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術人品三國——凌統不用劍,而是用刀

武術人品三國——凌統不用劍,而是用刀

凌統的「左右」不該配劍

《三國演義》里,有一段「凌統舞劍,意在甘寧」的小插曲。

甘寧和凌統大家都知道,他們是孫權帳下最能打的兩員戰將。無奈這倆人有仇,早先甘寧還在劉表那邊謀事時,把凌統他爸給射殺了。儘管後來甘寧跳槽投奔孫吳這邊,孫權也經常把他們倆調開不使碰面,凌統仍時時不忘要殺掉仇人兼戰友的甘寧。

凌統的復仇發生在酒席宴上。那是在赤壁大戰之後,孫吳好不容易打敗一次屢屢給他們製造難堪的張遼,孫權設宴慶功,犒賞功居首位的呂蒙、甘寧等人。不巧當時凌統也在座。仇人相對本容易令凌統起殺心,偏偏呂蒙喝高了,在一旁可勁地嚷嚷甘寧如何勇悍絕倫。這話令凌統心如針刺,在仇恨、嫉妒、酒精三者的化合作用下,復仇的火焰終於爆發,凌統「忽拔左右所配之劍」(見《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口說舞劍助興,學鴻門宴上的項莊,要刺殺甘寧。

我不關心這段插曲是否真實,作為小說家,羅貫中可以任意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事實上,除了宴會本是設在呂蒙家裡之外,其它的情節——比如甘寧隨後站起來舞雙戟自衛,見勢不妙的呂蒙手舞刀、盾將他們倆隔開,羅貫中基本照搬被裴松之引來做注的《吳書》。我想說的是,凌統的「左右」不可能配「劍」。

站在凌統身邊的「左右」,也就是凌統的親兵了(或孫權的近衛軍),但不管這些「左右」出自誰的手下,他們都只應該帶刀,不會在腰裡掛把劍。理由很簡單,三國的時候,劍已經退出了戰場。作為格鬥短兵的劍,僅屬於春秋至西漢時期的專寵,那種大家在電影電視上見慣了的古戰場畫面——士兵一手持盾牌遮擋、一手掄劍劈砍,在西漢之後已經消失了。

凌統的「左右」是配刀的

追求功效的戰場拋棄了古劍,不意味著所有的人都這麼勢利眼、喜新厭舊。劍畢竟在古戰場馳騁了五六百年,漫長歲月凝結的鐵血光輝悲壯鏗鏘甚至是多情與詩意,重重疊疊積澱在人們的記憶深處,人們難以忘掉它,懷舊,向來是不計功利的。他們把遭到棄置的古劍從歲月煙塵中拾起來,它在少年人的手裡意味著風發的意氣,在詩人的腰間是從倜儻風流里透出的激昂。當然,戰場上的高級將領也佩帶它,帝王公侯也佩帶它,這些人無須揮劍戰鬥,他們身上的劍與其說是利器,不如說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地位與權勢。戰亂時期追隨豪強霸主的幕賓也佩帶它,劍在這些人身上,是一張名片,朝眾人炫耀著某種得意和榮寵。

從戰場退役的劍還轉入了民間,被武林、被戲曲、小說、宗教所吸納。

當歷史走到三國時期,劍已經退出戰場三百多年,士兵或戰將已沒有人揮舞著它去拼殺了,即使作為非主打武器的配件,佩帶它的人也不多,劍在《三國志》及裴松之的注里出現的比例遠比不上刀與手戟(一種短戟)。

凌統的「左右」是要上陣的,連凌統甚至孫權都經常衝殺在第一線,他們的衛兵能不時刻準備著廝殺嗎?其實在那天東吳的慶功宴上,凌統從「左右」身上撥出而舞的是刀,被裴松之引來作注的《吳書》就是這麼說的,《吳書》對凌統的描述是:「統乃以刀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的經典「三用」與「三不用」!
三國的經典:「三用」與「三不用」!
三國中的關羽用的兵器竟然不是青龍偃月刀
三國演義中的最致命武器 不是呂布的戟 不是關羽的刀 而是這個
三國一狂人,職業懟手,懟的歷任上司七竅生煙,曹操表示用不起
三國史上十大用刀高手,有兩人能挑戰關羽「刀神」寶座!
三國最窩囊的武將,地盤拱手讓人,自己卻在廁所用小刀自殺
此人文韜武略,武比呂布,謀比曹操,用人勝劉備,能力勝孫權!堪稱三國第一雄主!
三國名將開啟魔咒: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三國:孫權一代明君,不用龐統絕不是因為他丑,而是因為
看鑒好文 | 三國里誰最會收買人心,連極會用人的曹操都不如他
品讀 | 《三國演義》里最會用人的老闆,除了曹操還有他們
三國演義造成的的誤導,其實關羽不可能使用青龍偃月刀
三國里誰最會收買人心,連極會用人的曹操都不如他
三國:三國武將終極排名,用數據說話,不服來辯
如果此人沒死,曹操很有可能統一全國,改寫三國歷史
他是三國時的三姓家奴,口碑不錯才華出眾卻無用武之地
三國第一武將不是呂布也不是趙雲,而是關羽,他有項技能遠勝旁人
三國時最被低估的大將,用兵超關羽勇猛過張飛,可惜不得重用