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關於氣滯、血瘀、痰濕水飲、積滯…中醫是這麼說的

關於氣滯、血瘀、痰濕水飲、積滯…中醫是這麼說的

文/姬領會世間萬病,分開來說,要麼是寒,要麼是熱;要麼是虛,要麼是實。本期我們接著來談談「實」。實,指的是邪實,也就是邪氣存留的意思。因邪實導致的病證,我們就叫做實證。中醫上的實證只有四種:氣滯、血瘀、痰濕水飲、積滯。下面我就逐一談談。1氣滯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具有活力(能量)且不斷運動著,可分為清氣和濁氣,清升濁降,自然之理。

氣滯,就是氣的滯留。因氣的滯留不暢而導致的病證,就叫做氣滯證。

氣滯證的常見表現為胸脅脘腹等地方脹悶疼痛,癥狀時輕時重,部位不固定,脹悶常隨情緒變化而增減,或隨噯氣、矢氣(放屁)等減輕,脈多弦。

第一種情況:因氣是以運動的形式存在,所以濁氣在一個地方鬱結多了,猶如河面上漂浮物聚集過多之後的流動一樣,所以氣滯的部位不固定,且散時輕聚時重;濁氣鬱結,猶如氣球的充盈,可出現脹;不通則痛,濁氣排泄不暢滯留,可出現疼痛。情緒的變化可影響氣的運動速度,所以氣滯隨著情緒的變化而增減。

如果濁氣滯留於人體上面而不下降,這時就出現了中醫上說的氣逆,因氣逆而導致的病證,就是氣逆證。

氣滯的治療,直接治法就是理氣;

氣逆的治療,直接治法就是降氣。

人體裡面氣的總量相對恆定,清氣多了,濁氣就少,清氣少了,濁氣就多。上面談到,人體能滯留的氣都是濁氣,故氣滯時一定伴有氣虛(即清氣的不足)。

當患者表現出以氣滯為主的癥狀時,就是氣滯證;

當患者表現出以氣虛為主的癥狀時,就是氣虛證。

這也是中醫大夫在臨床上見到「脹」的癥狀出現時一定要區分虛實的原因。

拒按者,為實,治療時以理氣法為主,通常用逍遙丸、木香順氣丸之類的藥物;

喜按者,為虛,治療時以補氣為主,通常用補中益氣丸類藥物。

第二種情況:「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表明氣不僅對血、津液有推動和固攝作用,同時也必須依附於血和津液。當因血不足,氣運行不暢而出現病證,也叫氣滯證。

氣滯時,行血無力則可導致血瘀;布散津液失常可以導致痰濕水飲的滯留。當血瘀和痰濕水飲嚴重的時候,急則治標,以活血化瘀、消除痰濕水飲為主;當血瘀和痰濕水飲不是很嚴重的時候,治病求本,則以消除氣滯為主。

第三種情況:當人體內出現實邪堵塞的時候,會使氣的運行受阻,這時也會出現氣滯。2血瘀血瘀,就是血行不暢。因血行不暢而導致的病證,就叫做血瘀證。

不過要注意的是血管中的血行不暢是血瘀,體內的「離經之血」也就是出於血管的血也屬於「血行不暢」,這是因為血只有在血管裡面才能順暢流動,出了血管則「寸步難行」。

臨床上,血瘀導致的癥狀多種多樣,不過總以疼痛、腫塊、出血和瘀血澀脈征為主要表現。其疼痛的特點是痛如針刺、疼痛的地方拒按、固定不移、晚上疼得厲害等。

瘀血澀脈征主要是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皮下紫斑或腹露青筋,舌質紫暗、紫斑、紫點,或舌下脈絡曲張,脈澀或結、代等。

1.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血瘀:因寒導致的,還需溫里散寒;因熱導致的,還需清熱瀉火;因氣虛氣滯導致的,還需補氣理氣等。

2.血瘀又導致了其他何證:血瘀導致血虛的,還需補血;血瘀導致氣滯的,還需理氣;血瘀導致的熱,還需散熱等。

3.血瘀的同時還有何兼證:兼虛的,補;兼實的,瀉;兼熱的,清;兼寒的,溫。

3痰濕水飲

人體內津液出現異常,就會出現痰濕水飲:稠者為痰,稀者為水飲,介於兩者之間的是濕,三者都是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因痰濕水飲而導致的病證,就叫做痰濕水飲證。

人體內的痰有兩種,一種是狹義的痰,即我們能看見和感覺到的從嗓子排出的痰;另一種是廣義的痰,也就是存在於體內但我們一般看不見的痰。

狹義之痰:感覺嗓子中有痰或者能咳吐出痰的,就說明有狹義之痰存在。

狹義之痰的寒熱:顏色白、質地清稀的為寒;顏色黃、質地黏稠的為熱。顏色發白、質地較黏稠的,為感寒之後化熱所致;顏色黃、質地清稀的,為舊熱又新感寒所致。

狹義之痰的治療: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大法之下,還需要健脾化痰和渲肺排痰。這是因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也就說痰的生成是因脾虛,脾功能低下所致,痰不能向外暢排是因肺虛肺功能低下所致的。

