同而區別待人。


而文中的「不仁」其實也並非不仁。在《莊子·庚桑楚篇》中講「至仁無親」,《齊物論》中也講「大仁不仁」。雖然看起來是「無情」的意思,但是實際上正因為「無情」才以至於「無私」、「無欲」,才能做到真正的一視同仁,視萬物為平等。《孟子·盡心上》講:「親親,仁也」,親近某物,則有偏愛,則無法做到真正的一視同仁,所以講「大仁不仁」便是無私無欲無情的狀態。早晚功課經中《清靜經》講「大道無情,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情,長養萬物。」這裡一直強調「無情」的作用,因「無情」才能運行日月,才能生育萬物,這便稱得上「載道之器」。王弼注曰:「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為,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這句注釋也是同樣的道理,天地、聖人不用自己的想法、私慾去干涉百姓,萬物的生活。雖有掌控生死之力,不控生死,雖有祈福降禍之力,不掌吉凶,這既是大慈悲。也如同世間的君主,若能無私無情,便沒有任何偏愛偏袒,從而群臣各盡其用,互不干涉。這也是我所理解的「無為」之含義。


在第四十八章中講「為學曰益,為道日損。損之或損,以至於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絕學無憂。」,而這句話的意思便是與「不仁」相通相補的。簡單闡述一下大意既是「求學的人增長知識便是日有增益,求道的人減少私慾便是日有減損,而損之又損之後就可以到達無為的境界。無為而無不為。」前兩句既是修身之法,不多闡述。而後一句「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便是過程,有為到無為的過程,也是有仁到不仁的過程,更是與道合真的過程。河上公注曰「損之者,損情慾也,又損之者,所以漸去之也,當恬淡如嬰兒,無所造為也,情慾斷絕,德於道合,則無所不施,無所不為也」。前面我們講到正因為「無情」才得以載道與道相合,而這裡講,若要至於無為的境界,首先既是「損之又損」。只有損了情慾、私慾,才能返璞歸真,至於無為境界,而我認為這裡的無為,與第五章的「不仁」意思是相通的。學道修道之人,日損其私慾逐漸的就會達到無為的狀態,河上公注中講「情慾斷絕,德於道合」情慾斷絕既是「無情無欲」的狀態,河上公認為這種狀態是可以合道的,作為修行人來講,達到這種狀態就是「成仙得道,與道合真」的狀態。而且注釋中講「所以漸去之也,當恬淡如嬰兒」,嬰兒是無情無欲的,是沒有私心的。我們道教所講「返璞歸真」就是使自己的心性回歸到嬰兒的狀態,這是修行,也是修心。從無欲無私而至於無為的狀態,但是無為又無不為,這就好像上面講的「不仁」一樣,因為不仁,所以才能不偏愛,沒有私心。用「道以無為而無不為」來表現「不仁以至仁」的特點,我認為這就是老子所主張的核心思想,也就是「道法自然」的特點。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恰是大仁大慈,這是為什麼呢?


道法自然(資料圖)


就像第六十章講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烹小鮮就是要任由它自然成熟,不需要思考如何添加佐料使其更加美味,也不需要思考他人或自身的喜好來改變味道,所以「烹小鮮」是治國之道,也是無為之道。如果施加了個人的私心,就會像第三十八章中言「上仁為之而無以為」聖人若以仁恩治天下,則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本來的目的。修道也是如此,只需真功實行腳踏實地的去做好本分工作,自然會得到應得的東西,若心中執著於事反而受得連累,以至於走火入魔與道遠矣。在生活中,特別是在工作上,「獎金」是大家都想要的,但是一心只想得到獎金反而受到獎金的困擾。而我們只要認真的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做得好了自然會得到獎勵,故而祖師言之「化性」就是這個道理。返璞歸真於嬰兒便是為道日損,損失了「有為」才能得到無為,損失了所謂的仁慈才能做到不仁。所以用「不仁」之心做「無為」之事,由此也可以用來理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含義了。


所以我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表述雖然很簡單,但「不仁」的境界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並且我認為「不仁」也是貫徹著整本書的核心思想「無為」,只有「無為」境界才能真的的做到「不仁」,才能易如反掌的「烹小鮮」。這裡不但闡述了修身治世的道理,也為修行人點出了修真之方法可見非得大智慧才能寫得這樣的篇章。


《道德經》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被各個時期的先賢研究、註疏,不論東方西方它在各個時代、各個領域中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它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智慧元典,以老子道家思想和孔子儒家思想互為基礎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大支柱,猶如飛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它對於整個華夏文明產生的影響,甚至滲透到每個家庭之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與生活。(編輯:鷗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恰是大仁大慈,這是為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爾雅成書考:是誰成就了爾雅這部「辭書之祖」
道教清明祭掃指南:這回燒紙錢時別忘了念誦此咒
想達到天人合一?您先得要學會服日月精華才行哦
清明祭祖,超度先人:你知道道教超度的五大法寶嗎?
騰訊道學「太和玄韻」網路抄經及道教書畫作品創作展活動通啟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細思極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是誰擺下這瞞天陰謀局!《殺不死》完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你知道什麼意思嗎?(冷知識一)
也談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及無用之大用思想
蔡志忠《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道德經》名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相親不仁,以男女為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