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中國家長,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中國家長,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沒有哪個國家的家長有中國的家長這麼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承載著如此大的壓力。渺小的家長們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拉進了魔咒一樣的社會磁場中,只能被動適應和跟隨這個起跑線,而無力抗拒。競爭總使有些家長會用力過猛,於是起跑線不斷前移。



中國家長,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北京部分家長為孩子進重點小學花費竟然高達25萬!這是2011年時一家媒體的報道,這則報道面世後,引發了輿論熱烈的討論。這25萬是什麼,是擇校費。當時,這樣的擇校費在北京海淀區稍微知名一點兒的重點小學,動不動就要6萬以上。而且要找關係,找了關係才有交錢上學的機會,不然能交錢的機會都沒有。當然,這種狀況目前發生了很大改變。雖然各地都在治理擇校費,可因為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家長在積極擇校,所以擇校費總能以各種方式借屍還魂。


沒有哪個國家的家長有中國的家長這麼累,心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承載著如此大的壓力。孩子一出生,孩子在哪上學就成為壓在家長心頭的一座大山,操碎了心。為了孩子上學,換工作、買學區房、找關係、搬無數次家。


看到「部分家長為孩子進重點小學花費竟然高達25萬」這條消息時,除了想批評學校之外,還想批評家長,為什麼要擠這樣的學校呢,為什麼要交這麼多錢。正是家長往這樣的重點小學擠,擠得頭破血流,才助長和哄抬著這樣畸高的擇校費。可說實話,這種對家長的批評,我是沒有底氣說出來的——因為我不能保證自己不成為這樣的家長,我知道,等我孩子長大後,作為家長,我可能也會去擠這樣的學校。到處都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廣告,很難不受影響。


兒子滿兩歲時,我就替他報了一個早教班,很貴,每節課兩百多塊錢,其實根本教不了什麼東西,就是一群小孩兒一起玩兒。早教班還宣傳說,我們是雙語教學,真是大忽悠,漢語還沒學會說兩個字,就雙語教學了。可明明知道是忽悠,看到鄰居的家長都給寶寶報了名,也都爭相報名,自己實在擔心孩子未來真的會輸在起跑線上。社會的競爭壓力太大了,這個起跑線也越來越前移了,恨不得在胎教、在準備懷孕的時候就開始競爭了。

雖然教育部的官員一再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種忽悠,不過我相信,這些官員作為家長,一定比誰都更在意這個起跑線,這真是一個讓人很糾結的事。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問題,很多人在理性上,都覺得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但是,當置換成家長的身份後,進入到那種焦躁的社會氛圍中後,立刻變得不理性了,立刻被捲入了那種對「起跑線」的焦慮和追求中,很早開始就焦慮於孩子的上學問題,交很高的擇校費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起跑線」是家長身上的枷鎖,也是孩子的枷鎖,家長們坐一起聊起這個話題,總是眉頭緊鎖非常沉重。


這不是哪個人、哪所學校的問題,而是一種整體的社會氛圍。到處都是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之類的競爭暗示,每天都害怕落在起跑線之後,時時都處於競爭壓力下,這讓教育變得非常焦慮和浮躁,孩子在這種緊張的驅趕下也得不到自由的發展,學習也沒有快樂。


他的基本觀點是,現在過於激烈的競爭,可能給社會、給人格的發生,帶來了許多非常負面的影響,加劇了社會的衝突。他覺得,我們應該淡化競爭的壓力,創造一種寬鬆自由的發展氛圍。可我相信,朋友在作這番演說時,可能也缺乏底氣,這種「無競爭的教育」可能只是一種理想,一個烏托邦,如今整個社會都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時鐘,競爭無處不在,我們真的很難進行這種沒有競爭的教育。學生們很快就會進入殘酷的競爭,獎學金、實習機會、保研機會等等。但是,我很欣賞朋友提出的這個觀點,它應該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


充滿路怒情緒的公路是當下的一個隱喻,遇到很小的擁堵,如果有及時疏導,或者車主們保持等待的耐心,很快就會暢通――可我們常見的是,大家都立刻焦躁地按喇叭催促前方,其實這樣按喇叭對於緩解擁堵並沒有什麼用,相反卻加劇了擁堵,讓大家更加焦躁――可是,誰也不願意耐心地等待,而是想通過按喇叭發泄情緒,既加劇了自己的焦慮,也讓擁堵變得更糟。細想一下,不斷前移的起跑線,不也是如此嗎?渺小的家長們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拉進了魔咒一樣的社會磁場中,只能被動適應和跟隨這個起跑線,而無力抗拒。競爭總使有些家長會用力過猛,於是起跑線不斷前移。