一是採用排除法。排除了虛證,排除了血瘀、氣滯、積滯和水飲與濕,還排除了狹義之痰,這時病證的出現很大可能就是廣義之痰所為;

二是看舌苔。舌苔較厚、脈較滑且患者沒有狹義之痰及水、濕出現。

廣義之痰的寒熱是根據其所致的表象(癥狀、舌、脈及其他的體征)來判斷,根據表象診斷出熱的,則廣義之痰就是熱;根據表象診斷出寒的,則廣義之痰就是寒。

廣義之痰的治療,和狹義之痰的治療大法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不用「補肺排濁」,這時因為狹義之痰需要外排,而廣義之痰則需「內消」。

人體內濕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外來的,比如感受寒濕或者濕熱、暑濕等;另一種是內生的,即脾虛之後布散津液功能失常,津液停滯而成濕。

由於濕邪具備「重濁」「黏滯」的特點,有時臨床上用常規對症的辦法治療之後,病情能緩解但久久不能治癒的,這時就要想到體內有濕邪存在,這是因為濕邪黏滯,不容易去掉。

治療時,多利用濕邪的「趨下」特點,而用通利二便的辦法來除濕。當然,根據濕邪的存在部位及其嚴重程度,採用其他的除濕辦法,如化濕、燥濕、利濕等。兼有脾虛的,一定要健脾利濕。舌苔黃膩的,多為濕熱,需清熱利濕;舌苔白膩的,多為寒濕,需溫散寒濕。水飲

水飲,包括水腫和飲證兩種。

水腫,也包括兩種,一種是體表出現的腫脹、浮腫,另一種是看不見但能感知的引起腹部脹大的水腫,如肝硬化引起的腹水。

飲證,根據停留部位不同而分為四種:水飲停留於胃腸的,是「痰飲」,「痰飲」能聽到肚子里有漉漉的水聲,但腹部不脹大,這是和水腫不一樣的地方;水飲停留在脅下的是「懸飲」;水飲停留在胸肺的是「支飲」;水飲停留於四肢的是「溢飲」。關於水飲的治療,在「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原則下,給水飲之邪以出路是必須的,要麼從皮膚外散,要麼從二便外排。4積滯積滯,積,是堆積;滯,是滯留。

積滯,臨床上常見到的有四種:食積、蟲積、結石、腸滯。

因積滯導致的病證,就是積滯證。

現在對於體內的蟲和結石的檢查比較容易,其治療方法也很多,能藥物治療的就採取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不了的,手術等也是治法之一。食積和腸滯的診斷也比較容易,如胃這個地方感覺堵悶,食後更嚴重的,這就是食積,就是常說的積食;腹部不適,大便數日未行的,這就是腸滯,就是常說的便秘。治療方法

食積,消食導滯為正治;腸滯,通腸下滯為正治。

治療食積的時候,在消食導滯的基礎上適當通便,則可使積食更好消散,這是因為「舊不去新不來」的緣故(腸道之物外出,給從胃中來的東西騰出了地方);

治療腸滯的時候,在通腸下滯的基礎上適當加用滋陰的藥物,則可使腸滯更好外排,這是因為「水能載舟」的緣故(腸道中的宿便如「舟」,藥物的滋陰結果如「水」)。

以上就是四種常見的實證了。

本文作者為《三個月學懂中醫》作者,本文為本刊特約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青筋凸起:痰、濕、瘀、毒積滯,不可不防!
不起眼的野草,用於食物積滯、胸腹脹滿效果好
體表青筋:體內痰濕、瘀毒積滯的信號!如何艾灸各個擊破
穴位 | 下巨虛穴:(小腸之下合穴)理腸胃、清濕熱、化積滯
這種叫孩兜草,可以清肝熱、明目、消積滯
補益之劑:消散積滯、補益脾胃的藥方
化結實、調治飲食積滯的「內金」
實熱積滯常便秘,蓯蓉潤燥去腸熱
手背青筋:提示腰背部有積滯,容易導致腰肌勞損、疲勞無力,
小兒積滯引發多種不適, 六種天然中藥二款消食茶讓寶寶吃的更好
「封面」小兒積滯引發多種不適,家長怎麼辦?快來收藏你不可錯過的藥物榜單!
印度將於4月19日開始無限期罷工,出口集裝箱或將大面積滯留印度港口
印度將於4月19日開始無限期罷工,出口集裝箱或大面積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