我們的身上都被上了發條,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中國家長,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寫給家長:人生是一場不必搶跑的馬拉松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教育中最珍貴的是人,而不僅是知識的掌握、認識的堆積、分數的獲得,這便是教育最基本的常識。教育一旦把考試作為研判教育的唯一手段,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的唯一尺度之後,教育者所遵從的就只有知識、分數,只有空洞的說教、僵硬的制度和束縛人的鐵籠,而唯獨沒有「人」、沒有「人性」。那樣,教育就會在遠離常識的路上越走越遠。

教育是生活的過程,或者說教育就是生活。孩子們來到學校,其實也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營造一種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們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得以自然地生長,這是常識。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但卻沒有提及最重要的東西——幸福。如果我們的教室讓孩子感到壓抑,我們的學習讓孩子無所適從,我們的課堂讓孩子感到枯燥無味,我們的校園讓孩子望而生畏,我們的學校讓孩子的學習生活沒有一點幸福可言,又怎能為孩子的未來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科學家、思想家、軍事家,也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上名牌大學,這是常識。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孩子,以「可憐天下老師心」、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去脅逼孩子,把不斷膨脹的功利心完全壓在孩子身上,並給教育附加了太多的功能,那麼,教育中的亂象叢生,諸如雷人標語、燒香拜佛、撕書燒書、狀元雕塑等等現象,也就見怪不驚了。


孩子的校園生活肯定離不了作業和試題,也離不了分數和成績,但絕對不應僅僅是這些,他們的校園生活應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童年生活應是繽紛絢麗的。對於一個人來說,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遠比作業試題、分數成績重要得多,這是常識。


孩子喜歡的教育是順應孩子的個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信,讓不同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標和發展方向,讓孩子成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說成為他自己應該成為的那樣的人,這是常識。如果我們忽視孩子之間的個性差異,一把尺子卡到底,一個標準量到底,要麼會過早地給孩子貼上失敗的標籤,要麼會把孩子教成越來越像同一個人。

教育,應該儘可能不設防線不過多干涉;教育,應該允許孩子大膽假設和質疑;教育,應該允許孩子犯錯;教育,應該鼓勵孩子在思考中多轉幾個彎;教育,應該注重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多樣性;教育,應該讓孩子更多地接觸美麗的大自然和奇妙的科學世界;教育,應當充滿幻想和想像力。這些都是常識。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教育是慢的藝術,也是等待的藝術,允許孩子慢慢來,慢慢成長,這是教育常識。如果我們急功近利,心急火燎,拔苗助長,竭澤而漁,對孩子實施過度的教育,過早地給孩子加重學習任務,特別是將幼兒教育小學化,則只能將孩子葬送在起跑線上。


孩子成長需要我們陪伴,但不需要我們過多地干預,需要我們呵護,但不需要我們一味地溺愛,需要我們引導,但不需要我們越俎代庖地去替他們做人生規劃,這也是常識。然而我們總是怕孩子摔倒,這可能正是孩子在成人後摔倒了,再也爬不起來的原因。我們總擔心孩子未來人生不幸福,這恰恰是孩子們未來人生不幸福的真正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准媽媽准爸爸備孕到底備些啥
孩子越大越不願溝通的真實原因
家長教育孩子 誰來教育家長
2-16歲孩子必經三個叛逆期
愛,是一種可以被訓練的技能

TAG: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中國的家長帶孩子這麼累呢?
為什麼中國家長養孩子這麼累?
為什麼中國家長養孩子那麼累?五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為什麼中國家長養孩子那麼累?都和這7個原因有關!
中國家長養孩子這麼累,幾乎都是因為這個!
人家長得好看,我關注一下怎麼了?
為什麼在中國不能和家長做朋友?
我這麼普通,拿什麼愛我的孩子?這個回答感動了無數家長
中了嗎?這六類媽媽再怎麼累死累活都養不出好孩子!很多家長第一個就中招了!
真逗!美國人這樣解釋小孩從哪裡來,中國家長敢嗎?
孩子這麼早選擇住校,家長您捨得嗎?
為什麼你家孩子叛逆,不聽話,那是因為家長沒有看這篇文章!
孩子得了手足口,家長還讓他去上幼兒園,這都是什麼心理啊?
這樣的孩子,怎麼讓家長那麼不省心呢?
扎心!這8種家長累壞自己還把娃坑了,你在其中嗎?
讓孩子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這些家長都有什麼訣竅?
這道幼升小的題目,八成家長都不會做,我們還能教小孩什麼?
在成都,做家長的你知道孩子為什麼要學奧數嗎?
為什麼日本孩子沒有自己的學習房間?原因值得中國家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